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

第一節 國外養護機構發展現況

一、 美國養護機構發展狀況

美國國家輔助居住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ssisted Living,簡稱 NCAL)

對照顧住宅機構(Assisted living facilities,簡稱 ALF)的定義為-提供二十四小時 協助性看護,減少搬遷,提供每一位住民個別化的選擇最大化自主、獨立、安 全、選擇權、自尊,並有足夠的家庭及社區參與。也就是說美國的照顧住宅機 構是介於護理之家及居家照護之間的機構,大部分入住者尚能照顧自己的部分 生活起居,因此不需要全天候的護理專業照顧,當老人可以在家中獲得親友協 助性服務或有社區的支持系統,那便可在家中老化,但當老人無法擁有足夠的 支持系統時,就需住入有協助性服務的照顧住宅機構中。照顧住宅機構提供用 藥服務,協助處理入住者的日常生活活動,並提供洗衣、交通服務、用餐與家 務服務。每日三餐於中央餐廳使用,入住者有自己的私人房間,24 小時有工作 人員值班。照顧住宅機構的型式沒有一定標準,有提供個人廁所、小廚房、傢 俱或不提供的,但會有各項支持性的服務、個人照護服務、各式的健康服務、

社會服務、社交及宗教性活動、交通車的安排、打掃及修理家俱;有些照顧住 宅機構的業務甚至包括復健治療、失智症照護、安寧照護等。目前對照顧住宅 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包括居住照護(residential care)、個人照護(personal caring)、 成人集合照護(adult congregate care),99%的照顧住宅機構是由其所屬的每個 州政府監管,每一州對於機構照護及服務有其各自的定義及規範,其法令均不 相同,設置辦法及標準之間差異很大。不過美國所有的照顧住宅機構都應符合

「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y Act of 1990,ADA 法案)、

「公平住宅法」(The Fair Housing Act)及一般的消防安全規範(美國國家輔助 居住中心,2002)。

根據美國輔助居住聯盟(Assisted Living Federation of America,簡稱 ALFA)

所進行的統計資料顯示,在 2009 年全美有超過 3,600 家照顧住宅機構,並有超 過 100 萬的高齡者受惠於其所提供之服務,其中約 68%為女性,32%為男性。

另外據估計,在 2005 年全美照顧住宅機構的年收益約為 150 億美金,折合台幣

23 約 4,500 億元。而根據美國衛生暨福利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簡稱 HHS)的疾病管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簡稱 CDC)底下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簡 稱 NCHS)所作的統計,在 2010 年全美有約 733,300 人居住在居住照護機構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y)中,此乃根據 2010 年國家居住照護機構問卷(National Survey of Residential Care Facilitites)之數據。其中 10 人當中有 9 人為非西班牙 裔白人(佔 91%),女性則佔 70%(參照圖 4-1-1)。超過一半的機構住民為 85

24

25 美國的照顧住宅機構多半設立在生活機能良好的社區中,以方便住民就醫、

購物,以及與社區中其他居民進行交流及互動。大多數照顧住宅機構的硬體設 計除了在外觀上與一般住宅類似外,其實並沒有統一規格的要求,有可能是一 整棟公寓式的建築或是像學校一樣由分棟的獨立建築所組成。在建築物內,視 規格大小可以是小規模的個人式套房,或是大規格一戶 20 至 30 坪的公寓,在 照顧住宅機構可以有個人套房式的個人廁所或是共享的廁所,可依住民的各別 需求以選擇所需的房間格式。若為確保個人隱私權,則可選擇個人套房式的居 住單位。由於美國照顧住宅機構的典型住民多半是 75 歲以上的女性,將近四分 之三具有一項以上生活功能的障礙,加上因年齡增長而造成的自然生理退化,

生活環境的安全就顯得格外地重要,因此在空間上的設計應強調無障礙設施,

如:無障礙廁所、扶手、止滑地板、良好的照明設施及避免高低差等,讓住民 在機構內享有安全無虞的環境。另外,高齡者的休閒生活也很重要,尤其是要 提供退休後高齡者適當的公共空間並鼓勵其從事休閒活動以減緩體力及心智方 面退化的進程。居住在照顧住宅機構中的高齡者也應有適當的人際互動機會以 增進彼此的情感。

傳統的機構一向給人單調沈悶的感覺,若能讓住民依照喜好佈置自己的生 活空間,不但可以減少機構化的感覺、創造似家的環境,也可安定住民的情緒,

使其感覺安心。大規模的集體照護或居住形式也較無法令人有家的感覺,因此 照顧住宅機構的規模普遍不大,雖然在美國從 20 多單位到 100 多單位都有,但 為了讓住民有家的感覺,照顧住宅機構的規模平均在 40 單位左右(美國國家輔 助居住中心,2002)。理想的照顧住宅設計具有下列特質(Regnier,1999):

(一) 去機構化和家庭化

照顧住宅的設計應與一般機構不同,最好外觀看起來就像社區中的一般住 家。其規模最好在20-60床之間且不宜過大,因為太大的規模會讓人感覺像機構,

很難營造家庭的感覺。室內的設計應符合無障礙的要求,並具隱私性,不但方 便住民日常活動,並能增進其生活的獨立和自主。

(二) 個人化的服務設計

為滿足住民的個別需求,不論是在評估、空間佈置、照顧計畫擬定、服務 提供、角色扮演等方面,都應強調每個人的個別差異並尊重其自主性。工作人

26

員必須充分了解每位住民的個別狀況與偏好,以住民需求為導向提供服務,而 不可以工作人員的方便或單純以效率為考量來引導服務提供的方式。

(三) 同時重視生活需求的支持和強化身心功能的照護設計

應儘可能提供或引進住民必要的各項居家支持服務方案,避免造成住民因 支持不足而必須轉置護理之家,落實「在地老化」的理念。為保持或強化住民 的身心功能,應儘可能讓住民繼續執行日常生活活動,除了以安全為考量的必 要協助之外,應避免提供過多的保護和照顧;在自我照顧方面,應盡量讓住民 獨力完成,只在住民真正無法自己執行時,才提供協助。

(四) 增進人際互動

機構應選擇設立在具有生活機能之社區,不但方便住民的進出,並可增進 住民和社區居民的互動,避免產生社會隔離。應引進社區資源,如:餐飲、洗 衣、和居家服務等,以擴大照顧住宅之機能;同時也可把照顧住宅的設施開放 給社區居民,提供社區喘息服務和日間照顧的資源。照顧住宅本身的公共空間,

也可作為住民和社區居民共同活動的互動空間。另一方面,應鼓勵社區居民、

家人、親友參與住民的生活或機構內舉辦的活動,以及邀請家人參與空間佈置、

照顧計畫的擬定與服務的提供等。

(五) 鼓勵住民發揮互助精神

照顧住宅強調鼓勵住民自我照顧及注重其隱私的生活,但在一個理想的照 顧住宅中,也鼓勵住民發揮互助的精神,相互關心及支持,會促進住民對於其 所居住環境及彼此間的認同,建立社區的感覺。

(六) 強調住民自決與自我負責的精神

鼓勵住民參與各項活動的決策過程及機構內環境空間的設計與家具設施的 配置和擺設,並對活動進行、環境維護、公共事務或甚至是家務工作等分配責 任區域,以提升住民的成就感與自我的尊嚴。

隨著老化的進程持續進行,高齡者對於周遭生活環境的反應能力逐漸下降,

對於環境的需求卻逐漸提高,以致於能力與需求間的差距逐漸擴大。失去對環 境的掌控能力造成高齡者生活上的限制、生活品質的降低、或進而造成高齡者

27 提早入住支持性機構。過去研究顯示個人在環境中的使用行為與空間設計直接 相關,適宜的環境空間設計乃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特定需求及優先選擇(Culter, 2000;Dekker, 2007)。

Sloane 等(2001)利用修訂版的 TESS2+環境評估量表(Theraputic

Environment Screening Scale,簡稱 TESS)檢視老人機構入住者的生活品質,其 中的七大面向包括安全(safety and security)、入住者定向(resident orientation)、

不造成壓力的刺激(stimulation without stress)、隱私及個人控制(privacy and personal control)、社交互動的促進(facilitation of social interaction)、入住者 過去生活及經驗的延續(continuity with the resident’s past)及整潔與維護管理

(cleanliness and maintenance)等。此評估工具提供完整且全面的量化指標,透 過對入住者身心狀況及機構內社會與物理環境的觀察,進行對環境的整體評估;

不過不包括入住者及環境間的互動及交互影響。參與此研究的老人機構包括 193 個養護機構(residential care/assisted living facility)及 40 個護理之家(nursing home)。結果顯示護理機構達到較高的安全要求;避免長廊或迴廊的小型(少 於 16 床)養護機構對於入住者的定向有較佳的幫助,較大型養護機構通常利用 個人物品或相片幫助入住者定向,而護理機構則傾向於使用房間號碼。新型(建 於 1987 年之後)老人機構提供較佳的照明以及較多的觸、視覺刺激;環境噪音 在護理機構最為顯著,而小型養護機構最不常有噪音的問題,不過電視及收音 機的噪音卻是例外,且普遍存在於所有的老人機構中。糞便的異味最少發生於 小型養護機構,但在護理機構最為顯著。在入住者隱私及個人控制方面,調查 結果顯示具隱密性的個人房較常見於養護機構,護理機構則較少個人房;個人 衛浴較常見於新型及傳統大型(16 床以上)養護機構,而小型養護機構及護理 機構則較少私人專用的衛浴空間。新型養護機構較重視入住者的自主權及允許 入住者擁有個人物品與個人控制項目。小型養護機構中的入住者較容易有談心 的機會;相對地護理機構則較少提供入住者小組相聚的機會,因此在促進入住

不過不包括入住者及環境間的互動及交互影響。參與此研究的老人機構包括 193 個養護機構(residential care/assisted living facility)及 40 個護理之家(nursing home)。結果顯示護理機構達到較高的安全要求;避免長廊或迴廊的小型(少 於 16 床)養護機構對於入住者的定向有較佳的幫助,較大型養護機構通常利用 個人物品或相片幫助入住者定向,而護理機構則傾向於使用房間號碼。新型(建 於 1987 年之後)老人機構提供較佳的照明以及較多的觸、視覺刺激;環境噪音 在護理機構最為顯著,而小型養護機構最不常有噪音的問題,不過電視及收音 機的噪音卻是例外,且普遍存在於所有的老人機構中。糞便的異味最少發生於 小型養護機構,但在護理機構最為顯著。在入住者隱私及個人控制方面,調查 結果顯示具隱密性的個人房較常見於養護機構,護理機構則較少個人房;個人 衛浴較常見於新型及傳統大型(16 床以上)養護機構,而小型養護機構及護理 機構則較少私人專用的衛浴空間。新型養護機構較重視入住者的自主權及允許 入住者擁有個人物品與個人控制項目。小型養護機構中的入住者較容易有談心 的機會;相對地護理機構則較少提供入住者小組相聚的機會,因此在促進入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