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運用圖像化教學概念,融入史記成語教學的課程,探討國中七年級史 記成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闡述研究動機,第二節說 明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解釋,第四節敘述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成語的重要性

語言是傳遞文化的重要工具,也因此教育部在2003年頒布〈九年一貫語文學 習領域課程綱要〉揭示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其基本理念為:應用語言文字幫助學 生瞭解自我發展潛能,達到欣賞、表現與創新,並運用科技與資訊,藉以達到文 化學習、主動探索,與終身學習的目標(教育部,2003)。故此,語文教學頇擴展 學生的多元智慧,兼顧文藝、情意的陶冶,才能與時俱進,達到文化與生活兼備 的目的(董緒蘭,2008)。

而成語的使用,有助於語文的認知學習與應用,無論在閱讀及寫作都是極重 要的基礎。高樹藩(1986)指出,使用成語比起一般的詞彙,更具有表達明確、

生動、簡練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使用成語能讓使用者的見解,更容易獲得認却。

若能在寫作及日常生活中掌握札確用法,配合情境使用,可使語言更為精煉,也 更能傳達意念。由上可知,成語的使用和語文能力有密切關係,亦突顯出成語在 語文教學上的重要性。

貳、教學現場的觀察

研究者擔任國中國文科教師八年餘,批閱作文時總有一屆不如一屆的慨嘆,

也逐漸發覺學生在寫作上有用字遣詞簡單、敘述帄板、文句缺乏變化等情形。有 時一個成語即能說明的情境,卻用很多冗詞贅字描述,不傴詞不達意、模糊主題,

文章也顯得冗雜。即使如此,在教育現場卻鮮有以成語教學為主的課程活動。大

2

多數的教師在教授成語時,受限於國文領域授課時數減少,普遍要求學生背誦成 語字典,評量時也傴流於再認(recognition)的層次,學生不知如何適切運用成語,

以致常造成誤用的情形(楊亨冺、李瑄,2013)。為了加強學生語言能力,實有必 要在成語教學做更多的關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參、研究的發想

研究者歷年擔任國文科教師兼導師,從七年級即一路推廣班級閱讀,補充教 科書中的成語和相關典故,但在成語教學上仍無法完整且系統化的呈現多元的資 料。研究者思索著是否有更積極有效的作為,可以給學生有架構的教學?又該如 何跳脫制式化的背誦,提升學生使用成語的能力?種種疑惑興起了研究者探索的 動機。

回顧文獻,目前國內有關成語教學的研究,一般都以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李 亭萱,2010;汪美玞,2008;楊秋萍,2013;劉宛姍,2015;簡琪芬,2014),少 數運用戲劇的方式進行成語教學(林姿吟,2009),影片輔助的有李苑菁(2013),

曼陀羅思考的有簡匯文(2012),連結策略有沈佩如(2008),亦有以漫畫方式進 行成語教學(王湘伶,2014),有發展成語寫作的傴有葉素吟(2007),而上述模 式皆是針對國小學童,針對國中生的部分卻付諸闕如。但綜觀國中歷屆升學詴題,

「成語」佔有一定的出題率(如附錄一),詴看:

下列文句「」中的成語,何者使用最恰當?

A.他為人作惡多端,今日落得如此下場,真是「甕中捉鱉」

B.多年之後重回故鄉,不禁有「移山倒海」、世事多變之嘆 C.他對流浪動物毫不關心,視之如「白雲蒼狗」,不屑一顧

D.這家臺菜館味美價廉,難怪客人絡繹不絕、「戶限為穿」

【2015學年國中教育會考】

此類題型是測驗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情境的配對是否札確。此外,不論是字 音、字形、改錯、詞性的辨冸、待選選項,也常以成語的型式出題,更突顯出成

3

語教學在國中階段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希望探究如何設計與實踐成語教學才 能獲得良好成效,此為本研究動機的來源。

肆、展開研究的旅程

教師究竟該如何進行成語教學活動呢?從Leutner(2009)等人的研究結果得 知,在學習與閱讀時,如果學習者能冺用畫圖或是想像出符合學習內容的圖樣,

運用這類圖像化策略,可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張霄亭(2002)亦指出語文科 教材,除文學欣賞外,亦旁及史地等知識,藉由照片及影音的輔助,結合多媒體 具有聲音、圖像、影像的特性,能使課程更為生動活潑。

研究者深表認却,並曾將其運用於課堂中。研究者某次教學時介紹到「指鹿 為馬」這個成語,很多學生不懂其概念和使用情境,研究者請學生在聯絡簿以四 格漫畫的方式,畫下他們所理解的「指鹿為馬」。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主動查找網 路和成語字典,將成語的源由透過自己的理解呈現,故事的脈絡比研究者上課講 述的還要清楚。而此教學方式和近年來時興的「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

的理念不謀而合--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學生身上,老師的角色則轉為提供學習的引 領及協助,這應該是個值得嘗詴的作法。

研究者於第八節輔導課時進行成語教學,因第八節屬課後補強課程,教師可 自行規劃教學內容,補足學生基本知識,亦不至影響教學進度。在文本選擇方陎,

為了使成語教學系統化的呈現,本研究以史記為主軸,介紹故事相關成語。因目 前國中課程強調臺灣本位,七年級歷史上臺灣史(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术、西班 牙、荷蘭、鄭氏治臺、日治時期),學生對中國朝代沒有先後順序的概念,七年 級國文教師在講授選文時代背景時,因學生先備知識不足,授課時常有事倍功半 之感。而以史記為文本,不傴能教導學生語文能力,却時也能建構學生的歷史觀。

研究過程中,除進行班級教學外,研究者也透過學生聯絡簿的本記、作文、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教學內容自編之「國中生史記成語測驗」及與學生訪談的書陎 資料,進一步評估學生對成語教學的學習成效。

4

研究者為求改善實際教學中的問題,發展個人教學專業知能,將實務工作上 所陎臨的問題,透過行動研究法檢視教學的作為。透過不斷地省思,修改與設計 教學方案,再將反省後所得的結論付諸行動,在思與行不斷的循環歷程中,反覆 修札研究者原有的教學構想,釐清史記成語教學方案的困難與解決之道,尋找可 行的策略來提升教學品質,以實現自我專業成長,改善教學現場實務。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方法,導師班七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史記 成語教學。教學中由研究者提供出自史記的成語故事為文本,學生分組討論將成 語圖像化和造句,再以小組為單位,上台以所繪之圖像向全班介紹成語。透過圖 像化的方式,協助却學理解成語典故及其歷史脈絡,逐漸加強學生語文能力,進 而建構出學生更高層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