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教師背景及電視素養變項與接受創新程度對電視素養預測力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國小教師背景及電視素養變項與接受創新程度對電視素養預測力

本節旨在探討國小教師個人變項(包括背景及電視素養相關變項)與接受創 新程度對其電視素養知能之預測力,以教師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婚姻狀 況、職務、教育專業背景、年資),與電視素養相關變項(平日收視時數、假日 收視時數、修課狀況、師培實施課程意見、接受培訓意願、教學方式),以及教 師的接受創新程度共13 個變項為預測變項,以電視素養知能中的「整體知能」、

「電視台」、「電視媒體特質」、「電視製作技術」、「電視效果」、「節目真實性區辨」、

「價值體系分析」、「理性閱聽人」等為效標變項,進行逐步多元迴歸分析,以考

能的解釋變異量最高;而「年齡」的Beta 值-.139(t=-3.006,P<.01)為負數,

在標準化迴歸係數方面,就量表中的Beta 值來看,「接受創新程度」的 Beta 值為.131(t=2.845,P<.01)最大,代表「接受創新程度」其對於「電視台」層 面的解釋變異量最高;而「修課情況」的Beta 值-.094(t=-2.05,P<.05)為負 數,代表其對「電視台」層面的影響是負向的;「接受培訓意願」的Beta 值-.092

(t=-2.021,P<.05)為負數,因此對「電視台」層面的影響也是負向的。

參、 各預測變項對教師電視素養整體知能

異量最高且為負向的;而「接受創新程度」對「電視製作技術」層面的解釋變異 量亦即Beta 值則為.125(t=2.734,P<.01)。

肆、 各預測變項對教師電視素養整體知能

值則為.153(t=3.438,P<.001)。

伍、 各預測變項對教師電視素養整體知能 中「價值體系分析」層面的預測力

本部分係以教師之電視素養整體知能為效標變項,而教師個人變項及接受創 新程度為預測變項,採用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法找出進入迴歸方程式之變項,並分 析此顯著變項的影響力。結果茲列於表4-5-5。

表4-5-5 國小教師「價值體系分析」層面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投入變項 多元

相關 係數R

決定 係數 R2

調過 後的 R2

R2改變

量 F 值

標準化迴 歸係數

Beta

t 值

1(常數)

接受創新程度

.153 .024 .021 .024 11.270***

.153

16.795***

3.357***

2(常數)

接受創新程度 平日收視時數

.198 .039 .035 .016 9.507***

.155 .125

15.021***

3.419***

2.754**

**P<.01,***P<.001

在表4-5-5 中,進入迴歸方程式的預測變項依序有「接受創新程度」及「平 日收視時數」兩項,兩個預測變項的多元相關係數為.195,聯合解釋變異量為 3.9

%,其中以「接受創新程度」對「價值體系分析」層面較具預測力,其單獨解釋 量為2.4%,而「平日收視時數」的預測力則為 1.6%。

在標準化迴歸係數方面,就量表中的Beta 值來看,「接受創新程度」的 Beta 值為.153(t=3.357,P<.001)最大,代表「接受創新程度」對於「價值體系分 析」層面的解釋變異量最高;其次則為「平日收視時數」,其對「價值體系分析」

層面的解釋變異量Beta 值為.125(t=2.754,P<.01)。

陸、 各預測變項對教師電視素養整體知能 中「理性閱聽人」層面的預測力

本部分係以教師之電視素養整體知能為效標變項,而教師個人變項及接受創 新程度為預測變項,採用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法找出進入迴歸方程式之變項,並分 析此顯著變項的影響力。結果茲列於表4-5-6。

表4-5-6 國小教師「理性閱聽人」層面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摘要表 投入變項 多元

相關 係數R

決定 係數 R2

調過 後的 R2

R2改變

量 F 值

標準化迴 歸係數

Beta

t 值

1(常數)

接受創新程度

.178 .032 .030 .032 15.600***

.178

21.516***

3.950***

2(常數)

接受創新程度 年齡

.222 .049 .045 .018 12.336***

.172 -.133

20.043***

3.842***

-2.969**

**P<.01,***P<.001

在表4-5-6 中,進入迴歸方程式的預測變項依序有「接受創新程度」及「年 齡」兩項,兩個預測變項的多元相關係數為.222,聯合解釋變異量為 4.9%,其 中以接受創新程度對「理性閱聽人」層面較具預測力,其單獨解釋量為3.2%,「年 齡」的預測力則為1.8%。

在標準化迴歸係數方面,就量表中的Beta 值來看,「接受創新程度」的 Beta 值.172(t=3.842,P<.001)為最大,代表「接受創新程度」對於「理性閱聽人」

層面的解釋變異量最高;而「年齡」的Beta 值-.133(t=-2.969,P<.01)為負數,

代表其對「理性閱聽人」層面影響是負向的。

柒、小結

綜合以上結論,國小教師背景及電視素養相關變項與接受創新程度對電視素 養知能的預測結果分析,茲將各個預測變項投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的情形與順 序,以及標準化迴歸係數的正、負向,綜合歸納為表4-5-7。

由表4-5-7 的結果可得知,在投入各個預測變項後,發現所有預測變項皆未 與電視素養中的「電視媒體特質」及「節目真實性區辨」分項目達到顯著影響。

而各預測變項對電視素養知能的預測情形以接受創新程度最具預測力,亦即在所 有預測變項中,接受創新程度是最能解釋電視素養知能的變項。進一步證明了教 師的接受創新程度愈高,其電視素養知能也越好。而教師的年齡對其電視素養知 能的影響則為負向的,因此可推測教師的年齡越高,其電視素養整體知能及「電 視製作技術」、「電視效果」、「理性閱聽人」層面的知能反而呈現下滑的現象;由 表中也可看出,教師平日收視時數的多寡可解釋其「價值體系分析」層面上的知 能,亦即當教師收視時數越高,對於電視節目中所呈現的意識形態及電視霸權現 象會越瞭解。此外,曾修過電視素養課程以及願意接受培訓的教師對其電視素養 知能中「電視台」層面有負向的影響力,顯示曾修過電視素養課程以及願意接受 培訓的教師,對於電視台之組織運作及立場方面的知能較低。

表4-5-7 教師各預測變項對電視素養知能整體與各層面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綜 合表

電視台 電視媒體

特質 電視製作

技術 電視效果 節目真實性

區辨 價值體系

分析 理性閱聽人 總表

性別

年齡 -(1) -(1) -(2) -(2)

婚姻狀況 現任職務 教育專業

背景 年資 平日收視 時數

+(2)

假日收視 時數 曾否修課

(不曾) -(2)

師培實施 意見 培訓意願

(不願意) -(3)

教學方式 接受創新 程度

+(1) +(2) +(2) +(1) +(1) +(1)

總預測力

(%) 3 3.4 6.9 3.9 4.9 5.7 1.(1)、(2)、(3)代表預測變項在多元逐步迴歸中投入的順序

2.+、-代表影響為正向或負向

第六節 討論

經由此章第三節資料分析發現,教師之個人背景變項與電視素養知能間的關 係分別為:性別、婚姻狀況、現任職務、不同教育專業背景等變項在教師電視素 養知能上皆無顯著的差異。而教師的年齡及服務年資對於其電視素養知能的影響 則達到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之假設1-2(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電視素養知能 上達到顯著差異)及假設1-6(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電視素養知能上達到 顯著差異)獲得支持。當中年齡越輕的教師相較於年紀大的教師對於電視製作技 術及電視效果有較高度的了解,研究者推測,由於台灣電視的發展由1962 年至 今不過四十餘年,近年來電視才逐漸成為主控台灣民眾資訊與休閒時間的重要來 源,而年輕一輩的教師生長的場域正是電視產業及資訊快速流動的年代,自然對

年資方面,於學校服務20 年以上的教師之電視素養顯著低於其他教師。根據饒 淑梅(1995)的研究顯示,年齡越大、服務年資越久的教師,對於電視素養課程 認知度越低。而邱民才(2003)的研究也顯示,高中教師服務年資與「電視製作 技術」呈現負相關。因此整體而言,可發現年資越高的教師在電視素養知能方面 較年資越低的教師為不足。

有關教師之電視素養相關變項,包括平日收視時數、假日收視時數、師培過 程實施媒體素養課程意見、接受培訓意願以及教學方式異同等,與其電視素養間 皆產生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之假設2-1(不同平日收視時數的國小教師在電視 素養知能上達到顯著差異)、假設2-2(不同假日收視時數的國小教師在電視素養 知能上達到顯著差異)、假設2-4(不同師培課程意見的國小教師在電視素養知能 上達到顯著差異)、假設2-5(不同接受培訓意願的國小教師在電視素養知能上達 到顯著差異)、假設2-6(不同教學方式的國小教師在電視素養知能上達到顯著差 異)獲得支持。在電視素養分層面之電視媒體特質方面,不開電視之國小教師在 此方面的素養顯著地高於其他收視時數之教師,近一、兩年間社會上興起了一股 拒絕看電視的新熱潮,有學者將這些族群稱之為「關機族」,這些群體之中包括 了教師、醫生等高學歷或高社會地位的人,拒絕看電視的用意為避免被動地接受 媒體所提供的訊息,進而找回資訊主控權。本研究所呈現的結果或許可由此新興 名詞得到證實,為何選擇不開電視之國小教師相較於其他收視時數之教師對於電 視特質及生態會有較高程度的了解。此外,在「電視素養之教學是否應該與平常 科目有所不同」方面,認為電視素養教學方式與平常科目「應該有所不同」之教 師在「電視製作技術」素養顯著高於認為「沒有不同」之教師。電視製作技術在 電視素養中屬專業性較高的層面,包括編劇、主持人、現場工作人員對電視製作 的影響,以及鏡頭拍攝的角度或配樂等皆會對節目內容產生不同的效果,依文獻 可得知,目前國小教師所能接觸到的電視素養課程(如媒體識讀推廣中心所研發 的國小教案)中,關於電視節目如何製播方面較少被提及,所關注的層面大多為 應如何教導學生不被媒體訊息所勸服或宰制,進而培養閱聽人的理性行為等。據

此推測,電視製作技術層面素養高的教師較能體會電視素養課程的多元性及創新 性,認為其教學方法必須跳脫出傳統教學集中授課的模式,而改以創意生動並輔 助使用教學媒體的教學策略。

其次,由研究數據可知,教師的接受創新程度與電視素養間的關係為低度正 相關(r =.20),表示教師接受創新程度與其電視素養知能間存在著輕微的關係,

亦即教師的接受創新程度愈高,電視素養知能也愈高。因此本研究之假設三(國 小教師電視素養知能與接受創新程度間有相關性)獲得支持。陳嘉彌(1996)的 文獻中提到,雖然未有實證性的研究支持接受創新程度與資訊休閒生活之間的關 係,但仍然有許多文獻已經提出個體接受創新程度與其所接觸媒體的型態有關。

亦即教師的接受創新程度愈高,電視素養知能也愈高。因此本研究之假設三(國 小教師電視素養知能與接受創新程度間有相關性)獲得支持。陳嘉彌(1996)的 文獻中提到,雖然未有實證性的研究支持接受創新程度與資訊休閒生活之間的關 係,但仍然有許多文獻已經提出個體接受創新程度與其所接觸媒體的型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