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自行車安全環境規劃設計相關文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圖 2- 1 自行車道設置篩選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2. 自行車專用道路

自行車專用道路: 僅提供自行車使用之道路,一般與機動車輛車道有 明顯分隔,以降低與一般車輛之相互干擾,使自行車的使用具有絕對 的安全性,此種專用道路可作為休閒遊憩之用,或是在車輛及行人干 擾小的情形下作為通勤路線,其大部份設置在河濱、海邊、校園或公 園內,斷面示意如圖 2-2。

圖 2- 2 自行車專用道

資料來源: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臺北市自行車安全分析探討都市街道改善策略之研究

17

3. 自行車專用車道

當自行車有獨立路權,且車道淨寬度 1.5 公尺以上,最小 1.2 公尺時,

即可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若設置地點為主要道路,機動車輛之速限高於 50km/h,可透過標線或是實體分隔設置,當路側空間足夠實體分隔設施,

可設置單側單向或是單側雙向之專用車道。惟須注意此種車道宜設置於路 旁活動不頻繁,以及路邊停車需求較小之道路,以避免路邊停車開啟車門 時所產生之危險。而依據自行車道設置地點以及分隔型式分為以下四種類 型:

(1) 於車行空間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以設施分隔:係指於慢車道或混 合車道之外側,在自行車與汽機車道間以分隔設施分隔者,斷面 示意如圖 2-3。

(2) 於車行空間設置自行車單側雙向之專用車道:係指於道路單側,

在慢車道或混合車道之外側,設置實體分隔之自行車專用車道,

建議應以分隔設施分隔。

(3) 於車行空間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以雙白實線分隔:係指於慢車道 或混合車道之外側,在自行車與汽機車道間以劃設雙白實線分隔 者。

(4) 於車行空間設置以單白實線分隔之自行車道:係指於慢車道或混 合車道之外側,在自行車與汽機車道間以劃設單白實線分隔者。

圖 2- 3 於車行空間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以設施分隔

資料來源: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3

當人行道寬度大於 3.5 公尺,或最小寬度 3.2 公尺時,可於人行道上 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且應盡量設置於路側空間,並可透過標線或是分隔 設施區隔自行車與行人,而依據自行車道設置地點以及分隔型式分為以下 兩種類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1) 於人行道上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以標線區隔:係指於人行道上,

在自行車與行人間以劃設標線分隔者。

(2) 於人行道上設置自行車專用車道以分隔設施區隔:係指於人行道 上,在自行車與行人間以分隔設施分隔者。

4. 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

於範圍內劃設特定空間,提供自行車與行人共用,其他車種不得 佔用行駛,此種專用道路可作為休閒遊憩之用,或是在車輛及行人干 擾小的情形下作為通勤路線,其大部份設置在河濱、海邊、校園或公 園內,斷面示意如圖 2-4,自行車共用道路依使用方式可分為兩種不同 類型:

(1)利用標線、鋪面顏色或實體分隔設施等分隔方式,在共用道路上區 分自行車與行人的活動空間。

(2)自行車與行人活動空間不加以區分,採混合使用方式。

圖 2- 4 自行車與行人共用道路

資料來源: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3

5. 自行車共用車道:

指道路上一個混合車流使用的車道,亦提供給自行車使用;或可 設置於人行道,使自行車與行人混合使用。自行車專用車道依設置地 點可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1) 自行車與行人共用人行道:當人行道淨寬度 2.5 公尺以上,最小寬 度為 2 公尺時,在不影響行人之前提下,可於行人活動空間採混 合使用之方式,並透過標誌標明行人優先,係指行人與自行車共 同使用人行道之空間,其他車種不得佔用行駛,建議於人行道服 務水準達 C 級1以上路段始可設置,斷面示意如圖 2-5。

(2) 共用慢車道:當慢車道淨寬 2 公尺以上時,可在路面上繪設快慢

1 人行道服務水準達 C 級之流率:34-49 人/分․公尺,平均密度 0.49-0.78 人/平方公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臺北市自行車安全分析探討都市街道改善策略之研究

19

車道分隔線,來劃分快車道與慢車道之界線,而分隔線之右側即 屬慢車道,主要是提供機慢車使用,四輪以上汽車除起駛、準備 轉彎、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不得行駛慢車道。而考量機車、自 行車之速差,另配合於慢車道重新設定速限 30 公里,以減少速差,

提升自行車行駛安全 (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2013)。斷面示意 如圖 2-6。

圖 2- 5 自行車與行人共用人行道

圖 2- 6 共用慢車道

資料來源: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3) 共用混合車道:而當道路為混合車道,且淨寬度介於 3.5 至 4.5 公 尺時,可設置與汽車混合使用之自行車共用車道,包括雙向單車 道、雙向雙車道及多車道,斷面示意如圖 2-7。

圖 2- 7 共用混合車道

資料來源: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3

為使自行車在道路上擁有安全和舒適的道路空間,Kobayashi(2013)等 人針對日本自行車道準則提出了基本的原則與設計注意事項。主要提出三 種自行車行駛模式,根據不同之自行車路網建立不同之行駛空間,包含自 行車專用道(Bicycle track)、自行車道(Bicycle lane)以及自行車與汽機車共用 車道(mixed-vehicle lanes),而根據不同之道路行駛模式所設置之自行車道準 則如表 2- 4。

資料來源: Guideline for the Creation of Safe and Comfortable Bicycle Use Environments in Japan: Outline and Concepts,2013

(二) 道路幾何設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圖 2- 8 自行車專用車道設置於人行道與設置於道路之穿越路口型式

資料來源: 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3

圖 2- 9 穿越圓環路口型式

資料來源: 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2013

為了防止自行車和汽車在交叉路口左轉彎時發生事故,Kobayashi(2013) 等人提出下列兩種於路口設置。內容包含設置方法和注意事項,且強調該 方法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 方法一:在路口前即以不連接自行車道的方式作為提醒,同時加寬左 側車道和標示路面標誌,以顯示自行車的行駛位置,使得自行車和汽 車左轉行駛在同一條線。

(2) 方法二:在路口連接自行車道,將自行車從汽車區分開來,如圖 2-10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臺北市自行車安全分析探討都市街道改善策略之研究

23

圖 2- 10 以四岔路為例之自行車行駛空間設計

資料來源: Guideline for the Creation of Safe and Comfortable Bicycle Use Environments in Japan: Outline and Concepts,2013

(三) 交通工程設置 1. 標誌、標線與號誌

根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定義之標誌、標線及號誌如下:

(1) 標誌(如圖 2-11):以規定之符號、圖案或簡明文字繪於一定形狀之 標牌上,安裝於固定或可移動之支撐物體,設置於適當之地點,

用以預告或管制前方路況,促使車輛駕駛人與行人注意、遵守之 交通管制設施。

(2) 標線(如圖 2-12):以規定之線條、圖形、標字或其他導向裝置,劃 設於路面或其他設施上,用以管制道路上車輛駕駛人與行人行止 之交通管制設施。

(3) 號誌(如圖 2-13):以規定之時間上交互更迭之光色訊號,設置於交 岔路口或其他特殊地點,用以將道路通行權指定給車輛駕駛人與 行人,管制其行止及轉向之交通管制設施。

為了告知汽車駕駛自行車行駛的路線等,路面標誌應明顯顯示自行車 之行駛路徑以及如何行駛。若在道路行駛遇交岔路口時,因道路寬度不足 以設置自行車道,則可於路口處採用標誌加以指引,亦可設置自行車專用 號誌提醒用路人(黃碧芬,2010)。

陳彥儒(2008)於自行車專用道安全性評估指標體系之研究中,整理行政 院內政部營建署之自行車道設計規範,其中指示標誌與標線項目設置標準 如下:

(1) 指示標誌、標線之位置及內容應考量騎乘者反應之時間,若以自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車車速約在 16 公里為例,見到標誌後的反應時間約需 2.5 秒,其設 置位置亦應讓騎乘者容易閱讀及反應。

(2) 指示牌以圖示為主,盡量減少字數並以黑體字為宜。

(3) 指標高度應設於騎乘者視覺平視或上方位置。

圖 2- 11 自行車標誌 圖 2- 12 自行車標線 圖 2- 13 自行車號誌

資料來源: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2014

2. 鋪面

自行車道鋪面乃為自行車基礎設施中最主要之土木設施項目,不同材 質之鋪面可營造不同之環境感受,而鋪面形式與色彩的連續性可產生視覺 引導效果,並透過區隔性提醒其他用路人注意自行車通行空間,且鋪面的 設置與自行車騎士之安全性、舒適性大為相關,缺乏維護和抗滑性、平整 度較差之鋪面,將會大大增加事故風險(Dondi et al.,2011),因此在設置鋪 面時,可依照以下標準:

(1) 使用質量優良、摩擦性能好之瀝青混和料。

(2) 保持路面乾淨的維護計畫,避免落葉散佈於鋪面上。

(3) 避免將人孔蓋設置於自行車道上,特別是彎路的部分,因天氣不佳 時,其往往較一般路面濕滑。

就鋪面材質而言,根據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交通部運研所,

2013)整理各種鋪面之特性,目前常用材質大致可分為六類:瀝青混凝土 (AC)、混凝土(PC)或加洗石子與拼花地磚、木頭(棧板、枕木)、天然石材、

高壓連鎖磚或混凝土磚、細碎礫石與硬土等類,而因台灣氣候較為濕熱多 雨,故選擇鋪面時應以排水性較佳者,表面具抗滑之鋪面顆粒。此外由於 市區道路主要為運輸通勤功能,在鋪面的選擇上建議選擇瀝青混凝土、混 凝土,因其有表面具彈性,騎乘感最舒適,且成本低,施作簡便快速之特 性。而目前鋪面設置原則與鋪設方式如下:

(1) 自行車道鋪面宜堅實平順,表面宜平整防滑,種類選擇應考量後續 維護簡易與環境永續性。

(2) 鋪面設計以透水性舖設為優先考量。

(3) 自行車專用車道之鋪面宜與人行道採用不同種類之材質、顏色以資

(3) 自行車專用車道之鋪面宜與人行道採用不同種類之材質、顏色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