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土地利用變遷相關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節 土地利用變遷相關理論

土地利用變遷可被視作滿足人類需求的社會過程,其變遷發展深受自然環境 與社會經濟所驅動,進而影響整體利用之情形。但由於土地利用變遷內所涵蓋驅 動力類型錯綜複雜,且具有時間、空間難以掌握的動態性,於複雜性、動態性兩 者交互作用之下,土地利用變遷趨勢預測日益受到重視。因此,為了能妥善規劃 土地資源,瞭解土地利用時空變遷顯得相當重要。分別可從土地利用變遷的演化 特性與驅動力間之關係進行探討,進而深入分析驅動力之類型,從而了解土地利 用、各驅動力因子於時空動態交互作用下,如何影響土地利用變遷,以利預測、

模擬未來之土地利用趨勢與範圍(周天穎、簡甫任、雷祖強,2003;賴進貴、葉 高華、王韋力,2004;鄒克萬、張曜麟,2004)。

一、土地利用變遷與驅動力之間關聯

土地利用(Land Use)為人類於某種土地覆蓋類型上所有的安排、活動與投 入各項措施的一套人類行為,長遠來看,土地利用多出於社會與經濟目的之管理

(IPCC, 2007)。在不同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背景與政治文化發展的情況下,將 產生各種不同的土地利用型態(周天穎、簡甫任、雷祖強,2003),而土地利用 變遷(Land Use Change)通常是為了滿足人類生活與生產的新發展所產生(Haase and Nuissl, 2007),其變遷係受到諸多且複雜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s)影響型 態。土地利用變遷驅動力係影響土地利用產生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如:經濟、

文化、制度、地形、坡度與交通可及性等因素,驅動力與土地利用於不同時間、

空間尺度下交互作用而產生之變遷,(吳振發,2006;鄒克萬、黃書偉,2007)。

然而,變遷下往往忽略了生態層面,直接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衝擊(鄒克萬、

黃書偉,2007)。因此,探討土地利用變遷與驅動力間之關係,可瞭解土地利用 變遷與社會經濟過程、土地開發、各項活動與自然資源之間的關聯性(Tuner and Meyer, 1994;吳振發,2006),分析哪些區域需優先進行土地利用,以利未來制 訂適宜的土地利用計畫。

從土地利用變遷理論探討,過去土地利用變遷被視作為一種不連續性的路徑 相依(Path-Dependent),係指土地利用未來的發展方向受到現有的利用情況與過 去發展路徑的影響,意即過去的利用模式是重要的,其會限制、影響土地利用未 來決策與變遷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以往的利用、投資會產生邊際報酬力遞增 (Increasing Return)的現象時,路徑相依將產生正面的影響,一旦為遞減現象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路徑相依的方式將會衝擊至土地利用變遷的發展(Landis and Zhang, 1998)。此 外,過去同時認為土地利用變遷具有一致性與線性發展的變動模式(Dietzel, Oguz, Hemphill, Clarke &Gazulis, 2005)。然而,事實上土地利用變遷不僅僅依循過去的 路徑,更受到其他驅動力之影響,各個驅動力對於個別土地利用變遷都具有機率 過程(Probabilistic Process),於移轉機率下改變其利用型態(Anderson,Palma and Thisse,1992),呈現不一致且非線性成長的變遷(Dietzel, et al., 2005;Verburget al., 2004)。因此,於探討各驅動力如何影響土地利用變遷時,宜透過驅動力選擇、

土地利用與驅動力之間量化的關係來加以分析(Verburget al., 2004;Verburg et al., 2003;鄒克萬、張曜麟,2004)。

(一)驅動力的選擇

驅動力的選擇(Selection of Driving Forces)相當依賴過去經濟模型下的均衡 理論及典型的土地利用系統假設,由於瞭解土地利用變遷受到諸多驅動力與時空 因素影響,故改採統計方式(如Logistic Model)選擇驅動力,計算其移轉機率。

於模式內整合不同的土地利用轉變時,通常需要考量更多且複雜的驅動力,以瞭 解該土地適合做為何種用途;較大的區域範圍擁有較為多樣性的土地利用型態,

則須考量較多的驅動力;而範圍較小的區域,可能只有少數的可變因素對該區土 地利用產生影響(Verburget al., 2004),因不同的驅動力類型與規模將會造成不同 的土地變遷結果(Verburg et al., 2003; Lambin et al., 2001),故須考量驅動力於各個 規模上的適用性。因此,於驅動力的選擇上,同時考量用途與區域範圍,有助於 土地利用與驅動力間之量化。

(二)土地利用與驅動力間量化的關係

土地使用與驅動力間量化的關係(Quantific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land use and driving forces)可透過模型建立加以分析。初期運用投入產出經濟模型與最 適效用模型進行分析,但因量化社會經濟因子有其困難度存在,故於土地利用分 析上無法完整呈現其關聯性;其次,利用經驗模型量化土地利用與驅動力間之關 係,主要是透過土地利用歷史資料加以迴歸量化(Veldkamp and Fresco, 1996),

但由於所採用的資料樣本數較少且時間為短期,故解釋能力較低;目前多採用驅 動 力 與 土 地 利 用 變 遷 間 模 型 的 量 化 , 因 土 地 利 用 樣 態 呈 橫 斷 面 分 析

(Cross-sectional analysis),反應了過去歷史長時間的變遷,使土地利用於形態 上更具有解釋力,再加上模型建立,更能明確呈現地點、條件與鄰近土地使用類 型間的交互作用(Verburget al., 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由上述可知,土地利用變遷與驅動力間之關係密不可分,可透過 DPSIR 概 念分析兩者間的因果關係,探討人類活動與兩者之間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複雜系 統。DPSIR 概念(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Concept),驅 動力(Driving Forces)係指人類活動對土地利用所產生的需求對土地產生改變的 壓力(Pressure),將影響土地覆蓋的現況型態(State),對資源平衡產生負面衝 擊(Impact),衝擊也可視為一種驅動力,最後負面的衝擊影響到了人類的生活 空間,再透過向政府當局與民間社會團體反應(Response),而後由政府再透過 規劃方式解決問題與衝擊,再一次循環由驅動力影響土地利用變遷…(Haase and Nuissl, 2007),下圖 2-3 為 DPSIR 概念圖:

圖2-3 DPSIR 概念圖 資料來源:Haase and Nuissl, 2007

於土地利用系統下發現,土地利用變遷於不同的社會系統、生態系統、土地 利用系統、全球與區域環境下,受到人類活動下之政策、時間、空間與系統多重 行為影響,形成複雜且彼此交互作用的系統,並與人類對於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 變遷所形成的衝擊與回饋相連結,其中人類活動逐漸轉變成全球土地覆蓋產生變 遷的主要原因(Briassoilis,2000;丁志堅,2002)。再加上不同時空尺度與驅動力 的交互作用下,驅動力導致土地利用變遷,而土地利用型態改變後對土地覆蓋同 時也產生影響,進而土地覆蓋變遷直接引發自然環境產生變化。於多重的影響下,

使得土地利用變遷於時間、空間及政策三個維度的影響上更形明顯,如下圖2-4

(Veldkamp and Fresco,1996;林裕彬、林允斌、王彥覃,2007;賴進貴,2001)。

驅動力 (Driving Force)

壓力 (Pressure)

衝擊 (Impact) 現況型態

(State)

回應 (Respons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2-4 土地利用變遷與驅動力間之關聯圖 資料來源:吳振發,2006

二、土地利用驅動力之類型

土地利用驅動力係促使土地利用變遷的重要關鍵因素(Turner et. al,1995),欲 了解土地利用變遷,則須先找出可能影響的因素(丁敬忠,2007),再透過驅動 力選擇、土地利用與驅動力之間量化的關係來加以分析(Verburg et al., 2004;

Verburg et al., 2003;鄒克萬、張曜麟,2004)。而土地利用變遷驅動力多以自然 環境、社會經濟環境探討居多(Briassoulis, 2001;Turner II et al., 1995;鄒克萬、

張曜麟,2004;林裕彬、吳振發、鄧東波,2004)。Turner(1993)對於土地利用變 遷驅動力之定義為「當人類對於實質環境及社會文化的改變而做出回應,並表現 於增加其經濟社會文化福祉時,土地利用變遷即被塑造為一種對社會經濟變數與 生物物理變數的解釋,而這些變數即所謂的土地變遷驅動力」(Verburg et al.,2003;Verburg et al.,2004)。簡言之,與土地利用變遷過程相關的外生變數,稱 之為土地利用變遷「驅動力(Driving Forces)」(Verburg et al.,2004)。

驅動力與土地利用變遷間具有函數關係,因此驅動力時常被分為社會經濟驅 動力(Socio-Economic Drivers)、生態自然驅動力(Biophysical Drivers)及鄰近 發生原因(Proximate Causes)。其中,社會經濟驅動力多以人為方式改變土地利用;

生態自然驅動力因自然因子無法直接驅動土地利用改變,故透過改變土地覆蓋變 遷,進而影響土地利用,例如透過氣候變遷方式改變土地覆蓋;鄰近發生原因係 指土地利用管理變數(Verburg et al.,2004)。

社會系統 生態系統

土地覆蓋變遷 土地利用系統 土地管理者

區域和全球變

全球變遷系統

背景增加 間接影響 生物

驅動力

技術改變

回饋

社經 驅動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土地利用變遷源自於眾多複雜的驅動力,如社會、經濟、政治、自然等因素,

各驅動力之間彼此交互作用驅使土地利用產生演變的過程(Processes)(Fang et al.,2005)。由於驅動力種類眾多,因此概念化區分驅動力是必要的,其將有助於 歸類分析土地利用變遷的影響因素,而在探討驅動力分類時,其背後多隱含著人 類對於土地利用的價值觀,當價值觀進行整合後,則透過驅動力驅使土地利用產 生變遷(Verburg, 2004B)。

本研究歸納過去相關探討土地利用驅動力之研究,概略可將驅動力歸納為四 類,分別為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計畫環境及立地環境驅動力:

(一)自然環境驅動力

土地覆蓋的自然環境下,各種土地利用存在著既有的發展潛力與限制條件,

其所呈現的型態決定了該地區是否適合發展,過去相關研究多將自然環境驅動力 細分為地理因子(坡度、水文、土壤、地形、地質、可發展區)、自然因子(氣 候變遷、火山爆發)、生物因素及限制因子(水源保護區、邊際土地、限制發展 區、淹水潛勢區面積、土石流潛勢區)等(Briassoulis, 2001;Landis and Zhang, 1998;

Verburg, 2004B;林裕彬、林允斌、王彥覃,2007;莊翰華,2001;黃依卿,2005;

Verburg, 2004B;林裕彬、林允斌、王彥覃,2007;莊翰華,2001;黃依卿,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