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詩意美感中的洞見─學會和爺爺與父親輕盈跳躍

第五章 在光寶父母成長課程與信仰中舞動生命

第二節 詩意美感中的洞見─學會和爺爺與父親輕盈跳躍

在美感體驗中撬開隱藏的感知,在敘事書寫的流中,

美善的力量帶我跨越界域藩籬,

在愛中,重新與爺爺、父親輕盈起舞。

故事,是立基於關係的存有論,藉由故事,讓人得以見證人生的意義,通過 相互說故事也能因此豐富彼此。故事中的我與他者,在關係中有自由,在自由中 有關係,這便是人能持續跨越界域的根本動力與基礎(沈清松,2006)。而我便 是在不斷書寫與敘說的儀式中,從諸多窒礙的關係裡漸漸感受自由。

前一章在我敘說爺爺和父親,在童年帶給我的種種影響時,這種血脈相連的 關係,有澀也有甜。說是澀,也還不至於用酸或苦來形容,但與這兩位長輩的內 在距離,總像是隔了什麼似的有點遙遠,甚至我也允許這樣的空間存在,似乎是 被我拿來當做內在防衛的保護罩。直到以志工及團體帶領人身分參與認輔培訓成 長課程,在家人關係的探索課程中,透過回溯、對話、書寫與口述分享,我因此 理解了他們身上背負著一些不可承受之重,才漸漸的學習接受與釋放,也才真正 感覺自己與爺爺和父親更靠近了些,真正體悟到專注的傾聽和關懷,能深刻細緻 的了解別人,也愈加能照見、擁抱自己(易之新譯,2005)。對應心理療癒的觀 點,Bedrosian 和 Bozicas(1994)也肯定,找出阻礙家庭健全發展的癥結與衝突,

可從中了解個人童年成長的發展軌跡,釐清信念,為個人困境找到解決的途徑,

以維護家庭功能。

在文獻探討中,我曾提到敘說具有轉化關係衝突,帶人歸返心靈之鄉,重建 生命和諧之美的推力,確實是的,從膠著、矛盾、疏離種種內在風景的改變,其 實是走了近 40 年才得有的新貌,我也沒想到,因為敘事課程的引領,可以解放 一個孫女對爺爺的無感、父親的怨懟,也釋放了一個長年不被子女敬重的父親糾 結的悲傷。我覺察這個轉變,已帶給我面對原生家庭近年頻出的狀況,及經營自

己家庭一個美好的開端與力量;再加上來自母親、弟弟妹妹、女兒的愛,是力上 加力的。

我始終相信,當我們有勇氣去面對、突破生命中幽暗的那一面,才有機會迎 向希望,重新或是全新發展出家庭的美好關係。因為,人的心,能想到的一切,

就能做得到!

壹、感官與敘事,甦醒爺爺給我的生命香氣

美感經驗能擴大人們的想法、敞開心靈,引導人進入新的和未知之境;「美 感是家庭最好的教育」(詹慕如,2007),而出色的感知能力則是造心、造人最直 接的途徑,這是多年來在光寶參與生活美學課程的學習與帶領的看見。課程的規 劃與進行,是透過多元的環境外物的輔同助緣,跳脫框架、釋放想像,喚醒人潛 藏的感知能力,通過實踐得以體驗美感;也藉由生活行動,從感官之美進探心靈 之美;藉由敘說分享的調理轉化,邁向和諧關係之境地。

一、爺爺的茶風景帶來美學的初體驗

回歸到我與爺爺的關係歷程,我是在 2009 年帶領「親子互動感知美學課程」

時,經由回溯與體驗、情境擺設(圖 5-3-1)的再現與詩文書寫,意外的挖掘到 爺爺送我的人生禮物,原來早已內透靈魂美化了我的心。儘管當時他已歸回天家 多年。

茶,之於我,乍想之下似乎沒什麼關聯,

再靜心思索,才發現,它一路伴著我的童年不曾稍離,

我的阿公,透過茶,不經意的為我帶來生命中美好的香氣與情意。

記憶中,每晨清早一起床,

阿公習慣到二樓陽台順手摘幾朵綻放的小茉莉,

散置在白磁杯旁的桌墊上,

淡淡的花香襯著正烘著的黃銅小茶壺滲出了香片的暖熱香氣,

在客廳中盪漾開來……

自然的茶香與花香、冒著氤氳熱氣的小銅壺、潔白的茉莉花瓣,

和著爺爺折牛皮紙袋的聲響及電唱機流洩而出的日本歌曲……,

眼前的一切,平淡而美,

總叫才甦醒的我,悄悄的停駐在樓梯轉角處須臾片刻才肯下樓,

靜靜感受著空氣中那股莫名的定靜和愉悅!

我猜,當時我們家沒有人懂詩,也不懂得吟詩附庸風雅,

但當阿公邊喝茶、邊哼著我聽不懂的日文歌時,我認為那就是佐茶最美的詩。

阿公的一幅茶風景,是我家的茶故事,更是我的美學初體驗!

─ (課程講義書寫,2009)

圖 5-2-1-於「親子互動感知美學」課程中擺置的童年茶席

感官,是開發美好心靈的起頭與通道(蔣勳,2006)。在準備「生活中的品 茗香─色香味俱全的人文素養」這堂課時,毫無預警的勾起了爺爺帶給我的美好 記憶:每早喚醒我的鮮採茉莉花茶席,音樂繚繞、銅壺茶香是稚幼童年的我美學 啟蒙的最初養分,而我卻從不曾感知過它的存在,總是以畏懼、不解來疏離、模 糊祖孫間曾有過的美好光景。這樣的看見,是個美麗的開頭,爺爺的茶風景是我 美學的初體驗;扣連著之後的「家庭美好關係生命敘事─代間關係」課程,我實 際的體會到,美感的體驗透過表達性藝術有形可見的外在儀式起始,在茶席擺設、

自由書寫、照片敘事……,創作很容易帶人進入內在的精神領域。吳明富(2010)

在他的著作《走進希望之門─從藝術治療到藝術育療》中以榮格提出的「積極想 像」的觀點,說明了表達性藝術的作用力。他說,如何透過視覺化的途徑,將集 體潛意識中的原形滲入人們的意識成為感知、詮釋和分析,了解未知的心靈訊息?

這就需要「對川流不息的內在心象自我省思」,舉凡文字和音樂創作、繪畫、雕 塑、肢體活動等榮格眼中的「藝術性」活動,都能直涉人們積極想像的歷程,因 為通過潛意識創造出來的象徵性影像,都有屬於它們真實無偽的生命實體與意涵,

透過積極主動的創作與對話,便能讓潛意識影像與創作者之間產生關聯。

二、照片的書寫對話與探問,調整看爺爺的視框

與舊照片的書寫對話,是我與爺爺關係再現重構意義的第一步。我從娘家找 出了幾張爺爺年輕時與曾祖父、小姑婆的合照,及一張特別吸引我探奇的家族大 合照,約莫是我二歲多的年代,中間坐的是爺爺和奶奶,西裝筆挺的爺爺臉龐流 露著我熟悉的肅穆氣質,是相片中最吸睛的一位。我曾好奇的探問父親關於爺爺 和奶奶的背景故事,得知他們都是出生於日本統治時代,受過日本教育洗禮,爺 爺是台中縣大肚鄉大肚村人,自曾祖父時代起即經營雜貨店,大概是他曾在日本 軍隊受過鐵血般的訓練擔任配長劍的軍官,因此,脾氣剛烈、做事嚴謹、一板一 眼的特質,就這麼成了爺爺的裡外標記。看著照片,勾喚出我的記憶,也燃起許 多的好奇。我從父母口中蒐集了照片背景的種種資料,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寫 下每張照片的我知、我感與理解,開始調校了我看爺爺的既有視框。

三、再現爺爺手感體驗,以樂佐詩領會珍貴信念與他和解

再當我把爺爺的牛皮紙袋當做「代間美好關係」課程的分享媒材時,我憑 著模糊的記憶畫面,依稀摸索爺爺教我的步驟摺著糊著,結果,即使我耐著性 子細心的一一調整,也無法做得像爺爺那般好,我心裡驚歎著:「哇!這工夫真 是不容易啊!」在備課書寫時,刻意找了首爺爺喜歡的日本演歌當襯樂,寫著

讀著驚異的發現,我對爺爺的觀感與認定產生了大翻轉,回憶的畫面就鮮明的 定格在爺爺用回收的飼料袋,專注地折牛皮紙袋時透光的身影(圖 5-3-2)。他 一絲不苟的個性也許很難親近,但我卻悄悄察覺,在我心底深處的那塊冰已然 融化,在爺爺過逝 15 年的當時,也才隱隱的了解,他所送我的生命禮物是什麼。

於是我寫下了以下這首散文詩,做為我對他的一種和解,並視為告別他帶給我 的童年陰影的儀式與感謝。

圖 5-2-2─於「代間美好關係生命敘事」課程重現爺爺的牛皮紙袋與茶席

屬我的人文是什麼?

我想著想著,

是童年玩不倦的鐵皮玩具?

是蒐集成癮的杯杯盤盤?

是媽媽用愛烹煮請宅急便快送來的肉丸子?

還是大姑婆為家族每一位誕生的子孫輩 親手所縫製的嬰兒和服?

…………

腦中突來閃現了一個鮮明的影像,

那是阿公每天每天以幾乎敬虔的感情與絶對的手感做出來的牛皮紙袋。 領會,就無法有真正的理解(彭南儀譯,2010)。Bedrosian 和 Bozicas(1994)

也從心理療癒的角度,主張釐清並確認家庭的代間關係,較易找找出影響家庭健

全發展的衝突障礙,可藉以了解個人的自小成長的軌跡,有助於信念、認知及關 係建構形態的釐清,找到個人困境的解方,以維護家庭功能。在「家庭美好關係 生命敘事」的學習水流中,當我有意識的去追憶探索我的家族代間關係時,我才 從已屈指可數的昏黃舊照及敘寫中,一點一滴的重拾那遺落的美好光景。與爺爺 相處的記憶,就這麼愈拼愈圓、愈拼愈圓了……。我與爺爺的關係,在課程的探 觸與實踐中持續的拉近,美好的畫面一幕幕浮躍而出;美好的感受也從畏懼的幽 谷一點一點被喚醒,我因而漸漸察覺、頓悟,且不得不承認,爺爺原來是那位最 早啟發我生活美感,也是領我從未見中學習洞見生命隱微之美的生命導師。

貳、書寫的力量,帶我跨越父女的界域藩籬修復真心

對於父親也是一樣的,因為課程的預嚐而覺察而理解,因理解而願在內心和 解,因和解所以釋放,因釋放得以看見美好;這不是一夕之間的頓悟,而是真實

對於父親也是一樣的,因為課程的預嚐而覺察而理解,因理解而願在內心和 解,因和解所以釋放,因釋放得以看見美好;這不是一夕之間的頓悟,而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