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隨和老師的實踐之旅

第四章 教師的實踐之旅

第三節 隨和老師的實踐之旅

隨和老師是一位物理教師,高瞻計畫一期雖然退出計畫,但仍參與「校本課 程發展」社群討論。二期為「校本課程能力評量開發」社群的召集人。這樣的一位 教師,在他考高中的時候,竟是一個想要逃離教師的這項工作的人,但是命運確將 他緊緊的鎖住在當教師的路上,他是如何從抗拒到認同這項工作,而走向他的實踐 之旅呢?

壹、一個教育逃兵的震撼

隨和老師與研究者是 20 多年的同事,當研究者詢問他為何要當老師時,他卻 語出驚人的說:「我根本就不想當老師啊!考上○○師專第二天要註冊時,我一大 早就騎腳踏車離家出走,落跑了(C120170711)。」隨和老師認為讀高中,大學才 是他要走的路,但是第二次的選擇他又被命運所決定,大學聯招因為差了幾分,在 加上家庭環境因素,他還是走上教師之路,他說:「○○人就是這樣,不能當醫生 那就當老師,老一輩的人的想法沒有別的選擇。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念,很煩呢?

(C120170711)」隨和老師在不得不當老師的情況下完成學業,進入教學現場的教 書第一年(舊制的實習老師),在教學現場中,他看到學生對資深教師的回饋與學 生家長對教師的尊敬,都令他感到震撼,才讓他開始有點想當老師。

我在國中教書的第一年,教師節那天學生回來送的花,在○老師辦公桌是 堆成一座山,那時◎老師也是用堆的。那時我想,哇!這個就是老師耶!

雖然很膚淺,但是我應該也要做到這樣子;然後像○老師,在家長座談會 當天,我就跟在○老師後面,我看他走到班上的時候,他還沒進班上耶!

裡面的家長全部站起來,幾乎全到,全部掌聲鼓勵歡迎,然後○老師就這 樣走進去,我就鼻子摸一摸趕快離開,…在那時很年輕,才大學畢業,我 感到了震撼(C120170711)。

95

這樣的震撼,讓隨和老師有了想當老師的小小想法,但是真正想當老師的念頭 卻是在實習完後,當完兵再去念研究所時學生給他的回饋,他發現學生是需要陪伴 的,教師可能就是這樣的功能。

比較實際想要當老師應該是當兵回來念研究所那一年,才慢慢開始有轉 變,…我去念研究所時,之前教的學生,就是離家那幾個小孩子,我花好 多時間去把他們找回來,他們就一直寫信給我,我回信到有些累了,可是 後來想想,他們也是沒有人關心照顧,…小孩子就是缺乏陪伴,那老師就 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功能(C120170711)。

研究者在隨和老師的眼中看到了溫和的眼神,與肯定的話語,學生的回饋讓隨 和老師有留下來繼續當老師的念頭。

貳、教育的「教」與「管」

對一個教師而言,教室內是一個真實的戰場,班級經營是首要的教學任務,班 級經營得當,教師才能進行教學,但是過於嚴謹的班級經營,也會造成其他的問題。

隨和老師在班級經營中發現到「教」比「管」來得重要,這個印象也深植在他的心 中,也對後來帶班級有所影響。

有一年我在一所管理嚴謹的學校服務,就是 24 小時與學生在一起,當時 我對學生非常嚴格,非常兇。有一次在他們放假時,我認為應該要信任他 們,應該訓練他們有自主的能力,就給他們一些用錢的權限。結果回校的 時候,不得了了,你跟他們講能花多少,他們一定把它花光光,而且還會 花超過。所以還是真的需要教,你平常那麼嚴在管他,突然說,好你現在 有自主管理權,他根本不會,那時有一點深刻印象,就是好像沒有真的教,

只是管而已(C120170711)。

96

除了班級經營之外,教學也是一位老師必須具備的專業,辦公室內的同儕學習,

是教師在教學現場中的救命丹。

第一年教書,是照著大學學院派與家教經驗的教法。可是後來發現會有問 題,…那時候雖然出來教書是正式教師,也算是實習老師,因為那是舊制 度,所以學校會安排一個實習指導老師。我的實習指導老師是一個資深老 師陳老師,他就會教我很多東西,…他其實只過來看我上課幾次,他會跟 我講說大概要這樣教這種班級,所以我就會調整。…如果在一個大班的課 堂上,大概教學應該是怎麼教,重點要放在哪裡,資深老師會提醒這些事 情(C120170711)。

在舊制的實習輔導老師,確實對新進教師有了一些的幫助,而在學科辦公室內,

更是新進教師求知的大本營。

他們會提醒我,教學啦或課程啦,當然也包括班級經營。那時感覺他們幾 個資深老師蠻厲害的,我都是用聊天、用談的,在辦公室聊天。資深老師 們大概都是以考試為標準,所以會教幾個重點,看考試考什麼,就教什麼

(C120170711)。

這些都是在具體經驗之後進入了觀察與反思的過程,透過與資深教師對話,去 尋求及時的幫助,這些確實有幫助到隨和老師比較容易掌握教學重點。

叁、課程與教學的改善

在教學之外,課程也是教師需要關注的一件事,除了一般課程外,隨和老師也 擔任國中資優班的課程,資優班課程大多是加深加廣,授課教師有時也會設計課程。

97

當時帶資優班,要設計開發許多課程,所以為了那些課程,我開始再把以 前大學時代,教授教的那些課程的理論,稍微再想一下,然後再去找一些 資料。會願意開始去找一些課外的,不是課本的,不是考試要教的東西

(C120170711)。

面對資優班的教學,也是除了升學之外的部分,再加以重新設計課程,這些課 程不一定是考試需要的,而是資優學生需要的,透過這樣的課程設計讓隨和老師有 了課程設計的基礎。

隨和老師在金面山高中成立第二年進入,他在教學與課程上已有多年的經驗,

所以在教室內的教學也有了改變。

我在國中教書時,有一個學生很聰明,他曾跟我反應,他覺得講義太簡單,

後來我跟他稍為討論一下,覺得那個學生 OK,就讓他在我上課的時候,

如果進度超前,可以讀自己的書,但是如果我當場在課堂上說這個很重要 時就稍為聽一下,或是當他聽時候認為很重要就聽,要不然就寫自己的,

但是只限理化,後來學生考的不錯。他畢業後寫卡片給我,提到說他很謝 謝那一年,我給他那個空間。…我來金面山高中之後,原則上只要班上有 這樣的小孩子,我會允許他自學,但是就是限定物理,他可以跑自己的進 度(C120170711)。

這樣的教學策略的修正,也看到隨和老師的成長。而在高中的教學階段,也讓 他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的肯定。

98

肆、參與計畫中發現了「評量」

就如虔誠老師一樣,在金面山高中校長的領導之下,教師們也首次開始參與社 群的運作。當時的運作方式是每一學科都需要一位老師做代表參與,隨和老師當然 是被邀請的一員,但是他並不是很順利,他說:「高瞻一期開始寫計畫,我有出力,

不過因為一些因素,…我就盡量沒有主導,就是協助而已(C120170711)。」所以 在高瞻一期的後半段,隨和老師就退出了計畫。而在這期間,他偶而參與「校本課 程發展」社群,聽一聽大家的意見。到高瞻第二期的時候再次參加計畫,擔任「校 本課程能力評量開發」社群的召集人。

金面山高中「校本課程」是跨學科的課程,所以在課程設計上它就是一個很困 難的工作,而在學生評量上,如何能評量出學生是否學習到該有的能力,更是一個 艱難的任務,要完成這項工作,教師要先有跨學科教學的經驗。

影響我很大的就是跨領域學習,像我與化學科合作化學電池阿!那是一整 個很大的系統,跨領域的。在高瞻計畫中也比較願意去做一些跨領域課程 的 設 計 , 像 跟 生 物 科 合 作 , 現 在 跟 奈 斯 老 師 合 作 都 是 跨 領 域 課 程

(C120170711)。

這些跨學科的課程設計,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有的還是學生牽的線呢?

像 9 屆學生,他們在做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其實是高瞻那時候,生物老 師在發展昆蟲的視覺,學生聽完之後,他們就回來問我,我們就會去想,

昆蟲的視覺,對我們物理來講會是什麼樣的狀況。所以後來就跟生物科老 師合作昆蟲的視覺,又跟自己物專的東西去結合,所以他們做的那個太陽 羅盤實驗(C120170711)。

99

學生在教師之間牽起的合作的契機,再加上高瞻計畫社群的結合,讓教師的社 群不再只是討論一般的事務,而是進入了更切實際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提升了教師 團隊學習的成長。

對於為何要做二期「校本課程能力評量」社群的召集人,隨和老師很隨興地說:

我對評量本來就很好奇,尤其是素養或能力評量要怎麼評,雖然它很困難,

而且是跨科喔!也沒人敢接這工作,長官說了就做(C120170711)。

所以當他開始面對評量這件事情,當「校本課程」的教案出來後,怎麼認定它 是有效的課程、它可以教學生能力、教學生素養,這件事確實是必須思考的。

高瞻二期做校本課程的評量開發,所以對評量有一些新的看法,會去思考 評量的意義、評量的目的、評量的方法,評量到底有沒有價值?到底能不 能評量的出來?這個問題就很大了?(C120170711)

隨和老師接觸評量的開發後,才發覺評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從實際去操 作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成績與平常表現是有差異的,他舉例說明:

早年好像學生考幾分我就認為學生有多少程度,可是後來做評量那一段時 間,就發現其實不是這樣子。那時在做評量的時候,除了看學生的考卷,

我們還對他平常的分數加以討論,每張考卷一一看過,就跟其他老師稍做

我們還對他平常的分數加以討論,每張考卷一一看過,就跟其他老師稍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