•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回顧

第二節 研究回顧

壹、西方:

1960-70 年代的法國年鑑學派歷史學家馬克˙費羅(Marc Ferro)是首位把 電影作為歷史代言人和史料來研究的學者,並曾協助電視台拍攝多部歷史片,多 年來的影像研究經驗反過來促進了他的史學研究,深化了他對歷史理論的思考,

其名著是《電影和歷史》(Cinéma et Histoire)。到了 1988 年,美國歷史學家海 登˙懷特(Hayden White)則是在《美國歷史評論》上發表了〈書寫史學與影視 史學〉(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ophoty)一文,首先提出了「historiophoty」(影 視史學)一詞,並給予經典性的定義:

以視覺的影像和影片的論述,傳達歷史以及我們對歷史的見解。9 之後美國歷史學家羅森史東(Robert Rosenstone)也相當關注當代文化與視聽媒 體對歷史研究帶來影響及問題,他個人更有兩部作品被搬上電影銀幕,分別是劇 情片《烽火赤焰萬里情》和紀錄片《正義之戰》,他雖然對這兩部作品的改編不 甚滿意,但是也藉此經驗思考了下列問題:

當電影誕生了一世紀後,它提供了史家一項新的挑戰,而此一挑戰至今仍 未被掌握。這項挑戰使得史家開始去思考該如何完整地運用此一媒介,以 進行負載資訊、排列影像及文字,提供讓人驚訝的聲光結合,進而(或許)

能創造出包含視覺因素的分析結構(analytic structures)出來。由於 視覺媒體所用的手法(conventions)是如此的強烈,對於史家來說,剛 開始是驚訝,次則會突顯了書寫歷史的手法與限制。10

由此可知,羅森史東(Robert Rosenstone)似乎相信,電影可以提示我們傳達歷

9 參閱周樑楷,〈影視史學與歷史思維—以「青少年次文化中的歷史圖像」為教學實例〉,《當代》

118(1996 年 2 月),頁 8-21。

10 Robert Rosenstone, “History in Images/ History in Words: Reflections on the Possibility of Really Putting History onto Film”,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93, No.5.(Dec 1988), p.1184.(Available online through JSTOR)

- 8 -

史的新的可能性,進而讓敘事歷史,重新獲得根源於文學想像的力量。

貳、台灣:

1990 年代,國內的周樑楷教授首將「Historiophoty」一詞翻譯為「影視史學」,

更在〈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11文中,更進一步論及包括所有影像視覺的媒體和 圖像,只要能呈現某種歷史論述,都是影視史學所要研究的對象(包括照相、圖 畫、雕塑、建築、電影、電視、電腦、網路等等),甚至周教授在 90 年代更直 接宣告「影視史學的時代來臨了」。因此論及國內有關「影視史學」的文章,首 先要提出來的就是周樑楷教授的作品:〈由「小」見「大」:影視媒體與宏觀歷 史的教學〉12、〈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13、〈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 的反思〉14、〈影視史學與地方史〉15以及〈影視史學與歷史思維—以「青少年 次文化中的歷史圖像」為教學實例〉16、〈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17這幾篇 文章都是談到有關「影視史學」與書寫歷史之異同,以及如何運用在歷史教學的 部分;至於〈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第二春」為 討論對象〉18、〈辛德勒選民—評史匹柏的影視敘述和歷史觀點〉19、〈歷史劇 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20以及〈影

11 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88(1993 年 8 月),頁 10-17。

12 周樑楷,〈由「小」見「大」:影視媒體與宏觀歷史的教學〉,收入氏著《史觀與史實—談

《世界文化史》》(台北市:龍騰文化,2003),頁 72-88。

13 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頁 10-17。

14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與課程主題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23(台北市:台灣大學 歷史學系,1999),頁 446-448。

15 周樑楷,〈影視史學與地方史〉,《宜蘭文獻雜誌》42(1999 年 11 月),頁 3-11。

16 周樑楷,〈影視史學與歷史思維—以「青少年次文化中的歷史圖像」為教學實例〉,《當代》

118(1996),頁 8-21。

17 周樑楷,〈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當代》206(2004),頁 72-85。

18 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第二春」為討論對象〉,《當 代》74(1992),頁 48-61。

19 周樑楷,〈辛德勒選民—評史匹柏的影視敘述和歷史觀點〉,《當代》96(1993),頁 44-53。

20 周樑楷,〈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當 代》156(2000),頁 48-61。

- 9 -

像中的人物與歷史:以《白宮風暴》為討論對象〉21這四篇文章則是直接以電影 作為歷史文本進行分析,充分說明電影敘事的鋪陳方式的確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的 歷史思維。不僅如此,周教授亦指導好幾位學生完成與「影視史學」相關的論文,

如: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22、張 家佳《大眾史家的歷史書寫:以《綠的海平線》與《拓南少年史》為例》23以及 徐叡美《歷史劇情片「赤色份子」的歷史書寫與思維》24等作品,掀開了以分析 歷史電影作為歷史研究的序幕。此後,以周教授及其學生的作品為先驅,台灣史 學界有關分析歷史電影的文章便如同雨後春筍般源源不絕地出現。

台灣另外一位對「影視史學」亦有深入研究的便是陳登武教授,除了開設「影 視史學」的相關課程之外,他自己也寫了一些相關文章,如:〈影視教材在高中 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25與〈一場大屠殺與人民記憶—以 Atom Egoyan 的電影《A 級控訴》為中心〉26,後者文中藉由敘述亞美尼亞大屠殺的電 影文本,結合「戲中戲」的方式深入分析導演面對歷史的態度,最後得出此片的 敘事手法與其所呈現出來的歷史思維。

不僅如此,陳登武教授還指導許多研究生陸續完成與「影視史學」相關的論 文,其作品主軸也大多都是以一部或二部電影作為歷史文本的分析對象,探究導 演背後的歷史意識與對觀眾歷史思維所造成的影響;或是與歷史教學相結合,以 加強學生情意學習的部分,並補充課本中書寫歷史的不足之處,相關作品如下:

21 周樑楷,〈影像中的人物與歷史:以《白宮風暴》為討論對象〉,《興大人文學報》32(下),

(2002),頁 1101-1116。

22 李育如,〈影視史學在國中歷史教學的實踐—以影片《稻草人》為例〉(台中市:國立中興 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

23 張家佳,〈大眾史家的歷史書寫:以《綠的海平線》與《拓南少年史》為例〉(台中市:逢 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2009)。

24 徐叡美,〈歷史劇情片「赤色份子」的歷史書寫與思維〉(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所碩士論文,2001)。

25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台灣師大歷史教育》,

14(2009),頁 233-264。

26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記憶—以 Atom Egoyan 的電影《A 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 學報》17(2006),頁 641-676。

- 10 -

黃致遠《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心》27、 張雅淳《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西班牙內戰」教學的運用—以《祖國之名》為 中心》28、徐玉蓮《從電影《戲夢人生》解析侯孝賢的歷史意識》29、洪慧霖《電 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 體制的意涵》30、林冠吟《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惡魔教室》

為中心》31、廖羽晨《影視教學與國中生的歷史思維—《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 例》32以及黃靖涵《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 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33等作品。

現今「影視史學」在台灣的研究已蔚為一股風潮,除了上述兩位大家的作品 之外,亦有多位學者或高中職教學現場的歷史教師發表相關文章,如:羅志平〈影 視史學用於歷史通識教育之思考〉34、陳玉珍〈「教育影視史學」成立之可能性〉

35、曾怡菁〈影視教學的嘗試—以木柵高工高職歷史教學為例〉36、許全義〈歷 史教學與公民意識〉37、劉怡芳〈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

27 黃致遠,〈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心〉(台北市: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

28 張雅淳,〈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西班牙內戰」教學的運用—以《祖國之名》為中心〉(台 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

29 徐玉蓮〈從電影《戲夢人生》解析侯孝賢的歷史意識〉(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 系碩士論文,2013)。

30 洪慧霖,〈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 權體制的意涵〉(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31 林冠吟,〈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惡魔教室》為中心〉(台北市: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32 廖羽晨,〈影視教學與國中生的歷史思維—《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例〉(台北市: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

33 黃靖涵,〈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天 公金》為中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

34 羅志平,〈影視史學用於歷史通識教育之思考〉,《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2(2)(2013 年 6 月),

頁 1-26。

35 陳玉珍,〈「教育影視史學」成立之可能性〉,《市北教育學刊》41(2012 年 4 月),頁 29-58。

36 曾怡菁,〈影視教學的嘗試—以木柵高工高職歷史教學為例〉,《台北市木柵高工學報》12(2008 年),頁 95-118。

37 許全義,〈歷史教學與公民意識—簡介台中一中影視史學專題課程〉,《清華歷史教學》19(2008 年 10 月),頁 21-48。

- 11 -

視史學課程」〉38、黃乃琦〈多元動態「影視史學」的教學分析〉39、石弘毅〈影 視在歷史教育中的角色功能〉40、駱芬美〈重回歷史現場—影片在台灣史教學的 運用實況與限制〉41等。

其他大專院校各系所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影視史學」的相關作品也為數不 少,如下所述:張弘毅《認識你自己:王童導演及其台灣三部曲歷史書寫》42、 陳宛瑜《鄧相揚報導文學與電影改編之研究—以「霧社事件」與《賽德克˙巴萊》

為主》43、陳盈如《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 究—以二二八事件為例》44、吳嘉娪《國小六年級影視歷史思維能力測驗之編制

為主》43、陳盈如《影視史學課程對國一學生歷史思維能力與國家認同影響之研 究—以二二八事件為例》44、吳嘉娪《國小六年級影視歷史思維能力測驗之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