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6 團隊創造力理論

1. 團隊定義

Robbins(2001)對團隊的定義為能透過協調溝通,可以產生正向的 綜合成效,亦即個別成員努力後的績效會大於個別投入的總和。

2. 團隊特質

林奇芳(2001)歸納出團隊創造力所應具備的 4 項內涵如下:

(1) 團隊成員的特質:團隊中成員的人格特質、心智能力水準、自 我驅策的意願。

19

(2) 團隊溝通的管道:成員彼此間的互動模式、溝通型態與創意激 盪等活動型態。

(3) 團隊運作的形式:團隊的組成、維持、合作、調整、修正、分 工與協調等。

(4) 外在環境的配合:組織開放文化的建立、創新氣氛的營造、鼓 勵創新的機制、支持與充分的授權等。

3. 團隊類型

通常團隊組成愈同質性,其創意思考愈受限,而得不到較多的點子。

比方說,將三高風格的人組成團隊,成員習慣各自表述,各做各的,

導致最後結果不如預期。然有時團隊異質性愈大,成員愈堅持已見,

則點子變成少數人專利。比方說,將高效能組長與低效能者組成團 隊,高效能組長壓倒性的支配,而不能接受「三個臭皮匠,勝過一 個諸葛亮」,可能會使團員敢怒不敢言,而影響了團隊的表現。

而不同的團隊成員亦有不同的團隊組合,一般可分為次序團隊、分 工團隊及混組團隊三種,次序團隊如同接力賽,每位成員一個個接 力完成目標,分工團隊如同保齡球團隊,分工並行完成目標,混組 團隊如同籃球團隊,為集體共同完成目標。

4. 創造歷程

創造本身是一種思考的歷程,是指意念萌生之前至形成概念的整個 過程而言。Davis(1986)提到創造的歷程是創造者用來解決問題的 一系列步驟或階段。Amabile(1998)認為創新是一動態的過程而提 出創新階段理論。也就是說創造是指將創造潛能變為具體顯現形式 的一連串歷程。

Wallas(1926)提到創造歷程模式,將其分為四個階段:

20

(1) 準備期(preparation)

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訊、意見和概念。

(2) 醞釀期(incubation)

吸收一切資訊,並進行篩選和過濾的工作。

(3) 豁朗期(insight)

茅塞頓開,突然出現具有創造力的解答。

(4) 驗證期(evaluation)

驗證是否可行、在什麼情況下可行、哪些需要改善、改良。

5. 團隊創造力

團隊創造力的來源主要是由外部與團隊內部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創造 文化,適當具結構的誘因和個人因素之影響產生的個人貢獻,兩者 共同建構出以團隊發展為基礎的創造力核心。而團隊創造力核心包 括團隊成員的創意、具問題解決導向的環境、團隊激發創意的技巧 和活動以及創新冒險的態度與精神。(Bonneau & Amegan,1999)

King & Anderson(1990)提出,團隊創造力即是新構想透過團隊成 員彼此相互討論以及不斷地將獨創的提案重塑,使得新構想趨於完 成。其中最重要的要素為擴散性思考(divergence)與聚斂性思考

(convergence),若要團隊產出具新穎性,必須經歷過擴散性思考;

若要讓團隊成員接納新奇獨特的構想,必須歷經聚斂性思考,透過 彼此溝通,達成共識,才可讓新奇的構想,更貼近實際情境,符合 小組目標。(Coste,1996)

Woodman et al.(1993)認為團隊創造力將受到團隊組成(如:差異

21

性)、團隊特質(如:規範、規模、凝聚程度)、團隊過程(如:問 題解決方式)、及情境因素(如:較大的組織、團隊任務之特性)的 影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