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奈斯老師的實踐之旅

第四章 教師的實踐之旅

第二節 奈斯老師的實踐之旅

奈斯老師是公民教師,參與學校多項計畫工作,也參加跨校的社群活動,高瞻 計畫一期參與「校本課程發展」社群,二期參加「校本課程能力評量開發」社群,

現為高瞻計畫三期成員。奈斯老師在小學時的志願是當老師,她也如期望的當上老 師,在她一路走來的過程中,是如何堅定的維持她的信念。

壹、理論與現實的差異 - 辦公室的學習

每個人對於選擇自己未來的工作都不同,有人是從小就有的想法,奈斯老師說:

「我小學一年級時,寫我的志願,就說我要當老師。這個志願一直到現在,已經 40 多年(B120170606)。」奈斯老師在談這件事情時,是多麼的肯定,她在過去求學 時期,感受到老師們對她的關心與照顧,讓她能夠維持這麼多年的初衷,是多麼不 容易。

一直以來就是要走這個領域,或許是碰到的老師,都還蠻照顧我的,覺得 好像是一個可以去付出的地方。以前的老師是怎麼對我們,雖然講授居多,

但是我覺得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即便沒有掛在嘴巴上說:「我愛你或我關 心你」,…可是你就是知道他關心你啊!你知道他約束你,跟要求你的背 後,他絕對不是要來折磨你或者要整你。所以我覺得我是有感受到得那些 老師的照顧(B120170606)。

但是,現實與想像總是會有差距,在離開大學到教育現場後才發覺,一切都是 真實的挑戰。新進教師所面臨的教學環境,班級經營是首要的教學任務,班級經營 得當,教師才能進行教學,對於大學所學的理論,或許只能放在一邊了,她說:「我 真的不太知道怎麼將教學理論融入教學的運用,至於課程部分,根本不要說研發,

創新了(B120170606)。」奈斯老師就這樣與學生諜對諜的過了 3 年的教學生活,

72

說實在話,我教書前 3 年在台灣省的時候,怕得要死,菜鳥一個。學校分 給我的班級,很多都是屬於後段的班級,第一年是要到學校外面的田裡面 撿學生回來。教室的課桌椅與靠窗邊的窗台一樣高,一轉身過來學生就不 見了,再轉回來,學生又跳進來了,他就像猴子一樣,噗通跳出去,跟我 玩捉迷藏。所以當時覺得比較沒有感受到教學與理論間的關聯,我是不斷 的被學生牽制疲於奔命,對學生給予我對現場的挑戰(B120170606)。

那 3 年,就是照大學所學的教,但到現場後發現嚴重不足,只能請教學校 裡的資深教師。在大學時的準備跟實習的過程,沒辦法提供現場的需求跟 養分,不能立刻處理現場的困難,比方說班級的管理,或是專業性上的協 助(B120170606)。

後來因為結婚,也剛好有在台北教書的同學要調回嘉義教書,於是就利用省市 互調的機會,來到臺北市教書。在臺北市讓她感受到不再是一個人奮鬥,而是一群 人的幫忙,辦公室交流是新老師最快學習的地方,不管是教學、班級經營、課程釋 義、評量,教師的學習在辦公室內佔大多數。

來台北市之後,覺得比較不是孤軍奮戰,有師大的老師跟學長姐們,在加 上校內隨時就有前輩的支援。我覺得有同科的夥伴真好,反正都是學長姊,

是同時期同學科的師資養成,那種同質性的同科的老師,所以雖然沒有掛 社群之名,但是我覺得有社群之實。那時候的互相討論,像是說這個單元 是怎麼想的,活動是怎麼設計的,我們都會去交流,我覺得一個課程,即 便有外在環境的改變,如果能夠有互相的資源或者是請教、協助,那個效 果就會差很多,我辦公室的同質性較高,是學習專業成長的主要空間

73

(B120170606)。

所以當時她做了很多的教學補充資料,她說:「我家裡面還有好多卷宗夾黏貼 的 資 料 ,… ㄧ 拿 出 來 一 看 , 是 那 種 過 去 的 陳 年 剪 貼 , 上 課 補 充 教 材 用 的

(B120170606)。」過去在嘉義的經驗,教學原理與課程的原理都派不上用場,所 以一到台北就讓奈斯老師想去進修,看看能否找到在教學現場能靈活使用的理論 來幫助他自己在教學上的困境。也因為到了台北,各種資源相對的變多了,奈斯老 師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人,所以除了研習外,也進大學進修 40 學分班與研究所。

她從自己的學習方式去推論學生的學習,發現並不一樣,而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要 如何應用在現場教學。

我覺得為什麼過去讀的東西,沒有辦法讓我立刻派上用場,雖然我會在短 時間把資料做組織,做整理,應付考試。但腦中的資料檔卻沒有辦法可以 隨心的 讓我翻 開來交 錯應用 ,沒有 辦法提 供我在 現場上 的靈活 使用

(B120170606)。

貳、九年一貫的洗禮 - 課程與理論的再認識 一、因緣湊巧的參與與責任

在來台北前幾年,奈斯老師是在一所完全中學教書,負責國中公民科教學,正 如一句俗語「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奈斯老師透過自修與詢問,十年後也開 始有教學的成就感了。

在○○高中,前 6 年當專任教師,國中教材其實已經摸的比較熟,我在公 民的學科知識性跟專業性,應該是有一點成長,我透過進修去找到了我的 不足來彌補,所以在將近快 10 年的教學經歷後,我感覺到我在教學上有

74

一些成熟度,再加上跟資深教師的請教,就不斷的提升,是這樣子慢慢歷 練上來的(B120170606)。

對於課程理論應用的感想,她說:「我覺得第一次讓我比較深刻的去感受到課 程的意義,在教學現場必須有一些理論的基礎,再加上老師專業去轉化,才能帶給 學生(B120170606)。」經驗與進修的累積,讓奈斯老師慢慢體會到理論與實際教 學的交互作用,後來奈斯老師應校長的邀請擔任行政工作,在幾年之後,她的身體 出了一些狀況,正要下行政工作時,卻因緣巧合的又被委託再接行政工作,當時正 是推動九年一貫教育改革的初期,也因此奈斯老師又被該校校長賞識,提拔擔任宣 導員。

教育局請校長來帶頭做九年一貫改制前的準備,我剛好因緣湊巧,我原本 在訓育組三年,身體出狀況,後來校長同意讓我休息一年,可是休息才休 息一個多月,8 月底又接了實研組。…那一年就是全力在跟著校長跑遍全 臺北市,辦了很多很多的宣講跟活動,宣講還跑到桃園縣市,一路往南開 講(B120170606)。

這件工作在奈斯老師的心中,她認為自己只是校長的小秘書,但是她的工作,

卻是一個對內、對外的窗口,以當時推動九年一貫教育改革來說,她的角色極為重 要。

在來金面山高中的前年,…因為校長交辦,我要寫很多專案的相關的計畫 內容,等於是跟著校長旁邊,擔任行政規劃者的角色,當時有關九年一貫 的事幾乎都找我,不僅校內找我,後來很多校外的也找我。ㄧ些跨校的交 流,或者是最後臺北市的成果展,也都是請校長作主帶頭者,我們這種小

75

囉囉就是跟在校長身邊,有一點像小秘書(B120170606)。

責任與認同是奈斯老師答應參與行政工作的主因,而她對答應的工作也會全 力以赴,這是她的個性使然。

其實我的個性就是人家把一件事情交給我,我如果接受了這個使命,我就 會認真的去做好。但是如果沒有接受這個指令,我也是能推的我就推。可 是如果礙於不管任何因素,叫我接行政職、班導師、科主席之類的,如果 我已經有責任的認同,我還是會努力的去把它做好(B120170606)。

二、合科統整的嘗試

一份責任心,讓奈斯老師不怨其煩的奔走在校內各科與各校之間,由於時間的 不允許,奈斯老師並不能像虔誠老師那樣帶頭做示範,她感慨的說:「那個時候的 課程,我要真的下場去做的時間,其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B120170606)。」話雖 如此,但是她也小小的嘗試與家政科合作。

我只有在綜合活動的課程當中,跟家政老師做一個合科統整,比方說童軍 課野外炊事,可在菜單研擬之前,就請學生在菜色上面與家政課配合,營 養學也好或者菜單的調配,當我們在校內辦隔宿露營的時候,他們的菜色 都已經在家政課先討論過,不僅是開出菜單,而且已經實際演練過的。所 以當他們要在野外露營時,學生就可以簡單的做出來(B120170606)。

這樣小小的嘗試,讓奈斯老師有一點點的信心去面對九年一貫的行政工作推 動,在校內可以慢慢克服困難,但是要推展到全市,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76

三、政策推動的主力與阻力

面對教改的政策推動,首先必須讓現場的老師改變觀念與態度,對於推動 改革的校長,確實看到了改革的主體-教師,當教師的觀念與態度改變了,改革才 有機會成功。

對於過去來講,國中教育有很多的分科,九年一貫是談統整,算是對教育 現場有一些制度上面的大變革,那種大變革就是校長教我們的最主要概念,

就是要先去改變老師的觀念跟態度,這個的教育改革才可能是真的,理想 才能夠被實現。他說否則大家就會很習慣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理論 面來說,這改革看起來有可能提升台灣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師的觀念與態 度不能改變,那很可能就會因此被大打折扣(B120170606)。

然而,教改的推動並不是宣導就好,面臨教育現場才是考驗的開始,而人情似 乎是關鍵所在。

在我進行課程推動的過程中,我現在還依稀記得有一位健教老師,他是即 將要退休的最後一年,他有參與開課,他很正式的跟我說,要不是看在你 的份上 ,看到 你們積 極在推 動,我 都要退 休了, 我幹嘛 跟你玩 這些

(B120170606)。

教育改革試要改變教師過去的習慣,讓老師動起來,但長久以來,教師是不願

教育改革試要改變教師過去的習慣,讓老師動起來,但長久以來,教師是不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