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撥召計程車方面: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 在撥召計程車方面:

(1) 當政府無補助時,若採用方案一之運費計算方式對使用者收 取費用,則平均每趟旅次載客人數必須大於 2 人,且回程收 入必須大於去程方向收入之 30%時,撥召計程車才可行;若 採用方案二之運費計算方式收取費用,則平均每趟旅次載客 人數至少需要 2.5 人,且回程收入百分比必須大於 40%,撥 召計程車才為可行;而方案三在無政府補助之情境下,其可 行條件較方案一、二更高。

(2) 在補助比例方面,若採用方案一、二之運費計算方式時,政 府補助比例以 0%~10%之間對於撥召計程車去程方向使用者 需求量之影響較為顯著;若採用方案三之運費計算方式時,

則政府補助比例至少要達到 20%,撥召計程車制度才較為可 行。

6.2 建議

1. 本研究為簡化作業流程,對於計程車共乘以及撥召計程車之營運 環境條件多所假設,且該假設條件有許多非常嚴格或是過於理 想,例如計程車共乘制度中,去程方向每趟旅次皆可載滿 4 位使 用者、回程收入比例偏高等等。建議後續研究中,應調查偏遠地 區實際旅次需求分佈狀況後再加以分析,則計程車共乘與撥召計 程車於偏遠地區營運之市場可行條件能更為精確。

2. 而由本研究分析結果可知,於偏遠地區提供計程車共乘或是撥召 計程車服務時,若是無政府補助,則其可行條件極為嚴苛,因此 當計程車於偏遠地區提供共乘或是撥召服務時,亦需要政府相當 程度之補助,才較為可行,然而其補貼上下限以及何種補貼方式 對政府以及業者最為有利,以及使用計程車於偏遠地區服務與目 前使用一般大眾運輸服務間之差異,可於後續相關研究中進行探 討。

3. 計程車共乘與撥召計程車之營運方式除了本研究所架構之一對一 定點共乘以及多對一撥召服務兩種類型之外,還包括有一對多及 多對多等方式,其中,撥召計程車回程方向之營運方式即屬於一 對多共乘服務。後續研究中,可針對一對多以及多對多等服務方 式之市場可行條件進行分析,使計程車共乘與撥召計程車之可行 營運條件更為完善。

4. 對於計程車共乘或是撥召計程車此種以車輛共乘為服務方式之副 大眾運輸系統,會隨著各地區需求特性之不同而有不同之營運方 式,要將其一般化較為困難,本研究僅針對偏遠地區提供計程車 共乘或是撥召服務時,可能之操作方式加以探討,並分析其營運 可行條件,並不完全適用於其他地區,對於其他地區使用計程車 共乘或是撥召計程車等副大眾運輸系統之營運可行條件,應視各 地區之需求特性以及該地區之運輸環境條件分別加以探討。

5. 本研究中對於提供計程車共乘以及撥召計程車服務之車輛,係由 計程車業者成立一新的車隊來提供服務,然而在實際營運時,本 研究建議以現有計程車來提供服務會比成立新車隊更能夠解決目 前計程車營運之困境,再加上若使用現有計程車來提供服務,可 降低業者營運成本,對於使用者需求量之要求亦可降低。

6. 目前國內對於計程車營運相關法規中,對於計程車共乘以及撥召 計程車之營運方式並無相關規定,因此相關主管機關未來若要推 動計程車共乘或是撥召計程車制度時,必須擬定完善之規劃方案 與營運規章,達到使用者和計程車業者雙贏之局面。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史習平,「日本、新加坡計程車經營管理考察報告」,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 國 89 年 12 月。

2. 史習平,「全球定位系統、運輸地理資訊系統與無線電通訊整合之研究—應

用於公車動態資訊與撥召系統」,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5 年。

3. 交通部統計處,「台灣地區計程車營運狀況調查報告」,民國 93 年 9 月。

4. 向美田,「公車動態資訊系統與撥召系統之研究與建立—以金門縣為例」,交 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5 年。

5. 何依栖,「都會區計程車共乘制度實施及管理之探討」,運輸計劃,第十八卷,

第四期,第 507~518 頁,民國 78 年 12 月。

6. 何幸芝,「計程車時空計費方式之研究」,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 83 年。

7. 吳沛儒,「任務型共乘接駁計程車之規劃與設計」,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 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 93 年。

8. 周文生,「計程車管理策略之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 國 85 年。

9. 周文生,「無線電計程車安全問題之探討」,都市交通,第 76 期,第 1~14 頁,民國 83 年 6 月。

10. 周文生、藍武王「計程車營運問題管理對策」,都市交通,第 94 期,民國 86 年 7 月。

11. 周文生等,「九十一年度台北地區計程車營運情形調查—含管制策略之研

究」,台北市政府交通局與台北縣政府交通局共同委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辦

理,民國 91 年 11 月。

12. 林明德,「供給導向之都會區最適運具組合研究」,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 士論文,民國 84 年。

13. 林重昌,「台北市計程車營運方式及改善策略之探討」,警政學報,第 15 期,

第 245~264 頁,民國 78 年。

14. 洪軍爝、余文民、楊子葆,「先進車隊派遣系統應用於計程車管理之個案研 究:新加坡的經驗」,都市交通,第 94 期,第 59~65 頁,民國 86 年 7 月。

15. 寇世傑,「以習慣領域理論探討推動通勤者共乘行為之契機」,交通大學交供 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7 年。

16. 張元榜,「智慧型計程車配派遣系統對乘客選擇行為之影響」,淡江大學運輸 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 92 年。

17. 張有恆,都市公共運輸,華泰書局,民國 83 年。

18. 張有恆,運輸學(二版),華泰書局,民國 88 年。

19. 張堂賢,「都會區計程車運輸市場及其定價研究」,運輸計劃,第二十一卷,

第一期,第 63~94 頁,民國 81 年 3 月。

20. 張學孔,「計程車計時收費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第二十三卷,第 三期,第 273 至 288 頁,民國 83 年 9 月。

21. 郭瑜堅,「都市旅次成本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 92 年。

22. 曾平毅,「台北市計程車營運管理課題與對策」,運輸計畫,第 20 期,第 1~16 頁,民國 82 年 6 月。

23. 曾國雄,「合租共乘(Vanpool)&合車共乘(Carpool)在台灣地區之可行性」,都 市交通,第 30 期,第 10~22 頁,民國 77 年 8 月。

24. 馮正民、賈凱傑,「計程車客運市場之特性分析與管理策略」,都市交通,第 95 期,第 71~88 頁,民國 86 年 9 月。

25. 黃世明,「計程車最適費率與空車率之研究」,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民國 90 年。

26. 黃展南、曹勝雄、張生萬,「台北市推動汽車共乘計畫之研究」,中華道路,

第 29 卷,第 2 期,第 3~12 頁,民國 79 年。

27. 詹政良,「新加坡計程車公司營運管理制度對台北市計程車管理之展望」,合 作發展,第 219 期,第 8~13 頁,民國 87 年 3 月。

28. 蔡彥霖,「計程車營運成本估算之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 文,民國 90 年。

29. 賴淑芬,「工業區實施車輛共乘之可行性研究與規劃—以高雄市楠梓加工出 口區為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79 年。

30. 龍天立,「戶到戶公共運輸系統在台北市可行性之初步研究」,運輸計畫季 刊,第五卷,第一期,第 29~63 頁,民國 65 年 1 月。

31. 羅永光,黃國平,「都市計程車之功能與特性研究及現行管制策略之檢討與 改善」,運輸計劃,第十二卷,第一期,第 35~54 頁,民國 72 年 3 月。

32. 蘇昭銘、楊琮平,「先進撥召公車營運管理系統之研究」,中華管理學報,第 一卷,第一期,第 89~114 頁,民國 89 年。

[英文部分]

33. Agneta Marell, Kerstin Westin, “The effects of taxicab deregulation in rural areas of Sweden”,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0, pp.135-144, 2002.

34. Cervero, R., “Fostering commercial transit: Alternatives in greater Los Angeies.”, Policy Insight: Number 146. Reason Foundation, Los Angeles, CA, 1992.

35. David Lewis, Todd Evans, David Koffman, “Impact of Reliability on Paratransit Demand and Operating Cost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Vol.21, pp.323-326, 1998.

36. Jenny Brake, John D. Nelson, Steve Wright, “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towards the emergence of a new market segment.”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2, pp.323-337, 2004.

37. Jenny Mageean, John D. Helson, “The evaluation of 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service in Europe”,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1, pp.255-270, 2003.

38. Ker-Tsung Lee, Pei-Ju Wu, Shin-Han Wa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axipooling on Feeder System” IEEE, pp.21-23, 2004.

39. Liping Fu “A simulation model for evaluating advanced dial-a-ride paratransit system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36, pp.291-307, 2002.

40. Mark E.T. Horn, “Fleet scheduling and dispatching for demand-responsive passenger service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10, pp.35-63, 2002.

41. Ulrike Huwer, “Public transport and car-sharing – benefits and effects of combined services”, Transport Policy 11, pp.77-87, 2004.

42. Weterlund, Y., Stahl, A., Nelson, J., Mageean, J., “Transport telematics for elderly users: successful use of automated booking and call-back for DRT in Gothenburg.”, 7th ITS World Congress, Torino, November, 2000.

43. T. Chira-chavala, Christoffel Venter, “Cost and productivity impacts of a smart paratransit syste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571, pp.81-87.

附錄一 計程車共乘市場可行條件分析趨勢圖

回程 收入 百分 比

回 程收 入百 分比

回程 收入 百分 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0 5 10 15 20

5 10 15 20

距離 平

均 每 小 時 需 求 量

0%

10%

20%

30%

圖 13 政府補助 40%、運費分攤加成比例 20%之計程車共乘可行運量條件

附錄二 撥召計程車市場可行條件分析趨勢圖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

回程收入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