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外利率自由化的實踐及其經驗

國際上部分國家和地區己經完成了利率自由化改革,有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些 引發了銀行危機。因此,本文對幾個典型國家的利率自由化改革進行了分析,總結相關 經驗教訓,對中國進一步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具有借鑒意義。

3.1.1 美國

美國是一個自由經濟國家,20 世紀 30 年代以後對利率的管制主要是對存款利率的 管制,因此,美國的利率自由化過程主要是對存款利率管制的放 。

1.美國利率自由化的背景

20 世紀 30 年代以前,美國實行的是完全自由的利率制度,在完全自由的利率制度 下,商業銀行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展開了激烈無序的過度競爭,最終導致 30 年 代的銀行大危機。經濟大危機之後,為限制商業銀行間的存款利率競爭,美國逐漸形成 了分工明確的專業化體制,金融管理當局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實施了嚴格的管理。其 中,1933 年美國通過了《1933 年銀行法》,該法中的 Q 條例影響深遠。Q 條例對會員 銀行的存款(活期存款和定期、儲蓄存款)利率上限進行了管制,對貸款利率沒有管制。

1966 年後,又制定了“臨時利率監控法案”,將 Q 條例的適用範圍擴大到儲蓄、貸款 協會和互助儲蓄銀行等。

該條例的實施對美國經濟的恢復與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進入 20 世紀 60 年代後期,該條款的弊端開始顯現。70 年代初,美國迫切需要大量的投資,然而 Q 條 例的存在阻礙了儲蓄的增長,沒有足夠的儲蓄,投資需求也就難以得到滿足。同時,貨 幣市場互助基金的快速發展削弱了存款機構吸收存款的能力,導致大量存款流向高利率 的貨幣市場,產生了嚴重的“金融脫媒”現象,後果是美國的存款機構出現經營困難,

給金融體系帶來了相當大的不穩定因素。這些情況表明,30 年代的銀行法無法適應當時 的金融環境,Q 條款對經濟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美國不得不面對 Q 條款的存 廢問題,金融當局面對日益增大的壓力,開始慎重考慮放鬆利率管制的問題。

2.美國利率自由化進程

美國的利率自由化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1970 年,美國開始討論和研究利率 管制的缺陷和問題。1970 年 6 月,美聯儲根據當時美國國內經濟金融發展狀況,首先放 開了 10 萬美元以上、3 個月以內短期定期存款利率,隨後又將 90 天以上的大額存款利 率自由化,同時逐漸提高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以降低利率管制程度。

1980 年 3 月,美國政府制定了《解除存款機構管制與貨幣管理法案》,該法案決定 從 1980 年 3 月 31 日起,用 6 年時間分階段取消 Q 條例對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在完全 取消限制前,仍維持商業銀行和儲蓄金融機構之間的利差。到 1986 年 1 月,美國所有

存款和大部分貸款利率的限制均被取消,從而實現了利率的自由化。但這種存款利率自 由化並非完全自由的,美聯儲仍管理和決定貼現利率,並由此來影響市場利率。

3.美國利率自由化的特點

(1)利率自由化改革週期長。美國從 1970 年開始探討利率自由化,1980 年正式立 法實施利率自由化,經過了 10 年的準備。在實施利率自由化的過程中,美國 1982 年才 正式實施利率自由化法案,到 1986 年完成。從利率自由化的提出到完成經歷了 16 年的 時間。

(2)實施時間較晚。相較于英、法、德等國家,美國利率自由化的時間比較晚,

這主要源於美國的金融分業經營,由於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對利率變動的反應不同,因 此美國利率自由化的問題比英、法、德等國家複雜,深思熟慮導致美國利率自由化實施 較晚。

(3)利率自由化過程曲折。美國在推行利率自由化的過程中遭遇了來自各方的阻 力:美聯儲擔心利率自由化導致銀行業的惡性競爭,從而影響金融安全與穩定;國會議員 擔心利率自由化導致利率上升,從而影響經濟增長。但伴隨著銀行風險控制能力的加強 以及外部壓力的增大,利率自由化最終克服了阻力,取得了成功。

3.1.2 日本

作為亞洲國家,日本利率自由化的過程更加值得借鑒。同樣的,日本利率自由化主 要是針對存貸款利率的自由化。

1.日本利率自由化的背景

二戰以後,日本匆匆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但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經濟在戰爭 結束前幾近崩潰,金融行業更是一片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為了防止利率飛漲,

維持金融秩序,採取了集中資金促使經濟復蘇與增長的政策。1947 年,日本出臺了《臨 時利率調整法》,對利率進行了嚴格的管制,該法與美國的 Q 條例十分類似,規定全國 銀行存款利率的上限由日本銀行確定,不同存款方式接受日本銀行的分檔次的指導性利 率。日本《臨時利率調整法》原本只是為了應付一時的恐慌,但是後來出於鼓勵經濟增 長的需要,日本政府將這種人為壓低利率的臨時性舉措變成了一種長期的政策,一直沿 用到了 20 世紀 70 年代。

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充足的資金供給,

使得國內直接融資快速發展,證券收益率不斷提高,證券公司的收益也越來越高。同時

由於存款利率的限制,銀行利率不能隨市場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導致銀行存款轉移,金 融仲介中斷,此外,金融機構的分業經營使得銀行業不能參與經營證券市場業務。這些 都導致了銀行經營狀況的惡化。在對外經濟方面,由於日本地理環境的限制以及日本實 行的出口導向發展戰略,日本經濟有很強的國際化傾向,因此從 20 世界 70 年代中期開 始,日本逐漸減少了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管制,1980 年,日本頒佈了《外匯和外貿管理法》,

該法律保證了國內外資金基本可以自由來去,國內企業可以在國際市場上以自由利率進 行借貸,此時國內金融市場的管制使得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金融貿易摩擦不斷。

日本內外環境的變化,顯示出《臨時利率調整法》不能適應當時經濟金融發展的需 要,因而利率自由化改革成為了日本的必然選擇。

2.日本利率自由化過程

對於日本利率自由化的起始年份,學者一般認為是 1978 年,這一年,日本開始放 鬆銀行間拆借利率的管制,實現了票據買賣利率的自由化,同時運用招標的方式發行中 期國債。到了 1979 年,日本開始正式發行利率不受《臨時利率調整法》管制的大額可 轉讓定期存單,1981 年,日本銀行開始在市場上出售短期政府債券,並逐漸形成了短期 政府債券的流通市場。

日本全面利率自由化始於 1984 年,該年 5 月,日本大藏省發表《金融自由化與日 元國際化的現狀及展望》,為日本全面推行利率自由化奠定了基礎,在隨後的幾年裡,

日本逐步實現了存款利率自由化。1985 年,日本允許發行市場利率聯動型存單,並放開 了 10 億日元以上的大額存款的利率管制;1986 年,日本引入了短期國債;1987 年,日 本設立了國內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此後,日本在此基礎上逐步降低己實現利率自 由化的交易品種的交易單位,直到 1994 年,日本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實現了利率自 由化改革目標。

3.日本利率自由化的特點

(1)利率自由化次序合理。日本結合自身國情,逐步推動利率自由化,達到了良 好的效果。日本自由化的次序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先國債,後其他品種;先銀行同業,後 銀行客戶;先長期利率,後短期利率;先大額交易,後小額交易。

(2)有限制的利率自由化。日本實現的利率自由化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由化,

而是有限制的自由化。存款利率並不是完全根據市場資金供求決定的,還要受到貨幣當 局一定的限制,只是這種限制比之前弱很多,設置這種限制,主要是為了保護中小金融 機構。

3.1.3 拉美國家

20 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拉美國家進行了利率自由化的探索,但其激進的利率自由 化改革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種利率自由化的“休克療法”(Shock Treatment)給 國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經營帶來了極大的風險。本文簡單介紹阿根廷、智利和烏拉圭 的利率自由化改革。

1.阿根廷的利率自由化

阿根廷曾在 1971 年進行了利率自由化的嘗詴,但由於資金大量流向利率率先自由 化的金融機構,導致阿根初次利率自由化不到一年就以失敗告終。然而 1975 年的惡性 通貨膨脹再次把金融改革與利率自由化推上了風口浪尖,阿根廷當局規定了 40%的存款 上限利率,其他利率管制措施全部取消,到了 1976 年 9 月,當局再次將存款利率上限 放鬆至 55%, 1977 年 6 月,存款利率全部放開,不受任何的管制。

阿根廷第二次利率自由化從 1975 年開始,到 1977 年即全部完成,在這個過程中,

阿根廷國內的經濟發展並不帄穩,利率自由化也沒能解決國內的高通脹以及經濟發展緩 慢的問題,同時,由於利率自由化推進過於激進,反而導致了國內金融經濟的動盪。

阿根廷在利率自由化改革後,國內利率上升,銀行為追求利益,大規模的發放貸款,

盲目追求那些高收益同時伴有高風險的貸款專案,當大批企業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銀 行危機也就產生了,1981 年,阿根廷爆發金融危機,此後 70 多家金融機構破產清算,

阿根廷政府只能於 20 世紀 90 年代初放棄了利率自由化。

2.智利的利率自由化

智利的第一輪利率自由化改革是在 1973 年武裝革命後進行的,當時國內的經濟環

智利的第一輪利率自由化改革是在 1973 年武裝革命後進行的,當時國內的經濟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