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國內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透過上述研究篇章能了解身處不同生命階段的民眾會有不同的生活需求,無 論生活需求是有形或是無形的,均可能會成為民眾搬家的原因,可見透過生命歷 程的視角來檢視民眾的搬家行為能得到較多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以外的觀 點,若不以生命歷程的角度檢視之,那麼我們便無法了解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民眾,

其搬家原因是否有所差異、其搬家原因是否與個人(個體)之生命階段產生交互 作用,僅能得知一個彙整的(aggregate)行為資訊。

第三節 國內相關研究

回顧國內探討搬家原因的相關文獻,研究主題與內容大致可被本文作者分為 四類,分別為:選擇性研究、搬遷路徑、住宅市場和社會經濟發展等。選擇性研 究的研究成果和數量最為豐富,旨在探討搬遷者與非搬遷者間的個人特性差異;

搬遷路徑研究則在探討個人或家戶的移動方向與搬遷者在目的地決策上的差別;

住宅市場相關之搬遷研究著重探究搬遷行為與房屋特性、價格、供需市場間的關 係;社會經濟發展之搬遷研究則聚焦於討論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搬家行為間的交互 影響。雖然國內相關研究成果豐富多元,但不難看出多數研究嘗試說明搬家行為 的成因,有的自個人特性角度著手、有些從住宅市場角度出發,也有的自社會經 濟發展視角切入,卻鮮少有研究者注意搬家者生命歷程的轉變和搬家原因間的關 係,並進一步針對此關係進行深入探討。

除此之外,國內相關研究大多出自巨觀視角,少有研究者以微觀角度剖析個 體生命歷程變化與搬家行為兩者交互作用的現象。儘管如此,透過回顧國內搬家 成因之相關文獻,不僅可獲得前人探究搬家現象的研究結果,亦可從中挖掘出與 搬家者生命歷程之關聯處。以下將先探討國內文獻歸結出的搬家成因,再針對這 些成因從中找出和搬家者生命歷程有關之所在。

一、經濟因素

此處的「經濟因素」是指和工作、就業相關者,據國內文獻指出,眾多經濟 因素中,「就業機會」為國內遷移者改變住處之主因。張明正(1979)利用民國 59 年的全年遷徙登記資料驗證「經濟因素」在國人遷移過程中扮演的重要性,

其研究以三個主要行政區域為研究範疇,探討搬遷行為對農村和都市人口特性產 生之歧異性與搬遷行為產生的影響。其研究結果指出,民國 59 年的淨遷移率反 映出國人的遷移方向主要是由農村流向都市地區,此流向也造成了都市人口大量 增加、鄉村人口大量減少的現象,張明正(1979)認為造成此流向的原因在於都 市比農村更具有「拉力」,「拉力」便是指都市內擁有待遇較高的技術性工作,換 言之,人們是為了謀求工作而流向都市。不僅如此,年輕、教育程度高且從事專 門性或技術性職業者較容易產生遷移行為,而這些遷移者主要的遷移原因便是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了謀求都市內待遇較佳的技術性工作,由此可見,就業機會是當時遷移者最主要 的遷移原因。

陳寬政和廖正宏(1984)隨後更進一步將就業機會與所得同時納入分析中,

結果發現此二者可形成某種函數關係,並提出類似張明正(1979)研究結果的論 述。他們認為遷移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所得和生活品質間之差距所造成,但仍以就 業機會的多寡做為調整住處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說,人們會傾向搬到就業機會多 的地方。此外,作者們將年齡和教育程度別納入其推論過程,結果發現改變住處 的人口大多是完成學校教育後初次找尋工作的就業者,作者們認為唯有這類型的 人口,才能從事與其出身不同的生產過程,也較能適應新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因 此陳寬政和廖正宏(1984)認為人口遷移與就業問題、甚至是兩者交互作用後產 生的問題是年輕人口的問題。

若從搬遷距離的角度切入,陳肇男(1990)、銀慶貞(2004)、洪嘉瑜和銀慶 貞(2008)的研究結果中均指出長距離遷移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工作,於此突顯出 就業因素的重要性。銀慶貞(2004)在其研究中更進一步將工作動機細分為因工 作異動(包括本人和家屬)和找到工作(包括本人和家屬)兩種類型,用以判斷 民國 81 年和 91 年間,遷移者究竟受工作異動影響較大還是受找到工作影響較大,

其研究結果指出民國 81 年之遷移者受到因尋找工作的影響較大,但至民國 91 年,兩者影響均不顯著。洪嘉瑜和銀慶貞(2008)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類似論述,

認為勞工因找工作而進行長距離遷移的機率高於因工作異動的機率。綜合以上,

若以距離分類遷移動機,就業因素乃是影響遷移行為的主因,特別是找尋工作。

此外,邊瑞芬(1991)在其研究中以 Zelinsky 的流動轉型假設為參照,研究 結果也支持經濟因素是人口遷移的主因。於其研究中明確指出,縣(市)社會經 濟發展建設會影響人口的遷移與分布,當社會經濟發展差距擴大時,對人口遷移 的影響力會同步增加,人口會有較大機會流向發展程度較高的地區。

總結來說,上述文獻均顯示經濟因素之重要,經濟因素不僅在微觀層面牽動 著就業機會與個人遷移行為的交互影響,同樣也在巨觀層面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

進而影響個人的遷移行為,可見經濟因素在解釋人口遷移行為是不容忽視的。

二、教育因素

陳肇男(1990)、銀慶貞(2004)、洪嘉瑜和銀慶貞(2008)分別在其研究中 指出,長距離遷移的主要動機除了工作,尚包含了教育因素,銀慶貞(2004)的 研究成果中更進一步說明,隨著距離的增加,遷移者會因工作和教育因素而有較 強的遷移動機,換言之,人們遷移不僅為了工作,同時也為了教育因素,且有較 強工作和教育動機者,較可能從事長距離遷移。但針對此論述,研究者們並未提 出相關解釋,推測人們因教育因素而做的遷移行為乃受到教育資源城鄉分配不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所影響。即使如此,教育因素做為影響人們搬遷的主因之一乃是不爭事實,因此 在研究搬家原因的過程中,教育因素的影響力不容抹去。

三、家戶需求

除了經濟與教育因素外,陳肇男(1990)、銀慶貞(2004)、洪嘉瑜和銀慶貞

(2008)也在其研究中指出,居家因素是影響人們短距離遷移的主要原因。洪嘉 瑜和銀慶貞(2008)推測,此結果可能是受限於夫妻職業或子女教育問題,導致 調整家戶需求的手段是以短距離遷移為主,如此才能節省額外的成本支出。

另一方面,陳淑美和張金鶚(2002)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

做為居家因素中的「空間需求」對遷移選擇的影響不顯著,也就是遷移者較少因 為空間需求的改變而改變住處,空間需求僅會影響遷移者選擇之遷移路徑而已。

小結

基於上述不難看出,國內研究大多認為搬遷者之所以搬遷主要是因為經濟因 素,其次為教育因素,而調整家戶需求並非是國人搬遷的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的 搬遷現況是否真如這些研究結果所呈現、採用不同的分類方式是否能看出變遷至 轉型的型態,仍需本研究進行進一步檢視。

回顧國內相關研究,不難發現國內研究者較少以搬家者本身的角度解析搬家 原因,也少見有研究者以搬家者生命歷程的觀點探討搬家原因在不同生命階段中 的變化及時代間的差異,因此我們無法得知身處相同時代中 15 歲、35 歲或 70 歲的搬家者其搬家原因是否具有歧異,亦無法知道不同時代 15 歲、35 歲或 70 歲的搬家者其搬家原因是否隨時代改變而有所變化。有鑑於此,本研究企圖以微 觀角度來剖析搬家者搬家原因的各種現象,並以生命歷程的觀點分析之,藉此掌 握國內搬家者生命歷程和搬家原因之間的關聯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