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與目標

多元文化教育辭典(Dictionary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將多元文化教育解釋為 一種哲學概念,同時也是一種教育過程。它奠基在哲學上的平等、自由、正義、尊嚴 等概念,期待藉由學校提供學生不同文化團體的歷史、文化及貢獻等方面的知識,使 學生了解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同時也能夠欣賞及尊重他人的文化;特別是對於文化不 利地位的學生亦提供適性的補救教學機會,以協助學生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Grant &

Ladson-Billings,1997),另外,多元文化教育試圖改變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使來自各 種社會階級、性別、種族、語言與文化團體的學生,擁有相等的學習機會。(Banks &

Banks,2004;陳枝烈等譯,2008)。

壹、多元文化教育意涵

台灣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定義,於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提出的總諮議報告 書11中可以看見,報告書第三章第二節第四小點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中提到「多元文化 教育的理念,在於肯定人的價值,重視個人潛能的發展,使每個人不但能珍惜自己族

11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於 1996 年提出,,1994 年到 1996 年間台灣中華民國行政院設置的 1 個 部會,依據 1994 年 7 月 28 日行政院院會通過的《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設置,1994 年 9 月 21 日成立,時任行政院院長連戰提請總統(李登輝)特任李遠哲為主任委員,在 1996 年 12 月 2 日解散。教育改革方針,包括人本化、民主化、多元化、科技化及國際化。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及網頁資料 phy.ntnu.edu.tw/nstsc/doc/new/920908-3-2.doc 檢索日期 2013/01/25

10

群的文化,也能欣賞並重視各族群文化與世界不同的文化。在社會正義的原則下,對 於不同性別、弱勢族群、或身心障礙者的教育需求,應予以特別的考量,協助其發展。

綜觀國內外學者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定義,有以下看法。促進教育公平、一 種治療、學術論辯與社會運動,藉以修改社會結構的歷程(陳美如,2000);此外,多 元文化教育將教育視為傳承文化的媒介,希望經由教育普遍化的原則,提供所有人不 論性別、社會階層、文化特色、宗教、身心障礙、族群類別皆享有同樣的教育機會(Banks

& Banks,1993; Bennett,1995;陳玲艷,2000;李美鶴,2008;顧書華,2011);

多元文化教育亦主張自我肯定與尊重他人,社會中的每個成員,各自代表自身的文化 背景與歷史淵源,不論意識思想或認同差異,都應受到相同的尊重與包容、接納與扶 持;在積極肯定自我價值之際,更應以欣賞與理解的態度,消弭成員間的偏見與認同 差異,共同塑造和平共融的歷史遠景(顧書華,2011)。Bennett(1995)將多元文化教育 定義為一種「教育改革運動」,設法改變學校和其他的教育機構,使來自不同社會階 級、性別、種族和文化的學生,有公平的學習機會及平等對待所有群體的學生,其目 標在於改變學校的整體環境,尤其在潛在課程(包括:教師的態度和期望、組織學生 的方式、教育方法、學校的行政措施、與社區的關係和教室氣氛);也是一個「持續 不斷的歷程」,努力目標如教育機會的公平以及完全消除歧視等,這樣的理想在目前 的人類社會中完全無法達成的,所以需要不斷的目標努力,藉此使個人能成為具有多 元文化觀,或發展出多元文化知覺、評鑑、信念及行動的能力;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

「課程設計途徑」,能使學生認識與了解現今各民族與國家間的文化差異、歷史及貢 獻;並致力於將多元民族及全球性的觀點,融入過去專為單一民族所設計的統整課程 中;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種「承諾」,透過適當的理解、態度和社會行動技能的培養,

進而對抗種族、性別及其它各種形式的偏見和歧視 (Banks & Banks,1993;Bennett,

1995;陳玲艷,2000;李美鶴,2008) 。

上述學者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意涵定義中,有提到多元文化教育是個持續不斷的 過程,所以其主要目標是去改變教學與學習的取向,使兩性的學生及來自不同文化、

民族及語言群體的學生,能在教育制度中擁有均等的學習機會(陳枝烈等譯,2008),

強調公平,給予每個不同族群的學生有一樣的教育機會,並且強調自我肯定與尊重他 人,對於不同的文化內涵,能夠培養出尊重的態度,深入的了解每個文化不同之處 逐漸減低族群之間的偏見與歧視,最後形成一個和諧共處的社會。

貳、多元文化教育目標

顧書華(2011)將多位國內外學者(Banks,1983-1994;Lynch,1986;Gollnick&

Chinn,1990;Tiedt,1990;Banks,1995;Gay,1997;Morey& Kitano,1997;郭禎 祥,1993;黃政傑,1995;林清江,1997;方德隆,1998;陳美如,2000;劉美慧,

2001;袁月梅,2003;謝苑玫,2004)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目標加以分類,大致將目標 分為 12 個項目,國外學者大部分傾向於第 5 到第 12 個項目,認為國內學者對於目標 設定的範圍較為廣泛,幾乎涵蓋所有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研究者將其以年代先後順 序重新排列,如表 2-1 與表 2-2 所示:

12

表 2-2 多元文化教育目標分類表(續)-國內學者

14

另外,從表 2-1 及表 2-2 可以看出多元文化教育自 1983 年至今已有 30 年的時間,

但是學術界中對於多元化教育的目標依然具有相當大的分歧看法,而無一致性的共 識。

參、多元文化教育課程面向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標如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大部分共同的定義是:認同並尊重多 元化差異與建立多元文化觀,因此為了達到上述的目標,Banks(2001)提出了多元文 化教育應有的五個面向:一、內容統整(content integration ):教師在教學時,運用各 種不同文化的內涵和範例,以闡釋學科的概念或原理原則;二、知識建構(knowledge construction):教師幫助學生理解並決定複雜的文化假設、架構、展望、偏見及影響 知識如何建構的方法;三、偏見減除(prejudice reduction):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幫 助學生面對教室中差異性的文化,發展正向的種族態度,以減低偏見;四、平等教學 (equity pedagogy):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升不同種族、文化背景學生的學業 成就;五、增能的學校文化(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教育措施與學校文化,必須 創造一個使不同族群及社會階層的學生有平等學習機會的學校文化。

Banks 所提之五個概念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圖 2-1 Banks 多元文化教育五個面向

翻譯自 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3rd ed.) by Banks, J. A. ,1994 , Boston:Allyn and Bacon,p5.

內容統整

16

由圖 2-1 可以看出,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建構在此五個面向,彼此之間環環相扣,

就教學上來看,首要的是教師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使這個教學方法可以適用於各 種族群文化和學習風格,再來,教師可以將教科書內容進行統整,將各個族群的文化 納入其中,解釋學科中的概念,並且透過知識的建構幫助學生了解確定各項偏見、觀 點在知識中所造成的影響,了解影響之後,可以針對對於其他族群的偏見部分進行消 除,藉由教材與教學方法讓學生的偏見改變,最後就是整個學校的環境,應該給予其 中的教育人員與學生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可以跨越民族的界線,創造不同的文化。

此外,配合上述的五個面向,Banks(1989)提出了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讓我們 參考:

一、貢獻取向(contributions approach):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藉由 對某些少數特定的族群中有所貢獻的英雄人物之事蹟,在特別的假日,節 慶或典禮中,加以表揚。

二、附加取向(additive approach):課程發展的第二階段,採用添加的方式在課 程中加入特定族群的相關議題或概念,但仍是以既有的課程結構為主。

三、轉化取向(transformation approach):課程發展的第三階段,已經改變既有 的課程結構,允許不同族群、宗教團體能從學校課程,學習其固有的風俗 習性,且從不同文化,族群的角色來建構自己的概念與觀點。

四、社會行動取向(social action approach): 比轉化取向更高一層,除了採取轉 化取向的方式之外,又增加對種族問題、性別、階級、概念、及社會問題 的省思,並在該論題討論中,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念,在反省思考的決策之 後,能採取行動,將改革理念付諸實現。

依據 Banks 的概念,本研究所探討的學校課程發展模式偏向於轉化取向的模式,

在額外的時間加入原住民與新住民的相關知識,建立每位學生對於不同族群的觀點及 概念。

肆、多元文化教育相關研究

18

研究的族群單獨以新住民或原住民為主,兩者一起探討的篇數為零,因此本研究便將 兩個族群加上漢人一同進行討論。

伍、小結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目前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文獻多著重於教師的多元文化 態度,對於學生的部分著墨不多;另外,在學習階段部分,大多數都是針對國小學生 進行研究,國中生的研究不多;再者,目前的研究都是只針對原住民或新住民族群與 漢人族群的比較,沒有將此三者一起比較的研究,因此探討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國中學 校課程實施對於原住民、新住民與漢人的影響重要性便顯露出來,學校是一個小型社 會,裡面所涵蓋到的族群相當的多元,因此多元文化教育由中小學教育開始做起,可 以讓每個人了解與自己不同的文化,才能尊重其他人並消弭偏見,減少族群之間的衝 突。

Epstein(2004)在美國針對多元文化教育所進行的研究中,將族群區分成三類,分 別為白人、黑人、拉丁人,他的研究將三者聚在一起進行活動課程,藉由活動讓不同 族群的學生藉由互動了解其他族群學生的文化內涵,他發現活動過後,不同族群的學 生打破以往對於種族之間的歧視進而建立友誼;李美鶴(2008)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在高 中實施的情況,他發現多元文化課程的實施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學術競爭力

Epstein(2004)在美國針對多元文化教育所進行的研究中,將族群區分成三類,分 別為白人、黑人、拉丁人,他的研究將三者聚在一起進行活動課程,藉由活動讓不同 族群的學生藉由互動了解其他族群學生的文化內涵,他發現活動過後,不同族群的學 生打破以往對於種族之間的歧視進而建立友誼;李美鶴(2008)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在高 中實施的情況,他發現多元文化課程的實施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學術競爭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