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田野地概述

第四節 地方與原住民藝能班

地方是意義與社會建構的首要因素(Cresswell,2006:55)。一個地方可以是 由社會所建構的,可能是公園、是建築物也可能是道路這些物質性的產物,但反

S 優勢 W 劣勢 O 機會點 P 威脅點 S 行動策略 都蘭部落豐年祭的紀錄片—My Summer, my dance 給學生觀賞。學生對於影片中 現代舞蹈比賽的片段,顯得有些不屑,表示這種舞蹈很難看,又沒有什麼意義;

半是帶有些許敵意的淡漠,並不主動往來。筆者認為這樣的反應顯示出星光高職 某種程度上的封閉,因為封閉,所以不太與其他人往來,因為封閉,在遇到其他 群體時,顯得相當的團結。

Cresswell(1996)提出安適其位與不得其所的概念。Cresswell 主張:人、

事物和實踐,往往與特殊地方有強烈的聯繫,當這種聯繫遭到破壞(當人們「不 得其所」),他們尌會被視為犯了「踰越」(transgression)的罪行。被逾越的可能 是一條地理界線,也可能是一條社會文化的界線,不純然只是空間上的越界。

筆者認為,星光高職原住民藝能班的設立為一種安適其位(in-place)的發 展狀態,以其所擁有與原住民族相關的資源(事物)以及原住民學生的來源(人), 在星光鎮和星光高職(地方)設立原住民藝能專班(實踐)是一種合適的聯繫。

但重新檢視原住民藝能班在星光高職的現況,可以發現原住民藝能班在校內處於 一種邊陲、被排擠的狀態。

儘管大多數現代教育機構賴以構成的物質(紅磚、白瓦等)表面上是中立 的,但是這些機構卻帶有隱含的意識形態假設,直接構築於建築本身之中

(Hebdige, 1988:12-13)。建築物體當中帶有隱含的意識形態,而校園的空間區位 也顯示出原住民藝能班在星光高職的位置。從星光高職的校園示意圖(見頁 35,

圖 5)來看,原住民藝能班科辦公室與專科教室所在的位置雖然在不在校園的中 心,但也還不到邊陲的位置,然大部份的科別多擁有自己完整的館舍空間,如建 築科、電動科,他們的科辦公室、專科教室是整合在一起的,對於自己空間的使 用也比較完全與自由。原住民藝能班是較後來才設立的科,因此在設立之時所需 的空間是從各科的手中徵得,原本的可使用的空間便較為零散,但在經費支持下,

也陸續裝修、添購硬體設備等,成為適合原住民藝能班課程的教學空間。但近幾 年來,原住民藝能班的空間的流失,可用鯨吞蠶食來形容,原住民藝能班專款經 費所打造的教學空間,逐一被原本的科給要回使用,在筆者田野調查期間,圖書 館也試圖將圖書館二樓(也就是原住民藝能班的科辦公室、機房和庫房)收回使 用,但適逢全校正進行建築物補強計畫,可使用的空間比平常更不足,無法進行 空間調整,但圖書館仍企圖將整棟建築物規劃成圖書館可使用的空間。雖然原住 民藝能班相對於其他科,如商科、建築科,可算是較晚設立,在空間取得上本來 就不容易,但若與後來新成立的綜合職能科或餐飲學程比較,卻又顯得相對弱勢,

綜合職能科因學生本身的需求,所以與原住民藝能班的專科教是樓層互換,重新 建置完成的專科教室不滿一學期,又因建築物補強計畫再次變動,把音樂教室與 造型教室對調。在校園中,一再的搬遷與重建,不但重複耗損經費,對於原住民 藝能班本身能量的累積、學生作品的處理也有相當的影響,更顯示出星光高職本 身對於校園空間並無整體與長遠的規劃。

原住民藝能班雖無踰越任何一條界線,但它的存在對於其他科而言,其正 當性低於綜合職能科或餐飲學程,造成它處於一種雞肋的位置。筆者認為成因有 三:

1.經費來源:原住民藝能班與其他科不同,其經費為每年申請,專款專用,

可使用的經費較高,可辦理的活動也相對較多。但並非所有的教師皆了解經費來 源與使用,因此在其他科教師眼中,原住民藝能班是在花學校的錢,也就使得他 們被分配的經費相對減少。

2.學生人數與表現:原住民藝能班的學生人數在全校名列前茅,可以開設一 個專班、一個學程,反觀其他科則有著招生不足的危機。

3.原住民藝能班本身並不積極爭取學校內部認同。原住民藝能班本身雖擁有 豐富的資源,也嘗試著與其他科共享,但並不積極,再加上原住民藝能班幾乎所 有的展現都是向外,很少有機會讓學校內部看到,不容易獲得認同。

這三點成因是在原住民藝能班成立十一年的歲月裡逐漸形成,而空間、位 置的狀況亦可說是反應其與學校互動的結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