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業成就與相關研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8-41)

本節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探討學業成就的意義與評量方式;第二部分是 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第三部分是性別與學業成就的探討。

一、學業成就的意義與評量方式

學業成就是指經由正式課程或是教學設計及特殊教育經驗所獲得的知識、理解和 技能,是個體經由特殊教學而得到的一些訊息和精熟的技能(Brown et al., 1981)。

所以,學業成就可以說是透過學習的過程所獲得的較持久的行為結果,也就是是學生 在學校學習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張玉茹,1996)。張錦鶴(2003)認為學業成就是 指學生在學校學科上的學習結果,是用來評價學生在校表現的一項重要指標。

周志亭(2005)將學業成就的評量方式分為:1. 標準測驗:可分為一般成就測 驗和特殊成就測驗,是用來了解學生經過學習之後所達到的程度。標準測驗經由一定 的程序編製而成,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屬於正式、具公信力的測驗,適合做大範圍 的量測,同時可以比較不同學校相同年級學生的成就差異,像是國中的基本學力測 驗。2.教師自編測驗:針對教學單元的學習目標,由教師自己編製成適合評量學生學 習成果的測驗,像是教師在課堂上實施的形成性評量、診斷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但 因老師設立的學習目標不同而異,所以不像標準測驗一般適合做大範圍地區的測驗。

3. 實作評量:是因應多元學習而設計的,注重學生多樣能力的發展,不像傳統紙筆 測驗偏重於認知,根據學習目標讓學生具體表現出學習成果,像是操作、發表、作品、

演練等。4. 其他:行為觀察、作業考查、口試等方式,可以用文字敘述來呈現不同 學生的個別差異但因評量等級不容易界定,所以也不適合做學生間的差異比較。

吳毓瑩(1999)認為學校期末的成績是最常被使用於評定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工 具,除了可以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工具外,還是學校與校外溝通學生學習狀況 的工具;而且它是最易被了解的一個指標,清晰的傳達了學習成果與目前的能力狀 況。White(1982)認為就一般情形而言,學業成就資料取得的依據為標準化成就測 驗和學業總平均。標準化成就測驗是正式且具公信的學業成就資料,但因本研究時間 及能力的限制無法採標準化成就測驗,所以與李美慧(2004)、王美華(2008)、谷 宗芸(2007)、周志亭(2005)等研究相同,採吳毓瑩之看法,以期末學業成績作為 學業成就之代表。李美慧(2004)研究探討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國小學童學

業成就之影響;王美華(2008)以外籍配偶子女為對象,研究他們在自我概念、學習 動機與學業成就的差異與相關;谷宗芸(2007)的研究探討國小學童的自我概念、挫 折容忍力與學業成就三者的關係;而周志亭(2005)則是探討九年一貫課程中,各學 習領域學業的成就與國中生自我概念的相關性。在這些研究中,都討論到自我概念與 學業成就的關係或影響,而本研究亦想探討兩者的相關,並研究網路對於自我概念與 學業成就的影響。

二、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

學業成就可以幫助學習者及教學者瞭解教學成果及學習的成效,探討影響學生學 業成就的因素,可以更加了解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幫助學生在學業成就上獲得更大 的進步。郭生玉(1981)認為除了智力因素外,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大致可以整理 歸納為以下五點:1. 生理因素:個人的一般身體狀況,身體機能的障礙等。2. 心理 因素:個人的動機、態度與學習習慣等,也就是兒童在家庭及學校生活經驗中所形成 的自我概念和抱負水準。3. 家庭因素: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家庭文化設施、

家庭價值觀、家庭氣氛、親子關係、父母管教方式、父母期望、家庭生活及家庭訓練 方式。4. 社會因素:社區環境、社會風氣、價值觀等。5. 教育因素:如教學方法、

課程、班級大小、教師工作負荷、教學設施、同儕次級文化影響、師生關係等。

由這些因素我們可以知道,除了學生本身外,環境中有這麼多因素影響學生的學 業成就,包括教師本身也是影響因素,了解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因素,才能有效的幫 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經驗與成就,建立良好的學業自我概念。本研究亦將自我概念 與網路使用行為視為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探討兩者是否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

三、性別與學業成就

學業成就上的性別差異一直是許多教育研究者關注的問題,本研究亦將性別列為 影響學業的因素。Maccoby在1966年曾根據1600項研究結果分析再加上自己直接研究

發現小學生性別與成就差異問題,獲得三項結論:1. 在語文能力方面一般女生優於 男生。2. 在數學能力方面男女生沒有明顯差異。3. 在空間關係判斷方面男生優於一 般女生(張春興,1994)。

根據一般智力測驗的結果,小學階段的男女生在智力商數上沒有明顯差異,但卻 在學業成就上有明顯差異,根據學業成就測驗或學校的考試成績都發現小學階段的女 生優於男生(張春興,1994)。這些研究發現值得教師注意,了解男女生間在學業成 就的差異,可以發現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來輔導學生學業成就上之表現。

在國內研究方面,張錦鶴(2003)研究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 就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女生在各科學業成就也均優於男生。而其推究原因為,女生比 男生早熟,男女生個性不相同,男生個性上比較活潑好動,專注於學業以外的事物,

女生比男生文靜,較可以專心讀書,所以成績自然較男生為佳。

周志亭 (2005)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之學生在九年一貫課程學業成就上有顯 著差異,且女生顯著高於男生,在八項學習領域中有六項學習領域女生成就表現優於 男生,包含國文、英文、社會、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及綜合活動等六項。谷宗芸

(2007)以台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發現在數學科方面男女差異未顯 著,但國小女學生在國語科的學業表現有高於男生的趨勢,這也驗證了女生在語文能 力的發展的確較男生好的理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