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教師學習社群的啟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高中教師學習社群的啟動

之時,就要退休了,學校組織如何能將這些智慧之寶,透過機制保留下來,成為現 場教師的最佳學習典範,是值得深入思考的。Wenger(1998) 提供了學習的社會 理論,認為學習不僅是透過社會互動的過程中獲得,更能在這互動中找到教師角色 的答案。而他所提倡的實務社群,能將教師寶貴的經驗加以保留,成為一個組織不 可或缺的寶藏,然而,現行的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是否有實務社群所應具備的條件 呢?或者只是將過去的教學研究會換個名稱而已呢?這些都是值得再探討的問題。

教育部在 2007 年開始進行推動「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簡稱高中優質化), 期望縮短城鄉差距、推動就地在學、優質學校普及化等。同時科技部在 2005 年規 劃「高中職科學與科技課程研究發展實驗計畫」(簡稱高瞻計畫)並於 2006 年開始 進行,進行高中職教師成為課程設計者、研究與學習者、行動研究者、課程評鑑者 的專業發展的計畫。這兩項計畫,都需要教師親自投入並發展教師專業社群,形成 一個學習型的組織。這些當年投入計畫的老師們,如今是否已走出教師角色這個問 題的困境,邁向自己成為「教師是課程研究者」的實踐。

在現代的社會中,教師的工作所面臨到的困境,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達而已,

而是要成為一位優質的人師,但如果還是以過去的個人學習經驗來累積,這樣的成 長是緩慢的。如今,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提供了一個環境,如果能善加應用,確實去 實踐專業的實務經驗,或許能將深藏在每一個資深教師心中的教學智慧寶藏,一一 的挖掘出來,提供專業社群的實務經驗,透過彼此的分享與交流,不僅對於資淺的 教師有很大的幫助,對資深教師也有反思的機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實踐智慧之路。

第一節 高中教師學習社群的啟動

「噹 噹 噹 … 同學們上課了喔! 睡覺的趕快起來;玩手機的,趕快結束;

吃東西的,不要噎到,也不要吃太久喔;書還沒拿出來的,請找出來,沒帶的…」。 這是在現在的中等學校及小學教室中,每節課都會發生的事,教師們都已練成了如

4

自動播放機一般,述說了 3 分鐘的課前交待,這樣的交待是為了後面 30~40 分鐘 的教學作準備,而且每個老師都有班級經營的法寶,對每個班的帶領方式也不一樣,

就過去與現在的課程與教學,在內容上與方式上也不一定相同,這是教室內的變化。

然而,教師也必須面對教室外的教育改革,這些年來不斷的衝擊教師的教育改革,

是一變再變,教師們面對內外環境的改變又應如何去適應與改變?

多數的高中教師,對於教育改革是無感的,因為大多數的改革是在國中、小,

然而,對於在高中的學校教師們而言,教改真正開始有感的是 2011 年元旦,總統 宣布啟動「十二年國教」開始。各高中紛紛投入參與「高中優質化」與「高瞻計畫」

這兩項計畫之中,計畫是由全國各高中自行編寫計畫然後進行申請,經過審查核可 後,可獲得計畫經費補助,在執行過程中,需接受諮詢或訪視輔導及績效檢核。高 中優質化一期程為 3 年,高瞻計畫一期程為 4 年,申請過後方可執行。

這兩個計畫是什麼?在高中端所進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研究者將一一解析。

首先針對「高瞻計畫」,「高瞻計畫」的目的:為提升國民的科學與科技素養,並培 育具國際競爭力的科學及科技人才,「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在 2005 年規劃「高瞻計畫」,以創新、探究之精神,在高中職學校推動「探究學習融 入新興科技課題」,藉由教師發展創新課程,啟發學生對科學、科技的好奇與興趣,

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及能力。「高瞻計畫」發展的實驗課程亦擺脫傳統「由上而下」

的方式,期望教師能身為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者與實施者,以「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理念,改變以考試為目的的被動式學習,也為台灣的科學教育提供了一個不同的 模式。

「高瞻計畫」設定的宗旨為研發創新前瞻領域科學與科技課程,厚植高中職學 生的新興科學與科技素養,提升教師具備創新的科學與科技教學之專業素養。其方 案理念為以下四點(取自「高瞻計畫」資源平台):

一、強調探究的科學、科技教學 二、發展創新的課程及教育實踐

5

三、從做中學開發教師教學進路 四、由下而上的中學、大學合作

由「高瞻計畫」的目的與宗旨來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維,希望透過

「由下而上」的教師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帶領學生進入科學領域的探究,並培養 主動學習的態度及能力,這個宗旨與未來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 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自然科學領域(草案)(教育部,2016),在高中「自然 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極為相似,皆由教師自行開發課程,以探究的教學方式來進 行課程實施,來培養學生的能力。而在以「高瞻計畫」為關鍵詞所搜尋的文章中,

有強調教師跨領域領導與協同教學、有教師專業發展、有體驗式能源課程及專題導 向式學習融入基礎科學等,皆與教師課程與教學能力提升有關之研究,由上可知,

「高瞻計畫」的重點,在於培養教師課程設計的能力與創意教學方式的開發。

第二個是計畫是「高中優質化」,本方案計畫以各區域高中應普遍優質多元發 展為前提,投入資源、建立機制,以促發各高中團隊持續精進能量,為我國創造更 多有特色之優質學校使所有具備潛力之學生皆能適性就近入學,有效紓緩升學壓 力,以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穩定發展。

計畫目標(取自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資訊網):

一、促發高中學校團隊精進能量,協助各高中優質化及特色發展。

二、落實高中適性揚才之教育目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三、強化特色領航學校之標竿角色,帶動區域高中教育品質之提升。

四、均衡各地高中教育發展,提高國中畢業生就近入學及免試入學比率,落實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穩定發展。

所以從兩個計畫所關注的重點發現,教師專業成長越來越被重視,教師為課程 的設計者越來越明顯。而研究者又試著在國家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網中搜尋,其 中以「高瞻計畫」為關鍵詞共有 5 篇,再加入「課程」與「教學」關鍵詞後有 1 篇;

這樣的搜尋結果發現,在兩個計畫下,相對於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是少的,所以對在

6

現場的研究者而言,似乎給了研究者指出了一個方向,值得研究者深入去了解與探 究。

在 Clandinin 與 Connelly (1992)的研究中發現,多數的研究者就學校改革面向 而言,認為教師是課程及其預期成果之間的仲介者,就如同傳輸管(conduit)一般,

扮演的是傳輸的角色,即使如人文科學課程計畫(Humanities Curriculum Project,

HCP)以教師為核心的計畫,在研究設計中研究者依然依研究目的而型塑教師參與 的方式與扮演的角色,教師只是被動的參與者。然而,任何教育改革建議,不能忽 略教師在改革中所能貢獻的智慧、判斷與經驗,唯有教師的主動參與,才是學校教 育改革的成功關鍵,教師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甄曉蘭,2003;Giroux,1988)。 課程改革的核心實施者是教師,教師的角色已轉變成課程設計者,任何教育改革要 成功,最後都要落實在第一線的教育現場中,否則將一切回歸到原點(王全興,2007)。 所以就教師個人而言,教師主動參與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起點。

讓研究者好奇的事情,在過去沒有教改的壓力下,高中教師是如何的去做課程 與教學的自我增能,而當教改的風吹向高中時,教師們又是如何的修正自己的腳步,

跟上潮流搭上「高中優質計畫」、「高瞻計畫」的列車或是自我的尋求因應之道。以 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Bandura(1977)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個人與其社會環境 持續交互作用的歷程。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 三者,彼此交互影響,最後才確定學到的行為,因此,環境、個人與行為三項因素 稱為社會學習理論的三元取向。而現今學校環境因素變成以群體為主的社群所取 代,如「高中優質計畫」、「高瞻計畫」以及後續的各項計畫中都要求學校成立教師 社群,這社群的概念,在企管、金融、政府組織、教育領域中不斷被許多學者所強 調,Senge(1990)提倡學習型組織,他認為組織內的成員需透過不斷擴展學習能 力,進而增強個人知識與經驗來改變整個組織行為,提升組織變革的創新能力。

Wenger(1998)提出學習的社會理論,提倡學習過程應重視協商、討論、回饋和團 隊等精神,在社會結構中涉入權力的關係,提出合法周邊參與的概念,並重視「實

7

務社群」中的實踐思維和情境學習的意涵,讓學習回歸個體本身和同儕間或有能力 的人之互動過程。由上可知,「高瞻計畫」雖然是以教師個人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 為主,但是加入「高中優質化」以建立教師團隊精進能量的目的,教師可以從過去 的單打獨鬥的自我修行,到現在的集體行動,透過社群的運作,在團隊成員的信任 下,從事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分享,建立團隊學習的共同價值與目標。在未來,教師 社群將會更普遍化,教師的學習與社群的連接是會越來越密切,這些教師社群,對

務社群」中的實踐思維和情境學習的意涵,讓學習回歸個體本身和同儕間或有能力 的人之互動過程。由上可知,「高瞻計畫」雖然是以教師個人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 為主,但是加入「高中優質化」以建立教師團隊精進能量的目的,教師可以從過去 的單打獨鬥的自我修行,到現在的集體行動,透過社群的運作,在團隊成員的信任 下,從事課程設計與教學的分享,建立團隊學習的共同價值與目標。在未來,教師 社群將會更普遍化,教師的學習與社群的連接是會越來越密切,這些教師社群,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