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歷程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國際教育課程之實施

國際教育課程的實施,除了國際教育推動小組成員外,其實也有小組外的教 師在自己教授的課堂或社團中將與國際有關的資訊融入課程中,研究者將以訪談 的方式,同時對小組內及小組外之教師訪談,來了解、蒐集、歸納目前學校國際 教育的實施。

一、課程新奇有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國際教育課程屬於教師自編教材,在本質上即已跳脫出傳統課程的框架,在 個案學校推行多年學習共同體的基礎上,秉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精神,針對現場 學生的特性所設計出的教材,自然會吸引學生的目光,挑起學生的好奇心後,剩 下的就是教師引導的功力了,在受訪中發現,進行課程的中學生反應多是興致勃 勃,學習成效顯著。以下是受訪教師的觀點:

但他們對議題很有興趣看完影片就會就會一直問,也是透過一直問就會 把課本找出來,你自己看為什麼北方不發達,但被北韓南韓…,以議題探討 會自己去找答案,不是我來講,尤其衝突性的議題或他們覺得不合理,他們 要找答案跟你爭辯的,他們有能力去思考,動機也會提升。(訪-106T08)

當我們把她拉回到你可以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因為其實我們探討的是環 境議題,你可以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去實現,去改變這個環境,同學也是躍躍 欲試。(訪-106T07)

9 下公民科都是,今年有接社團,可以做一些發揮,像政府有些南進政 策先鎖定東南亞,這些地區跟台灣的關聯…,因為社團名字叫做時見特派員,

我希望他們以記者播報的角度去呈現內容,我會做學習單,讓其他組員互評,

進行過程中我會加一些世界正發生的事情讓他們體會,同領域教師也有介紹 我聯合報的好讀周報,最後請他們解讀媒體,從報紙選一則他想興趣分析呈 現的客觀事實,有沒有主觀的描述,他們真的搞不懂,他慢慢學,寫新聞稿…。

40

(訪-106T06)

不同科目的國際教育課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學習型態也有所不同,但學生 的學習動機卻是一致性提升,顯現出教師的課程設計的能力已有相當的程度。

二、資訊融入可改變教師教學模式

資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化環境與設備漸趨成熟,網際網路中知識與資 料豐富,數位教材與內容發展迅速,個案學校透過專案設立了一間智慧教室及二 間 E 化教室,建置了完善的雲端環境,讓教師能夠整合運用各式教學資源,彈性 運用問題導向及講授式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也因此改變了舊 有的教學模式。以下是受訪者的看法:

我想說資訊跟國際教育有很多可以連結,我也蠻有興趣,我是比較喜歡 資訊,因為我是電子出身,像資訊維修,我比較可以,我也會願意承擔,我 也用平板教學,所以資訊跟國際是可以連結的,動機很簡單,因為學校在找,

也蠻有興趣的(訪-106T04)

我現在八年級世界地理上到北韓,我給他們看前進北韓真實的影片,比 方說他們吃飯用糧票,我叫他們自己量中午吃幾克,一張糧票只能吃 200 克 東西,他們會覺得哇我怎麼那麼幸福,他們會問那要怎麼逃出來,我跟他們 講裡面的人逃走路線,他們會心理產生一些同情,也不會一直覺得別的國家 比較好。另外就是走出舒適圈吧,他們問我這是幾零年代拍,我說這是前幾 個月才去拍的,他們覺得不可置信,雖然他們還不一定能出國,但現在很多 這種實境,例如消失的國界,透過影像去了解,踏出舒適的環境,進一步的 去看世界。(訪-106T08)

現在的學生被稱作「數位原住民」,對於資訊的接受度非常高,也能夠很輕易

41

地跟上進度,不論是自己搜尋或是接收網路的資訊,都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及學 習成效,因此教師若能熟練並善加運用科技工具,對於教學也能夠事半功倍。

三、學生國際視野有所提升

雖然現在資訊發達,任何資訊都能在網路上搜尋到,但若沒人引導,學生也 不會主動去關心外國的訊息,頂多就是新聞大肆報導的重大事件,內容多半也是 主觀化。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有主題式的搜尋國外資訊,在操作過程中,

直接認識了外國文化,雖然無法像國際交流般的深刻體驗,至少對於外國是不陌 生的,未來若有機會出國到當地,也能直接驗證現在所學。以下是受訪者的觀點:

我覺得學生都有改變,不管來台灣或去國外的,我覺得孩子包含品德的 改變英語能力改變、視野改變、團隊合作精神都有改變,教育的力量是滲透 的,是會穿透人原本所呈現的外貌進到靈魂裡面,這是很重要的。(訪-106T01)

我有給他們看三個關於印尼的地方,都是新聞影片,如果你是記者,你想要 訪問什麼,他們提出問題,做分組競賽,多少對這個地方他們有更深的了解,

慢慢地一點點,說不定將來有些人真的去印尼工作。(訪-106T06)

我希望他們以記者播報的角度去呈現內容,我會做學習單,讓其他組員 互評,進行過程中我會加一些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讓他們去體會…,最後 請他們去解讀媒體,從報紙選一則他想興趣分析呈現的客觀事實,有沒有主 觀的描述,他慢慢學,寫新聞稿再發表,這就是整學期的內容。(訪-106T06)

就帶他們去看待他們圈選每個議題去探討,比方說北韓人民的生活會遇 到什麼問題,比方像網路說十八歲以後才能用網路,學生會問,那他們不會 想要上網嗎?他們會說那是美國帝國主義的產物,我希望讓他們看一下,用 影片的方式、議題,省思這種國家到底好不好,當然沒有正確答案,就是尊 重。(訪-106T08)

我覺得孩子首先要對各個地方有一定的認知,例如幾大洲,這是小基本,

42

他們要開始有興趣關心甚麼地方發生甚麼事,他們關心的方向太少了,他們 連國內都不關心了,更何況國外…,你要知道世界發生甚麼事,一定是要靠 媒體,媒體本身傳訊息是有選擇性的,也有立場,在進行國際教育時也要讓 孩子知道有這狀況,你聽到的可能有偏頗,不一定是真的…,現在一定是全 球關聯,你關心也好不關心也好,都會有影響,他們可以有態度出來,他必 須體會到它是世界的公民,他的視野範圍就大了,他的思考、機會、資源都 是擴大的,除了擴展視野外,可能眼光可以再往前走一點。(訪-106T06)

我覺得國際教育是現在學生都應該要學習的一個課程,因為我們現在是 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國際教育可以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也有助於他們去理 解一些跨文化的認識,不是只在自己本位主義,也比較能夠去了解整個世界 的潮流,整個世界的趨勢,或是可以知道說國際社會運作的方法,尤其我們 現在的媒體,社會教育上都比較著重在一些比較腥羶或是比較娛樂性的東西,

讓我們的孩子的視野是比較狹小的,他們比較不會去注意到國際的發展,也 不太去思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甚麼,但其實這些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訪-106T07)

學生透過引導從不同的面向去認識一個國家,不會像從前一樣,一昧的專注 於自己關心的議題,而失去分析問題的能力,藉由國際教育課程的實施,讓學生 能夠更全面的認識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從臺灣看世界,而不是只看見頭上的天 空而已。

四、教師已形成教案

透過國際教育推動小組多次的開會討論,專家學者的指導,以及友校教師的 經驗分享,小組成員已各自設計出課程教案,現階段課程內容的設計,先以全球 相關議題作為主軸,以下為各教案之簡要介紹(詳案請見附錄一至附錄五):

(一)教案一:國際災變話題

43

如表 3-3 教案摘要所示,本教案是以童軍、地理共同設計,主要是要讓學生 透過本校的行動學習設備,配合 Google 簡報軟體、Kahoot 平台等,教導學生如 何利用科技軟體來搜尋資料,各組依照所抽到的題目由小組長進行工作分配,在

44

45

5-3-2 具有參與地區性和國際性環境議題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的 經驗。

國 際 教 育 能 力 指 標

2-1-1 認識全球重要議題

2-2-1 瞭解我國與全球議題之關連性 2-3-1 具備探究全球議題之關連性的能力

4-2-1 瞭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4-3-2 體認全球生命共同體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4-3-3 發展解決全球議題方案與評價行動的能力

教 學 目 標

1. 了解氣候變遷之現象及原因,更應該從自己做起,讓學生也能 了解此影響而有適切的調適作為,投入環境保護的行列,體認 全球共同體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2. 認識良食與良心並進行新良食運動,讓學生藉由每日的力行減碳 的作為,盡自己的心力。也讓學生藉這些生活議題,來探究環 境惡化及全球暖化對生活的影響。

3. 藉著小田園課程,讓學生喜愛及認識每天我們所吃的糧食、蔬 菜及認識全球糧食種類和有關全球糧食危機問題及種樹達到 減碳的目標。把綠色校園實踐在校園,了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 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註:完整教案如附錄二

(三)教案三:恐怖攻擊的背後

如表 3-5 教案摘要所示,本教案是透過短片的播放,讓學生認識伊斯蘭教和 國際恐怖組織 ISIS,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分析「伊斯蘭教和國際恐 怖組織 ISIS 之間的差異」,歸納舉出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並討論出國

如表 3-5 教案摘要所示,本教案是透過短片的播放,讓學生認識伊斯蘭教和 國際恐怖組織 ISIS,引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分析「伊斯蘭教和國際恐 怖組織 ISIS 之間的差異」,歸納舉出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並討論出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