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學童對於繪本閱讀理解之學習成效

本研究因為以國小一年級之學童為研究對象,依文獻探討,將本研究中學童 對於繪本閱讀理解之定義,只在探討閱讀理解之解碼(字面理解)、字義理解及 推論理解部分。

一、閱讀理解前、後測之表現情形

在進行分享式閱讀教學之前,針對班上學童進行閱讀理解前驗,接著進行 6 次的分享式閱讀教學課程,當課程結束後,在對班上學童進行閱讀理解後側,並 將學童在前測與後測的表現情形,整理如下表:(學習表現分成A、B、C三種,

A表示學習積極主動,反應敏捷;B表示學習適中;C表示學習較被動,反應緩 慢)

表 4-3:閱讀理解測驗教學前測部分統計表

學生編號 學習表現

閱 讀 理 解 測 驗 字面理解

(12 題)%

文義理解 (9 題)%

推論理解 (4 題)%

S1 B 83 77.8 50

S2 C 75 66.7 50

S3 A 100 100 75

S4 C 66.7 66.7 50

表 4-4:閱讀理解測驗教學後測部分

點,進而理解文章的意義,促進對文本深度的了解(簡瑞貞,2003;Palincsar, 1987),Holdaway(1979)專注在意義上和熟悉文字的分享閱讀,用對話促進閱 讀發展;Pellegrini 和 Galda(1982)發現學生的理解能力會因為積極參與和藉角 色扮演做故事重建的同儕討論而增進,Fisher(1991)也指出透過重複閱讀可激 發孩子對文本的熟悉度。由此來看,此教學法應可促進理解能力的發展,以往研 究的發現亦支持此看法 (Justice & Ezell , 2002;Nigohosian, 2003;

Reutzel etal. ,1994;李燕妮,2007)。

在本研究的閱讀教學中,先採取預測及封面介紹,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結構

T:你覺得姐姐該如何做才比較適當呢?

S2:想要玩玩具可以跟菲菲借,或是和菲菲輪流玩。

S4:姐姐比較大要讓妹妹玩。

S3:他們兩個可以一起玩。

T:你有沒有生氣的經驗呢?是為了什麼事情而生氣呢?

S2:有人打我、有人罵我、別人亂動我的東西、

S3:有人沒經過同意拿我的鉛筆。

S1:被媽媽罵的時候,因為媽媽錯怪我,因為二哥有時候會亂告狀。

(影音記錄 2014.02.27)

學童能利用教學素材中文本的內容來表達出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對於一件 事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雖然是『手足』,但是當有爭吵時,也一樣 會變得很複雜,也會是下一場衝突的起點。

不管事老師或是父母,了解並承認自己『偏心』,才能用比較理性的態度去 面對孩子因此而衍生出的情緒;當孩子的情緒可以藉由一個暢通的管道去宣洩 時,自我療癒的機能就會自然產生。

(二)說明文本中之字詞意涵與重要訊息的能力顯著提升

研究者在尚未實施分享式閱讀教學課程前,觀察班級學生於課堂中的閱讀理 解表現,發現學生常常無法準確說明字詞的意涵,或是教師針對文本提問相關問 題時,學生仍無法找出與閱讀文本有關的訊息,這顯示了其閱讀理解能力仍顯不 足。因此,研究者在六週的分享式閱讀教學課程中藉由問題討論的策略協助孩童 對於文本中字詞意涵的理解。研究者先藉由故事繪本中所提及的語詞與學生進行 討論,讓學生透過反覆朗讀語句或藉由上下文中,找出語詞的意涵,澄清對語詞 的概念。接著,研究者與協同教師進行專業對話,將自己的課程教學與協同教師 進行分享,協同師建議研究者可以將澄清字詞意涵的教學主權由研究者提問轉移 至學童主動發問,因此,研究者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課程中,改由讓學童將自己 在閱讀過程中覺得意思不清的語句提出來,先與其他學童進行語詞意涵的討論,

再將討論的不同觀點與文本內容做對照,找出最準確的字詞意涵。

T:巫婆的小貓全身黑不溜丟的,只有哪裡不一樣?。請問全身黑不溜

丟是什麼意思呢?

S3:我們都會互相幫忙,所以我不會的字,他們會幫我找答案。

(訪 2014.03.28)

綜上所述,研究者透過質性資料的分析,觀察學生在ㄧ次次的閱讀課程中參 與度已提升,對於模糊字詞的意涵也能主動尋找答案。此外,透過學童同儕間的 對話機制,讓學童可以相互交流,對於學童的閱讀理解表現有提升之效果。

第三節 學童對於繪本視覺藝術學習之成效

視覺藝術強調的是真實性,藝術領域中用眼睛看得見且手摸得到的藝術,因 此繪畫、雕塑、服裝、攝影、動漫、影視、環境藝術皆屬之。視覺藝術也是種透 過視覺形象來傳達訊息的另類語言,藝術家透過線條、形狀、明暗、色彩、質感、

空間等視覺基本元素和佈局、對比、節奏、平衡、統一等設計原則來傳情達意(WIKI 百科知識分享,2013)。

一、有關顏色變化的視覺藝術學習

本研究之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童有關繪本視覺藝術學習的部分,就低年級的色 彩教學是透過遊戲與自由的方式,讓孩子自發性的去選擇、體驗與感受自己喜愛 的色彩,所以以教導認識其喜歡與常用的色彩名稱,作混色與配色遊戲,體會色 相性能。研究者認為小朋友看東西的感受是很直接的,總是看到什麼就說什麼。

對於顏色的搭配,冷、暖色系等觀念很多都是從他們先前認知(看電視學到的知 識或是之前在書上所看到)的部分直接回答你。例如:紅色,他們都認為是很熱 的東西,或是有人生氣了會用紅色來代表。亮色系的表示心情比較好,暗色系的 表示比較冷或是不好的。

例如在《在菲菲生氣了》繪本裡的討論部分,老師打開圖畫書,再帶領小朋 友讀一遍,隨著故事的發展,提醒小朋友要注意菲菲的情緒和顏色的變化。

T:請小朋友再回頭想一想,有沒有注意到圖畫書裡的顏色跟著菲菲的 感覺在改變呢?

T:請小朋友憑著記憶或猜一猜,菲菲開心時、玩具被搶走時、生氣 時、…,圖畫書裡各用什麼顏色來表現菲菲的感覺。

T:菲菲開心時你覺得是什麼顏色?老師再提醒就是他看完風景後覺得

心情變好了的那時候。

S4:橘色(橙色)、黃色 師提出建議可以讓學童減少彩色筆的使用。(教札 2014.03.27)(教回 2014.03.05)

另外一個有關於顏色變化的故事《巫婆與黑貓》,在故事中,巫婆隨時隨地

T:大家都不喜歡黑色的房子耶,老師也不喜歡,那等下我們可以來畫 活也將變得壓抑而沒有生氣了。(教札 2014.03.14)(協會 2014.03.24)

T:有沒有人知道巫婆為什麼要把黑貓變成其他的顏色? 覺。(教札 2014.03.14)(協回 2014.03.27)

T:巫婆第二次又將小貓變成什麼顏色?

S3:變成五顏六色的小貓。

S2:彩色的。

S1:五顏六色的。

T:請問你喜歡五顏六色的貓嗎?為什麼

S4:喜歡,很漂亮啊! 此才能很愉快!(教札 2014.03.14)(協會 2014.03.24)

T:請問,巫婆的黑房子後來變成什麼顏色?

想要讓你的黑貓變成什麼樣的顏色?這時候你覺得黑貓會有什麼 樣的反應呢?

S3:我想要把牠變成白色的,因為我最喜歡白色了,而且白色的貓摸起 來應該很舒服。(T:那你覺得貓會有什麼反應?)牠應該也會很喜 歡吧!因為五顏六色的貓真的太奇怪了,如果變成那樣,牠應該也 會像書本中的貓咪一樣被別的貓或動物笑,牠應該會很自卑。

S4:我想要黃色的,就跟我們家的貓咪一樣的顏色。(T:那你覺得貓 會有什麼反應?)牠應該會很高興,不會被別的貓咪笑。(T:那你 剛才不是說喜歡五顏六色的貓咪嗎?)還是不要好了,那老師我畫 圖的時候可以畫五顏六色的貓嗎?(T:可以!)

S2:老師我喜歡有黃色和白色一起的那種,可以嗎?(T:當然可以啊!) (T:那你覺得貓會有什麼反應?)很快樂!

S1:我也喜歡白色的,看起來很乾淨。(T:那你覺得貓會有什麼反應?) 應該也是很喜歡吧,因為不會被別人笑。(影音記錄 2014.03.14) 從教學內容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於顏色變化的敏感度,他們隨時都很注意繪 本內容中何時變成另外一個顏色,而且也能表達自己對顏色的喜好是什麼。在問 題中,教師有問到喜不喜歡無顏六色的貓,大部分的人都說不喜歡,因為他們也 能感同身受,如果自己變成五顏六色了,別人也會嘲笑自己是怪物吧!(教札 2014.03.14)

其實小朋友的想像力真的是天馬行空,尤其是愈小的時候,因為他們還沒有 被社會的規範所約束了,所以很能把自己想要的東西說出來、畫出來,也不怕被 人笑,因為大人總是會說好可愛呀!等到孩子再大一點時,父母或老師就會開始 說這個不對喔!這個不是那樣的,你都沒有看到別人怎麼說、怎麼畫嗎?所以還 是讓孩子自行發揮或創造吧!千萬不要限制了他們純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色彩遊戲帶給學童很大的興趣與成就感,並能肯定自我。不論在 工作操作、語言能力的運用、身體音樂的律動、科學領域的成長、個性的展現,

甚至是味覺的享受,都有所收穫與增長,而在兩性協調上面,從色彩美麗動人處 學習彼此的尊重與相互欣賞。(協回 2014.03.21) (協會 2014.03.24)

二、有關形狀、造形的視覺藝術學習

有關形狀的變化,對學童來說也是很有趣的。在插畫中透過形狀的表現可以 反映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林敏宜,2000)。因為我們睜開眼睛後就不停地看 世界形狀的變化,線條與色彩組合成形狀,形狀有簡單的或複雜的、僵硬的或活 潑的、大的或小的、幾何形狀的或有機性形狀的、主題與背景等等,無時無刻都 在感受形狀的變化。而學童也從形狀的變化去學習調適他們的認知能力,知道什 麼東西應該長什麼樣子,這些也都需要靠視覺去觀察,然後在記憶,等以後又碰 到時就可以提取訊息出來使用。

另外在造形方面,造形為圖畫書中各種圖像,包括人物、動物等角色與景物 等。插畫之所以吸引人,就是經由插畫家的創造所呈現的不同形貌,其中的人、

事、物的型態,具有令人印象深刻或賞心悅目的造形表現。造形提供明確可供分 辨的特性,並肩負內容傳達的任務。

在繪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中,小鼴鼠藉由嗯嗯的形狀來尋找在他頭上 嗯嗯的兇手,現在就請小朋友幫忙鼴鼠找兇手。

在繪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中,小鼴鼠藉由嗯嗯的形狀來尋找在他頭上 嗯嗯的兇手,現在就請小朋友幫忙鼴鼠找兇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