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童對於繪本內容與大意之了解成效

103.03.31

第一節 學童對於繪本內容與大意之了解成效

在一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一開始先從朗讀、注音、識字、字詞意義方面著手,

奠定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當學生有基本的閱讀能力之後,便開始利用文本的內 容,透過畫圖、討論、角色扮演…等各種閱讀策略,讓學生了解文本之涵義並做 澄清理解。當學生能解讀文本中的文句、理解文本的內容以後,透過師生或同儕 對話及分享的過程,讓學生深入的體會文本作者的涵義,最後讀出文章的感情。

在進行繪本之分享式閱讀教學之前,研究者僅對於一般之語文教科書內容進 行課本內容與大意之歸納練習,至於繪本閱讀教學部分也只進行師生共讀,並無 針對繪本內容與大意做歸納練習,所以目前學童對於內容與大意之歸納程度是對 於一般之語文教科書部分,之後之學習表現才會再依據繪本分享式閱讀教學後之 狀況。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分成A、B、C三種,A表示學習積極主動,反應敏 捷,能自行敘述文本內容與大意;B表示學習適中,有時需要老師幫助;C表示 學習較被動,反應緩慢,自行歸內敘述文本內容與大意有些困難。

表 4-2:一年蛙蛙班學生分享式閱讀教學前歸納文本內容與大意之學習表現 學 生 編 號 性 別 學 習 表 現

S1 男 B

S2 男 C

S3 女 A

S4 女 B

一、實施分享式閱讀教學策略於繪本內容之結果分析

依據分享式閱讀教學文獻中之教學理論和流程,進行下列結果之分析:

(一)封面預測

研究者首先營造輕鬆愉快的氣氛和環境,讓學童期待想要聽、讀故事。介紹 新書時,會先聊封面圖畫、書名、作者,將文本書名或內容和他們的生活經驗做 聯結,引起其興趣,提供要理解文本內容時所須知道的背景知識,並且鼓勵學童 可以從插圖或書名開始預測。教學時,邊指讀邊引導,指引閱讀方向,吸引孩子 的眼睛跟著文字移動,每一行每一字,建立書本文字的概念。

剛開始想吸引學童的注意力,會用看到的、已知的事物示範做簡單的預測,

如《菲菲生氣了》、《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有一張生氣的大臉和小鼴鼠頭上頂 著嗯嗯,學生很快就能預測到內容大概在描述什麼。再來參考插圖情節做更有依 據的預測,藉此了解學童知道多少,協助他們理解。

例如:《菲菲生氣了》

T:那你要不要猜一猜繪本內容可能在講菲菲為何而生氣啊?

S2:老師,他是不是跟同學吵架?

S1:跟哥哥搶東西被哥哥揍,因為我跟哥哥也是這樣!

S3:一定是跟哥哥吵架被媽媽罵了。

S4 : 可 能 跟 姐 姐 打 架 , 因 為 我 會 跟 我 姐 姐 打 架 耶 ! ( 影 音 記 錄 2410.02.27)

低年級學童常有為了小事與人起爭執的經驗,所以當他們看到生氣的臉時,

因為生活的經驗,很快就能聯想到是不是因為跟某人吵架或是打架的關係才生 氣。也因為他們年紀小,所經驗的事件都是小事,所以通常事過境遷後又立即能 恢復愉快的心情,所以很能熱切的回答問題。

例如:《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

T:那你們覺得是誰在小鼴鼠的頭上嗯嗯啊?

S1:我覺得是小狗。

S2:我猜是小貓。

S3:我猜可能是小豬。

S4:我可以猜人嗎?(影音記錄 2014.03.21)

因為繪本封面就畫上了主角頭上頂著一坨便便,再加上書名就是問是誰在我 頭上嗯嗯,這種很生活化的題材,一下子就吸引學童的注意,他們只要針對他們 認識的動物猜一猜,很快便能正確的猜到到底是誰嗯嗯在小鼴鼠的頭上了。

另外,如果文本缺乏明顯線索或邏輯性、找不到關聯或無法與提問相對照印 證,也會造成學童無關聯或困難的預測。

例如:《原來我有這麼多》

T:你們覺得原來我有這麼多的這麼多是說什麼東西有很多呢?

S3:老師,是禮物有很多的意思嗎?

S2:搖搖頭(老師說:你要不要猜猜看) S1:那是玩具有很多嗎?

S4:還是有很多書的意思?(影音記錄 2014.03.28)

因為學童看到的封面時,就說有聖誕樹、有雪人、有雲霄飛車和很像聖誕老 公公的人,直覺就是應該像是要過聖誕節,應該就是可以收到別人要給我的很多 禮物,所以他們很難預測文本內容。(教札 2014.03.28)

該本書對研究者來說,如果只是看書名預測文本內容,研究者的想法是,要 好好珍惜身邊的一切事物,有時候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要太去計較很多小事 情,退一步海闊天空,相信前面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們去發掘。但是加上 封面的插圖,因為跟書名很難聯想在一起,所以如果真要學童去做預測,其實是 很困難的。

經過開會後,協同老師認為這本書的內容與當初在選擇文本時對學童能預測 的期待有所出入,因為書名叫抽象,原來我有這麼多到底是有很多什麼東西,一 年級的學童所想的和教師或較大孩童想的都不一樣,也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不夠 豐富,限制了他們的想像,所以才會發生無法預測的狀況。(協會 2014.04.08)

此外就本研究所排定的文本中有另外三本書:《謊話蟲》、《沒有人喜歡我》、

《巫婆與黑貓》,因為一看書名大概就能猜測出文本內容大概在說什麼,所以研 究者就先將書名蓋起來,讓學童只看封面圖片來預測一下故事內容在講些什麼。

例如:《謊話蟲》

S2:他被哥哥欺負了不高興。(影音記錄 2014.03.07)

謊話蟲這本書的如果只看封面,很難猜測主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所以小朋

S4:主角說謊就有小蟲來找他。(影音記錄 2014.03.07)

學童在看到書名後與封面圖畫做連結,不管是因為什麼事情說謊,學童都預 測了就是主角說謊所以才會出現蟲子,研究者覺得學童的聯想概念很不錯,能從 封 面插 畫聯 想他 們是 有關 係 , 不 會讓封 面 圖畫裡 的主角單獨 存在 。(協會 2014.03.24)

在《沒有人喜歡我》這本繪本教學上,也運用了蓋住書名的預測方法,就看

雖然學童沒有真正的猜到書名大概是什麼,可從學童的回答中可以發現他們

S2:巫婆騎著掃帚載黑貓去旅行。(影音記錄 2014.03.14)

學童的預測還蠻接近故事內容的,有一部電影是演小魔女與她的黑貓歷險的

(二)閱讀繪本內容及提問討論

就分享式閱讀教學的狀況,學生對於了解內容與歸納文本大意,會視文本內 容字數的多寡、文本插圖的吸引力或是內容是否貼近日常生活經驗而有不同程度 的影響。以下就內容的多寡、插圖的吸引、是否貼近日常生活經驗來做分析討論。

1.文本內容字數較少時

研究者發現,在分享式閱讀教學中,文本字數很少時,學童能很快記住文本 的內容,對於研究者的提問,學童在回答時,甚至連文本裡面的文字都能一字不 漏完整的口述出來。

例如在《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

T:菲菲為什麼會那麼生氣?

S1:因為她不想把大猩猩讓給姐姐。

S3:因為姐姐用力搶走了她的大猩猩。

S4:因為她撞到卡車了。

S2:姐姐跟她搶大猩猩。

因為文本的字非常少,所以學童都能記住插畫的當時狀況,而且能將插畫中 主角和姊姊的的一舉一動都。描述出來

T:菲菲生氣的時候,她做了哪些事情?

S3:她踢打然後又亂尖叫,然後她跑出去,一直到跑不動為止。

S1:還有她想要把所有的東西都砸爛。

S2:(老師鼓勵他說)他亂吼亂叫對嗎?

S4:老師,他亂丟東西啦!(影音記錄 2014.02.27)

文本中很少的字數和較誇張的插畫,非常吸引學童的目光,教學時可以看到 學童發亮的眼神,並且很興奮的討論且回答研究者的提問,連平常很少發言的學 童,也因為這本繪本的內容簡要並在老師的鼓勵下也很踴躍的發言,讓第一次的 分享式閱讀教學,看似很成功。

2.文本內容字數較多時

前面提到文本內容字數較少時,學生很有興趣。但一出現內容文字敘述較多 的繪本,學生閱讀興趣就降低許多,上課狀況也變得很不好,就連班上程度最好 的學童也變得的意興闌珊,其他的學童就不用說了。研究者提問時,學童發表意 願低落,或是回答不到詞意上。

在《原來我有這麼多》

T:雷先生決定安排一場表演,要求蘭琪小姐安排什麼事情?

S3:是要教艾琳唱歌嗎?

S2:(搖頭沒有回答)

S1:是要唱歌給艾琳的爸爸和媽媽聽嗎?(影音記錄 2014.03.28)

學童的回答都是疑問的或是不發表意見,他們不太確定文本裡面蘭琪小姐到 底是要安排什麼事情,因為這段內容很長,等研究者念完整段後,開始提文討論 時,學童已經忘記雷先生要求蘭琪小姐去做的事情,所以研究者必須再重新念一 遍內容,並且一再強調是安排何事,再問學童時,他們才能正確的回答。

3.文本插畫能引起學童的注意力

研究者發現,《巫婆與黑貓》、《是誰在我頭上嗯嗯》、《謊話蟲》、《沒有人喜 歡我》這四本繪本很能吸引一年級學童的興趣。就書名《巫婆與黑貓》來看有巫 婆又有黑貓,小學童對於童話故事本來就比較喜愛,再加上繪本的色彩鮮艷,學 童看的眼睛都亮了。雖然他們也很認真地聽老師分享故事內容,也想努力的記住 故事內容或是小細節,但在較細微的部分,因為受到插畫和色彩的影響,在第一 次閱讀該文本的時候卻忽略了。就像在插畫中,可以看見巫婆不小心坐在貓身上 或是被絆倒的畫面,學童就會想像他的動作是怎樣的或是接下來的劇情發展。

T:巫婆為什麼會不小心踩到或坐到黑貓小波呢?

S1:因為小波在地上睡覺

S2:老師,巫婆會受傷嗎?他有沒有魔法?(影音記錄 2014.03.14)

研究者提問的同時,將文本翻回去讓學童再觀察一遍,並問學童是因為小波 在地上睡覺的關係才會被踩到的嗎?研究者是希望學童能回答到是因為貓咪小

研究者提問的同時,將文本翻回去讓學童再觀察一遍,並問學童是因為小波 在地上睡覺的關係才會被踩到的嗎?研究者是希望學童能回答到是因為貓咪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