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夫妻雙人舞─進退之間舞步愈跳愈調和

第五章 在光寶父母成長課程與信仰中舞動生命

第三節 夫妻雙人舞─進退之間舞步愈跳愈調和

從孤獨起舞到能與先生協調共舞,

是一個不斷伸展、滑步、暫停、再起身跳躍的反思轉化旅程,

每逢需要旋轉跨越時,

總能一次次的把自己的舞步調得更順暢。

從 Giddens 的觀點來看,親密關係與自我認同都屬於持續性反思的組織歷程,

而親密關係中雙方的互動因存在著喜好的揣度,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自我發現,和 現代性的反思直接相關(劉霈,2004)。

婚姻,是我的生命歷程中很重要也具考驗的一段關係,我承認我看得很重。

與先生共舞人生,並不像表面的風平浪靜,起舞的腳步甚且一左一右,時會互相 踩腳、時因傷痛想放手,途中也曾不斷的嘗試換個曲子再繼續;正因舞步難以協 調,也才有了尋找解方轉動人生的機會。就如同在第四章我所敘說的,婚姻的第 一個解方是基督,有了信仰的圈護,暫且保住兩人危顫顫的舞伴關係。接續是在 參加一系列的認輔志工成長課程,長了些相處的智慧,帶著實驗的心態願意再跨 步試一下。直到轉變角色跨入團體帶領者,在一趟趟的預行實踐中不斷被洗滌,

從更深的了解自己而慢慢地懂了先生;而後,在基督的愛中受到更多的浸潤,才 完全斷開那個從婚姻出走的念頭,願意學習用來自神的愛來愛我的伴侶,即使舞 不出心中的天鵝湖也無遺憾,轉個曲式來個小品圓舞曲,也已足夠美滿幸福。

壹、轉離陰影,光驅走黑,明亮了心

多年前,在光寶認輔培訓課程中學習到溝通,新手上路總想現學現賣,也懷 著某種教育、改變先生的企圖,按表操作,不知拿捏,生澀怪異,每當我提到「想 跟你溝通一下」時,先生立刻就會像刺蝟般防衛起來,臉色大變拒絕我的邀約。

當時不成熟的我,只能與氣憤共舞,還不了解「改變人,須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的真理,缺乏反觀自身的反思力,以至時時碰撞,連連敗退,也屢屢失落。

在親密關係裡,一次次在起步的旋律中踟躕,一次次腳步相左僵滯,卻也一 小段一小段的磨合超越,又再一次次的卡關。婚姻前半場裡的我,是帶著累累傷 痕拖步前行的。多年前,開始進入學習旅程,曾經再一次,為了育兒、工作與身 體狀況三頭燒,嘗試求援卻節節敗退。我試著用上所學的各種溝通方式,企求在 黯淡無光的枯萎天地裡,找到一絲希望燃點。每每總在鼓足勇氣傾訴後,又掉入 失落深淵,而我也似乎更明白為何多年來,在婚姻中阻塞不前、跌跤連連的關鍵 源頭了,當時早已信主的我,如此認定我的婚姻完全不可能再有生機。「我想幸 福地被愛,不想再受任何眼光、禮教與規範的羈絆了!」這是我隱忍已久,從心 底深處二度發出的離婚怒吼。

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多半疏於意識自己掌控行為的信念,也較未能意識到觀 看世界的方式,其實多數是受制於過去形塑而成的習慣使然(毛瓊英譯,2002)。

我在婚姻中的舞蹈,似乎也是如此。在講師培訓的早期,我是在自我探索課程的 引領中,首度與自己難解的童年經驗相遇,那是第一次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成長帶 來的重大影響,一層層像剝洋蔥般,我開始發現,原來我對另一半的想望、對婚 姻的願景,都受到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種亟欲逃脫父親模式的自動導航反應

─凡對方身上有我父親軟弱影子的,一概趨避不想接受,因不想接受而失落生氣。

我,因而更了解了自己。李良哲(1996)在研究中指出,男女因應婚姻衝突的行 為方式,會因年齡和性別有所差異,通常,女性比男性在衝突中較易有爭執與自 我責難,卻也較易尋求社會支援。後來幾年直到現在,我的確是主動的走出幽室,

尋求社會的資源與支援,持續的在自我探索、藝術治療、美好關係歷程的學習與 帶領工作中,對自己愈探愈深,那些關乎壓抑、閉塞、委屈求全、非理性信念……,

我也愈釐愈清、愈看愈明,才漸漸理解枕邊人的思維與行為模式,那是根植在他 童年生活裡一種承傳自原生家庭的信念烙痕,關於哭泣、傷悲、失意、訴苦……,

「『軟弱』的表現都是不該,也不當出現的行為」,信念既是如此銘印,自然就不 容易有接納、包容與同理的餘地,就如同我也有早期記憶的包袱一樣,先生同樣

地,也在承受我帶給他的種種考驗。羅曼羅蘭說:「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

所謂幸福,是在於認清一個人的限度而安於這個限度。」有了這番看見後,對他 因有了新的理解與同理,便淡化了從婚姻出走的強烈念頭。

一、 轉變婚姻的危機為上天的祝福

每逢我陷入婚姻困境,總想逃脫母親的命運,奇妙的是,往往又會被母親對 父親的包容及守護家的愛給捆鎖,活生生地化為我血液裡的一種隱性召喚,將我 留在原地,再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復活。現在看來,那次的離婚吶喊是 危機,更是個轉機,讓我甘心挪移膠著於先生的眼目,慢慢摸著教會姐妹早先跟 我分享但我不解的真理─基督耶穌才是我們能真實倚靠永愛不變的良人。因著在 婚姻裡的晦澀,我信入神;藉由婚姻路上的起伏,這門功課成了上天鍛鍊我生命 成熟的第一個美好祝福。正因有波濤、有苦澀、有衝撞……,我才有機會、有意 願從黑暗轉向祂,經歷在禱告中蒙祂光照、引領和保守的光與愛,才能摸著何以 凡事都值得感謝、得喜樂的美意。

當由暗轉向光,我眼中所見的風景,已顯得迥然不同,我在信仰裡不斷被祂 磨碎天然的標籤成見;在成長課裡藉由曼陀羅生命寫畫(圖 5-3-1)的深度自我 對話,及反覆練習 Ellis 理情 ABC 理論的實作(圖 5-3-2),翻轉了我窄化的視框,

「人不是受事情本身的困擾,而是受到他們對這些事情看法的困擾」(台灣醫療 網)。我發現,遇到衝突與難題時,當我願意省視內心駁斥自我看待事物的主觀 信念時,在內心啟動偵測、辯論和分辨的機制作用下,許多原本束縛自己的念頭 與情緒,在更多的「應該」被移除後,緊縮的心境,油然的就被寬鬆給取代了(李 茂興譯,1996)。

圖 5-3-1-藉由曼陀羅生命寫畫與在婚姻中的我深度對話

圖 5-3-2 練習 Ellies 理情 ABC 理論的實作紀錄與書寫

找到某種共同的喜好或生活儀式,一直是我對婚姻關係的期盼,2011 年初 先生的受浸,我的渴盼變成了事實,現在我們夫妻一起過著穩定甜美的教會生活。

早晨的家庭圖像再不同於從前─原本是家中最晚起床、最早開電視看棒球的他,

早上七點未到,送女兒到捷運站後,即端坐在客廳讀聖經書報,七點一到,教會

聲,做為他一天的開場儀式,也成了喚醒我的天籟 morning call。原本個性剛硬 的他,開始做一些以前我認為不可能的事,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呢?

我是由禱告和改變自己開始的。結婚後,先生從來不願參與家庭以外的關於 我的任何活動。2010 年春,他竟毫無勉強破天荒的接受我的邀約一起參加夫妻 成長工作坊。

二、婚姻工作坊裡的真情對話,體驗更深的共鳴之美

當天,我以一個學習者的姿態,體會到了團體敘說的力量有多令人震撼,至 少對我是如此。置身現場,聽著其他夫妻的故事,感動得熱淚盈眶。記憶最深刻 的是一對 L 夫婦,在小組分享中 L 先生對太太說:「妳不需要更加努力,我只要 妳放鬆生活就好!」我的眼淚隨即撲簌簌的流下來,對我來說,這句話蘊藏著的 是一份濃厚的疼惜與體貼,是一份深厚的了解與關愛,我相信,要不是這對夫妻 本身即有著成熟的婚姻經營智慧,必是經過一番焠鍊磨合,才能有此相知相惜的 情意。更撼動內心的是,從來不曾、也不善於內心表白的先生,竟能在大團體坦 露童年形塑而來的陰影,是我不曾聽過的,對他來說是要何等的勇氣啊!坦誠揭 露表達自我的內心世界,在關係磨練中是勇氣與覺察力的一種表現;而當人們願 以關懷的姿態專注傾聽,不僅能深刻細緻的了解別人,也能同時照見、擁抱自己

(易之新譯,2005)。

「我很感謝我太太,她對我一直都很支持,對孩子的用心照顧,我全都看在 眼裡,我要跟凡誼說:『妳很好,謝謝妳!』」聽到先生這段在團體的感性告白,

我的淚水終究止不住潰堤,感動得無法遏抑,好感謝我們竟能都在這樣的一個流 動裡同有共鳴,分享感動。邁基卓和黃喚詳認為,當有人坦誠揭露內在的真實聲 音時,內心也會受到攪動,就算最凍結的心,也會開始解凍,最美妙的是「心一 旦開始解凍,就能感受宇宙連結而來的能量。」(易之新譯,2005)。我不知道 先生的心起了什麼樣的火花?但,我知道他的心已經開始解了凍。那一次課後,

我們彼此有些怯怯的不好意思,忍了許久,我才問他,今天課程帶給他什麼樣的 感受?他說:「要再柔軟一點吧!」嗯,對於從未上過成長課程,早已習慣既有 表達模式與思考的先生而言,已實屬不易了。而我,也對自己感到肅然起敬,一 度,先生在兩兩私下分享「眼中的另一半」活動時,向人數落我是嘮叨的太太,

而 L 先生不懂團體倫理未守密直接告知了我,心裡雖受傷,但我不再像以往一樣 變臉責怪先生,我選擇默默的尊重他的心聲,在那樣的活動中,他有絕對真實表 達的權利,而我也同時有了自我反省的機會,我要說的是,有此轉變的我,真棒!

當人在事件過程中留駐深刻難以忘懷的感受,這個經驗發展的方式,便有美

當人在事件過程中留駐深刻難以忘懷的感受,這個經驗發展的方式,便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