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督教信仰與環境關懷、環境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基督教信仰與環境關懷、環境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

Lynn White 所提出的批判開啟了基督教信仰與環境關懷、環境行為之間關係研究的 大門。1980 年代起,開始有社會學家分析基督教信仰的虔誠度(包括教會參與度、對信 仰的參與度以及聖經的無誤性等)與環境關懷、環境行為之間的關係。1990 年代以後,

美國的學者們以 GSS(General Social Survey)資料進行分析,雖然有眾多研究,然而所得 出的結論卻是相當分歧的。此節將整理自 1980 年代起針對基督教信仰與環境關懷、環 境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並進行回顧,了解過往以美國為首的研究結果。Lynn White 所提 出的批判開啟了基督教信仰與環境關懷、環境行為之間關係研究的大門。1980 年代起,

開始有社會學家分析基督教信仰的虔誠度(包括教會參與度、對信仰的參與度以及聖經 的無誤性等)與環境關懷、環境行為之間的關係。1990 年代以後,美國的學者們以 GSS(General Social Survey)資料進行分析,雖然有眾多研究,然而所得出的結論卻是相 當分歧的。此節將整理自 1980 年代起針對基督教信仰與環境關懷、環境行為之間關係 的研究並進行回顧,了解過往以美國為首的研究結果。

一、 美國的福音派與基要派

從 1980 年代起,針對基督教信仰與環境行為的研究幾乎都集中在美國,而在這些

13

研究中,都會提及美國的教派分別,並特別探討基要派 (Fundamentalism) 與福音派 (Evangelical)之間環境行為的差異。

福音派是興起於美國 18、19 世紀的一種宗教運動,其特徵是廣傳福音的福音主義 與宣教的重要性,此種宗教運動廣泛影響近代美國的道德與思想(Marsden, 2004);而基 要派則是另一種宗教運動,其特徵是政治的保守主義,並且積極的參與政治事務。

此兩種教派廣泛包含過去的宗教運動所產生的各種教派,並在現今的美國扮演重 要的角色。在文獻回顧中所提及的教派,指的皆是此種宗教運動所產生的教派分別。

二、 基督教信仰造成負向環境關懷與環境行為

關於基督教信仰對環境行為的影響,Hand and Van Liere(1984)依據 Lynn White 所提 出的觀點,建構了三種模型來驗證:

1)基督宗教的信徒會形成「主管自然」的信念,進而引發與非信徒相比較低的環境關懷 2)在基督宗教之間,不同的教派會形成差異,越是讓信徒產生「聖經無誤性」的教派,

想比其他教派,越會產生低的環境關懷。

3)宗教與環境關懷沒有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基督宗教的信徒的確會有較低的環境關懷,且不同教派之間也形成 差異,越是保守、越相信聖經無誤性的教派,相比其他教派會有更低的環境關懷。

爾後也有學者研究證實這個結果(Shaiko, 1987; Eckberg and Blocker, 1989)。

而 1993 年的 GSS(general social survey)資料則成為美國學者研究此一議題的重要資 料來源。

14

Strength of affiliation

-.04 -.02 .02 .04 .17** .20** .17*** .17***

FUNDAMENTALISM

Biblical literalism -.10*** -.05 -.30*** -.16* -.29*** -.12 -.04 -.02 Fundamentalist -.07*** -.05* -.20*** -.09* -.27*** -.14** -.12** -.09*

SACREDNESS OF NATURE

Nature sacred in itself

.30*** .21** .58*** .41*** .61*** .41*** .40*** .26**

Nature sacred; made by God

-.04* -.04 -.33*** -.16* -.04 .16 -.02 .03

Nature import. Not sacred

-.14*** -.12** -.09 -.15* -.39*** -.48*** -.28*** .23**

表格 A 是在沒有控制其他變因的情況下,變數之間迴歸分析的結果

表格 B 是在控制年紀、教育程度、收入、性別和政治自由度下,各變數之間回歸分析的結果

*P<.05, **P<.01, ***P<.001

表 1 為 1993 年 GSS 中,關於宗教信念與環境行為之間關係的分析結果。關於宗教 信念,分為兩個面向,分別是宗教虔誠度(Religiosity):禱告的頻率,與自述認為與教會 的聯結性;以及基要派(Fundamentalism):關於對聖經是否逐字相信,並依照教派區分 為基要派、中等、或是自由派。(Gardner and Stern,2002:43)。此資料也測量了自然的神 聖性(Sacredness of Nature),分為三點:大自然因其本身神聖;大自然因為 神所創造而 神聖;大自然很重要,但它並不神聖。此研究結果發現,對聖經逐字相信的程度越強,

教派越保守,對政治環境行為的負向影響就越強;而越參與教會,消費者行為就越顯著。

15

然而對於此一結果,有學者利用同一份資料再次分析,得到參與教會與消費者行 為無關的結論(Dietz, Stern, and Guagnano, 1998),也有很多研究指出基督宗教和其他宗教 相比,在對環境行為的影響並沒有顯著差異(Greeley, 1993; Hayes and Marangudakis, 2001;

Kanagy and Nelsen, 1995; Wolkomir, Futreal, Woodrum, and Hoban, 1997; Woodrum and Hoban, 1994; cite by Gifford et al., 2014)。可以知道的是,宗教因素和環境行為之間的關 係,遠比 White 所設想的還要複雜,除了是否擁有信仰、教派,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到 是否產生環境行為,甚至在不同的環境行為,都有不同的影響路徑(Gardner and Stern, 2002:44)。

GSS 資料提供了另一項有趣的結果,研究者將自然的神聖性區分為三個面向,其 中認為自然因其本身而神聖的人,在個人或政治環境行為都非常顯著,然而,從教會得 到教導,認為自然因為 神的創造而神聖的人,在個人環境行為不顯著,甚至對政治環 境行為有負向影響。這表示從教會得到教導,認為大自然是被 神所創造的人,反而比 起其他人為環境付出更少(Gardner and Stern, 2002:44)。此份資料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

學者們開始針對不同宗教信念,包括對聖經逐字信仰的程度、教會參與度、教派保守性,

以及自然的神聖性等,對不同環境行為的影響路徑進行研究。

二、 「管家的職份」世界觀作為重要變項

以往談到價值觀、信念對環境行為的影響,會比較著重在「利己」、「利他」、「利 生物」三種不同價值觀,以及新環境典範(NEP)(Gifford et al., 2014),然而對於基督信仰 者而言,似乎有另外的重要變項影響他們環境關懷與行為的產生。研究發現,在背景因 素都控制的情況下,新環境典範 NEP 會正向影響親環境行為(Dietz et al., 1998; Olli et al., 2001),與 NEP 相對的 DSP(dominion social paradigm)則有相反的結果(Nooney et al., 2003;

Wolkomir et al., 1997)。

治理的世界觀(Dominion)是 DSP 中,相信自然是被人類作為資源使用的一種世界 觀,該世界觀便是 Lynn White 所批判,造成人類中心主義,進而引發環境問題的根源。

一些研究指出,在某些教派是否為基督徒與「治理的世界觀」之間有明確的關係(Hand and Van Liere, 1984; Shaiko 1987; Hayes and Marangudakis 2001),而有些研究則顯示是否為基

16

督徒與擁有治理的世界觀兩者之間沒有特定關係(Kanagy and Willits 1993; Nooney et al.

2003)。另外宗教虔誠度(Religiosity,包括宗教參與度、宗教對自己的重要性、宗教的力 量、聖經無誤性等)會正向影響至治理的世界觀、負向影響至 NEP (Hughes 1997; Schultz et al., 2000; Kanagy and Willits, 1993; Milfont and Duckitt, 2010)。然而有些研究卻發現,

宗教虔誠度與親環境行為之間有正向的關係( Gardner and Stern 2002; Sherkat and Ellison 2007; Clements 2012)。Kanagy 和 Willits (1993)發現,當與 NEP 一起分析時,宗教虔誠 度變得與個人、政治環境行為沒有正向關係,因此推斷,在宗教虔誠度與環境行為之間,

還有另外一個促使基督徒產生環境保護的態度與行動。

隨著生態神學的確立,人們對聖經理解的典範轉移,許多學者開始使用「管家的 職份」(Stewardship)這個概念進行宗教與環境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在過往研究中,「管 家的職份」有數種不同的概念包含在其中被使用:

1. 大自然是神聖的,因為是 神所創造的(Tarakeshwar,2001;Farrell, 2011)。

2. 人必須要保護環境,因為是 神所創造的(Tarakeshwar, 2001;Sherkat et al., 2007) 3. 神存在於大自然當中(Pepper and Leonard, 2015)

Tarakeshwar(2001)除了使用 GSS 調查中關於「自然的神聖性」的問項以外,另外 增加了「人必須要保護環境,因為是 神所創造的」這個問項構成「管家的職份」構面,

他發現 Stewardship 能夠透過一個中介變項:「為環境犧牲的意願」正向影響環境保護行 為。而在他的研究中,環境保護行為有四個問項:「你多常做資源回收」、「多常花時間 投入在環保計畫」、「你多常減少汽車的使用」、「你多常為了環境議題寫信給政治人物」。

對照其他文獻,都指出宗教信念、世界觀針對不同的環境行為(政治、個人環境行 為)可能有不同的影響路徑。Sherkat 與 Ellison(2007)為第一個使用結構方程式(SEM)的 方法,使用 1993 年 GSS 調查的資料,將過往文獻所提的「保守教派」(Conservation protestant)、「聖經無誤性」(Bible inerrancy)、「政治保守性」(political conservation)、「宗 教參與程度」(Church attendance)、「Stewardship」等變項,加入「後果的嚴重程度」(Problems of seriousness; Dietz et al., 1998) 與 「 為 環境 犧 牲 的 意 願 」 (Willing to sacrifice for environment; Tarakeshwar, 2001;Dietz et al., 1998),構成一個理論模型,以結構方程模式

17

(SEM)分析其與「個人環境行為」(Private behaviors)、「公民環境行為」(Civic behaviors) 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聖經無誤性」的信念(聖經是 神的文字,不能修改)會透過「管家的職 份」(Stewardship)、「教會參與度」影響到「公民環境行為」,而「後果的嚴重程度」(有 6 個問項,受訪者認為這六個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為何)是重要的中介變項,會直接影響

「個人環境行為」,並透過「為環境犧牲的意願」(願意為保護環境多付錢、降低生活水 平等)影響到「公民環境行為」。而「政治保守性」(自述對於政治的保守程度,由 1(保守 派)至 7(自由派))則是一個負向的因素,越保守的人越不覺得環境後果嚴重,連帶負向影 響環境行為。

圖 1. Sherkat 與 Ellison(2007)的研究成果

此研究清楚地釐清各變項之間的關係,然而 SEM 方法中,一個潛在變數理想上是 由三至五個外顯變數形成一個構面最為恰當(邱皓政,2011),Sherkat 與 Eillison 的研究 中,「聖經的無誤性」、「Stewardship」、「教會參與度」只有一個外顯變數構成,這是往 後研究可以更嚴謹的地方。

18

圖 2 為 Pepper 與 Leonard(2016)的研究假設,此為在澳洲第一篇以統計方式測量宗 教世界觀、環境態度、環境行為之間關係的研究。他們將環境態度分為三個不同的構面:

「環境問題的緊急性」(內涵同環境後果的覺知)、「對氣候變遷的態度」、「基督徒對環境 的責任感」。環境行為分為「個人環境行為」與「政治環境行為」,而「管家的職份」世 界觀則是以「神存在於自然當中」作為主要內涵,有三個問項:

1) 我曾經在自然中感受到 神

2) 所有的生命都是 神表現的一種形式 3) 我曾經在自然中感受到 神的出現

結果發現,在澳洲各個教派當中,對治理的世界觀與管家的份分兩種世界觀的認同 都是顯著的,亦即即使是同一教派,也會有不同的世界觀形成,而治理的世界觀對環境 態度、環境行為都是負向的關係,管家的職份則是會正面影響環境態度─包括對環境後 果的覺知,以及公民環境行為。此研究結果呼應 2007 年 Sherkat 與 Eillison 在美國的研

結果發現,在澳洲各個教派當中,對治理的世界觀與管家的份分兩種世界觀的認同 都是顯著的,亦即即使是同一教派,也會有不同的世界觀形成,而治理的世界觀對環境 態度、環境行為都是負向的關係,管家的職份則是會正面影響環境態度─包括對環境後 果的覺知,以及公民環境行為。此研究結果呼應 2007 年 Sherkat 與 Eillison 在美國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