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畫書中情緒事件之調節策略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圖畫書中情緒事件之調節策略分析

為詳細了解各圖畫書使用情緒調節策略之實際情形,以下即以各負向情緒的 情緒事件為主軸逐一討論。負向情緒事件根據第一節引起負向情緒產生因素的研 究發現,研究者整理圖畫書常見的情緒事件,就其負向情緒與情緒調節策略逐一 說明之。

一、「自己對外表不滿意或遭他人否定」情緒事件

在圖畫書中因外表而引起的情緒困擾比例占很高,很多是針對故事主角的外 表作為探討的主題,在探討故事主角希望變成其他角色或是其他樣貌的內心掙扎 經歷。從研究的結果發現,故事主角最想要改變的地方是對自我外在形象的塑 造。在本研究中有:編號24《但願我是蝴蝶》、編號31《小狗阿疤想變羊》、編號 50《皇后的尾巴》、編號65《笨小豬》、66《大腳丫跳芭蕾》、68《寂寞的凸凸》、

73《斑斑的花紋》。圖畫書中主角所採取的情緒調節策略以「正向思考」、「逃避 遺忘」最多。在問題解決方面,主要是經由發偶發事件,獲得別人的肯定,才解 決自己的情緒問題。

表4-2-1「自己對外表不滿意或遭他人否定」情緒事件之調節策略分析 像(body image),也就是我們對自己外表和身材的知覺和觀感。我們的外貌和 自我價值有相當程度的關聯(2008,鄭玉青)。在這8本圖畫故事書當中,都是

但怕他們會笑他醜醜的外表。於是,他跑到爛泥地裡滾一滾,也變成了一 匹小棕馬。(編號73斑斑的花紋)

逃避遺忘的策略只是暫時的舒緩情緒,情緒問題仍然存在。在本研究的故 事主角當中,有不少是屬於主動、積極的角色,他們會嘗試不同的方法改變困境,

面對衝突,例如:在《小狗阿疤想變羊》、《斑斑的花紋》、《皇后的尾巴》三本圖 畫書中,主角在情緒問題解決上,皆想用別的方式去改變自己的外貌,來達到情 緒調節。然而這些採取的策略並沒有成功的解決問題。《斑斑的花紋》中,斑斑 在陽光下忍受身上的泥巴慢慢變乾,讓他覺得很不舒服;而且還有一大蒼蠅圍著 他打轉,但班班還是繼續假裝他是匹小棕馬。直到下了場大雨之後,大雨沖掉了 斑斑的泥巴大衣,大家反而圍到斑斑身邊,讚美斑斑的美麗的花紋。斑斑站在水 塘邊,第一次發現自己身上的花紋非常特殊美麗。從此之後,斑斑再也不假裝自 己是別人,因為他自己就是全天下最特別的小斑馬。其他如:《小狗阿疤想變羊》

在一次趕走攻擊羊群的大野狼之後,成了羊兒們的大英雄,與羊群成了好朋友,

他從此不再偽裝自己,肯定了自己原來的樣貌。《笨小豬》、《大腳丫跳芭蕾》、《皇 后的尾巴》也都是經由發偶發事件,再經由別人的肯定,才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

這一系列的圖畫書,主角都因外表而引起情緒困擾,也試著想要改變自我形象,

但最終改變的卻是內心自我觀點的改變,而並非真正在外表的形象上有所改變,

這才成功的調節了自卑的負向情緒。

《但願我是蝴蝶》、《寂寞的凸凸》這兩本圖畫書中,則是出現有智慧與包容 的角色,透過適時的引導與關懷改變了主角原本的認知,調節了主角的情緒。《但 願我是蝴蝶》中老蜘蛛對小蟋蟀的開導讓他看見自己的美;《寂寞的凸凸》中浣 熊媽媽不在意凸凸身上的刺,溫暖的抱著他。這些圖畫書中的正向角色,就像成 人們所應扮演的角色。給予孩子支持、引導和關懷,幫助孩子朝向正向的自我概 念發展,學習接受真實的自己,

但是當主角以否定自己的態度改變自己的時候,他們並不能夠成為自己所冀 望的樣子,而只不過是在嘗試錯誤,徒勞無功,僅做到了「表象的改變」,也就 是暫時性的改變而已。這樣的改變往往經不起考驗,無法長久維持。一開始主角 想要改變的自我形象,最終改變的結果卻是內心自我觀點的改變,而並非真正在 外表的形象上有所改變。其差別在於,外在形象是外表顯而易見的形體表現,像 是舉止動作、相貌、衣著、體型、身材等,而自我觀點是對自我的看法,強調的

是內在層面。只有當他們改變了自己的觀念,打從內心接受了真實的自己和自己

自己造成父母離異的原因。

例如:

「你們到底怎麼了?」小熊很緊張地問。「這是大人的事,你不要管,你 不會懂的!」熊爸爸吼的好大聲。(編號40,你還愛我嗎?)

寶拉和丹米看到爸爸媽媽做的事,都好擔心。他們覺得也許是自己害爸媽 變成那樣。他們好難過,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編號27,好事成雙)

父母離婚是因為雙方無法再在一起了,所以必須讓孩子明白離異並不是孩 子所造成的。在此系列的圖畫書中,主角都有尋求支持的調節策略,並在成人的 引導下,採取正向思考─接受這事實,並改變原有的想法的策略。書中主角皆成 功的調節了自己的情緒困擾。《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書中的第一個畫面是一 個臉部表情憂鬱、雙手環胸的女孩,上面的文字是:「我的爸爸和媽媽再也不住 在一起了!」(圖 4-2-1),到了最後一頁,這個小女孩的嘴角有了不同方向的弧度,

她微笑著說:「我的媽媽和爸爸也很愛我,只是,他們不能一塊兒疼我。」(圖 4-2-2)

圖4-2-1 《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之ㄧ 圖4-2-2 《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之二 《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你還愛我嗎?》圖畫書中的成人角色,在處理 情緒事件上,皆以正面的態度告訴主角,即使父母離異但對自己的愛是不變的。

消除了主角的不安也讓主角學會面對現實,並試著妥協和適應面對家庭破碎的殘 酷真相,不只要學會勇敢堅強的接受現實,也要試著體諒大人分手的苦衷,不要 對父母心存怨懟。

《好事成雙》、《保羅的超級計畫》情緒調節策略主要也是正向思考。以另一 種思考方式來處理父母失和的情緒事件。將離婚這件事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呈現,

60

讓孩子從這個故事裡,了解原來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了,並不是一件壞事。

他們去問牧師,可不可以幫他們的爸爸媽媽舉行一場「不結婚婚禮」……

當然啦,因為他們現在有兩個家,所有想要的東西,都可以買兩份。從此,

他們有了兩個很快樂的爸媽,各自過著幸福的生活。(編號26,好事成雙)

在與繼親相處上《記憶的項鍊》書中主角蘿拉在繼母珍妮的付出與同理下,

也明白自己必須重新調整認知,以不同的態度和方式來面對新媽媽。

蘿拉躺在床上,想著珍妮剛才難過的說:「就像媽媽一樣,沒有人可以代 替。」她也 把珍妮今天溫柔的眼神牢牢記在心裡,因為她真的瞭解那些 釦子的意義。(編號19, 記憶的項鍊)

從上述分析中,在處理父母失和、離異的圖畫書中,尋求支持與正向思考是 主角常用的調節策略。問題焦點上需要他人的引導解決情緒問題。這系列的圖畫 書研究者認為《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你還愛我嗎?》、《記憶的項鍊》這三 本圖畫書的故事安排較適合讓遭遇類似困境的孩子走出傷痛。書中的成人角色讓 主角明白即使父母不在一起,但對孩子的愛是絲毫不減的。給予孩子安全感後,

孩子一邊釋懷,一邊自己能去調節自己的情緒找到應對的方式。是正向思考情緒 調整策略運用較好的圖畫書。

三、「親人、朋友、寵物死亡」情緒事件

隨著社會日趨多元,圖畫書的主題也開始產生變化,一些過去被忽視或避而 不談的特殊議題如:死亡。在近幾年也引起相當的重視。當兒童面對死亡事件產 生的悲傷情緒,其實兒童的痛苦不亞於成人。但兒童不知如何表達與調節其情 緒,讓成人誤以為反正還小,不懂的悲傷,也疏忽兒童的情緒。在本研究中談論 親人死亡的圖畫書有:《好好哭吧》、《豬奶奶說再見》、《爺爺有沒有穿西裝》;朋 友死亡的圖畫書有:《小魯的池塘》、《獨自去旅行》;寵物死亡的圖畫書有:《怎 麼會這樣?!!艾維斯的故事》、《想念巴尼》、《我永遠愛你》、《再見斑斑》。圖 畫書中主角所採取的情緒調節策略以「間接宣洩」、「正向思考」、「尋求支持」最 多,尤其是正向思考。在問題解決方面,以他人協助較多。

自旅行》浣熊藉著跟其他朋友,大象、鴨子和老鼠一用音樂、唱歌來懷念兔子,

漸漸的體會祝福是最好的懷念方式,也和其他同樣懷念兔子的朋友相互安慰。《想 念巴尼》媽媽要小男孩在葬禮上告訴大家十件有關巴尼的好事;爸 爸 一 邊 帶 著 小 男 孩 在 花 園 裡 種 花,一 邊 和 他 討 論 生 命 形 態 的 改 變,幫 助 他 明 白 死 亡 只 是 有 形 軀 體 的 消 失 , 生 命 還 會 以 另 一 種 方 式 繼 續 延 續 。

《小魯的池塘》、《我永遠愛你》、《豬奶奶說再見》這三本圖畫書中大人雖然 沒有向孩子說明死亡到底是什麼?但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陪伴孩子,和孩 子一起經歷這些情緒,一起完成一些具建設性的工作。沒有漠視或轉移孩子的 失落感覺與情緒,而是以同理、接納與關愛來陪同孩子。在孩子成長過程,寵 物死亡是最有可能接觸的。這是父母親協助兒童認識「死亡與悲傷」的機會教 育,不容忽視。《想念巴尼》中父母親以真誠開放的態度和孩子談論死亡、溫馨 地接納孩子悲傷及協助孩子為寵物舉行喪葬。對處於悲慟中的兒童,協助其面 對及因應悲傷,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圖畫書。《我永遠愛你》中小男孩總跟小狗說:

「我永遠愛你!」正因為他把「愛」說出來,在小狗過世後,即使傷心,他能 以正向的思考,沒有遺憾的渡過死亡所帶來的悲慟。《我永遠愛你》、《再見斑斑》

中也出現成人慣有的一種態度:急切的要小孩趕快擦乾眼淚,用新的寵物填空。

孩子其實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多給他們一些時間。

孩子其實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多給他們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