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職學生文書課程中團隊組合對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職學生文書課程中團隊組合對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Copied!
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交通大學 電機資訊學院 資訊學程 碩 士 論 文. 高職學生文書課程中團隊組合對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Team composition on Team creativity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omputer word processing course. 研 究 生:謝綺文 指導教授:孫春在. 教授.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六 月. -.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分組形式的小組合作在團隊創造力的差異 性之比較,再看領導者的個人因素對團隊表現之影響。在研究中將學 生根據思考風格分為異質組、同質組、風格不明組,組長再依自我效 能分成高、中、低三種類別,以看出不同形式的小組合作及領導者個 人因素對團隊創造力的影響。. 本研究是以網路合作學習環境為基礎,透過觀察創造性問題解決 的歷程,以發覺不同團隊在合作表現上的差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 究結論如下: 1. 「小組類型」會影響團隊創造力之表現 2. 「組長效能」會影響團隊效能之變化 3. 「組長風格」會影響團隊創造力之表現 4. 「團體效能」與團隊創造力呈現正相關 5. 「合作滿意度」與團隊表現呈現正相關 6. 「團體效能」比「自我效能」更能預測團隊表現.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供建議給有興趣之教師及未來後續 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團隊創造力、思考風格、自我效能、團體效能.

(3) ABSTRACT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team creativity made by different types of grouping and to study the team performance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leadership. The desig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grouping students into three types of thinking styles: heterogeneous group, homogeneous group, and undefined group; then distinguishing leaders into three styles of leadership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their self-efficacy: high, moderate, and low,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research purpose.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 cooperative learning network. By observing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different groups, the differences of teamwork can be discovered.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rouping can affect team creativity significantly. 2. The different kinds of leader’s self-efficacy can affect team efficacy. 3. The different leader’s thinking styles can affect team creativity significantly.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p efficacy and team creativity was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operative satisfaction and team performance was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6. Group efficacy was better than self-efficacy on predicting teamwork.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th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ing in the topic of creativity activity..

(4) 誌. 謝. 這是個很讓我珍惜的緣份,讓我有機會在這深名遠播的交通大學 中,與一群充滿活力與智力的年輕學子們共同鑽研與學習,從孫春在 老師的身上,我感受到一個老師所具有的涵養、智慧與幽默,能如此 深刻地影響著學生,孫老師的身教與言教對我而言是最好的學習榜 樣,並且感謝老師在我思考遇到瓶頸時,均能提供我許多思考的方向。 感謝孫老師所提供的大小 meeting 機會,讓我有機會觀摩到別人 的學習成果,並能從中獲得許多幫助與砥礪,尤其是岱伊的意見與協 助,讓我的整個研究過程能更加順利。另外,我也感謝老師每次對我 的讚美,這是讓我繼續努力與堅持下去的動力。 特別要感謝林珊如老師與王淑玲老師在問卷資料與實驗分析上 所給予的幫助與支持,讓我能更順利地將自已的論文完成。 最後要謝謝我的丈夫與公婆對我的體諒與支持,讓我能在妻子、 母親、老師、媳婦、學生等角色上獲得一個平衡,謝謝你們。.

(5)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1.2.1 研究目的 ...................................................................................3 1.2.2. 研究問題 ...................................................................................3. 1.3.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2.1. 思考風格的理論基礎 ............................................................................8 2.1.1 思考風格的意義 .......................................................................8 2.1.2. 思考風格的特性 .......................................................................9. 2.1.3 思考風格與創造力之關係 .......................................................9 2.2. 自我效能理論 ......................................................................................10. 2.3 團體效能理論 ......................................................................................12 2.4 創造力的發展與理論基礎 ..................................................................14 2.4.1 創造力的發展及相關研究 .....................................................14 2.4.2 2.5. 創造力的評量 .........................................................................15.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 ..........................................................................17. 2.6 團隊創造力理論 ..................................................................................19.

(6) 2.7 問題解決理論 ......................................................................................22 2.8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3.1. 研究架構 ..............................................................................................28. 3.2. 研究範圍 ..............................................................................................30. 3.3 研究工具 ..............................................................................................33 3.4 研究設計 ..............................................................................................45 3.4.1 自變項 .....................................................................................45 3.4.2. 依變項 .....................................................................................46. 3.5. 研究程序 ..............................................................................................4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51. 4.1. 小組類型與組長效能對團隊整體表現之影響 ..................................51 4.1.1 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 .............................................................53 4.1.2. 過程性創造力之比較 .............................................................54. 4.1.3 總結性創造力之比較 .............................................................56 4.1.4 效能變化、合作滿意度之差異 .............................................57 4.2. 組長風格與團隊表現 ..........................................................................59. 4.3 各變項顯著性分析 ..............................................................................62 4.3.1 小組類型與組長效能在團隊表現之差異 .............................62 4.3.2 4.4. 具備不同風格之組長對團隊之影響 .....................................63. 相關性分析 ..........................................................................................64 4.4.1 合作滿意度相關性分析 .........................................................64 4.4.2. 團體效能相關性分析 .............................................................65. 4.4.3. 自我效能相關性分析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5.1. 主要發現與討論 ..................................................................................67. 5.2. 研究建議 ..............................................................................................69.

(7) 參考文獻 ............................................................................................................71 附錄一..................................................................................................................76 附錄二..................................................................................................................78 附錄三..................................................................................................................79 附錄四..................................................................................................................80 附錄五..................................................................................................................81 附錄六..................................................................................................................84 附錄七..................................................................................................................85 附錄八..................................................................................................................86.

(8) 表. 目. 錄. 表 2-1 「功能型」思考風格在創造力上所扮演的角色................................. 8 表 2-2 團體效能中之過程流失 ....................................................................... 13 表 2-3 針對「過程流失」而設計的活動要求............................................... 14 表 2-4. CPS 六階段 ........................................................................................... 18. 表 2-5 問題類別整理表 ................................................................................... 22 表 2-6 網路合作學習環境 ............................................................................... 27 表 3-1 文書處理課程內容 ............................................................................... 30 表 3-2 風格係數 ............................................................................................... 31 表 3-3 各班風格分佈 ....................................................................................... 31 表 3-4 小組型態分佈 ....................................................................................... 32 表 3-5 文書專題學習活動教材 ....................................................................... 41 表 3-6 文書專題問題解決學習成效評鑑標準............................................... 42 表 3-7 文書專題之過程性創造力表現評鑑標準........................................... 42 表 3-8 文書專題總結性創造力評鑑標準 ....................................................... 44 表 3-9 過程性創造力之變項分析 ................................................................... 46 表 4-1 組別 x 組長效能的組數分佈 ............................................................... 52 表 4-2 組別 x 組長效能 Two-Way-ANOVA 結果......................................... 52 表 4-3 不同組別在問題解決學習成效之 ANOVA 摘要表 .......................... 53 表 4-4 不同組長效能在問題解決學習成效之 ANOVA 摘要表 .................. 53 表 4-5 不同組別在過程性創造力之 ANOVA 摘要表 .................................. 54 表 4-6 不同組長效能在過程性創造力之 ANOVA 摘要表 .......................... 55 表 4-7 不同組別在總結性創造力之 ANOVA 摘要表 .................................. 56 表 4-8 不同組長效能在總結性創造力之 ANOVA 摘要表 .......................... 57 表 4-9 不同組別在效能變化、合作滿意度之 ANOVA 摘要表 .................. 57.

(9) 表 4-10 不同組長效能在效能變化、合作滿意度之 ANOVA 摘要表 .......... 58 表 4-11 立法風格組長在團隊表現差異之 t 檢定摘要表.............................. 59 表 4-12 行政風格組長與團隊表現差異之 t 檢定摘要表.............................. 60 表 4-13 司法風格組長在團隊表現差異之 t 檢定摘要表.............................. 61 表 4-14 小組類型與組長效能在團隊表現之比較表....................................... 62 表 4-15 組長風格在團隊表現之比較表 ........................................................... 63 表 4-16 合作滿意度相關性分析之摘要表 ....................................................... 64 表 4-17 團體效能相關性分析之摘要表 ........................................................... 65 表 4-18 自我效能相關性分析之摘要表 ........................................................... 66.

(10) 圖. 目. 錄. 圖 2-1 自我效能與結果預期對行為的影響 ................................................... 10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29 圖 3-2 風格分佈比例圖 ................................................................................... 32 圖 3-3 實驗網站架構圖 ................................................................................... 36 圖 3-4 園遊會範例 ........................................................................................... 37 圖 3-5 「評分標準」看板之示範畫面 ........................................................... 38 圖 3-6 「班級討論」看板之示範畫面 ........................................................... 39 圖 3-7 「小組討論」專區之示範畫面 ........................................................... 39 圖 3-8 「作品賞析」專區之示範畫面 ........................................................... 40 圖 3-9 「網路票選」專區之示範畫面 ........................................................... 40 圖 3-10 圖 3-11. 研究進度 ............................................................................................. 49 實驗程序圖 ......................................................................................... 50.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針對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部分進行說明。. 研究動機. 1.1. 隨著全球化、自由化、科技化的腳步,台灣的產業結構已經由往日的 製造代工走向研發、品牌、銷售與服務,愈來愈多的企業發現單純地降低 成本和提升品質,不再是維持競爭力的不二法門,唯有持續的創新,才能 為企業增加優勢、提升利潤。近鄰的日本文部省亦指出,日本經濟如欲成 為世界第一,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依序為:1.學生要富有創造思考的能力; 2.學生要有統整的能力;3.學生要具備獨立判斷的能力 而教育部早在民國 87 年頒定商業職業教育目標中即指出,在現今重視 產業升級與研究開發的市場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尤宜注重個人「創造思 考及問題決能力」的培養,這兩種能力,對個人與社會都有好處。當個人 的創造力有所表現、發揮、及受到鼓勵時,不僅增加自我實現的喜悅,亦 提昇個人的信心與尊嚴,而許多人創造成果的總合,亦能促成社會的繁榮 進步。 然何謂創造力?陳龍安(1995)對創造力下了四方面的定義:(1)創 造力是一種能產生新奇、與眾不同想法的能力;(2)創造力是一種思考的 歷程,在思考的空間中能發揮最大想像力;(3)創造力是一個人的人格特 質,若是具有冒險性、好奇心、對新奇事物會熱情積極地尋求答案等特性, 就可以說這個人具有創造力;(4)創造力亦為有創造性的產品,可從新奇 性、有效性、適切性等方面去評量。因為一直以來創造力的研究均著重在 個人,評量方式也常只是最終產品,因此本研究想將研究對象擴大為團隊, 並分成二個部分來探討創造力,一是思考歷程,二是最終產品。 在影響創造力的諸多因素中,Sternberg & Lubert(1996)曾在投資理論. 1.

(12) 中提到思考風格會影響創造力之表現。而許多研究也顯示團隊組合是影響 團隊創造力之關鍵因素,因此將思考風格當作其分組依據,期望找出一個 較好的團隊組合方式,使團隊創造力表現較佳。 在充滿挑戰與多變的環境中,團隊的運作是克服困難,創造競爭優勢 的致勝關鍵之一;藉著合作學習,團隊可以增強成員的學習動機及創造力, 而團隊的決策相較之於個人,也更富挑戰性。在探討團隊創造力時,也需 考慮到工作任務的特性。研究指出,當工作愈傾向複雜度高或團隊合作需 求愈高時,愈有助於提升團隊創造力;相對的,當工作例行性愈高,則會 抑制團隊創造力的產生,因此藉由專題導向式學習來設計合作任務,將更 有助於團隊創造力之提升。 而成功的合作學習須包含一個明確的目標,大家齊力合作地將它完 成,並將所有成果歸於小組,使其每位成員都對小組的成敗負有一份責任, 透過合作的過程習得溝通協調、尊重接納、稱讚鼓勵等社會技巧。 在合作過程中,不同風格成員及不同團隊型態經過溝通、協調、互助 等合作歷程,更會引發不同的自我效能及團體效能。有研究顯示團體效能 在創造力的發展過程中扮演著一個至為重要的角色,並且是預測團隊績效 的重要因素,學生團體效能強則其挫折容忍度就愈高,更具冒險精神,勇 於創新。因此,本研究欲探討思考風格分組對團隊創造力表現及自我效能、 團體效能之影響。 然而,並非所有團隊都是高效能的團隊,在所有影響團隊效能的因素 中,團隊領導被證實是重要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亦針對組長自我 效能及思考風格部分進行探討,試著瞭解組長因素對團隊表現之影響。. 2.

(13) 1.2.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期望透過思考風格分組,探討不同團隊組合對團隊創造力表現. 之影響,團隊組合包含了不同的風格群組、不同自我效能的組長與不同思 考風格的組長;團隊創造力則包含了過程性創造力及總結性創造力。.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 1. 探討群組風格對於團隊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2. 探討組長效能對於團隊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3. 探討組長風格對於團隊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1.2.2 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待答問題有下列幾項: 1. 不同思考風格分組,其問題解決能力是否有所不同? 2. 不同思考風格分組,其過程性創造力是否有所不同? 3. 不同思考風格分組,其總結性創造力是否有所不同? 4. 不同思考風格分組,團隊自我效能是否有所不同? 5. 不同思考風格分組,團隊集體效能是否有所不同? 3.

(14) 6. 不同組長效能在團隊表現上有何差異? 7. 不同組長風格在團隊表現上有何差異? 8. 合作滿意度與問題解決能力、過程性創造力、總結性創造力、團體效能 之相關性為何?. 4.

(15) 1.3 1.. 名詞釋義 思考風格 思考風格乃是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所產生的一種思考模式,它不是一. 種能力,也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個人慣用的使用才能方式。 2. 自我效能 在某一特殊情境之下,個人對於自己能獲致成功的一種信念,此種信 念會影響到個人所設定的目標水準、策略的選擇、結果的表現及努力的堅 持度,高自我效能者較易面對問題,遇到困難時較易尋出一套解決策略勇 敢解決(Bandura,1977)。 3. 團體效能 Bandura(1986)提出團體效能乃是個體於某一特殊情境中對於自己所 屬的團隊,能否成功完成某項工作的一種能力知覺和判斷。Baron,Kerr,and Miller(1992)論述 Steiner(1972)之團體效能模型認為:一個小組可能的 最 大 生 產 力 為 成 員 的 資 源 ( member resources ) 加 上 任 務 需 求 ( task demands),減掉小組互動過程的損失(group process loss)。 4. 創造力 創造力可以說是一種創造的能力 (ability to crerate) ,也有學者稱之為 創造思考的能力(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ies) 。它並非某些人所獨有,每個 人均具備此能力,只是有高低及範圍上的差異,另外,創造力與智力之間 的高低並無必然關係,Sternberg & O’Hara(1999)即提出創造力與智商高 於 120 兩者間並沒有必然的相關,亦即某人可能智商很高,然卻無創造力。 根據創造力的四 P 理論來探究創造力的本質及內涵,其要點分述如下 (詹秀美,1980;Amabile, 1988;Tardif & Sternberg, 1988;柳秀蘭,1994; Starko, 1995;黃文彬,1999;李美陵,2001;楊坤原 2001): 5.

(16) (1) 創造的環境(place) 無論是社會文化的脈絡、學校教學及教育場上的互動情形、家庭教育及 其教養的關係都是影響創造力發展的關鍵。 (2) 創造的產品(product) 通常指創造性活動的結果,如有創意的想法、新奇的策略及計畫或設計 出來的新產品。 (3) 創造力的過程(process) 問題解決及創造過程的三個必要步驟包含:澄清問題、解決問題及尋找 最佳的解決途徑。 (4) 創造者(person) 積極的自我概念,能夠培養勇於冒險的探索精神,也才能突破自我、創 新自我。 5. 創造性問題解決(CPS) 創造性問題解決是將「創造思考」和「問題解決」兩大領域合併起來所 形成的複雜過程(Parnes, Noller, & Biondi, 1977)。六步驟及策略如下: (1) 發現困惑(mess finding-MF) 從日常生活經驗中尋找與發現讓自己困惑又亟待解決的問題,並逐 一列舉出來。 (2) 發現事實(fact finding-FF) 從上述所列舉的問題中,決定問題先後順序,再選擇一個最重要的 問題,將此問題的相關事實,依序列舉出來。 6.

(17) (3) 發現問題(problem finding-PF) 將步驟一、二中所選定並列舉相關事實的問題,重新加以評估與界 定以釐清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所在。 (4) 發現構想(idea finding-IF) 依據「發現問題」步驟所重新界定的問題,運用各種創造性的思考 策略,儘可能列出可能解決的辦法。可供運用的策略包括腦力激盪 術(brainstorming) ,自由聯想技術(free association technique) 。構 想的產生是以量取勝,無論適用及正確與否。 (5) 發現解答(solution finding-SF) 選擇出其中最實際、最容易實行、最合適於解決問題的方法。 (6) 擬定行動計畫(acceptance finding-AF) 評估其難度、目標及聽眾接受度,決定一種最佳解決方法,並擬定 詳細行動計畫。. 7.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以團隊組合與創造力表現與為主要的探討重點,其中將運用思 考風格、自我效能、團體效能之心理因素,透過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創 造力評量及團隊創造力等觀點,作為專題導向學習之學習活動的基礎理論。. 2.1 思考風格的理論基礎 「思考風格」一詞是由 Sternberg 提出,它是了解學生個別差異,並據 以因材施教的良好途徑,本節將針對思考風格的意義、思考風格的特性, 以及思考風格與創造力間的關係進行探討。. 2.1.1 思考風格的意義 思考風格共有五類十三個層面,分別是(1)功能:包括立法型、行政 型及司法型;(2)形式:包括君主型、階層型、寡頭型、無政府型;(3) 層次:包括全球型、地方型; (4)範圍:包括內在型、外在型; (5)傾向: 包括自由型、保守型。本研究則針對功能類的立法、行政、司法風格來進 行分組。 Sternberg (1994a)在「心智自我管理風格」的觀點中,指出人們對於 每天活動的管理,會從許多方式中選擇認為舒適的管理型態。思考風格就 如同政府管理各縣市一樣,對不同地區會採取他們認為最有效的管理方 式,有些政府會採取自由的作風鼓勵人民發表意見,有些政府則是採取強 硬的壓制。人們的心智運作就好比政府各部門或組織(如立法、行政、司 法)的運作情形,會運用不同的方式來管理自己。其主要特質與其對創造 力之意義如下: 1. 立法型喜歡自己設計行事方法,是否做某事、要怎樣去做,都由自 己決定,喜歡用自己制定的規則、較願意處理非預先設定的問題。. 8.

(19) 2. 行政型喜歡守規矩,願意處理預先設立的問題,這類型作風的人喜 歡填入既有架構之內的空格,較不喜歡自行擘畫架構。 3. 司法型喜歡評估規則及程序,常向他人表達意見;喜歡從事評判的 活動。. 2.1.2 思考風格的特性 1. 風格不是能力,而是個人慣用能力的方式,有些人喜歡用創意的方 式,但不一定其作品就有創意。 2. 風格不見得是單一的,一個喜歡表現創意的人可能亦是一個組織能 力極好的的人,也可能是一個喜好批判的人。 3. 同型的人其風格偏好上會有程度上的差異,同樣風格類型的人,有 些人喜好獨來獨往,有些人喜歡與人合作。 4. 風格是可教導、可改變的,隨著自己所屬環境、生涯進展而呈動態 的改變。 5. 風格並沒有好壞標準,其評價會因時、因人、因事、因地而有所不 同,因此關鍵在於合適於否。. 2.1.3 思考風格與創造力之關係 1. Sternberg & Lubert(1996)在投資理論中提到六個影響創造力表現 (能力)互動資源的形式:智識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ies)、知識 (Knowledge) 、思考風格(thinking styles) 、人格特質(personality) 、 動機(motivation)及環境(environment)。 2. Clark(1993)提出創造力的統合模式,認為創造力乃是直覺、情意、 感覺及思考功能的統合體,而思考則包含思考的能力、思考的意向. 9.

(20) 及思考風格,因此思考風格可能會影響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 3. 陳炳煌(2002)透過不同類型思考風格高、中. 低分組,探討國小. 高年級學童在科技創造得分之關係,研究顯示立法及司法型兩種思 考風格在科技創造力表現呈現顯著差異,亦即立法及司法風格在創 造力的表現上會較行政風格者為佳。 4. 立法型的人出主意,行政型的人來實行,雙方都做了自己喜歡做的 事,可以皆大歡喜,而司法型的人喜歡評估別人、判斷對錯,並且 善於分析,擁有很好的批判性思考,更是功不可沒,對於團隊創造 力之表現,三種風格均有其重要貢獻。而各自在創造力上所扮演的 角色如下: 思考風格. 主要特質. 立法型. 重創意. 對創造力的意義 喜歡從事表現創造力及建設性的規劃活 動,是最有利於創意思考的類型 行政型的人或許很有創意,但是行政型的. 行政型. 守規矩 傾向並不會引導這些能力在創造力方面 的表現 三種心智自我管理功能中,對創造力來說. 司法型. 善批判. 是最重要的,因為當你有好的創意時,不 但要能想出好點子,還要能評估他們好不 好. 表 2-1 「功能型」思考風格在創造力上所扮演的角色. 2.2. 自我效能理論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由 Bandura 所提出,他指出自我效能係指個. 人根據以往經驗,對某一特定的工作或事務,經過多次的歷練之後,對於. 10.

(21) 自己是否可以順利完成該事務,所抱持的信念(張春興,民 83)。此外, Bandura(1991)更進一步闡述:「人對於自己本身效能的信念會影響他們所 做的選擇、他們的抱負(aspirations) 、下多少心力在一特定任務上,以及面 對困難及挫折時能夠堅持多久。」 Bandura(1977)提出四種自我效能的資訊來源: 1. 過去成就與表現(performance accomplishments) 成功的經驗會提高期望,而反覆的失敗則會減弱它們,特別是在事 件之前發生了一些不利的事故。 2. 替代的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根據他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而反過來判斷自己的能力,而影響自我 效能的形成。 3. 言語上的勸說(verbal persuasion) 透過他人言語上的勸說,那些過去曾經令他們手足無措的事件,人 們更容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應付。。 4. 情感上的激勵(emotional arousal) 緊張或充滿壓力的情況常會引起情感上的激勵,這個因素能有效影 響個人自我效能的評價。 Kirsch (1982)曾統整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理論的主要觀點,以圖 2-1 來解釋自我效能與行為的關係。個體就自己能力及事件的困難程度加以衡 量,若預期自己可能成功或可以克服困難,加以對情境的理解,評估具有 較高的可能性與機會,就會使自己原有的成功預期增強,進而表現出行為。. 11.

(22) 能力知覺 成功預期 困難知覺 預期增強 情境知覺. 行為. 增強評估. 圖 2-1. 自我效能與結果預期對行為的影響. Bandura(1984)以開車的自我效能為例來區別能力與技能的差別:控 制方向盤、煞車、打方向燈等動作是屬於開車的技能;能夠在高速公路或 是在崎嶇的山路上開車則是指開車的能力。因此根據自我效能的定義,我 們主要是強調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ability)而非技能(skill)。. 2.3. 團體效能理論 Bandura(1986)認為團體效能(collective efficacy)源自於自我效能,. 人們的團體效能感會影響他們對團體該作什麼,該投入多少努力,以及當 團體的努力沒有辦法發生效果時,他們堅持下去的程度。它是影響團隊是 否能有效運作、克服困難並達成績效的重要因素。 Feltz et al.(1988)以七支大學冰上曲棍球隊為研究對象,比較團體效 能和自我效能何者較能預測團隊表現?研究結果指出,團體效能比自我效 能更能預測團隊表現。團體效能高的團隊有較優異的績效表現,而團體效 能較低的團隊其績效表現則較差(Guzzo, Yost, Campbell & Shea, 1993; Knight, Durham & Locke, 2001) 。黃荷婷(2002)認為團隊成員的團體效能 也能如同自我效能般,藉由個人行為及團隊中的社會性互動而對團隊創新 績效發生影響。. 12.

(23) 本研究認為團體效能在目標設定、合作活動及團隊創造力間可能扮演 著一個重要角色。例如:在團體效能高的團隊中,由於成員彼此間在接受 挑戰時,能相互鼓勵並增強信念,而有較高的挫折容忍力與努力堅持度, 其團隊創造力表現可能較為優異。相對的,在團體效能低的團隊中,由於 成員比較在意短期績效的表現,可能因一時的困難或挫折,就歸因自己所 屬團隊是無創造力的,而放棄了自己潛能發揮的機會,因而團隊創造力表 現較不理想。 在團隊合作過程中必定會有流失,Steiner 認為,過程流失包括了兩大 類,其一為協調流失;發生原因為小組成員的能力或成就無法完全發揮。 其二為動機流失;小組成員無法保持理想的積極態度來執行合作所產生的 生產力流失。 流失種類. 內在因素. 協調流失 動機流失. 成員特質. 1. 成員在小組內的地位 2. 成員的自我效能. 集體研討. 同一時間只有一人可以討論發言. 成員數目. 人數太多時反而會折損團體效能. 社會懈怠. 個人成就無法一一評估. 搭便車. 小組表現可能只由某些成員獨立完成. Sucker effort 無論工作分配是否公平,每個組員得到的回饋卻需平分 表 2-2 團體效能中之過程流失. 本研究所規劃之合作活動,亦考量到過程流失中所可能呈現之問題而 加以設計:. 13.

(24) 流失種類 協調流失. 成員特質. 活動要求 由組員自行推選組長,避免產生“成績導向"、“老 師偏好"等不平衡心理,而影響了自我及小組的信心. 集體研討. 利用線上討論區,讓大家暢所欲言. 成員數目. 每組均以三人為主. 動機流失. 社會懈怠 搭便車. 針對個人談話記錄進行質與量分析,作品均需於課堂完 成,並於每份作品中註明負責同學 限定作品完成時間,並於課堂中勤走動、觀察、記錄. Sucker effort 根據工作分派表及談話記錄給予成員不同分數 表 2-3 針對「過程流失」而設計的活動要求. 2.4 創造力的發展與理論基礎 創造力的研究不勝枚舉,本節將針對創造力的發展及相關研究,以及 爭議不斷的創造力評量部分進行說明。. 2.4.1 創造力的發展及相關研究 Guilford 在 1950 年代提倡創造思考後,創造力的研究更是在教育學界 及心理學界受到重視,研究的數量也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關於創造 力的定義與解釋非常繁多,本研究將其歸納統整為以下四種定義: 1. 創造力是一種能力 (1) Guilford(1956)提出,創造力的因素應包含對問題的敏感力、流暢 力、創新力、變通力、綜合力、重組或再定義的能力、複雜度、評 鑑力。並於 1967 年重新修改為包括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 14.

(25) 力及重新定定義。 (2) Williams(1970)認為創造力應包含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和精 進力等認知能力。 2. 創造是一種生活方式 Maslow(1959)提出,創造在求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創造力表現於 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均具有創新的傾向。 3. 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 (1) Dewey(1910)認為創造是問題解決的歷程,創造力是問題解決的 能力。 (2) Wallas(1926)提出創造的歷程可分為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 及驗證期等四個階段。 (3) Parnes(1967)認為創造性思考是運用認知、想像和評鑑的功能, 以發現事實、問題、概念及可接受的解決方法。 4. 創造力與環境有關 陳龍安(1995)認為創造力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產物,可以刺激創造力 的想法,要在一個能在提出想法時給予支持鼓勵,能容忍、不批判的環 境,營造出和諧的氣氛環境,才可能激發勇於表現的態度,進而造就出 原創性及不附和他人的新奇想法。. 2.4.2 創造力的評量 創造力的評量方式,最常受詬病之處在於評分項目繁瑣,且主觀成分 濃厚,因此評量標準要能多元化,能從不同角度來看其創造力,且對於同 一件作品,可採多位評分者之平均結果,才具有客觀性,本節將創造力的 15.

(26) 評量方式配合本研究目的分成二個方向來說明: 1. 創意思考的評量 有許多作法可用來評量創造力,最為人知的是創意思考的評量。Guilford (1950)提出創意思考有兩部份,其中一項是為了尋求新穎、不可預測 答案而作的發散性思考(divergent thinking) ;另一項則是為了找到一個 最正確且最好答案而作的聚斂性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 。綜合各家 學者對創意思考評量之定義,大致可歸類為四種能力: (1) 流暢力(Fluency) 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大量構想的能力。 (2) 變通力(Flexibility) 思考反應的變化能力;不受習慣限制之能力;並且以不同分類或不 同方式思考的能力。 (3) 獨創力(Originality) 想出與眾不同或很少人能想到之反應的能力。 (4) 精進力(Elaboration) 個人思考時仔細週到或深思熟慮的能力。 2. 創意產品的評量 Amabile 及 Gitomer(1984) 、Hennessey 及 Amabile(1988)認為評量 創意成果應: (1)訂出創意成果的主要特性或是要達成的目標特性,如 獨創性、或技術上的優點等; (2)再訂定每個特點的細部項目; (3)請 專家以分量表評量各項特點的表現程度。以各項分數來表示成果的創造 力程度為何。 16.

(27) 2.5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 「問題解決」主要是希望學生可以建構自己的知識,對於生活中實際會 遇到的狀況或問題,可以運用所學,加以建構模型並思考解決的方法,尋 求一切可能的相關資源或是利用學習社群的討論,順利地將問題解決。唯 有靠自己努力想出來的方法,才是屬於自己的知識,也才能將之運用在變 化的問題上。 「創造性問題解決」不同於「問題解決」,前者是為了使問題解決歷程 更具周密的思考,故較後者強調「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的應用(翁 玉華,2000) 。Guilford(1959)最早提出可將創造力直接與問題解決連結, 其創造的歷程如下四個階段: (1)意識到問題的存在(2)產生許多相關的 想法(3)對可能性作評量(4)描述出能解決問題的適合方法。Chiappetta (1994)也認為因為好奇心、信念及價值觀的驅使,促使經由想像、推理 去「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 ,這樣的活動就是一種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活 動。 陳龍安(1998)亦提出「愛的 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其函義如下: 1. 問(Asking) :教師設計或安排教學情境,提出創造思考的問題以供 學生思考。 2. 想(Thinking) :教師提出問題後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及想像,盡量想 出各種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並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以激發創意。 3. 做(Doing):利用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做中學,盡量從實際活動中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付諸行動。 4. 評(Evaluation):由師生共同擬定評量標準,進行共同評鑑,並選 取最適當的答案,引導學生互相欣賞及尊重,使創造思考進入實用 階段。 Treffinger & Isaksen 分別在 1985、1987、1992、1994 年提出對 CPS 的 17.

(28) 看法。他們認為創意問題解決的歷程有六大步驟,而每一步驟均有其擴散 思考與聚歛思考層面。 擴散思考 發現困惑 1. 從各種經驗、角色、 找到一挑戰,以有系. (Mess Finding). (Fact Finding) 發現問題. 3. 6. 覺去考量情境. (Problem Finding) 題與次問題. 找出及分析最重要的 資料. 最有希望的點子. 針對問題,發展出各 選出看起來最最有趣. (Idea Finding) 發現解答. 5. 同的觀點、印象、感. 統的方法解決. 激盪出各種可能的問 選出看起來最有趣與. 發現構想 4. 情境中找出挑戰 收集資料,從許多不. 發現事實 2. 聚斂思考. 種可能的點子. 與最有希望的點子. 找出各種可能的評量 選用一些重要的標準. (Solution Finding) 標準. 來評價點子好壞. 尋求接受. 考量可能的助力以及 找出最有希望的解決. (Acceptance. 阻力來源,找出可能 方案,形成計劃以執. Finding) 表 2-4. 的執行步驟. 行並驗證之. CPS 六階段(節錄於 Treffinger & Isaksen). Isaksen 和 Parnes(1985)指出有效的問題解決除了創造思考外還需要 有批判性思考,創造思考包含發散思考,鼓勵學生盡量的想各種方式,收 斂思考則需要評估及選擇最好的方式。發散思考即腦力激盪 (brainsotrming) ,Osborn(1957)曾指出腦力激盪的四大原則為:1.延緩判 斷點子好壞. 2.點子數量越多越好. 3.歡迎自由聯想. 4.藉助他人的想法做. 更多的聯想或改善他人的點子。Firestien & Treffinger(1983b)則指出收斂 思考可以促進決策的產生、維持團體的目標任務、使整個過程變得更為流 18.

(29) 暢、刺激並改良想法使之變得更好、強化整個思考過程、清楚個人需求。 小組的角色分配中,領導員的安排是很重要的,Treffinger(1983)及 Woods(1989)指出 CPS 進行時,一個有效領導者的控制時間及討論流程 是很重要的。 綜合文獻對 CPS 教學技巧的討論,歸納重點如下: (1) 具體目標的呈現。 (2) 搭配擴散及聚歛思考技巧。 (3) 需要有成功的機會。 (4) 小組的氣氛需要是安全信任,才能促使成員踴躍的發言。 (5) 需要有領導者及記錄者等相關角色協助討論。 (6) 需要有一客觀、公開、明確的評量標準。. 2.6 團隊創造力理論 1. 團隊定義 Robbins(2001)對團隊的定義為能透過協調溝通,可以產生正向的 綜合成效,亦即個別成員努力後的績效會大於個別投入的總和。 2. 團隊特質 林奇芳(2001)歸納出團隊創造力所應具備的 4 項內涵如下: (1) 團隊成員的特質:團隊中成員的人格特質、心智能力水準、自 我驅策的意願。 19.

(30) (2) 團隊溝通的管道:成員彼此間的互動模式、溝通型態與創意激 盪等活動型態。 (3) 團隊運作的形式:團隊的組成、維持、合作、調整、修正、分 工與協調等。 (4) 外在環境的配合:組織開放文化的建立、創新氣氛的營造、鼓 勵創新的機制、支持與充分的授權等。 3. 團隊類型 通常團隊組成愈同質性,其創意思考愈受限,而得不到較多的點子。 比方說,將三高風格的人組成團隊,成員習慣各自表述,各做各的, 導致最後結果不如預期。然有時團隊異質性愈大,成員愈堅持已見, 則點子變成少數人專利。比方說,將高效能組長與低效能者組成團 隊,高效能組長壓倒性的支配,而不能接受「三個臭皮匠,勝過一 個諸葛亮」,可能會使團員敢怒不敢言,而影響了團隊的表現。 而不同的團隊成員亦有不同的團隊組合,一般可分為次序團隊、分 工團隊及混組團隊三種,次序團隊如同接力賽,每位成員一個個接 力完成目標,分工團隊如同保齡球團隊,分工並行完成目標,混組 團隊如同籃球團隊,為集體共同完成目標。 4. 創造歷程 創造本身是一種思考的歷程,是指意念萌生之前至形成概念的整個 過程而言。Davis(1986)提到創造的歷程是創造者用來解決問題的 一系列步驟或階段。Amabile(1998)認為創新是一動態的過程而提 出創新階段理論。也就是說創造是指將創造潛能變為具體顯現形式 的一連串歷程。 Wallas(1926)提到創造歷程模式,將其分為四個階段:. 20.

(31) (1) 準備期(preparation) 收集與問題相關的資訊、意見和概念。 (2) 醞釀期(incubation) 吸收一切資訊,並進行篩選和過濾的工作。 (3) 豁朗期(insight) 茅塞頓開,突然出現具有創造力的解答。 (4) 驗證期(evaluation) 驗證是否可行、在什麼情況下可行、哪些需要改善、改良。 5. 團隊創造力 團隊創造力的來源主要是由外部與團隊內部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創造 文化,適當具結構的誘因和個人因素之影響產生的個人貢獻,兩者 共同建構出以團隊發展為基礎的創造力核心。而團隊創造力核心包 括團隊成員的創意、具問題解決導向的環境、團隊激發創意的技巧 和活動以及創新冒險的態度與精神。(Bonneau & Amegan,1999) King & Anderson(1990)提出,團隊創造力即是新構想透過團隊成 員彼此相互討論以及不斷地將獨創的提案重塑,使得新構想趨於完 成。其中最重要的要素為擴散性思考(divergence)與聚斂性思考 (convergence) ,若要團隊產出具新穎性,必須經歷過擴散性思考; 若要讓團隊成員接納新奇獨特的構想,必須歷經聚斂性思考,透過 彼此溝通,達成共識,才可讓新奇的構想,更貼近實際情境,符合 小組目標。(Coste,1996) Woodman et al.(1993)認為團隊創造力將受到團隊組成(如:差異. 21.

(32) 性)、團隊特質(如:規範、規模、凝聚程度)、團隊過程(如:問 題解決方式) 、及情境因素(如:較大的組織、團隊任務之特性)的 影響。. 2.7 問題解決理論 1. 問題定義 (1) 鄭昭明(1993)認為「問題」是兩個狀態-呈現狀態與目的狀態 之間的衡突或差異。 (2) 潘宏明(1996)認為「問題」指:個人從一個已給的情境而面對 一個無法以例行的方法加以解決或獲得解答的目標情境。 (3) 郭伯銓(2001)認為當個體所處的情境有所改變,或是個體欲企 圖達成某種目標,使得必須改變當前狀態時,問題即產生。 (4) 張春興(2001)提出在認知心理學上,所謂問題,是指個人在有 目的待追求而尚未找到適當手段時所感到的心理困境。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研究者認為「問題」的定義為:個體在企圖 達到某個目標狀態時,面對當時的情境無法直接採取有效的解決行 動或方法,問題於是產生。 2. 問題的類別 學者 De Bono (1973) (引自郭有遹, 1994). 問題的分類 (1) 需要更多訊息或更好的方法來解決的問題。 (2) 不需要新的訊息,但需要依靠頓悟將原有的 訊息重新加以整理以解決的問題。 (3) 沒有問題的問題。. 22.

(33) (1) 結構化:結構性良好的問題。 Laster(1987). (2) 半結構化:大半需要創造性思考解決的結構. (引自陳玫良,. 性問題。 (3) 非結構化:結構性不良需靠創造思考解決的. 1995). 缺乏清晰的問題。 Sinnott(1989) (引自翁玉華, 1999) 佐藤允一 (1991). 表 2-5. (1) 有固定答案的問題(fixed-solution problem) (2) 未定答案的問題(open-ended problem) (1) 已經發生的問題----發生型 (2) 精益求精的問題----探索型 (3) 今後何去何從的問題----設定型. 問題類別整理表(資料來源:引自郭伯銓,2001). 在真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多半是定義不明確,沒有標準答案的問 題,所以教學情境中,應該加強訓練學生對於非結構性問題的解決,以提 升學生更高層次的創造思考能力。 3. 問題解決的意義 (1) 許永賢(1985)認為問題解決是一種創造性思考,是一連串自我發 現的活動過程;要解決問題,必要瞭解問題,把握問題,並且自我 尋找到達目標的途徑和方法。而廣義的「問題解決」尚包括新問題 的發現與解決,並且也能獨自解決問題。 (2) 張春興(1889)認為問題解決是個人企圖達到某一目標,或對包含 兩個以上可能達成目標的路徑必須有所抉擇時,所產生的思考心理 歷程。 (3) 鍾一先(1997)認為問題解決是一個尋求對某項問題獲得可行解答 或結果的過程。 (4) 翁玉華(1998)認為問題解決是個人運用先前知識、技能和理解去. 23.

(34) 滿足新情境的需要,並重組他所擁有的資訊,發展出新方法,以獲 得解答的過程。 綜合以上各學者的觀點,研究者認為「問題解決」乃是個體在面對問 題時,根據自己舊有知識、經驗、技能為基礎進行一連串思考而獲得的結 果,以達成目標。. 2.8 網路合作學習理論 在網路的學習環境中,學生不必再受時空的限制,就能按照自己的興 趣、能力、經驗,透過分工合作、相互討論及腦力激盪等方式進行合作 學習。 1. 網路合作學習之功能(王淑如、王裕德,2001) (1) 提高學習動機 利用網路資源能夠豐富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引發學習動機並提供 更多樣化的學習資訊;而且面對小組成員的不同思維方式與意見, 會刺激學生挖掘更多的知識以面對挑戰,另一方面也會因為同儕間 的互相支持與激勵使學習得以延續。 (2) 培養創造思考能力 網路上的合作學習、動腦互動的機會更多,從討論區或互動寫作區 上,每組成員可同步看到它組同學的觀念或創造表達,從而激勵更 多的新觀念和表現手法,創造思考能力大增。學習延伸和能力轉換 尤為明顯。 (3) 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科技教育的本質為問題問題解決,透過以「問題」為起點的網路合 作學習方式,藉由學生彼此腦力激盪、討論、知識分享,將對問題 24.

(35) 有多方面的認知與看法,因而產生眾多的解決方案,學生可從中選 取最佳的方案來解決問題。因此除了體會知識分享的重要,無形中 更具備了問題解決能力。 (4) 培養主動探索能力 網路學習使學習主體從教師轉變為以學生為學習中心,學生資訊獲 得從被動吸收者轉變為主動積極的建構,學生將成為一位具有主動 探索能力的學習者。 (5) 學習範圍增廣 網路無遠弗屆,是最具耐性、彈性、多樣性、廣佈性的學習工具, 學生可因應個別時間、興趣、需求、學習進度來進行學習,學習範 圍無形中增廣,學習將不再只侷限於教室、學校內。 2. 網路合作學習環境 目前的網路合作環境大致可分成二大類: (1) 主題導向 針對課程主題而建立一個虛擬社群的環境,以同步或非同步的 方式,進行資料呈現、彼此討論、相互學習、共同創作等合作 歷程,並透過資料庫等科技工具來將收集到的資料建立成一個 具有豐富參考價值的資訊,結合專家的幫助,以提升資料分析 的結果及品質。 (2) 遊戲導向 一為網路連線遊戲方式,二為透過文字、圖片、影片等多媒體 的呈現方式所進行的網路郊遊。. 25.

(36) 本研究所採用之網路合作環境為主題導向的方式,然單純地把 學生放到群組中,對學生並沒有幫助,必須同時考慮到許多條件, 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 3. 網路合作學習條件 (1) 合作群組結構 包含了群組大小、組員的差異性、群組凝聚力、群組權力分配 等因素的考量。 (2) 合作權責結構 「個人權責」是為了減少「責任模糊」發生的一個方法。Slavin (1983 )指出,只有在計較個人權責情形下,提供群組獎勵, 才能促進學習的效果。合作小組內的權力與控制不應專屬於某 人,這種情況可透過工作角色的分派來達成。 (3) 合作任務結構 「任務分工」和「群組研究」是兩個常被使用的任務設計(Watson & Marshall, 1995) 。 「任務分工」是指每個小組成員在此活動中 均被賦予一個責任,強調成員的參與;而「群組研究」是指群 組成員雖一起工作,卻未嚴格劃分責任,強調成員對相同資訊 能有相同的瞭解。 (4) 合作誘因結構 獎勵的方式有二,一為以個別成員的表現為基準,二為以群組 的共同表現或作品為基準。在設計誘因結構時,應盡可能以內 在誘因取代外在獎勵,讓小組成果有公開展示的機會,或讓學 生可從學習活動本身找到樂趣。. 26.

(37) (5) 合作空間結構 設計群組專屬的空間,讓群組可以緊密的聚集成一個群體,以 助於小組會議、討論、和學習工作的進行,並能提供群組間互 動的管道與工具,讓學習者亦能與其他小組成員接觸、溝通、 共享資源。 本研究綜合了上述之理論,設計了一個專題式的合作任務,並 規劃一個屬於各小組的討論區,其考量要件如下: 網路合作學習條件 合作群組結構 合作權責結構 合作任務結構 合作誘因結構 合作空間結構. 實驗環境設計 三人一組、不同思考風格群組、組長角色 個人貢獻影響個人分數,小組分工情況影 響小組分數 「群組研究」結構,亦即並未限定每個成 員的工作任務 作品賞析、網路票選 小組專屬討論區. 表 2-6. 網路合作學習環境. 27.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教學實驗以文書處理課程為教學內容,探討透過創造性問題 解決(CPS)中之發散性思考及聚歛性思考技巧所設計出的創造性思考學習 活動,對於團隊的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自我效能、團體效能、合作滿 意度之影響。以下就研究架構、研究範圍、研究工具、研究設計、實施程 序與資料分析分別說明。. 3.1. 研究架構 本研究從創造力的 4P 理論出發,設計出一個綜合創造者(小組類型、. 組長因素) 、創造環境(網路合作學習環境) 、創造歷程(創造性思考活動)、 創意產品(文書專題作品)的研究架構,試著瞭解團隊組合對團隊創造力 表現之影響,研究方向如下: 1. 思考風格分組對團隊創造力表現、自我效能成長、團體效能成長之影 響。 2. 組長自我效能對團隊創造力表現、自我效能成長、團體效能成長之影 響。 3. 透過創造性思考活動來探討團隊之過程性創造力。 4. 透過文書專題作品來探討團隊之總結性創造力。 5. 透過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來探討團隊之合作滿意度。 6. 探討團隊創造力與其合作滿意度之相關。 7. 探討團隊創造力與其自我效能之相關。. 28.

(39) 8. 探討團隊創造力與其團體效能之相關。. Process 創造思考活動(CPS) 過程性 創造力. Product. 總結性 創造力. ဥฤ ౹ౄ˧. Person 自我效能 團體效能. 1.小組類型 2.組長因素. 文書專題 合作滿 意度. Place 網路合作學習.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9.

(40) 研究範圍. 3.2. 1.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作者所任教之中壢高商文書處理課程學生,共有六個班 級 219 人參與教學實驗,每週時數 2 小時。所有學習者均有基本之電腦操 作能力及計算機概論知識,在接受教學實驗之前,均已接受 4 週之 WORD 文書處理課程訓練,其內容如下: 週次. 單元名稱. 作品. 目標 1. 段落格式設定. 1. 會議議程記錄 1. 文件格式設定 2. 旅遊計畫書 3. 價目表. 2. 頁首及頁尾設定 3. 項目符號及編號 4. 亞洲方式配置設定 5. 多欄版面與強迫分頁設定 6. 定位點 1. 表格的新增、刪除與調整. 1. 班級成績單 2 表格製作與應用 2. 公司分機表 3. 功課表. 2. 表格格式設定 3. 表格的數值計算 4. 表格資料排序 5. 表格好用工具. 繪圖工具、圖片 3 與文字藝術師的 應用. 1. 繪圖工具的應用. 1. 書籤 2. 畢業舞會邀請函 3. 耶誕卡 4. 工作流程圖 1. 謝師宴邀請函. 4 合併列印的應用 2. 成績單信封 3. 傢俱特價 DM 表 3-1. 2. 物件的格式設定 3. 插入圖片 4. 圖片格式設定 5. 文字藝術師的格式設定 1. 合併列印實作-賀卡 2. 功能變數的使用 3. 資料篩選與排序 4. 合併列印實作-信封、標籤. 文書處理課程內容 30.

(41) 2. 分組方式 透過思考風格問卷獲得每位學生之立法、行政、司法三個分數,若學 生某類型思考風格的平均分數位居所有樣本之前百分之三十三,則稱具有 該類型風格,風格係數的下限值如表 3-2。將三人分成一組,因而分析出一 高(只具有單一風格):立法、行政、司法;二高(具有二種風格):立行 (立法&行政) 、行司(行政&司法) 、立司(立法&司法) ;三高(行政、立 法、司法三種風格兼具);不明共八種風格,其分佈狀況如表 3-3: 思考風格. 立法風格. 行政風格. 司法風格. 5. 5. 4.4. 風格係數(下限). 表 3-2. 風格係數. 班級代號 A. B. C. D. E. F. 合計. 立法. 6. 3. 1. 9. 5. 7. 31. 行政. 6. 9. 8. 4. 4. 4. 35. 司法. 6. 2. 4. 0. 6. 7. 25. 立行. 4. 0. 3. 0. 1. 1. 9. 行司. 4. 3. 4. 3. 1. 1. 16. 立司. 4. 4. 3. 6. 5. 4. 26. 三高. 4. 6. 4. 3. 6. 3. 26. 不明. 5. 9. 9. 11. 8. 9. 51. 班級人數. 39. 36. 36. 36. 36. 36. 219. 風格. 表 3-3. 各班風格分佈. 31.

(42) 圖 3-2 為各種風格在全體樣本所佔之比例,發現具有立法風格(立法、 立司、立行)者佔 36%,具有行政風格(行政、立行、行司)者佔 27%, 具有司法風格(司法、立司、行司)者佔 30%,三種風格分佈還算平均。. 立法 14%. 不明 24%. 行政 16% 三高 12%. 司法 11%. 立司 12%. 行司 7%. 圖 3-2. 立行 4%. 風格分佈比例圖. 教學實驗的分組是以班級為單位,依照各班思考風格分佈狀況而形成 異質組(不同風格之一高、二高) 、同質組(相同風格之一高、二高)及不 明組(風格不明)三種型態,其小組型態分佈如下: 班級代號. A. B. C. D. E. F. 合計. 異質組. 10. 0. 4. 0. 6. 6. 26. 同質組. 1. 9. 4. 8. 3. 3. 28. 不明組. 2. 3. 4. 4. 3. 3. 19. 合計. 13. 12. 12. 12. 12. 12. 73. 組別. 表 3-4. 小組型態分佈. 32.

(43) 研具工具. 3.3.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思考風格問卷、自我效能問卷、團體 效能問卷、網路合作描述問卷、實驗網站設計、文書專題學習活動教材、 團隊之問題解決學習成效評鑑表、團隊之過程性與總結性創造力表現評鑑 表。 1. 思考風格問卷 本研究所採用之量表是取自翁秋玲(1999) 「思考風格量表」中「功能」 分量表,該量表是依據 Sternberg、Martin、Wanger 等人(1995)所建立的 思考風格量表,經 R.J. Sternberg 本人同意,鄭英耀等翻譯成中文,再經修 訂為「思考風格量表」以符合高中學生使用。 翁秋玲(1999)針對高雄市七所高中共 1217 位學生進行施測,其修訂 之思考風格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立法.83、 行政.70、司法.69 )、再測信度 (立法.64、行政.68、司法.64),內在效度以及效標關聯效度尚佳,顯示該 量表具穩定性及可靠性,可測出本研究所欲測量的心理特質,符合 Sternberg 和 Grigorenko(1992;1997)理論的建構。 本量表採團體施測方式,無時間限制,填答方式採 Likert 七點計分, 由「完全不符合」1 分,到「完全符合」得 7 分,全量表共 15 題,立法型 5 題(1、3、6、10、13) 、行政型 5 題(2、4、5、9、11) 、司法型 5 題(7、 8、12、14、15),各類型加總得分即為學生該類風格的得分,其問卷題目 如附錄一。 2. 自我效能問卷 「自我效能問卷」是根據林珊如與王淑玲教授編製的「動機導向學習 策略問卷-大學生台灣版」 (MSLQ-TU, Lin, 999; Wang & Lin,2000)改編。 原問卷共 81 題,本問卷僅抽取其中第 5、6、12、15、20、21、29、31,與 「對學習與成績的自我效能信念」有關的 8 題。本量表採團體施測方式, 無時間限制,填答方式採 Likert 七點計分,由「完全不符合」1 分,到「完 33.

(44) 全符合」得 7 分。得分愈高,表示其「文書處理」之學業成就的「自我效 能」愈高,反之則越低,其問卷題目如附錄二。 此問卷曾經在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林珊如教授指導下,先後施測於「私 立明新科技大學」及「國立竹北高中」。均有不錯的建構效度,其「信度」 之 Cronbach 係數值為.94。 3. 團體效能問卷 「團體效能問卷」乃根據台灣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王淑玲教授指 導,改編自先前的「自我效能」問卷,原則上僅將各題中有關「個人」用 辭改成「小組」。本量表採團體施測方式,無時間限制,填答方式採 Likert 七點計分,由「完全不符合」1 分,到「完全符合」得 7 分。得分愈高,表 示其小組之「團體效能」愈高,反之則越低,其問卷題目如附錄三。 4. 網路合作描述問卷 「網路合作描述問卷」由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林珊如教授提供,共 11 題,內容問及有關此次小組互動合作的心得與感受。本量表採團體施測方 式,無時間限制,填答方式採 Likert 五點計分,各題得分從「正面」到「負 面」程度的評價,分別給予 1 至 5 分。得分愈高,表示其小組之「合作滿 意度」愈高,反之則越低,其問卷題目如附錄四。 5. 實驗網站設計 本網站之主畫面包含如下功能: (1) 老師叮嚀:提供教學線上公佈訊息,讓學生不論身處何地皆可 由網路得知老師所公佈的訊息,並鼓勵同學參與討論、思考、 辯論、表現創意、合作學習,透過每週更新的鼓勵及關心話語, 提昇學生學習動機。 (2) 作業單:公佈作業單之題目,第一份作業單是瞭解問題,第二 34.

(45) 份作業單是發現事實,第三份作業單是激發點子與尋求解決方 法,方便組長作成記錄,組員們看清題意。 (3) 專題討論:每個人均須登入帳號及密碼才可進入所屬討論區。 A. 小組名單:公布組員名單,方便組長及組員聯絡感情。 B. 學習追蹤:呈現各組作業單及文件繳交狀況,並提醒落後進 度之組別。 (4) 討論區:由組長發起討論,各組組員進入自己所屬討論區。. (5) 評分標準:公佈所有專家評分表,使其學生有其目標可遵循。 (6) 作品觀摩:於各組作品均繳交後,將其呈現在網頁上,使其互 相觀摩及欣賞。 (7) 網路票選:每個人均可對其偏好之作品投其一票。. 35.

(46) 主畫面. 網路票選. 作品觀摩. 討論區. 36. 評分標準. 學習追蹤. 小組名單. 實驗網站架構圖. 圖 3-3. 專題討論. 作業單. 老師叮嚀. 登錄畫面.

(47) 圖 3-4. 園遊會範例. 為了讓學生們討論時能有個具體方向,思考時能更迅速地進入老師所 要求的工作任務,所以舉了他們最熟悉的園遊會例子做為主題,從這個主 題再擴展出許多可用 word 完成的子文件,使其對專題任務能有更深層的了 解。. 37.

(48) 圖 3-5. 「評分標準」看板之示範畫面. 在評分標準方面,為了避免某些學生產生搭便車、社會懈怠等現象, 所以將這份作業視為文書處理期末考之分數,並分成小組及個人部分的成 績來計算。 點選小組成績的“專題內容"部分,會連結到問題解決學習成效評鑑 表(如附錄六) ,以探討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點選“討論內容"則會連結 到過程創造力表現評鑑表(如附錄七) ,以探討學生的過程性創造力;點選 “專題創意"則會連結到總結性創造力表現評鑑表(如附錄八) ,以探討學 生的總結性創造力,三部分的滿分為 100 分,佔小組成績的 70%。 在個人貢獻的“參與討論"部分,主要是個人在討論區發言的次數及 內容;“工作份量"方面,則是根據工作分派表及合作過程所觀察到的學 習與參與狀況,二部分的滿分為 100 分,佔小組成績的 30%,。. 38.

(49) 圖 3-6 「班級討論」看板之示範畫面. 圖 3-7 「小組討論」專區之示範畫面. 39.

(50) 圖 3-8 「作品賞析」專區之示範畫面. 圖 3-9 「網路票選」專 區之示範畫面. 40.

(51) 6. 文書專題學習活動教材 文書專題學習活動教材是根據 CPS 歷程(發現事實、瞭解問題及激發 點子與尋求解決方法)為基礎而設計的討論流程,將三階段共分成三份作 業單,每份作業單的題目均是先經由擴散思考,再進入聚歛思考階段。老 師解說題目後,即進行 20 分鐘線上討論,組長在整份作業單討論完畢後, 需將其內容整理成 WORD 文件檔,並於下課前將檔案上傳,文書專題活動 之分階段作業單的內容請詳見附錄五,以下為文書專題學習活動教材之三 階段說明: 擴散思考. 聚歛思考. 發現事實. 列出生活中會遇到的事情,不管 是喜歡或討厭的情況,只要想到 請將剛剛想出來的事件作出分 都可以列舉出來。(可由多方面 類,每個事件都要屬於某個分 去思考,無論多小的事都可以列 類! 舉). 瞭解問題. 可用 WORD 呈現之主題有哪 請選擇 3 個認為最適合以 WORD 些?並討論這些可用 WORD 呈 文件呈現的主題,並說明選擇的 現的主題與用其他方式呈現的 原因。或者可能在執行上遇到什. 激發點子與. 尋求解決方法. 不同處。. 麼困難,也請列舉出來。. 列出主題名稱,列舉小組決定用 這個主題的原因,並希望此主題 針對小組目標詳列出可完成文 文件達到什麼目標? (可由生 件之名稱及工作分派狀況。 活經驗或興趣等方向思考) 表 3-5 文書專題學習活動教材. 41.

(52) 7. 文書專題之問題解決學習成效評鑑標準 此評鑑標準是依據授課教師的教學經驗,針對作品之要求而訂定的 問題解決學習成效評鑑標準,包括專題內容及分工合作狀況,其細項及 評分配置如下: 問題解決成效. 專題內容. 評量項目. 分數配置. 實際完成之完整文件數量. 30. 字句正確性. 10. 文句通順與組織良好的程度. 20. 圖片、文字藝術師、表格、快取 圖案的運用與專題相關程度 分工合作情況. 工作分派表、討論記錄. 20 20. 表 3-6 文書專題問題解決學習成效評鑑標準 8. 文書專題之過程性創造力表現評鑑標準 學生根據作業單內容在限定時間內進行小組線上討論,組長並根據 討論內容作成討論記錄檔,而三份作業單主要是依循發現事實、瞭解問 題、激發點子與尋求解決方法三個步驟來設計,並根據認知創造力中的 要素進行評量: 評量標準. 要素 1. 要素 2. 要素 3. 發現事實. 流暢力. 獨創力. 變通力. 瞭解問題. 流暢力. 獨創力. 精密性. 激發點子與尋求解決方法. 流暢力. 獨創力. 精密性. 階段. 表 3-7 文書專題之過程性創造力表現評鑑標準 42.

(53) 1. 發現事實階段:將此階段所獲得的三個分數加總,即為此階段之創 造力。發現事實之作業單信度經內部一致性係數考驗,Cronbach α 值為.7286,其評量細項說明如下: (1) 流暢力:學生想到的日常生活問題數量;按照數量多寡分成 1~10 等級,每一等級為 1 分,分數分佈在 1~10 分。 (2) 獨創力:學生的日常生活問題分類類型創意;按照創意程度 低至高給予 1~5 等級,每一等級為 2 分,分數分佈在 2~10 分。 (3) 變通力:學生所歸納出的日常生活分類數量;提出一類為 1 分,分數分佈在 1~10 分。 2. 瞭解問題階段:將此階段所獲得的三個分數加總,即為此階段之創 造力。瞭解問題之作業單信度經內部一致性係數考驗,Cronbach α 值為.7469,其評量細項說明如下: (1) 流暢力:學生想到的可用 WORD 呈現的主題與用其他方式呈 現的不同數量;提出一項為 1 分,分數分佈在 0~10 分。 (2) 獨創力:學生想到的可用 WORD 呈現的主題與用其他方式呈 現的創意;按照創意程度低至高給予 1~5 等級,每一等級為 2 分,分數分佈在 2~10 分。 (3) 精密性:學生對於所選文書主題的理由或遭遇困難的數量; 提出一項為 1 分,分數分佈在 0~10 分。 3. 激發點子與尋求解決方法階段:將此階段所獲得的三個分數加總, 即為此階段之創造力。激發點子與尋求解決方法之作業單信度經內 部一致性係數考驗,Cronbach α值為.7737,其評量細項說明如下: (1) 流暢力:學生想出文書主題可呈現之文件數量;提出一項為 1 分,分數分佈在 0~10 分。 43.

(54) (2) 獨創力:學生想出該主題欲完成文件名稱之創意程度;按照 創意程度低至高給予 1~5 等級,每一等級為 2 分,分數分佈 在 2~10 分。 (3) 精密性:學生規畫完成之文件及工作分派數量;提出一項為 1 分,分數分佈在 0~10 分。 9. 文書專題之總結性創造力表現評鑑標準 此評鑑標準是依據授課教師的教學經驗,針對作品之要求而訂定的 創造力表現評鑑標準,包括文件架構及外觀,其評量指標如下: 作品創造力. 文件架構. 評量向度. 實察評量指標. 新奇感. 獨創性. 與主題之間的切合程度. 有效性. 與主題相關之文件內容精細程度. 精密性. 美工. 獨創性. 版面配置. 獨創性. 文件外觀 表 3-8 文書專題總結性創造力評鑑標準 文件架構與外觀共有 5 個評量指標,每個評量指標依其表現程度由低 至高給予 1~5 等級,每一等級為 4 分,每個評量指標分數分佈為 4~20 分, 將 5 個評量指標分數加總,即為文書專題之總結性創造力。文書專題總結 性創造力信度經內部一致性係數考驗,Cronbach α值為.8760。. 44.

(55) 3.4. 研究設計 本研究所採用之實驗處理以小組類型、組長效能、組長風格為自變項,. 分為異質組(實驗組)、同質組及不明組(對照組)。依變項分為問題解決 學習成效、過程性創造力表現、總結性創造力表現、自我效能成長、團體 效能成長、合作滿意度。本研究各變項之細節分述如下:. 3.4.1 自變項 1. 小組類型 (1) 異質組(實驗組) 小組成員之組成有兩種狀況,一為立法、行政、司法三個單高風格 者形成一異質組,亦即小組中有三個來自不同風格的單高者;二為 立法行政高、行政司法高、立法司法高三個二高者形成一異質組, 亦即小組中有三個來自不同風格的二高者。 (2) 同質組(對照組) 將相同風格之成員形成一小組,因此有立法組、行政組、司法組、 立行組、立司組、行司組及三高組,然因各項組數均不多,故不對 其各項組別進行量化統計與分析,而將其統稱為同質組。 (3) 不明組(對照組) 將無任一風格特徵高的成員,稱為風格不明者,並將其隨機分組而 成不明組。 2. 組長效能 根據自我效能問卷獲得之自我效能分數,若組長分數位於所有 219 個樣 本前百分之三十三稱為高效能組長,後百分之三十三稱為低效能組長,其 45.

(56) 餘稱中效能組長。 3. 組長風格 取得各個組長之風格係數,只要其風格高於(含)表 3-2 中所列的風格 係數下限,則稱該組長具有此類風格。受限於學生樣本數,無法分別對八 種風格組長進行量化統計分析,而 73 位組長在行政、立法、司法風格上更 常有一種以上之風格,因此此處所指”組長風格”是指具有該類風格的組長。. 3.4.2 依變項 1.問題解決學習成效 依據授課教師教學經驗中對文書專題作品之要求,評量標準分為專題內 容、分工合作情況,所得分數即為團隊之分數,其中分工情況之分數則 是依據工作分派報告、分階段作業單及老師線上觀察分工合作狀況,評 分標準請詳見附錄六。 2.過程性創造力表現 根據各組在作業單中每一階段之討論內容,測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 性及精密性之分數,評分標準請詳見附錄七,下表則為 A~H 變項之分 數細項說明。 流暢力. 獨創力. 變通力. 發現事實. ☆. ☆. ☆. 瞭解問題. ☆. ☆. ☆. B. 激發點子與尋 求解決方法. ☆. ☆. ☆. C. 總分. D. E. G. H. 表 3-9. 精密性. F. 過程性創造力之變項分析 46. 總分 A.

(57) A:發現事實階段-將發現事實階段打☆之分數加總。 B:瞭解問題階段-將瞭解問題階段打☆之分數加總。 C:激發點子與尋求解決方法階段-將此階段打☆之分數加總。 D:過程流暢性-流暢力在各階段之加總。 E:過程獨創性-獨創力在各階段之加總。 F:過程變通性-變通力在各階段之加總。 G:過程精密性-精密性在各階段之加總。 H:過程性創造力-三階段之總分,亦即等同於流暢力、獨創力、變通 力、精密性之加總。 3.總結性創造力表現 依據授課教師教學經驗中對創造力之要求,測得獨創性、有效性、精密 性之分數,評分標準請詳請詳見附錄八。 (1) 作品獨創性:將文件架構及文件外觀的獨創性加總。 (2) 作品有效性:文件架構之有效性分數。 (3) 作品精密性:文件架構之精密性分數。 (4) 總結性創造力:將獨創性、有效性、精密性分數加總,滿分 100 分。 4.合作滿意度 收集受測對象有效樣本之「網路合作描述」問卷,以學生所圈選之各小 47.

(58) 題分數高低,代表個人對其滿意程度,將所有同一小組成員之「網路合 作描述」加總得分,代表該種方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滿意程度。 5.自我效能成長 收集受測對象有效樣本之「自我效能」前後測問卷,同一小組中的每位 成員的自我效能後測總分減去自我效能前測總分,加總後之總分即為該 組自我效能成長分數。 6.團體效能成長 收集受測對象有效樣本之「集體效能」前後測問卷,同一小組中的每位 成員之團體效能後測總分減去前測總分,加總後之總分即為該組團體效 能成長分數。. 48.

(59) 3.5. 研究程序 整個研究活動自 92 年 7 月至 93 年 5 月為止,實驗活動則是自 92 年 11. 月中旬開始至 93 年 1 月中旬為止,其研究進度如圖 3-1,實驗程序如圖 3-2。. 92 年. 工作項目. 7. 8. 9 10 11 12 1. 問題確認及文獻瀏覽 確定架構和方法 細部文獻探討 實驗設計 教學網站設計 文書教學活動 思考風格、自我效能問卷施測 實驗活動分組 實驗活動開始 團體效能問卷施測 自我效能、團體效能問卷施測 合作過程問卷施測 作品賞析、網路票選 資料統計分析 圖 3-8. 研究進度. 49. 93 年 2. 3. 4. 5.

數據

表 2-4  CPS 六階段(節錄於 Treffinger & Isaksen)
圖 3-2 為各種風格在全體樣本所佔之比例,發現具有立法風格(立法、 立司、立行)者佔 36%,具有行政風格(行政、立行、行司)者佔 27%, 具有司法風格(司法、立司、行司)者佔 30%,三種風格分佈還算平均。  教學實驗的分組是以班級為單位,依照各班思考風格分佈狀況而形成 異質組(不同風格之一高、二高) 、同質組(相同風格之一高、二高)及不 明組 不明24% 司法11%立行4%行司7%立司12%三高12% 行政16%立法14% 圖 3-2  風格分佈比例圖  (風格不明)三種型態,其小組型態分佈如下:
圖 3-4  園遊會範例  為了讓學生們討論時能有個具體方向,思考時能更迅速地進入老師所 要求的工作任務,所以舉了他們最熟悉的園遊會例子做為主題,從這個主 題再擴展出許多可用 word 完成的子文件,使其對專題任務能有更深層的了 解。  37
圖 3-5  「評分標準」看板之示範畫面  在評分標準方面,為了避免某些學生產生搭便車、社會懈怠等現象, 所以將這份作業視為文書處理期末考之分數,並分成小組及個人部分的成 績來計算。  點選小組成績的“專題內容"部分,會連結到問題解決學習成效評鑑 表(如附錄六) ,以探討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點選“討論內容"則會連結 到過程創造力表現評鑑表(如附錄七) ,以探討學生的過程性創造力;點選 “專題創意"則會連結到總結性創造力表現評鑑表(如附錄八) ,以探討學 生的總結性創造力,三部分的滿分為 100 分,佔小組成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rite the following problem on the board: “What is the area of the largest rectangle that can be inscribed in a circle of radius 4?” Have one half of the class try to solve this

If he divided them equally into several groups, each group has the same number of pieces of blue paper and green paper respectively and no paper is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The Hilbert space of an orbifold field theory [6] is decomposed into twisted sectors H g , that are labelled by the conjugacy classes [g] of the orbifold group, in our case

1、 Focusing on the unit of “circle”, the variation of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3. The variation

The research outcome is to systemiz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tourism factory into 4 dimensions and 5 types, which are: “typical tourism factory” (includes extended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emonstrated the curricula of the global warming, energy-saving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