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利用登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狀況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國內外利用登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狀況

目前在國內外已有利用登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相關的活動及研究,因此在此節 中將分別針對國內外的實施狀況做一說明。

一、國外利用登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狀況

在國外對於戶外環境教育的工作亦積極推動中,其相關的活動經驗可供國內學習與 參考,因此將各國實施的方式敘述如下:

(一)美國 Leave No Trace(LNT)教育推廣活動

美國從七零年代開始,因遊憩使用率不斷提高,造成對自然及人文資源的衝擊和破 壞,環境惡化的狀況亦逐漸引起美國相關單位的關心,許多管理單位開始引用法令來規 範遊客的行為。後來發現美國國土面積廣泛,難以進行全面的維護與監控,唯有透過教 育遊客正確的環境觀念,才能讓其自發自覺的保護珍貴資源,進而降低環境衝擊。

因此政府開始向民眾推廣低衝擊的健行(Low Impact Hiking)和正確露營的方式

(Camping Practices)等觀念,之後由美國各級政府的土地管理單位、環境教育學者、

保育團體、戶外用品的製造商與銷售商、登山健行團體、以及社會大眾,共同發起不留 痕跡(Leave No Trace)的全國教育推廣運動(臺灣山林優遊網,n.d)。期望避免或盡 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影響,並提供所有到訪者積極的娛樂體驗。

LNT(Leave No Trace)是一種觀念,它的核心價值是以尊重為本的土地倫理,強 調人與自然相互依賴。其中涵蓋了七個進行戶外活動的原則(陳彥杰,2006):

1.事前的準備(Plan Ahead and Prepare)

事前要有充分的規劃與準備,避免在山上有任何突發狀況出現,並減少可能對 環境造成的破壞。

2.在堅硬的環境行走與露營(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不走捷徑,要走在原有的山徑上,以單排行走,儘量留下最輕的足跡。露營也 要在指定的營地上紮營,不胡亂開發新的營地。

3.適當處理廢棄物(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帶到野外去的東西必須全部帶走,妥切的處理無法帶走的物品。

4.留下所發現的任何東西(Leave What You Find)

不要任意取走自然中的任何資源,要讓到訪過的地方維持原貌。並主動帶走別 人所遺留的垃圾。

5.降低營火的衝擊(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只能在指定地點生火,以減低山林火災的危險性及對當地生態的衝擊,應以爐 具煮食來取代營火。

6.尊重野生動物(Respect Wildlife)

不任意餵食動物,尊重沿路遇見的各種生物,以不干擾牠們為原則。

7.考慮其他造訪野地的夥伴權益(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尊重他人所需的寧靜,謹慎考量己身的行為對環境及他人的影響。

以上七項原則,是一種尊敬環境的態度,不只在登山健行及進行露營活動時要 遵守,更可廣泛運用於戶外各項休憩活動中。

(二)美國阿帕拉契步道 A Trail To Every Classroom(TTEC)課程

美國阿帕拉契山脈位於北美洲東邊,向北延伸至加拿大紐芬蘭,向南延伸至美國阿 拉巴馬州中部。阿帕拉契步道全長約 3,456 公里,南北跨越美東十四個州,最南端位於 喬治亞洲的史普林格山(Springer Mountain),最北端則位於緬因州的卡塔丁山(Katahadin Mountain)。

1925 年時,由美東的大型俱樂部集會提出,組成美國阿帕拉契步道保護委員會(The 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進行步道路線的勘定、串連與修築。在 1937 年全線貫 通,每分段皆有專屬的登山俱樂部負責維護,每年都有上千人投入「全程行者」

(thru-hiker)的行列,但真正成功者不到十分之一。步道招募義工並推廣工作假期活動,

讓民眾擔任步道志工,實際進行步道修築、維護工作(徐銘謙,2008)。這種方式可使 民眾從工作中,深入瞭解環境及如何使用生態工法,在不破壞當地環境下,修築、維護 步道。

步道環境原始自然,景觀變化豐富,美國阿帕拉契步道保護委員會(The 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進行了「A Trail To Every Classroom(TTEC)」的課程,鼓勵教師利 用阿帕拉契的步道環境,設計整合自然與文化資源相關的課程教學,結合服務學習的方 式,以增進學生的識字能力及對社區環境的理解與讚賞,期望未來能主動為社區服務並 自願參與管理自己的社區及公有土地(Appalachian Trail Conservancy,2006)。實施成效 良好,獲得學生及教師高度的支持(PEER Associates,Inc,2006、2007)。可見以孩子生 活的周遭環境當素材,因與其息息相關,較容易觸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擁有良好的學習 成效。

(三)日本小孩與農山漁村交流計畫

日本農林水產、文部科學、總務等 3 部會發佈並編列相關費用,以不增加家長或鄉 市鎮地方等負擔的前提下,從 2008 年開始,推動「小孩與農山漁村交流計畫」,開始先 在每個都道府縣各挑選 10 所學校以及全國挑選 40 個模範地區,讓學生長時間住在鄉下 親身體驗農漁山村生活,農村的小學生也會到其他山村、漁村體驗,體驗不同生活環境。

體驗生活為期一週,各校可以決定是否參加體驗活動。

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對象,預計 5 年後全國 2 萬 3000 所公立小學都將實施,每年 平均約可有 120 萬個學生參加,預計所有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均有一次體驗的機會(每日 新聞,2007,引自教育部電子報,2007)。這個計畫讓身處不同生活環境的學生能有彼 此交流學習的機會,精神如同現今許多學校實施的城鄉交流活動,能讓學生擴大視野,

瞭解不同地區生活的形式與差異。

(四)挪威自然幼稚園戶外教學方案

挪威的教育制度中,在學前教育設立「自然幼稚園」(nature kindergarten),提供 幼兒許多戶外教學方案。

挪威有兩種性質的自然幼稚園(Savin,2005;陳照雄,2008):

1.普通幼稚園(ordinary kindergarten)

在一星期中,每天會有約六小時的時間,帶領幼兒去健行或森林公園遊戲。

2.全戶外環境的幼稚園(outdoor kindergarten)

幼兒全時在戶外進行活動。這些4-5歲的幼兒,需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獨立面對 各種天氣、處理自然情況及練習使用各項工具,培養主動的態度及訓練解決問題的 能力。

教師和家長皆認為兒童需要在室外環境發展,鼓勵孩子面對危險,學習管理風險,

而不是迴避它,並激發其對環境的好奇心,能主動學習研究、探索自然,使他們未來能 更有創造力、靈活與獨立(Savin,2005)。由上所述,可瞭解挪威認為自然教育必須從 小開始進行,不斷給予許多戶外體驗的機會,孩子透過戶外學習的經驗,學到生活的基 本技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國內利用登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狀況

臺灣山林環境多樣、豐富,應讓國人有更多認識、接觸的機會,在政府單位及各級 學校皆有相關的活動、課程推行,期望增加國人進行戶外活動的頻率,充實環境體驗,

加強對山林環境的認同與疼惜。

(一)政府單位

1.推廣無痕山林運動

參照美國 LNT 的理念,我國林務局由 2001 年開始推動「全國步道系統建置計 畫」,整合各自然人文遊憩據點,發展生態旅遊,並希望透過環境倫理及登山教育的 深化,減少山林的衝擊,並自 2006 年起推動國內的 LNT,經投票命名為「無痕山林 運動」,期望養成使用者能對環境具備尊重及良善的態度及使用方式(徐宜歆等,

2007)。因態度需長期養成,林務局亦辦理教師研習,發展出無痕山林校外教學手冊,

期望將無痕山林理念與國民教育融合,強化國中小學生無痕山林理念之觀念。

2.設置自然教育中心

林務局已陸續將全台的森林遊樂區轉型成立自然教育中心,提供民眾及學校專 業的環境教育服務,多數的自然教育中心,皆擁有豐富的山林生態資源及特色,並 提供各種環境教育方案,教師可依學生程度選擇適合的方案,由專業的環境教育人 員,帶領學生在當地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使其能更認識、親近山林並培養愛護環境 的態度(林澔貞、張岱、羅秀雲,2007)。因此自然教育中心將成為教師進行戶外 環境教育的優質場域,能提供教師更多的協助及豐富學生的學習。

(二)各級學校

現在各校致力於發展學校特色課程,以提供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並吸引其他學生 就讀。因此有些學校開始將登山活動列為學校特色課程或列為學校重大活動,如臺北市 溪山國小,有一至六年級完整的近山課程(胡慕倩,2008),桃園縣私立諾瓦小學也融 合各領域以「山」為主題進行主題式課程(薛荷玉,2008)。

私立的臺北市薇閣中小學及復興中小學,擁有完整的探索體驗課程,薇閣中小學利

則設有探索體驗中心,結合自然教育、戶外學校、童軍教育與探索活動課程的理念,實 施探索體驗教學(薇閣小學,2008;復興中小學,2009)。苗栗縣私立全人實驗高級中 學也強調登山教學,學生從國一到高三,每年都要登一座高山,培養學生負責、冒險的 精神(全人實驗高級中學,n.d)。

除了上述各校的課程設計,其他各校也有多元的實施方式,目前已經有許多的學校 設計、規劃並進行相關親山課程。除了列為正式課程實施外,有的學校是做為畢業生畢 業的挑戰活動,如臺北市文湖國小、嘉義縣梅山鄉太湖國小、南投縣南港國小等,有些 則是實施淨山活動,讓學生動手做環保,如臺北市舊莊國小、高雄市壽山國小等。也有 的是作健行或路跑活動,進行生態課程,如臺北縣貢寮國小等。

而臺北縣政府教育局也在 2010 年,由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負責推動 99 年度「環 境教育推廣學校」山林田野教育課程與教學方案徵選活動(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2010)。讓臺北縣 22 個緊鄰山林,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鄉鎮市中的學校,能發展相關山 林教學課程,透過校內教學、校際交流、親子遊學等方式,讓學生及民眾有更多機會接 觸山林環境。

三、國內外利用登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外有一些相關研究,顯示進行山林活動對學生在環境知識的學習及環境覺

目前國內外有一些相關研究,顯示進行山林活動對學生在環境知識的學習及環境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