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在全球各地蔚為風潮,尤其是英國在創意產 業上的經驗與成果,啟發了對文化的重新定位與視野。英國在 1997∼2004 的全國 經濟年均成長率為 3%,而同期創意產業產值年均成長率為 5%,顯見文化創意產業 已成為經濟成長的引擎。在此同時,曾受金融風暴重挫的南韓,一躍而成為觀光 大國;拜電視劇《冬季戀歌》所賜,江原道這個默默無名的鄉村,也成為熱門的 旅遊景點。南韓的國會議員更以裴勇俊一年為該國創下 30 億美元外匯為由,要求 政府免除其兵役。另一方面,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亦早在政府的引導下,以各項措 施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法國的時尚設計、日本的動漫畫 等,在其國內均受到相當程度的保護和扶植;中國大陸各地亦紛紛投入文化創意 產業的熱潮之中。

綜觀世界各國之所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不外乎著眼於文化創意產業的豐厚 利益,以及發揚本國文化、提升國家之國際地位。對臺灣而言,在製造業發展面 臨瓶頸,產業亟待升級轉型之際,扶植與發掘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正好可以填補 製造業外移的真空,並藉由新興產業的發展,重振國人的信心。因此,文化創意 產業的推動及茁長,更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經濟部文化創意,2006)。

為了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全球化的潮流,我國政府於2002年,在

《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將文化創意產業與全球運籌中心、數位臺 灣等計畫並列,成為強化國家競爭力的旗鑑計畫。在這篇跨世紀的經建計畫裡,

藝術美學將是我國開啟知識經濟的金鑰,而創意更是知識經濟的發展動力;美學 加上創意,將建構臺灣成為全球華文世界的文化創意中心(行政院,2003)。

「創意臺灣、全球布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此乃教育部經不斷思考教育

本質、核心價值以及終極目的等問題,並配合行政院落實臺灣主體性、完備生活 安全網、展開策略聯盟布局之施政主軸,邀請學者專家、傑出企業人士與部內同 仁參議,統整「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召開大大小小將近 100 場次會議,

是凝聚各界之智慧與經驗而提出的未來四年教育政策(教育部,2004)。政策推動 以縮小資源落差,推動優質教育,以培養出兼具本土關懷與國際視野、科技與人 文素養、多元與永續思維,以及落實法制與人權能力等特質的現代化國民;追求 學術與教學創新卓越,結合國際趨勢與經濟發展引領國力升級,以培養回饋社會、

迎向全球的人才。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 A. H.)強調人類有生理、安全、愛與隸屬、尊 重、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等七個由下而上依序追尋的需求,可見教育 本質在於自我實現,讓每個人都完成自我,充分發揮自我的潛能,亦即「讓每個 人都成功(success for all)」。21 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首重人才培 育,先進國家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紛紛推出各項教育理念或改革措施,如美國布 希總統於 2001 年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 改革方案,擬定「2002-2007 年發展規劃」;英國於 2004 年公布「五年改革方案 」 (Five Year Strategy for Children and Learners),勾勒各級教育階段的改革 措施,小學教育強調提供二小時體育及學習一種外語、一種樂器的機會,中等教 育則以發展獨立的學科專長體系為主軸。日本於 2003 年制定「教育振興基本計 畫」,強調培養能確實自我實現與自立的人,培育具有日本傳統與文化根基、並能 在國際社會生存與高素質的日本人。是故,藉由相關文獻整理國內外文化創意產 業發展趨勢及策略,以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作為文化創業產業核心能力 及核心課程的發展定位及學習目標,了解文化創意產業於大專校院扮演的關鍵何 在(教育部,2004)。

壹、當前國內外教育環境情勢剖析

一、國際環境分析

邁入 21 世紀,國際環境瞬息萬變,對教育主要的衝擊有三:

(一)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需求:因應知識經濟時代,調整教育內容,培養 創造力,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配合並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之人才,都是 當前高等教育規劃的重要課題。

(二)數位化時代學習型態轉變:數位化時代來臨,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如 何提供數位化學習環境,提供各級學校教師與學生資訊應用能力,已成為迫不及 待的工作。

(三)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激烈: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人才流動沒有國界 限制,取得優勢的關鍵繫於「創意」和「品質」。未來的趨勢,教育市場勢必開放,

國際高等教育的競爭勢必加劇,教育政策惟有朝向更多元化與國際化,才能化危 機為轉機,不但留得住本國人才,也可以吸引外國人才。

二、國內環境分析

近幾年國內環境亦產生重大變革,對教育最直接影響的因素有幾:

(一) 人口結構轉變問題:國人生育率降低,20 年(1983-2003)來年出生人數 已由 40 萬人降到 22 萬人,學齡人口快速遞減,對各級教育供需產生嚴重的衝擊。

(二)學校擴增後學生素質提升之壓力:過去幾年為暢通升學管道,廣設高中、

大學,造成學校學生數量快速擴增,但教育資源並未隨比率配合成長。在齊頭式 資源分配觀念下,欠缺競爭機制,導致教育資源稀釋化,嚴重影響教育品質(教 育部,2004)。

教育是擴大文化創意產業人口的基礎工程,文化產業是一種長期投資,文化

產業可以創造出新的需求和附加價值,文化產業是一門經營、管理學,文化事業 的經營,心態正確很重要,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力,在於文化和創意,因而不適 用於一般產業只追求利潤的模式,需獨立出來另設課程,文化、創意、產業的學 習皆須兼具,滿足內在的衝動和需要,無法立即看到投資報酬率,需有長期投資 的準備,將文化的基礎,透過專業的人才一點一滴的累積堆砌,進而推展發揚,

薈萃文化生命力,創造幸福美滿的生活。

貳、各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及策略

文化創意產業是屬於一種美學經濟、創意工業,據估計全球文化創意產業每 日創造出 220 億美元產值,除了美、英、日等文化創意產業大國外,近年來陸續 崛起的泰國、印度、新加坡也因為體認到文化創意產業龐大商機紛紛投入文化產 業的相關推廣與建設。文化產業隨著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逐年增加貢獻百分比,

其巨大的經濟潛力已經為眾多國家所認同。文化、娛樂正迅速成為新的全球經濟 增長的驅動輪,世界經濟正在經歷從產品經濟,到服務經濟,再到體驗經濟的轉 變,體驗本身代表一種已經存在但先前並沒有被清楚表述的經濟產出類型。而體 驗經濟,本質上就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為基本支柱的現代經濟。以下列舉重要國家 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及策略。

一、英國

英國創意產業的主要主管機關為文化、媒體和體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政府自 1997 年就通過立法,在其部門下成立創意產 業專案小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將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振興英國 經濟的焦點,每年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各項發展趨勢提出研究報告,亦使英國成 為世界上最早明確提出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的國家。

英國倫敦每年文化及創意產業規模產值收入估計可達 250 億至 290 億英鎊,

從業人員約有 50 萬人,可說是創意產業之都。2004 年倫敦市長提出文化策略(The Mayor's Culture Strategy)計畫,將計畫目標聚焦在卓越(excellence)、創意

(creative)、可接近性(access)、價值(value)四大方向,內容包括吸引外國 資金投資、提高創意產業的競爭優勢、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企業諮詢服務、釋 放市政廳公共空間讓優良的業者陳列其產業成果以提高創意產業之能見度等具體 政策。

英國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只有全國性的文化、媒體 和體育部門,各地方各城市都有地方政府與民間組成的推動中心。其中英國首都 倫敦,以市長文化策略,從卓越、可接近性等 4 大方向著手,打造具獨特性的藝 術之都,使文化藝術不只侷限在藝術中心內,而能更深入到普羅大眾之中(中華 經濟研究院,2008)。

二、美國

美國稱文化創意產業為「版權產業(copyright industries)」,美國政府基 本上對於文化事務,採取不干預態度,因此國家未設立文化部門,也沒有具體文 化政策。雖然如此,美國仍是文化知識產權的大國,近年來美國的版權產業不論 是在附加價值、對 GDP 的貢獻、創造就業並增加出口營收上,皆表現亮眼,成為 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產業部門之一。雖沒有政府積極介入補助與輔 導,但市場機能充分發揮,產業收益龐大。

美國聯邦政府既無相關輔助措施,也無推動文化創意發展之專責單位,而是讓 版權產業經由市場機制的自然運作,反映在產業營收上,不論是 GDP 國內生產毛 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比值、對經濟貢獻率,美國的版權產業都有很好的 表現,甚至產業成長率還高過全國 GDP 成長率,並且版權產業從業人員收入也高 於全國平均薪資水準。由此觀之,文化創意事業縱然有政府協助、營造完善的發 展環境,但終究仍需回歸市場面向,藉由市場運作才能讓文化創意更具競爭力,

故在政府扶植協助與聽任商業機制運作兩者間,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應取得自己 的平衡點。

美國稱文化創意產業為版權產業,其產業分類方式特殊,強調產業鏈的互動

美國稱文化創意產業為版權產業,其產業分類方式特殊,強調產業鏈的互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