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海平面上升情境模擬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海平面上升情境模擬

因氣候變遷形成全球氣候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之情形,於 2007 年 IPCC 亦 指出依目前之氣溫上升程度,於世紀末時氣溫上升4℃,海平面高度將可能上升 至26~59 公分不等,同時若考量陸冰融化因素,其海平面上升高度可能超過 100 公分,而台灣地區過去亦有研究模擬海平面上升之幅度,及結果與世界平均值相 近,其研究顯其可能上升23~51 公分(施學銘,1995);而於本研究第三章第一 節亦透過基隆觀測站之資料,其顯示台灣地區六十年來確有海平面上升之跡象,

且其有逐年增加之趨勢。於此,本研究採用具有國際公信力之IPCC 海平面上升 幅度進行情境模擬。從而分析台北都會區內各縣市、直轄市之土地利用別,進而 探討其對住宅與產業之影響。

一、海平面上升情境

由2007 年 IPCC 研究結果得知於 21 世紀末海平面於不考量其他潮汐運動、

海水熱膨脹等因素,將可能上升至59 公分,而若將其他因素一併納入考量,其 可能上升超過100 公分。故於海平面上升模擬之情境上,分別採用 59 公分及 100 公分進行分析,從而探討海平面上升對土地利用變遷與都市地區之影響。

圖4-14 情境 A 海平面上升 59 公分 圖4-15 情境 B 海平面上升 100 公分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因本研究所取得之數值地形模型空間尺度為 40m×40m,同時其高程係以公 尺尺度之等高線繪製數化而成,未將其改為100m×100m 與公分尺度,故需透過 GIS 資料管理工具內之 Resample 進行運算,並將所產生之誤差假設為不影響研 究結果之合理範圍內。進而將海平面上升59 公分尺度之情境模擬稱為情境 A(圖 4-14),而上升 100 公分之情境模擬則稱為情境 B(圖 4-15),後續研究設計上再 與政府管制農林地政策相結合進行模擬分析。

二、海平面上升對台北都會區土地利用之影響

透過海平面上升情境之模擬,於情境設定海平面上升59 公分,其淹沒土地 總面積為3,178 公頃;另設定情境 B 海平面上升 100 公分,淹沒土地面積為 5,667 公頃,兩種情境之衝擊程度亦有所不同,表4-3 係以海平面上升後淹沒之土地利 用分析表,可得知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之淹沒土地利用別。

情境A 海平面上升 59 公分之情況下,台北市、台北縣範圍內因有淡水河流 經,故於水體被淹沒之比例可發現其水位之上升,於台北市水體約有402 公頃水 位上升,佔台北市受淹沒之土地利用別之 38.92%;而台北縣之水體則有 1,303 公頃有水位上升之現象,其約佔北縣土地利用別之63.53%。於情境 B 其水位上 升之面積更為增加,但其所佔之比例較情境 A 來的低,亦代表著其他土地利用 別受淹沒比例增加,可得知其他於利用上較具經濟價值之土地,隨著海平面上升 幅度之增加,其淹沒之面積亦有提高。

另由情境 A 其他六種土地利用別分析之,台北市受淹沒影響程度依序為農 地253 公頃,佔台北市淹沒地區之 24.49%,其次為建地 162 公頃佔 15.68%,而 後則草地、林地、工業使用、商業使用;於情境 B 下,台北市扣除水體部分,

淹沒土地之排序為農地(474 公頃,佔 22.65%)、建地(402 公頃,佔 19.21%)、

草地、商業使用及林地、工業使用。比較台北市兩種情境之受淹沒比例,可發現 建地、商業使用、工業使用淹沒比例明顯增加。其中,建地受淹沒增加3.52%,

情境B 為情境 A 之建地淹沒面積的 2.48 倍;商業使用則增加 1.98%,情境 B 為 情境A 之商業使用淹沒面積的 4.1 倍;另工業使用則增加 0.98%,情境 B 為情境 A 之 2.95 倍。經兩種情境之比較,發現當海平面上升幅度越高時,對於台北市 建成地之建地、商業使用、工業使用之土地利用影響加深,亦可由此得知對於該 區域範圍內之人口及產業之衝擊亦會加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4-3 海平面上升淹沒之土地利用表

農地 253 (24.49%) 40 (1.98%) 0 (0.00%) 293 (9.22%) 林地 46 (4.45%) 37 (1.83%) 1 (0.79%) 84 (2.64%) 建地 162 (15.68%) 209 (10.35%) 97 (76.98%) 468 (14.73%) 商業使用 20 (1.94%) 19 (0.94%) 18 (14.29%) 57 (1.79%) 工業使用 22 (2.13%) 32 (1.58%) 1 (0.79%) 55 (1.73%) 草地 128 (12.39%) 379 (18.77%) 5 (3.97%) 512 (16.11%) 水體 402 (38.92%) 1303 (64.54%) 4 (3.17%) 1709 (53.78%) 總計 1033 (32.50%) 2019 (63.53%) 126 (3.96%) 3178 (100%)

農地 474 (22.65%) 140 (4.16%) 0 (0.00%) 614 (10.83%) 林地 82 (3.92%) 76 (2.26%) 4 (1.94%) 162 (2.86%) 建地 402 (19.21%) 571 (16.95%) 146 (70.87%) 1119 (19.75%) 商業使用 82 (3.92%) 110 (3.27%) 41 (19.90%) 233 (4.11%) 工業使用 65 (3.11%) 149 (4.42%) 2 (0.97%) 216 (3.81%) 草地 279 (13.33%) 727 (21.59%) 8 (3.88%) 1014 (17.89%) 水體 709 (33.87%) 1595 (47.36%) 5 (2.43%) 2309 (40.74%) 總計 2093 (36.93%) 3368 (59.43%) 206 (3.64%) 5667 (100%)

倍數 變動% 倍數 變動% 倍數 變動% 倍數 變動%

農地 1.87 -(1.84%) 3.50 (2.18%) 0.00 (0.00%) 2.10 (1.62%) 林地 1.78 -(0.54%) 2.05 (0.42%) 4.00 (1.15%) 1.93 (0.22%) 建地 2.48 (3.52%) 2.73 (6.60%) 1.51 -(6.11%) 2.39 (5.02%) 商業使用 4.10 (1.98%) 5.79 (2.32%) 2.28 (5.62%) 4.09 (2.32%) 工業使用 2.95 (0.98%) 4.66 (2.84%) 2.00 (0.18%) 3.93 (2.08%) 草地 2.18 (0.94%) 1.92 (2.81%) 1.60 -(0.08%) 1.98 (1.78%) 水體 1.76 -(5.04%) 1.22 -(17.18%) 1.25 -(0.75%) 1.35 -(13.03%) 註:於此所指之「倍數」係為同一土地利用別情境B/情境A。

  另「變動%」係指同一土地利用別情境B%-情境A%。

情境A與情境B之比較 土地利用別

海平面上升59公分

海平面上升100公分

台北市 台北縣 基隆市 總計

探討台北縣於情境A 之土利地用情形,亦扣除水體之部分,其依序為草地、

建地、農地、林地、工業使用而最後為商業使用,其受淹沒之建地為209 公頃,

佔淹沒土地比例 10%;另於情境 B 下,受淹沒土地則依序為草地、建地、工業 使用、農地、商業使用及林地。相較兩種情境,於淹沒土地比例上各種土地皆有 增加之趨勢,其建地增加幅度最高,為6.6%,情境 B 為情境 A 之 2.73 倍;其次 增加幅度百分比依序為工業使用、草地、商業使用、農地及水體,而其變動倍數 上,商業使用於兩期情境比較下提升5.79 倍,工業使用則提升為 4.66 倍。依據 上述對台北縣之分析,發現對於各種土地利用別之衝擊皆有所增加,且對於商業 使用、工業使用之淹沒比例呈高倍數成長,另其對於農地影響亦為深遠,其上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不僅對二、三級產業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亦衝擊農業活動,而草地受淹沒之比例 增加之因,推測其係為河岸兩側之河濱綠地,其作用係為淹水之緩衝區,其劃設 其能降低對鄰近其他土地利用之衝擊。

基隆地區無論於情境 A 或情境 B,其影響之土地利用別依序皆為建地、商 業使用、草地、工業使用及林地,其中情境A 受淹沒之建地佔淹沒土地之 76.98%,

情境B 則為 70.87%,而商業使用亦分別為 14.29%、19.9%;其受淹沒之地區商 業使用增加比例最高,為5.62%,其次增加為林地、商業使用;另於倍率增加層 面分析,其商業使用於情境相較下淹沒增加 2.28 倍,工業使用則為 2 倍,其與 台北市、台北縣之趨勢雷同,均指出海平面上升將對於都市內產業發展造成衝擊。

而農地於兩期間皆無變動,主要係為基隆市內之農地分佈較少,且產業發展亦以 工業、服務業為主,故其無明顯之變動。

綜上所述,無論為情境A 或情境 B 之海平面上升之情況下,其所淹沒之土 地利用別對台北都會區將產生莫大之影響。由兩情境整體比較分析之,海平面上 升對於都市之建地、商業使用、工業使用之影響最高,其亦隱含衝擊都市內之居 住人口、產業員工數,更代表將會波及都市未來之永續發展。

三、台北都會區受淹沒之區域與對人口之衝擊

依據上述海平面上升對台北都會區土地利用之影響顯示出,其上升幅度越大,

對建地、商業使用及工業使用等土地利用別衝擊越高。此一部分將針對海平面上 升之兩種情境 A 與情境 B,對台北都會區內各鄉鎮市、行政區之居住人口之影 響。

(一)受淹沒之區域

海平面上升59 公分之情境下,探討台北都會區受影響之鄉鎮市與行政區,

下圖4-16 與 4-17 受淹沒之行政區,亦可參酌附表 3。於台北市受淹沒面積最大 的即為北投區(339 公頃)、士林區(216 公頃)及萬華區(151 公頃)其次依序 為大同區、內湖區、中山區、中正區、松山區、南港區及文山區,共淹沒 1,063 公頃。台北縣受影響最深之鄉鎮市則為五股鄉(303 公頃)、新莊市(112 公頃)、

貢寮鄉(63 公頃),其次依序為蘆洲市、泰山鄉、板橋市、淡水鎮、石門鄉、萬 里鄉、汐止市、三芝鄉、金山鄉等地,淹沒共811 公頃。基隆市受淹沒之區域則 為仁愛區、中正區、信義區、中山區及安樂區,共淹沒97 公頃。以台北都會區 整體觀之,於情境A 總計淹沒 3,178 公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另於上升100 公分之情境下,台北市受淹沒之行政區依嚴重程度依序為北投 區、士林區、內湖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中正區、南港區及文 山區,其影響之行政區域與上升59 公分淹沒之行政區大致相同,而大安區與信 義區未受到海平面上升之影響,共減少2,164 公頃;台北縣受衝擊之鄉鎮市最為 嚴重者則為五股鄉、蘆洲市、新莊市、泰山鄉、貢寮鄉,其次則依序為淡水鎮、

石門鄉、板橋市、萬里鄉、三重市、金山鄉、汐止市、八里鄉、新店市、三芝鄉、

中和市、瑞芳鎮、林口鄉及永和市,計淹沒 2,011 公頃,其中蘆洲市與淡水鎮、

三重市之淹沒面積有明顯增加之趨勢。而基隆市受影響之行政區則依序為仁愛區、

中正區、中山區、信義區與安樂區,其亦有趨於嚴重之現象,約減少157 公頃。

由此亦可發現海平面上升幅度越高,其對於台北縣淹沒土地之影響越大,而台北 都會區總計淹沒5,667 公頃。

(二)情境A 下對居住人口之影響

由於本研究透過網格計算處理居住人口,於此計算則是以淨密度10進行計算。

居住人口層面(圖4-18 至 4-19 受影響之居住人口),台北市於情境 A 海平面上 升59 公分(附表 3)之情境下,台北市北投區將有約 125,242 人受到衝擊,其次 則為萬華區(85,171 人)、士林區(79,288 人)、大同區(56,115 人),此四個區 域係為台北市人口影響最為嚴重之地方,另有內湖、中山、中正、松山、文山及 南港區等地的居住人口受到海平面上升之影響,共計有447,159 人。而台北縣受 到最嚴重衝擊則為新莊市(74,458 人)、蘆洲市(61,804 人)、五股鄉(54,599 人)

等地,總計約有269,143 人受到影響;另基隆市則依序為仁愛、中正、信義等區,

總計有30,114 遭受衝擊。總計未來台北都會區將有 746,416 人受到影響。

於情境B 海平面上升 100 公分(附表 3)之情況下,台北市居住人口受到衝 擊須遷移者受淹沒為士林區(314,895 人)、北投區(277,686 人)、萬華區(94,745 人)等地,總計為939,975 人;而台北縣則依序為蘆洲市(352,218 人)、新莊市

於情境B 海平面上升 100 公分(附表 3)之情況下,台北市居住人口受到衝 擊須遷移者受淹沒為士林區(314,895 人)、北投區(277,686 人)、萬華區(94,745 人)等地,總計為939,975 人;而台北縣則依序為蘆洲市(352,218 人)、新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