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背景探討

第三節 大廠在做怎樣的佈局

首先要介紹的是 Amazon,Amazon 推出以雲端租用服務為主的 AWS 服 務,在 2015 年首度發表了 AWS IoT 平台測試版,提供可用於收集億級感知 體產生的資料量,並支援輕量化的物聯網通訊協定 MQTT,試圖讓企業運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0

物聯網更為簡單。圖 2-2 顯示 Amazon AWS IoT 平台所提供的服務及其所串 聯提供物聯網服務的角色。

圖 2-2 Amazon AWS IoT 平台提供的服務及其所串聯的角色

資料來源:Amazon Web Services| www.amazon.com

在左手邊,Amazon 透過 Device SDK 提供廠商開發感知體來和 Amazon AWS IoT 連結,達到收集感知體初級資料的目的,Amazon 為了加速整體應 用開發,還聯合多家硬體廠商合作推出 IoT 入門硬體模組,讓開發者可以 利用這些模組結合 AWS 的強大雲端運算能力,來開發新應用。在右上方,

Amazon 提供了一個規則引擎來簡化處理感知體回傳的資訊,讓第三方軟體 開發廠商可以輕易探勘初級資料所帶來的有用資訊,而第三方軟體開發廠 商的開發成果正可提供特定或不特定企業開發物聯網應用。在右下方及正 下方,Amazon 提供 Device Shadow 及釋出 AWS IoT 開發套件 SDK,且 AWS IoT SDK 選擇支援 C、JavaScript 和開源硬體 Arduino 等時下運用最廣泛的軟體 開發語言及硬體開發裝置,協助企業更方便且更快速開發所需要的物聯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應用。Amazon 除了提供功能性的服務,還特別重視安全,在每個 AWS IoT 連接界面都有佈置安全防護機制。Amazon 提供了這許多的服務,也連結了 許多共同開發商,而且介面都是某種程度地公開,這說明了 Amazon 所經營 的正是一個生態圈。歡迎各方廠商加入,各廠商間互利成長卻也互相制約 及互相競爭。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 Apple,Apple 可以說是成功平台的鼻祖。Apple 在 物聯網平台上的佈局採情境思考模式,依據情境推出一個一個的物聯網平 台服務,例如 HomeKit 是著重在家庭一些電子裝置的控制,而 HealthKit 則是著重在健康應用。Apple 整體思考是將 iOS 裝置作為控制中樞,開發 出各種裝置持有者所需要的應用。接下來以 HomeKit 為例說明,圖 2-3 說 明了 Apple HomeKit 的使用情境。

圖 2-3 Apple HomeKit 的使用情境

資料來源:Apple Developer| developer.apple.com

Apple 原本就釋出 iOS SDK,用以提供第三方軟體廠商開發 iOS 上的應 用程式,Apple 這次是基於 iOS SDK 再釋出 HomeKit 智慧居家開發工具,

轉而控制家中各種 HomeKit 裝置。無疑地,Apple 所做的也是試圖建立生態 圈。

第三家要介紹的是 Google,Google 的商業模式原本就和 Apple 不同,

自己並不著力在 Android 裝置的開發與販售,而是提供 Android 作業系統 讓有興趣的廠商自行開發 Android 裝置。因此 Google 延續這樣的概念,發 表了以 Android 打造的開源物聯網作業系統 Android Things(原名

Brillo),要讓 Android 也能通吃物聯網市場。另外 Android Things 和 Apple HomeKit 不同的是不限定以 Android 裝置為中心,而是讓同個網路下的 Android Things 裝置之間,具備有相互辨識和溝通的能力,例如,當透過 手機 App 來開啟家中門鎖或遠端攝影監視器時,這時其他裝有 Android Things OS 的設備也能立即反應,來開啟相應的燈光或啟動空調等。其餘部 分就和 Apple HomeKit 相似不再贅述。Google 的企圖當然也是在打造自己 的生態圈。

最後要介紹的是 Microsoft,Microsoft 是以軟體為主要產品的公司,

因此推出和 Amazon AWS IoT 相似的 Azure IoT 套件,無論功能、架構都相 似,可以說直接打對台。不過 Microsoft 優先鎖定做為遠端監控、預測性 維護和資產管理等三種企業物聯網應用,還延續 Microsoft server 的 IT 認證策略積極推出 Azure IoT 認證,期待加速擴大生態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其實除了上面四家外,還有不少科技大廠也覬覦要插旗這塊領域。未 來哪幾家會勝出,也許還不是那麼明朗,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一些共通點。

首先一定是大廠,除了投資大,號召力強更是重點,因此小廠已經沒有立 足空間。第二,這些大廠都是從自己原來的強項當作基礎,多角化跨入物 聯網產業,例如,Apple 及 Google 的移動裝置,Amazon 和 Microsoft 的雲 服務。第三,都在建立生態圈,物聯網產業就是要打群架,大廠再大都無 法吃下整條供應鏈,且預期將是大者恆大,因此必須盡可能聯合各方快速 資源投入,加速搶市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