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男性教師的相關研究

隨著男性研究的興起,國小男性教師的經驗也開始受到重視,以下針對國 小男性教師所進行之性別角色的相關研究,進行研究概況與研究結果的分析。

壹 壹

壹 壹、 、 、研究概況 、 研究概況 研究概況 研究概況

國內碩博士論文中,探究國小男性教師之性別角色的相關研究,自一九九 九到二00四年共計有八篇的成果(見附錄一)。國外部分,以二000到二 00四年之間針對國小男性教師進入這個女性化職業所面臨的問題之 Bradley

(2000)、Frank(2001)、Thomas 和 Jack(2001)、Skelton(2003)等四篇為 例。

以下從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兩方面瞭解研究概況。

一 一 一

一、 、 、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

以下為職業生涯和身份角色等二大主題,茲分別說明如下:

((

((一一一一))))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職業生涯

洪孟華(1999)以六位二十到三十歲的國小男性教師為對象,分析其進修 規劃與教師角色知覺的關係。

陳佑任(2001)以職業選擇和就業過程之晉升為主軸,研究教師、主任和 校長等三位年約四十歲的國小男性。同樣是探究國小教師職業晉升的還有鄭裕

仁(2003)之研究,他分析六位四十至五十歲的男性校長,瞭解其晉升到校長 的背後因素。另外,齊宗豫(2001)也研究一位約四十歲的校長,探討他從老 師到主任到校長之一路的教育實踐。

范揚焄(2001)研究五十七歲的老師,曾慶台(2001)研究三十七歲的老 師,他們都是以未曾擔任過行政職務的國小男性教師為對象,進行生涯發展之 研究,試圖瞭解國小男性教師生涯發展的規劃。

Bradley 於 2000 年曾研究國小男性教師進入女性化職業,他所要瞭解的目 的是男性教師在國民小學存在的位置為何,於是,他將研究主軸定位在探討國 小男性教師選擇職業的想法和投資在教室裡的生涯。

由上可知,國小男性教師的職業生涯之主題,是探討男性教師選擇國小的 動機、進修、爭取行政職、生涯適應等過程,以瞭解男老師在國小生涯發展路 途上所經驗到的內在感受。

((

((二二二二))))身份角色身份角色身份角色身份角色

齊宗豫(2001)的研究除了職業生涯的主題外,亦有論及身份角色的主題,

他以敘說的方式呈現自己對男性身份的自我認同。

藍富金(2002)是研究一位約四十歲的國小男性教師如何建構自我的主體 性。而黃志順(2005)是研究一位三十多歲的國小男性教師在博士身份與教師 角色之間的認同歷程。

國外研究主要是探討國小男性教師面對男子氣概時所產生的問題,以及男 性教師在這個環境中身份不受到他人與自己認同的現象。

Thomas 和 Jack 於 2001 年研究國小男性教師被區隔的矛盾現象有兩方 面,一是統計上指出國小男性教師的比例非常不對稱的,這些明顯的不恰當之 偏差導致男性教師面臨了內在質疑,他們無法將國小視為是專業認可的地方,

二是有部分男性教師和自己男子氣概產生掙扎。

Paul 於 2001 年所撰寫的真男人或真老師一書,此書認為由於社會、文化 與歷史的性別隱喻,於是,在學校中國小男性教師是受到懷疑或者不被學生家 長關心教學(引自 Frank,2001)。Skelton 於 2003 年,他也研究國小男性教師 如何感知男子氣概和他們專業之衝擊。

由上可知,國小男性教師的身份角色之主題是探討男性教師在師資培育和 國小就業環境中的經驗,以瞭解他們的角色身份在自我、專業及男子氣概認同 上的困擾。

二 二 二

二、 、 、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以本研究所蒐集的十二篇研究為例,國小男性教師性別角色的相關研究,

包括量化和質性方法。量化方法僅有 Skelton(2003)之研究國小男性教師和 男子氣概的知覺此一篇。Skelton 採用問卷方式,抽樣調查二十所實施國小師 資培訓的教育機構,問卷包括五點式量表和開放式等兩種。

其它幾篇研究採用質性方法,其中分為訪談、生命史、自傳等三種類型。

訪談四篇包括探討教師角色及進修關係、校長晉升因素、國小男老師是真男人 或是真老師的矛盾現象、國小男性是少數此一現象的意義;生命史三篇都是呈 現擔任國小教師動機、就業經驗和未來發展,僅是研究對象的年齡和職務之不 同;自傳四篇為描述國小裡成為校長與老師的經驗、男老師的主體性、博士班 老師的身份認同。從中發現,訪談主要是瞭解一個主題的關係、因素、現象和 背後意義,至於生命史與自傳都是理解一個人的經驗與感受,誠如潘慧玲和黃 瑞琴的看法,潘慧玲(2003)認為生命史是以可用資料從一些特定的觀點去描 繪故事,而黃瑞琴(1991)指出自傳是一個人用文字寫出自己的一些過去,能 深度報導人的生活、教育、生涯的主觀世界。

息,不要嫁給他;男人當小學老師,身份很卑微;男人窩在小學很奇怪,男人 應該到外面打拼一番事業…等。黃志順同樣自述男性國小老師在主流風氣下,

會產生一種我怎麼可以總是和孩子相處在一起?教一些小狗叫、小貓跳這樣沒 有知識水準的課呢?此兩篇研究都指出這些經驗使得國小男性教師不好意思 開口告訴人家自己在小學服務,也產生當小學老師會矮人一截的感受。

由上可知,國小男性教師被期待要更上一層樓,是傳統性別角色所帶來的 壓力,使得其教師角色和教學專業不易得到他人的肯定,換而言之,社會是不 肯定男性擔任國小老師。

(二二二二))))男教師自我認同的困境男教師自我認同的困境男教師自我認同的困境男教師自我認同的困境

根據 Skelton(2003)的研究結果,他指出男性進入國小教育最普遍的困 境便是自我認同。他認為因為國小男性教師選擇的職業在社會價值認定上乃是 女性從事的工作,而此種職業背後的女性特質象徵對男性從業者的男子氣概將 自然而然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比如規範國小男性必須維持男子氣概且不能夠 有溫柔關懷的表現,所以這種無形的壓力將會使國小男性教師在自我認同上產 生迷失的困境。

而國小男性教師自我認同的迷失,其成因乃來自兩方面,一者是男性與以 女性為主的外在環境作比較,使得自己產生衝突,一者是男性與自己內在環境 的價值觀作比較,才出現尋找自己的主體性問題。下列的研究,Paul 是以外在 環境為核心而藍富金和齊宗豫是以內在環境為主。

Paul(2001)談在國小中男性教師的生活矛盾,他提到這些準備當國小老 師和已經在實習練習要當老師的男性,他們的性別界線和性別角色將變成他們 每天在社會建構中的喧嘩、分裂的經驗(引自 Frank,2001)。

藍富金(2002)和齊宗豫(2001)認為國小男性教師由於自我認同迷失,

經驗,指出國小男性教師的認同迷失經驗與尋找主體的歷程。齊宗豫提到男性 教師主體的建立是課堂上嚴肅、認真教學、控制秩序、保持距離,為孩子排解 日常生活的問題上,但不能和女學生走得太近,對學生的關心不在言語、動作 上,不接納學生的情緒,所以,男老師只能是一種父親關心子女的表現。

由上可知,在女性職業中國小男性教師會產生自我認同的困境,通常是由 於男性與外在或內在環境作比較,造成自我的迷失。

二 二 二

二、 、 、 、男性教師的因應方 男性教師的因應方 男性教師的因應方 男性教師的因應方式 式 式

以下便將國小男性教師的因應方式,分為留在國小體系和離開國小環境兩 方面。

(一一一一) 留留留在留在在國小體系在國小體系國小體系 國小體系

留在國小體系的男性教師,他們在統整自身男性特質和男子氣概的歷程 時,會發展出一些策略使自己符合社會建構下的男性特質標準,且又能方便和 女性區別。這些策略包括在職進修、爭取學校行政工作和自我肯定,依序說明 如下。

第一個策略是進修,男教師以在職進修來因應社會的期待,他作調整的最 終目標就是使得自己變成從事所謂男人的工作。如洪孟華(1999)的結論認為,

在職進修顯然能提供了國小男性教師們一個調適性別角色與國小教師間角色 衝突之有利機制,透過進修能提高男性教師角色與生涯規劃的價值,所以,處 於性別角色與職業角色邊緣的國小男性教師大多數會選擇進修。

第二個策略是爭取學校行政工作機會,男教師從事學校行政工作,就比較 能符合社會期待,如齊宗豫(2001)指出國小男性教師就業後便會嚮往從老師、

主任到校長的晉升之路,這是成了國小男老師尋求自我價值感的方式。因為男

教師晉升之後,雖然身在小學但其工作內涵已經不是帶小孩了,而是從事管 理、計劃性質的工作,這些工作是比較像是男人的工作。

第三個策略是自我肯定。仍舊留在國小這個體系的男性教師藉由自我肯 定,將使自己對教師身份能產生一種心靈上的歸屬感。如下,范楊焄(2001)

指出一位資深的國小男性教師經由自我肯定其生活目標而能夠繼續留在國小 擔任老師,曾慶台(2001)指出自己以擔任國小老師數十年是藉由一套生存邏 輯來自我肯定。

范楊焄(2001)的研究以一位資深的國小男教師尋求過平淡生活為主軸,

雖然這位男老師並沒有擔任主任、校長的工作,但對他自己來說擔任國小老師 的數十年來卻是擁有非常清晰的生活目標。

曾慶台(2001)的研究以自身為國小男教師的經驗,他認為自己是消極自 我肯定的教師身份,在國小裡只是要盡責任和找尋關係,所以,面對國小環境 男性不易受肯定的緊張和矛盾時,他就會依循自己的生存邏輯,如果在這個環

曾慶台(2001)的研究以自身為國小男教師的經驗,他認為自己是消極自 我肯定的教師身份,在國小裡只是要盡責任和找尋關係,所以,面對國小環境 男性不易受肯定的緊張和矛盾時,他就會依循自己的生存邏輯,如果在這個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