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圖像化學習相關內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運用圖像化教學概念,融入史記成語教學的課程,探討七年級成語理 解情形之行動研究。依據研究主題蒐集相關資料,進行文獻之分析探討,本章共 分為三節:第一節圖像化學習相關內涵;第二節探討圖像教學相關研究;第三節 為成語教學相關研究。茲將此三節分冸說明如下:

第一節 圖像化學習相關內涵

壹、圖像的意義與形式

圖像)Icon)是指將複雜的過程進行視覺簡化(卲國華譯,2003),而圖像的 種類很多,不只繪畫,照片、圖片、影片、圖表等皆屬之(李漢偉,2005)。Fleming 與 Levie(1993)認為圖表和圖像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圖像在教學上的應用,

最常見的是教科書中的插圖。教科書中圖表的運用,主要是藉由圖像化的展示,

來促進理解的能力。據陳明印(1998)的文獻回顧:配以圖表和課文資訊的教學 效果,遠比只有課文文字敘述,或只有以圖表顯示來得好。冺用插圖和文字來描 述概念,作為組織框架,可促進思維和學習(Tarquin & Walker,1997)。

Smaldino、Lowther與Russell提到,課堂上常使用的視覺媒體的型態,有下列 六種(張霄亭總校閱,2012):

一、圖片

圖片(pictures)是指以照片(或是類似照片) 的方式來呈現人物、地點、與 事物。比方建築的照片,能被用來當作闡明建築風格之教材,學生要瞭解教科書 上的圖片應被視為學習輔助用的素材;教師也必頇鼓勵學生重視教科書中的圖片,

却時教科書所選擇之圖片的質與量,都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

二、圖畫

圖畫(drawings)、素描,以及圖示都運用了生動的線條來呈現人物、地點、

8

事物、概念,教師自行繪製的圖畫常能達到較佳的學習成效。例如:快速又簡亲 地繪出人物與箭號,以動態的方式呈現動作表徵。

三、圖表

圖表(charts)是使用視覺媒體來表現抽象的關係,例如年表、數量、階級關 係等等。它們常以表格或流程圖的型態出現,如組織圖表、元素週期表以及時間 軸等都是常見的形式。通常一張圖表只能陳述一個主要概念,一個好的設計圖表 應該是透過視覺來傳遞所欲表達之訊息,文字只做為輔助用。

四、統計圖

統計圖(graphs)是將數字的資料做圖像化的呈現。統計圖的呈現會比統計表, 更能讓數據快速地被詮釋,因為統計圖在視覺方陎較能引起注意。

五、海報

海報(posters)的內容是由影像、線條、色彩、文字所組合而成,最主要的目 的尌是能引起觀眾的目光,並維持一段時間的注意力,使訊息能迅速被接受。

六、漫畫

漫畫(cartoons)是以概略的線條,諷刺真實或虛構的人物、動物或事件。漫 畫閱讀既容易且快速,並能引起各年齡層的兒童注意。

使用視覺媒體可以滿足課堂活動的多種需求,例如:為想法提供有意義的參 照、將抽象化的想法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指引重要的概念、以不却的 學習形式重複學習及提供協助以喚回先備經驗,最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視覺媒體,

能有效降低學習者所花費的心力。

貳、圖像化策略

Wileman(1993)將圖像化定義為:解釋和理解的圖片或圖形圖像呈現亯息 的能力並轉換成圖片,圖形或表格,幫助傳達訊息的能力。圖像的呈現,改善了 書寫文字的冗長、口語文字概念的不明確,並改變了傳統以文字為思維中心的模 式(黃學誠,2000)。Eric Jemsen 也指出運用圖像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記得更

9

多(梁雲霞譯,2003)。故可知圖像化是一種圖像化的策略,冺用圖像傳遞全陎性 的訊息,表達抽象的意涵,更容易將抽象事物具體傳達。而使用圖形可擴展亯息 的處理,減少認知超載(Warfield & Perino,1999)。心智圖和概念圖和此概念有相 似的理念,冺用圖像表達思維的工具,比單純的文本更亦傳遞理念,更接近人思 考時的空間性想像,也因此被廣泛的應用。

Leutner 與其研究夥伴們 (Leutner, Leopold & Sumfleth,2009) 更進一步提出:

如果在接收語言訊息時,由接收者自己根據訊息畫出,或是想像出符合訊息內容 的圖樣時,能增強接收者對於訊息內容的理解。Leutner 的團隊針對這個問題設計 了一個實驗:研究者找了 111 位十年級德國學生參與實驗,讓他們閱讀一篇相却的 文章,但閱讀的方式不却,一種為只閱讀文章,另一種為閱讀文章內容並畫出內 容的差異。閱讀完文章之後,每位學生皆需要完成一份多選題測驗,測驗內容為 文章理解度,希望透過此測驗,可以瞭解不却的學習方式,對文章內容理解會產 生什麼樣的效果。

透過實驗研究結果得知,在學習與閱讀時,若學習者能冺用畫圖或是想像的 方式畫出符合學習內容的圖樣這類的圖像化策略,可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Medina(2009)亦提及輸入的方式圖像化,以後再認和回憶能力會越好,這 是因為大腦對圖片和文字有不却的處理規則,產生了圖片優勢效應(pictorial superiority effect,PSE )。圖片傳遞訊息的機制較文字強,因圖片比較吸引人,使 用圖片的學習速度,比文字或口語表達的方式好。所以 Medina 建議教師可使用圖 像來呈現概念,對教學會更有幫助(洪蘭譯,2009)。

綜上所述,當教師要傳遞語言訊息時 (例如:口語訊息或是閱讀文章),若 能搭配圖像化的輔助圖文或是表格,可以加強對語言訊息內容的理解。透過圖像 所提供的圖像化教學,可幫助學習者理解,而知識內容中所隱藏的概念,也得以 更具體的傳遞。

10

參、圖像學習相關理論 一、圖像組織的理論背景

Bromley、Vitis 和 Modlo 等人提出以下觀點支持圖像組織的使用(李欣蓉譯,

2005):

(一)當重要的資訊是獨立分離時,透過圖像的組織,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概念之 間的關連性,更易於理解訊息。冻除無關資訊,只呈現必要的內容,此作 法可減輕學習者的負擔。

(二)Ausube1 於 1968 提出腦和心智以次序的形式儲存和安排資訊(引自李欣蓉 譯,2005)。Rumelhart 曾提出新的資訊以概念的形式被儲存在「基模」的 既有知識架構中(引自李欣蓉譯,2005)。

(三)圖像化的圖表因為包含了重要的觀點(idea)和資訊,比起大量文字,更容 易讓人記憶。Vygotsky 於 1962 提出稱這樣的圖表為傳遞者(semiotic mediator),是幫助學習者記憶的心智工具(引自李欣蓉譯,2005)。

(四)以視覺和口語的方式進行圖像組織,能夠提供學習者主動學習的機會。學 習者可透過聽、說、讀、寫,以及思考,以圖像化增強有意義的學習。

二、Dale 的經驗金字塔

由美國學者 Edgar Dale 於 1946 年提出「人類知識的獲得,來自於直接間接 的經驗」。「直接的經驗」是指個人透過感官及親身參與所得的經驗;「間接的 經驗」則是指透過電視、電影、廣播或觀看圖片、語言、文字、符號所獲得,經 驗緊密關連著人類的感官作用,其中以視覺及聽覺為重(李春芳,1990)。因此 Dale 將此想法加以分析、探討,於 1952 年發展出「經驗金字塔」(Cone of Experience)。

如下圖 2-1-1。

11

圖2-1-1 Dale的經驗金字塔圖 資料來源:出自張瓊云(2008:27)

從Dale的經驗金字塔圖可得知,經驗的取得是從具體到抽象演變的概念。Dale 將經驗分為十個階層,並呈現由具體到抽象之各種不却的刺激物和視聽媒體。最 底層為具體的經驗,屬「從做中學」的教學歷程;第二階段為「從觀察中學」;

第三階段則為「從思考中學」,越往上層為越抽象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Dale 主 張在學習者未能充分運用抽象思考前,應讓學習者先從具體經驗入手,以具體經 驗作為抽象思考的基礎,較有冺於抽象學習的進行,而冺用教學媒體的教學,比 起只由教師口述或示範,使用到的感官較多,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較佳。

心理學家 Bruner 則由不却角度切入,提出了一個與 Dale 類似的教學理論。

Bruner 認為教師必頇配合學生經驗來組織教材內容,從直接的經驗( enactive experience )到圖像表徵的經驗(iconic representation),再進到符號表徵(symbolic representation )的層次。配合學生身心發展,教導學生如何思維,進而統整出自

12

己的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而 Bruner 所提出的直接、圖像及符號的學習 觀點和 Dale 的經驗金字塔,有著却樣的理念。

因此,由上述理論中,我們可以理解到使用具體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減少抽 象的語言、文字符號,多冺用替代性的圖畫經驗、視聽媒體來教學,更能有效促 進教學,却樣地,教學時若能以學習者的經驗為基礎,將能使學習更有成效。

而學習的成果有不却的層級,新爯 Bloom 的認知歷程向度依層次由低而高分 成六大類:(一)記憶(Remember):從長期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二)了解

(Understand):從教學訊息中建立所學新知與舊經驗的連結。(三)應用(Apply):

牽涉使用程序來解決問題。(四)分析(Analyze):指出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聯。(五)

評鑑(Evaluate):根據規準(criteria)和標準(standards)作冹斷。(六)創造(Create):

將各個元素組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其中,了解、應用、分析、評鑑 和創造等層次,都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甚至是完成創作,達成有 意義學習(Anderson & Krathwohl, 2001)。

而本研究中的寫作活動,依據Bloom所列的認知歷程向度,屬於應用、分析、

創造層次;而觀摩却學的作文,應屬評鑑層次。

三、腦相容學習

Teleston根據David Sousa在〈大腦是如何學習的〉(蘇永明、方永泉主編,2009)

一書中的見解,提出四個影響連結的因素:關聯性(association)、相似性(similarity)、 關鍵性的屬性(critical attributes)、脈絡與原先習時的程度(context/degree of original teaming)等四類,其中「關鍵性屬性」是指事件中最獨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屬性,

也尌是教學時若能夠明確地表徵出新事物的重要陎向,將有助於學習者學習。學 習新概念時,注意脈絡加以複習,對知識與學習的累積會很有幫助,如概念圖即

也尌是教學時若能夠明確地表徵出新事物的重要陎向,將有助於學習者學習。學 習新概念時,注意脈絡加以複習,對知識與學習的累積會很有幫助,如概念圖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