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貳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婚紗攝影產業

(一)婚紗攝影服務流程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婚紗攝影是指為新婚男女提供的結婚照攝影服 務(維基百科)。」而整個婚紗攝影的服務流程,大致可依序分為以下七個階 段:

圖 2:婚紗攝影服務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在資料搜尋的階段,顧客通常會透過各種管道搜尋婚紗攝影相關的資 訊,來瞭解自己的拍攝需求,並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業者進行詢問。而在聯 絡詢問的階段,顧客通常會詢問業者有關服務內容、價格、檔期等問題。此 時業者的重點在於解決顧客的疑惑,並展現自身的專業來取得顧客的信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婚紗照基本上只會有一次性消費

不像其他的服務有著重複消費的特性,婚紗攝影服務基本上都只會是 一次性的消費。也因為一生基本上只會拍這一次,所以顧客通常對於婚紗照 都會有很高的期望以及想像,希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但也因為如此,顧 客對於服務的過程和結果,都會格外地謹慎和要求,只要有任何不符合預期 的地方,都有可能會影響顧客最終對整體服務的體驗與評價(陳淑然, 2016)。

(三)婚紗攝影產業鏈

根據經濟部在「結婚產業研究暨整合拓展計畫草案」所提及,婚紗攝影 業所屬的產業鏈範圍非常廣泛,主要由結婚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產業所組成。

包括婚禮顧問業、婚紗攝影業、珠寶業、喜餅業、印刷業、美容業、婚宴業、

保險業、旅遊業等多個相關產業(經濟部商業司, 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1:台灣結婚市場產業鏈

資料來源:結婚產業研究暨整合拓展計畫草案(經濟部商業司,2009)

其中,雖然在整個產業鏈中,婚宴的預算佔新人結婚花費仍為大宗,平 均為 41.8 萬元,占結婚總費用之 56.13 %(經濟部商業司, 2009)。但因為婚 紗攝影業較婚宴業可以更早接觸到顧客(邱文科, 2004)。因此,在可以更早 接觸顧客的婚禮顧問業尚未成為市場基本消費需求的情況下,婚紗攝影業 者越早接觸到顧客,就越有機會可以影響顧客後續的消費決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2:台灣結婚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結婚產業研究暨整合拓展計畫草案(經濟部商業司,2009)

表 3:台灣結婚市場需求

資料來源:結婚產業研究暨整合拓展計畫草案(經濟部,2009)

期(1950-1970 年代)與自助服務期(2010 年代迄今)。

分期階段 發展特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婚紗攝影產業發展趨勢

1.

人口結構改變,未來結婚對數將會劇烈下滑

根據婚禮平台 WeddingDay 於 2016 年的預測:「在 2021 年至 2026 年 間,台灣每年的結婚對數將會從近五年的每年 14 - 16 萬,下滑至每年 9 - 11 萬。而這樣的下滑趨勢,甚至可能會持續到未來 10 - 15 年之間。」

雖然從內政部的統計資料來看,近五年內台灣結婚對數並沒有像 2009 年直接下滑至 11 萬左右,但考量少子化與不婚族的趨勢,未來婚紗攝影產 業勢必會受到嚴重的衝擊。該如何因應人口結構的改變,是業者目前很重要 的課題(Stark, 2016)。

圖 3:台灣結婚登記對數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資料(1981 年至 2017 年)

2.

進入門檻變低,品牌競爭時代來臨

由於影像的產製成本降低,加上網際網路的便利性,越來越許多對婚 紗攝影有興趣的人,都開始以兼職或全職的角色進入市場,導致婚紗攝影 市場受到很大的衝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產業的變化中可以看出,市場目前已經進入一個重視品牌信譽、品 牌知名度和顧客忠誠度的品牌競爭時代(陳淑然, 2016)。該如何在眾多業 者中,找出價格以外的競爭優勢,避免走入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是業者 目前很重要的課題。

3.

團隊與結盟日趨重要

隨著市場趨於成熟,婚紗攝影勢必會發展成更具規模的產業。根據結 婚平台 WeddingDay 的建議,透過團隊或結盟的方式,以規模經濟降低成 本,將可以從顧客和供應商手中搶回定價權,避免受到價格競爭的影響。

而更大規模的組織結構,讓工作得以細分。攝影師得以專心服務與創 作,而行政管理職則品牌行銷和客戶管理,讓每個人都各司其職,發揮更 好的服務品質與效率(Stark, 2017)。

Parasuraman, & Berry, 1985)。

然而,時至今日,商品和服務的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有學者甚至提 到這樣的定義已經無法套用在所有服務或商品上,將兩者區別開來是毫 無意義的(Lovelock & Gummesson, 2004)。例如以 mp3 音檔和 spotify 為 例,儘管前者為音樂商品,而後者為串流服務,兩者實質上完全不同,但 Services That Deliver”一文中提出。Shostack 提到:「組織應該要能夠理 解每一個與他人互動背後的流程,因為將服務交由個人而非整個組織來 管理,將會使企業變得更脆弱,並創造出一個緩慢因應市場需求的服務 (Shostack, 1984)」。

而這個觀念不只限於 20 年前,時至今日仍然如此,執行服務設計仍 是整個組織的責任。從組織、流程到人力的管理,服務設計牽涉的範圍非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