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根據國內外文獻資料及本研究的結論,本節將分別針對政府相關管理及教育單位、

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等提出建議,以期能對相關單位未來推動親山教育、山林保育課 程及教師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有所助益。

一、對政府相關管理、教育單位的建議

臺北市親山步道為政府相關單位管理與維護,而管理及維護的情形及教育單位的推 動,將對教師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根據研究結果 將對政府相關管理、教育單位提出建議:

(一)提供安全、完備的解說設施及解說服務

步道能有清楚的方向指示或標誌牌及清楚的步道參觀路線規劃是教師感到需求較 高的部分,因此管理單位應定期檢視各步道解說牌、指示牌等的損壞狀況,進行維修,

並更新最新資訊,使教師在帶領學生至步道進行教學時,能方便解說並能安全的在步道 上行走、活動。

而教師最擔心學生安全問題,因應山林多變的環境,建置突發狀況緊急聯絡系統是 必要的,以備在需要時,可及時得到協助,同時也能減輕教師帶領學生至戶外的心理壓 力。

在解說員的部分,可徵求家長或教師接受訓練成為專業解說員,並在解說員訓練 時,加強對不同對象解說方式的訓練,以能提供適合學生程度的解說內容及方式,才能 吸引學生興趣,並真正吸收解說員所要傳遞的訊息,達到解說目的。

(二)發展戶外環境教育方案課程,增置專業戶外環境教育人員

政府相關管理單位可以與教育單位合作,共同發展各步道的戶外環境教育方案課 程,提供教師參考、運用。並可編列經費,增置專業戶外環境教育人員,協助帶領學生 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活動,可減輕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負擔及克服教師對步道資源不瞭解 的問題。

(三)運用多元方式對學校、教師及家長推廣親山教育

目前政府教育單位雖已開始向各級學校推動親山教育,但若能以更多元的方式,如 媒體宣傳、電子報、有經驗學校巡迴推廣等方式來讓學校、教師及家長,更加瞭解登山 健行的好處及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重要,並提供完整的相關資訊,讓學校開始真正重視 親山教育及環境教育,才能給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步道環境、悠遊山林,向大自然 學習,進而喜歡、愛護它。

二、對學校行政單位的建議

學校行政單位的功能為做教師最好的後盾,提供教師教學所需,給予及時的支援與 協助。因此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行政單位提出建議:

(一)善用家長資源,提供相關人力支援

學生安全為教師最擔心的問題,學校行政單位若能多重視、鼓勵教師利用步道進行 戶外環境教育的活動,並多向學校家長宣導,家長應都相當願意支持、協助相關事宜。

而且在平時可徵求有意願的家長,並邀請有專長的家長或教師,進行登山相關知識、解 說等訓練,當舉辦相關活動時,家長即可協助進行解說、實驗等教學活動,減輕教師課 程設計及教學的負擔。

(二)舉辦相關專業成長研習活動

步道環境資源豐富,學校可多舉辦相關研習活動,提供教師資訊,減低對步道當地 資源不瞭解的困難。

而專業成長研習活動除了專題演講外,實地走訪步道也是增進教師環境知能的方 式。研究結果中,登山頻率與經驗對實施步道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及情形均有影響,因此 除鼓勵教師在閒暇時多從事登山健行相關活動外,不定期舉辦步道探查活動,給予教師 深刻、實際的體驗,讓教師能對山林環境有多一層的認識,對步道資源也能多些瞭解,

將有助於環境敏感度的提升及親山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三、對教師的建議

學校在戶外環境教育的推動上,教師為一重要的角色,而研究結果中,教師多數認 為至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是重要的,而且學校也支持教師進行戶外環境教育,因 此針對教師提供以下建議:

(一)多參加相關研習與進修活動

根據本研究結果,有環境教育相關研習經驗的教師,會影響舉辦臺北市親山步道進 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情形,而且教師自身覺得最困難的因素,為對步道當地的資源感到不 瞭解,因此教師應多參與相關單位或學校舉辦的研習活動或在職進修,充實戶外環境教 育的知能,並可多實地走訪,深入探究當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對於教材設計及實際活 動時,有相當的助益。

(二)利用多元管道獲取相關步道資訊

教師對於環境課程、教材期待有完整的網路資料庫,以利搜尋相關資料,而現今網 路發達,無論是在臺北市親山步道的官網、相關觀光網站介紹或網友的部落格分享,皆 有許多各步道的相關資源、特色介紹;坊間也有許多相關書籍,更有些鄰近步道的學校 將當地步道環境教育列為校本課程,出版相關教學資料,分享教案及教學經驗。這些均 可提供教師設計課程及教學的參考。

(三)親師合作與同儕教師協同教學

環境教育的教學模式,可採單科性及多科性科際整合環境課程模式教學,因此無論 是導師或科任教師,若能將各科領域課程統整,融入現行學校課程中,並與同儕教師協 同進行教學,將可減低教師沒有時間進行的困難。或可學年或領域教師合作進行行動研 究或辦理相關戶外環境教育活動,即可透過一系列主題的學習,幫助學生有更深刻的體 驗。

另外,若考量步道距離遠近的問題,無法所有課程皆在步道上進行,可採室內與室 外課程並進的教學方式。因此,雖無法常至步道教學,但學生仍能在有限次數的步道戶 外環境教學機會,驗證室內課所學及在假日進行親子共學。除了教師們彼此交流、協助 外,若加上親師共同合作,便能克服缺乏人力、擔心學生安全的困難。

(四)成立社團或辦理營隊活動

教師最擔心學生在戶外活動的安全問題,而班級學生人數太多,在秩序上不易掌 控,學習成效則會打折,背負的壓力也較大。建議教師可先從成立相關登山健行活動社 團或舉辦冬、夏令營的方式開始著手進行戶外環境教育活動,因參與活動人數較少,教 學時可與學生有更多互動,不但能增進學習成效,也較能減輕步道承受的人為壓力。

四、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目的是調查臺北市國小教師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狀 況、困難及需求,僅為一初步的探索、瞭解,因此以下將提出可能研究的方向,建議未 來相關研究的參考。

(一)延伸探討他縣市登山步道

因為臺灣有豐富的山林環境,各縣市登山步道眾多,本研究只針對臺北市二十條親 子級親山步道進行探討,建議可針對其他縣市或臺北市其他的步道做進一步的研究,瞭 解國小教師的利用情形。

(二)同儕合作發展親山步道環境教育課程

在本研究中,發現教師對於教學時間不足及對當地資源不了解感到困難,因此建議 未來可與同儕教師合作,各自發揮所長,以進行親山步道戶外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發展及 推動歷程的行動研究。

(三)進行個案深入研究

本研究僅就臺北市國小教師進行親山步道戶外環境教育的狀況,做一初步瞭解,無 法深入探究學生學習的過程或教師實地進行的情形,因此建議之後可深入訪談並進入教 學現場進行個案研究,以觀察與瞭解長期進行步道戶外環境教育的教師或臨近步道的學 校其實施的歷程與成效。

(四)探討各級學校步道環境教育實施情形

本次研究對象以臺北市國小教師為主,而登山健行活動有一定危險性,對於不同學 習階段的學生可能實施方式或狀況會不同,因此建議未來可針對國、高中以上等不同階 段的教師進行相關研究,瞭解利用臺北市親山步道的狀況及需求。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潔玫譯(1994)。Joseph Cornell 著。共享自然的喜悅。臺北:張老師。

王仁榮(2004)。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對親師合作辦理戶外教學的認知、動機與障礙研 究:以臺中市為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增訂十一版。臺北:五南。

王家祥等譯(1994)。Joseph Cornell 著。與孩子分享自然。臺北:張老師。

王書貞(2008)。臺北縣市國小教師運用關渡自然公園進行戶外環境教育之需求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珮蓮(1995)。戶外教學教師成長團探索。教師天地,75,12-23。

王素蘭(2005)。校園內實施戶外環境教育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國小為例。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淑楨(2008)。兒童福利及家庭育兒福利需求之研究─以臺北市大同區領有育兒補助之 兒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王聖賢(2006)。福寶濕地自然保育課程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的適當性及濕地自然保 育認知、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中市。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與困難之調查分析。初等教育研究,3,

363-369。

王瓊淑(200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達成教學目標適宜性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私立南

王瓊淑(200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達成教學目標適宜性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私立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