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兩個學校分別為新北市新北市南區 T 國中及桃園縣桃園縣北區 D 國 中,新北市新北市南區 T 國中有在進行多元文化教育學校本位課程,而桃園縣桃園縣 北區 D 國中沒有實施,兩所學校的情況分述如下:

壹、新北市南區 T 國中

位於新北市南區,目前共有班級 48 班,學生數 1517 人,教師人數約 118 人15, 以學校編制來說屬於中型學校,學生入學時以常態方式編入班級,校內學生大致上 分成三類,為漢人、原住民、新住民三群學生,由於本研究只探討七年級學生,因 此僅使用七年級學生資料,七年級人數為 547 人,共 18 班,其中原住民人數為 25 人;新住民人數為 35 人16

一、一般漢人:閩南人為主。

二、原住民:泰雅族為主。

三、新住民:母親為外籍配偶,大部分來自越南、印尼等地。

此間學校接近 T 中工業區、頂埔科技園區與荒廢礦區,家長的主要職業以提供勞 力的職業為主,全校學生中約有五分之一是單親或隔代教養,家長的社經地位普遍呈 現一種較低17的狀態,新住民與原住民的比例較同區學校高,因此學生組成方面族群 多元,學校每年主要以七年級和八年級的學生進行學校本位課程,舉辦多元文化週,

將其納入社會領域的課程計畫中,利用一週的時間進行活動,針對不同的文化進行一 些課程安排。新北市南區 T 國中曾辦理的多元族群相關活動包括下列各項:

15 班級數、學生人數及教師人數以新北市教育局資料為準 https://esa.ntpc.edu.tw/jsp/schdata/schdata_p.jsp

16 原住民人數與新住民人數由新北市南區 T 國中註冊組長提供

17 依據新北市政府 101 年度政府決算報告指出在社會救助方面,土城區的決算為 52693 千元,占總決 算的 10.38%,在新北市 29 個區中排名第三位,僅次於板橋區 28.09%及中和區 14.71%

一、 多元文化週:七年級學生的主要活動為原住民主題海報設計比賽;學校教師

50 4. 相關資料、相片與音樂分享

(1) 綜合大樓 4 樓在各族海報展示同時,播放原住民各式天籟(含歌聲、樂器演奏等) (2) 各族海報展示區,利用投影機播放各種原住民相關照片。

(3) 歷史教師利用印刷海報,補充各大族群相關組織、祭典活動、禁忌等有趣議題。

(4) 各族海報展示區,亦同時展示學校相關的原住民資料。

獎項 1. 海報競賽︰由社會科教師與综合領域美術科老師共同評分,選出最佳人氣獎 (整 體)、深度報導獎、創意設計獎。

2. 學習單滿分獎︰事先抽出 21 位滿分同學,利用朝會頒贈精美小禮物一份。

二、多元文化園遊會,結合校慶運動會,規劃主題攤位介紹東南亞的地區的歷史 背景、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特色、簡單的招呼語,並設計體驗活動和有獎徵答 等遊戲。

圖 3-3 多元文化園遊會美食介紹

資料來源:新北市立新北市南區 T 國中網站 http://163.20.31.6/

新北市南區 T 國中利用共同的班週會時間,由學生進行各族群文化的介紹,同時 會發下學習單讓七、八年級學生填寫。學生藉由準備資料及學習單輔助學習,讓他們 了解自己身處於多元的社會中,對每個族群的文化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續下頁) (續下頁) (續下頁)

貳、桃園縣北區 D 國中

本研究另一個研究區為桃園縣北區 D 國中,全校共有 71 班,學生人數為 2203 人,19教師人數為 145 人,以學校編制來說屬於大型學校,七年級學生人數為 776 人,

共 24 班,七年級原住民人數為 44 人;新住民人數為 53 人20: 一、一般漢人:閩南人為主。

二、原住民: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都有。

三、新住民:母親為外籍配偶,大部分來自越南、印尼等地。

學校位在八德市大湳地區,緊鄰桃園市,接近國道 2 號機場連絡線,工商業發達,

人口聚集,家長的社經地位較高21,但還是有些家庭屬於低收入戶,社經地位落差較 大,學生族群組成多元,因此學校每個星期安排排灣族、泰雅族、阿美族三個原住民 族的族語教學,將這些族的原住民學生抽離出來上課,一方面是可以讓他們了解自己 族群的語言,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參加族語認證考試,考試通過者就可以在升學考試時 加 35%的分數,雖說如此,學校沒有針對多元文化教育的部分進行教學,或設計適合 全校不同課程,D 國中對於原住民文化介紹僅限於七年級歷史課本中的第一課中所提 到的內容而已,由於歷史科上課時數每週只有一節課,學習內容相當多,為了顧及教 學進度,教師很難詳細的介紹原住民文化,而新住民的部分則更是無任何著墨。

19 人數與班級數為教育部 101 學年度統計資料國中校別資料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752&Page=17284&Index=8&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20 原住民與新住民人數由桃園縣北區 D 國中註冊組長提供

21依據桃園縣政府 101 年度政府決算報告指出在社會救助方面,八德市的決算為 71027 千元,占總決 算的 8.86%,在桃園縣 13 個鄉鎮市中排名第三位,次於平鎮市 25.34%及龍潭鄉 19.48%

5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壹、個案研究

個案研究是以一獨特的個人、家庭、團體、機構、部落、社區為研究對象,深入 案例中,廣泛收集資料,徹底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提出適切的方法解決問題。

學校本位課程因每個學校所在的地區及學校中的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適合 採取個案研究法來進行深入研究。

貳、資料收集方法 一、分析資料來源 (一) 量化分析 1.問卷資料來源

本研究的分析資料來源為新北市南區 T 國中與桃園縣北區 D 國中七年級學生。

2.問卷內容

分成三部份,一部份是族群文化認知學習的題目,另一部份為族群接觸經驗與族 群互動行為,以下詳細說明之:

(1)族群文化認知學習部分

依據研究學校學生包含新住民和原住民,國中七年級的歷史課本第一課「史前文 化與原住民族中」針對原住民的族群、分布、經濟活動與宗教部分做簡單的介紹,其 中在宗教文化小節中有提到原住民的祭典活動,由於這是從較為貼近學生生活且基本 的部分著手,既可避免讓學生覺得教材自己並沒有關係,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 機,此外,新北市南區 T 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中同樣也是以此兩個部分為主,基 於此種考量,研究者將主題分為下列兩大類共四項:1.原住民服飾;2.原住民節慶;

3.新住民服飾;4.新住民節慶。

研究者設計 10 個題目,包含原住民服飾、原住民節慶、新住民服飾、新住民節

54

5 分;此外,本研究沒有探討到原住民族群中與自己是否同族的部分,所以將此部份 問項刪除,其餘修改,最後增加第 11 題「我會注意我的朋友是否和我同族群」,因此 修改後問項為 11 題。

表 3-5 修改族群互動行為問項

資料來源:修改自許少平(2009)。原住民族青少年之族群接觸與族群認同-以南投縣仁 愛鄉、埔里鎮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 132)。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二) 質性訪談:由於問卷量化上可能會無法真正顯示出學生對於多元文化的情感性 問題,因此本研究藉由質性訪談的部份,做為量化結果分析後的補充。

1. 訪談對象

依據不同的族群,由於人數上不同,漢人學生人數最多,因此漢人學生男女生各 訪談三名,共計六名,其餘原住民與新住民各挑選兩位學生,一名男學生,一名女學 生進行半結構型訪談,以了解不同族群學生對於多元文化族群文化認知學習、族群接 觸經驗及族群互動有何看法,訪談資料表由表 3-6 所示。

問項

1. 我看到其他族群同學會打招呼。

2. 我會和其他族群同學一起玩。

3. 我會主動和其他族群同學合作完成一件事。

4. 我會主動向其他族群同學分享心情。

5.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遇到和我不同族群的同學。

6. 我看到同族群同學會打招呼。

7. 我會和同族群同學一起玩。

8. 我會主動和同族群同學合作完成一件事。

9. 我會主動向同族群同學分享心情。

10.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遇到和我相同族群的同學。

11. 我會注意我的朋友是否與我同族群。

56

表 3-6 訪談資料表

代號 性別 族群 代號 性別 族群

H1

男 漢人

H6

女 漢人

H2

男 漢人

O1

男 原住民

H3

男 漢人

O2

女 原住民

H4

女 漢人

N1

男 新住民

H5

女 漢人

N2

女 新住民

註:學生皆為七年級,以先男後女編碼 2. 訪談時間

本研究自 2012 年 12 月之社團活動課時進行,共進行兩次。

3. 訪談方式

在訪談之前,研究者先詢問過學生是否同意接受訪談,主要以手寫方式記錄,題 目詳見附錄。

4. 資料分析

研究者於訪談結束後,依據手寫紀錄轉成逐字稿,依據訪談內容分析三個族群的

「族群接觸」、「族群互動」之間的關係,並加以討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