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國外相關案例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第三節 國外相關案例分析

一、 荷蘭 阿姆斯特丹

荷蘭有自行車王國之稱,它們的「Dutch Cycling Culture 荷蘭自行車文 化」是世界各國都在效法的對象,根據統計,荷蘭人口約 1,600 多萬人,但 自行車數量卻有 1,900 多萬輛,自行車持有率居世界之冠。然荷蘭擁有自行 車王國的美名,一開始並非國家的政策,而是群眾社會運動所造成之全民 共識。二次世界大戰後,荷蘭經濟起飛,汽車逐漸取代自行車,成為主要 之代步工具,然而在拓寬道路、增建停車空間後,帶來的卻是大量的車流 量,壓縮人民的活動空間,造成交通事故的高升,特別是兒童死亡的部分,

因而引發阿姆斯特丹市民發動了「停止謀殺兒童」(Stop de Kindermoord)

抗議事件3,基於此因素,阿姆斯特丹政府便開始制訂自行車相關政策,主 要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包括道路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停車問題以及教 育訓練,經過三十多年努力,荷蘭阿姆斯特丹在 1970-2009 年之間自行車 死亡事故大幅降低,從每年超過 100 人死亡到 15 人,如圖 2-14 所示。

此外根據阿姆斯特丹 2012 至 2015 年之事故調查發現因交通事故致重 傷有 56%為自行車,而其中 16.17 歲以及 18-24 歲的比例最高。而在 42%

的事故案例中,主要的原因為未依正確方向騎乘,雖為人為因素所造成,

但仍可透過相關設施,如降低道路速度或是標明路口路權來降低事故發生 之機率,而另一個造成道路交通事故之因素則為超速和闖紅燈

(GemeenteAmsterdam,2015)。就短期而言,雖無法針對所有道路進行改善,

然透過一些通用之措施,亦可降低事故機率,針對自行車的部分,可透過 加強路權之標明,並且減少自行車本身之事故發生之機會。此外將自行車 與都市計畫相結合,採用全新的都市設計概念,並與道路維護部門合作降 低汽車駕駛的盲點,建立一個以自行車與步行為主之友善環境。

圖 2- 14 阿姆斯特丹歷年自行車死亡人數

資料來源: https://bicycledutch.wordpress.com/

3 1970 年前期荷蘭不斷增長的交通流量和窄巷成了自行車族們最大威脅,迅速飆升的自行 車通勤者死亡人數導致使用自行車的民眾逐年降低 6%,3,300 條自行車族的生命在 1971 年驟逝,其中有 400 位是 14 歲以下的兒童,這項調查的結果激起了民眾的義憤,因而爆 發「停止謀殺兒童」(Stop de Kindermoord)抗議事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臺北市自行車安全分析探討都市街道改善策略之研究

37

在自行車安全的部分,於阿姆斯特丹騎自行車時,需行駛於指定之自 行車道,而自行車道會於地面標示白色自行車圖案或加鋪紅色瀝青。在道 路空間的使用分配上,以公平的方式對待所有道路使用者,然阿姆斯特丹 道路狹窄,騎士時常與其他車輛共享路面,而自行車與汽車同行可能引發 問題,因此政府在市中心諸多道路均強調「自行車優先」,這非表示汽車遭 禁,但限速 30 公里;若發生事故,除非有明確反證,否則都假定汽車駕駛 需承擔肇事責任,進一步要求汽車禮讓自行車騎士。除規劃完整的自行車 道外,並設置自行車專用號誌與通行按鈕,以便騎車安全通行,並且不斷 改善道路上易產生視覺死角的地方,如交叉路口或巷道出入口,以交通寧 靜區的手段降低機動車輛與自行車速度,減少交通意外,以下詳細說明。

而除了設施的改善外,亦透過小學的交通安全教育,教導幼童和青少年騎 乘技巧和正確的騎乘觀念及態度,並針對交通違法行為中最常見的型態嚴 加執法,以達嚇阻之效果。

(一) 完整的自行車路網

目前荷蘭之自行車路網分為長途國道、市區道路以及郊區道路三種型 式,全國自行車路網全長約 35,000 公里,佔荷蘭全國道路總長度 30.6%。

且政府每年投入數億歐元,改善自行車道路口的安全,並大量建造自行車 專用隧道、橋樑、快速道路等。此外在與他種交通工具共用之道路,時速 設定為最高 30 公里,若為專用之自行車道,時速則設定為最高 50 公里,

將道路最高速限以此方式分類,使用路人皆能清楚明瞭。

(二) 優先路權

在荷蘭,自行車擁有很高的地位,即使道路寬度有限,須與機動車輛 共享車道,仍會看到標示牌標明「自行車道,汽車是客」(Fietsstraat: auto te gast)之內容(如圖 2-15 所示)。在路口,自行車也享有優先通行權,汽車 在自行車通過時須主動停下等候。

圖 2- 15「自行車道,汽車是客」標示牌

資料來源:http://www.oudwoensel.nl/nieuws/?id=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三) 專用號誌、標誌與停止線

因自行車有獨立之交通路網,故擁有專用的觸動式按鈕交通號誌及方 向標誌(如圖 2-16),並透過將停止線設置於汽車停止線之前,提醒駕駛注意 自行車動向,進而減少路口自行車事故。

圖 2- 16 荷蘭自行車專用號誌

資料來源:考察歐洲無障礙人行環境建置構想及發展策略暨人本運輸改革政策、人本交通 具體作法及實際案例,2009

(四) 交通寧靜區(traffic calming)

荷蘭的專用道雖多,但仍有許多巷道以寧靜區的方式設置,以確保自 行車騎士與行人之安全,其規劃方式為:在路口部分將車道寬度縮減或設 置減速裝置(如圖 2-17),同時配合特殊鋪面的設計提醒駕駛人前方有交叉路 口的;在路段部分,設置突起物、彎道(如圖 2-18)、路面高差(如圖 2-19) 等,提醒駕駛前方道路型態的改變並引導降低車速;在交通管制部分,則 利用速限的調整、單行道設置等方式作為輔助。(林胤宏,2011)

圖 2- 17 波浪狀減速裝 置

圖 2- 18 路口彎道設計 圖 2- 19 路口抬高與速 限標誌

資料來源:單車好城市,2011

二、 丹麥 哥本哈根

由於丹麥自行車路網的普及,以及使用速度較機動車輛低的自行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臺北市自行車安全分析探討都市街道改善策略之研究

39

而帶來非常的低交通死傷意外,因而長期成為世界各大城市效法學習的對 象。其中丹麥的城市哥本哈根,是世界公認的自行車城市,而哥本哈根更 被選為“自行車最佳城市”和“世界最適宜居住城市”。依據丹麥自行車 組織 Cycling Embassy of Denmark4統計,至 2013 年 6 月哥本哈根人口約 550,000 人,自行車數量約 650,000 輛,平均每一人擁有 1.2 輛自行車,目 前哥本哈根之自行車道約長 397 公里,且長度持續增加中,根據哥本哈根 所設定之自行車安全目標,其期望 2002-2012 年增加自行車舒適環境,減 少 5%的不滿意比率、於 2015 年增加 50%自行車連結,並且減少 50%自行 車事故,此外有研究針對哥本哈根自行車道進行探討,結果皆指出有分隔 設施之自行車專用車道較一般自行車道對於自行車騎士更具安全感(Jensen et al,2007;Bicycle Account,2010),為提高自行車安全,哥本哈根政府針 對自行車道以及路口設置了相關基礎設施如下(林研秀,2011)。

(一) 自行車道

(1) 自行車專用道設置介於人行道和路邊停車格之間,分隔自行車與 行人。

(2) 自行超道寬標準為 2.5 公尺。

(3) 自行車道高於車道約 8 公分左右,以提高自行車行駛安全性。

(4) 設置於道路兩側。

(二) 路口

(1) 透過縮減自行車道提醒自行車騎士。

(2) 在汽車停止線前設置自行車停止線(如圖 2-20)。

(3) 自行車穿越路口時,自行車道色澤將會變鮮豔,或改以特殊鋪面 材質提醒自行車騎士特殊自行車專用隧道及停等區使自行車轉向 更為安全。

圖 2- 20 自行車停止線圖

資料來源:How Copenhagen becamea cycling city,2009

(三) 專用號誌

4 由私人公司、地方機關和非政府組織所共同組成,主要為了提倡自行車與傳達相關政策、

指南而設立

英國倫敦自行車道 Barclays cycle superhighways 與臺北市自行車道同 屬於市區自行車道,因此選取做為案例說明。英國政府運輸部於 1999 年五 月頒布永續發展計畫(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UK -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其中提到對於交通運輸主要訴求在於增加運具選擇性,

因此英國政府大幅度地改善自行車安全問題以推動自行車的使用,透過更

以及與重型貨車(heavy goods vehicle, HGV)太過靠近。在倫敦的交通運具使 用率中,重型貨車僅佔了其中的 4%,但卻涉及了 53%與自行車騎士死亡的 行車道,以貓眼(如圖 2-21)和路側振動帶5(rumble strip,如圖 2-22)於道 路中,以防他種車輛靠近。

5路側振動帶是在道路上縱向鋪設連續的凹型或凸型所組成的條狀物,通過震蕩方式和轟 隆聲音警示司機,提醒他們已經偏離了車道,從而保障交通安全的新技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臺北市自行車安全分析探討都市街道改善策略之研究

41

(三) 採用荷蘭式圓環車道(如圖 2-23)、獨立的自行車道,以及與視線平行之 自行車交通號誌。此外,因有證據顯示交通行駛低於每小時 20 英里,

將有助於增進行人與自行車之安全,故速限訂低於每小時 20 英里。

(四) 在交通號誌前畫設一個簡短延伸的自行車道,讓自行車騎士得以順利 停在自行車專用停止線(Advanced stop line,ALS,如圖 2-24)。

圖 2- 21 貓眼

資料來源: The Mayor’s Vision For Cycling In London,2013

圖 2- 22 路側震動帶

資料來源:

https://local4traffic.wordpress .com/

圖 2- 23 荷蘭式圓環車道

資料來源:

http://www.bbc.com/news/mag azine-23587916

(五) 透過「浮動公車站6」(floating bus stop)的設計,減少自行車與公車之交 會,進而減少事故發生,並增加自行車道連續性(如圖 2-25)。

(六) 為了有更加完善道路系統,未來在建設道路或路口,亦或道路新建計 畫時,都須先經過自行車安全評估。

圖 2- 24 自行車專用停止線

資料來源:http://singletrackworld.com/

圖 2- 25 浮動公車站

資料來源:http://www.cambridge-news.co.uk/

四、 日本 大阪

6英國的 NGO Cambridge Cycling Campaign 從事自行車相關研究多年,他們主張自行車道

的設置,必須考量「連續性所造成的影響」。如在公車場站周邊,自行車與臨站公車往往

產生衝突現象,或是於人車共道之自行車道,與等車人潮產生爭道行為,因此在設計自行 車道時,必須考量自行車行進之連續性,同時提供行人友善的候車空間。此種設計方式稱 為「浮動公車站」(floating bus stop),此設計方式適用於交通量較低的地方,其優點 為能減少公車與自行車會車爭道,進而減少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