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第六節資料蒐集:第七節研究之信效度與資料檢證。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主要探討利用繪本做為閱讀之素材,探究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策 略後是否能提升一年級學童之閱讀理解能力,並從分析與評量中看見研究者在實 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及專業成長。在研究期間,研究者能不斷透過「實際行 動」、「反省檢討」、「回饋修正」、「再行動」的步驟,深入探討分享式閱讀教學策 略對於一年級學童繪本閱讀理解之影響。

圖 3-1:研究架構 分享式閱讀教學

了解繪本內 容與大意

對繪本閱讀 理解之表現

對視覺藝術 學習的成效 和別人分享 閱讀心得

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立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之方法,依據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探討,在研 究期間,以行動研究不斷循環的研究歷程之精神來進行,研究流程如下圖:

圖 3-2:研究流程 擬定研究方向

蒐集閱讀並整理相關文獻

撰寫研究計畫

規劃閱讀教學方案

發現問題回饋修正 實施分享式閱讀教學

蒐集資料與分析

資料彙整與分析

比對文獻與分析結果

撰寫研究報搞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二、研究參與對象之描述

(二)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1.研究者的背景

研究者已有十年的教學經驗,但大部分的時間皆擔任中、高年級導師。今年 第一次教一年級,因此對於低年級的教材及學生之學習發展尚在熟悉階段。研究 者平時對於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及理念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偏愛語文教學,常會 和志同道合的同事們一起利用課餘時間參與相關的語文研習活動,也常針對研習 的內容做進一步的討論與分享,並會將自己研習所學的教學方法或課程設計實際 運用在教學中,為的就是希望地處偏遠的孩子在語文方面的學習上能更加精實。

2.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亦是研究工具之一,研究者需謹慎看待自己的言行,及 對待學童、問題的態度,在發現問題時亦須思考解決的方式,以使課程順利進行。

希望藉由此研究給與學童不同的視野、尊重他人的文化,同時也精進教師的專業 成長。身為站在教育現場最前端的第一線教育工作者。在選擇研究方向之初,研 究者即希望能夠結合教學理論與實務,對於自身的教學品質,進行有計劃的研究 與改善。在本研究所採取的行動研究模式下,教師既是研究者,也是實務工作者,

希望透過本研究的實施歷程,能夠有效的提升閱讀教學的品質,開啟教學的新方 向。

(三)協同教師的描述

1.盈盈老師(一年級導師,教學年資 10 年)

盈盈老師是研究者之前任教學校之同事,目前服務於台東縣偏鄉之小學,也 一樣是擔任一年級導師。曾擔任低年級導師有5年時間,對於一年級的課程和學 童之發展頗為熟悉。盈盈老師對於語文教學特別專精,致力於提升孩子的語文寫 作能力,本身積極的參與課程研究,曾參加過多次的教案比賽,在課程設計上的 能力很強。在念研究所期間,盈盈老師的論文是從事質性方面的研究,因此,邀 請她成為我的研究夥伴,希望能藉助她在課程設計上的專業和質性研究的熟悉 度,補足我不足的部分,並且,給予我研究方法上的建議。

2.芳芳老師(科任教師,教學年資 18 年)

芳芳老師是我實習時的輔導老師,他長年擔任低年級的導師,對於各種教學 方法都非常的精熟。平常在教學上有任何問題,方芳老師都不吝指教。我們也時 常交換彼此的教學經驗,分享教學心得。芳芳老師的獨到見解與開放的態度,總 是能提醒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將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常常在和她討論之 後,問題就不再是問題,反而是一個思考的轉折點。芳芳老師總是能站在孩子的 立場為孩子們設想,讓我學習到以更彈性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此外,芳芳 老師特別注重孩子的禮貌行為,孩子在她的教導之下,看見師長會大聲問好,應 答有禮,顯得落落大方。本研究希望藉助她的教學經驗與獨到見解,幫助我推動 我的研究。

3.鈴鈴老師(四年級導師,教學年資 5 年)

鈴鈴老師是同校四年級的導師,他是一個滿懷熱情的老師,待人和藹可親。

鈴鈴老師時常運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表現好的行為並且修正不良的行為。下課 時間,孩子也常常和鈴鈴老師一起聊天。課餘時間,鈴鈴老師和我會互相交換教 學心得並做討論,在討論中,也讓我得到新的啟示。邀請她加入我的行動研究,

成為我的研究夥伴,給予我即時的回饋與建議。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教材選擇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自 104 年 2 月中至 4 月底,持續的進行教學活動,運用錄影、錄音、

拍照、訪談、教師省思扎記、學生學習手扎、學生回饋單、會議紀錄等,在教學 中不斷地蒐集資料,再進行資料分析,以下就本研究所預蒐集的資料分項說明。

(一)電子圖畫書

本研究以教師在教室有限資訊設備下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為主軸,原班教 室為研究現場,所利用資源也以容易取得、方便施行為主,以提高落實之可行性。

市售及網路上的電子書,在聲音、音效、動畫、遊戲上各有特色,炫目引人,但

研究者為了避免過多媒介的聲光刺激,干擾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模糊了閱讀的初 衷,決定以單純化的方式來呈現,於是採自製教學媒體方式。首先用影印事務機 將圖畫書從封面、內文到封底一一掃描下來,以電腦軟體 power point 編輯,製 成電子圖畫書;再依教學流程將活動進行中所使用到的說明、資料、影片、圖表 編輯存成簡報或word 檔案格式,即可用隨身硬碟或光碟攜帶。

(二)教學活動的錄影、錄音資料

閱讀教學活動的錄影和錄音資料,可以詳實載錄學生在課堂中所說的話。研 究者以逐字稿的方式將錄影錄音的資料記錄下來,可以幫助研究者於教學活動後 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反應,並和學生的我的自主學習手札以及教師的省思札記做 比對分析,以獲得較正確的學生學習表現,了解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的增長之 依據。

(三)教師省思札記

研究者本身在每次的閱讀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省思札記來記錄學生在教學活 動中的反應、回饋與表現及教師介入引導或示範指導理解策略的互動過程,並依 此紀錄作為改進或修正的行動方案,付諸實行。

(四)學生作品

學生作品包含「我的學習手札」以及「閱讀學習單」(參見附錄二),可提供 研究者據以判斷學生在一定的時程內,閱讀書籍時發生的困難或問題,藉以協助 研究者了解孩童的學習表現和閱讀理解能力。

(五)訪談資料

本研究者經由研究者訪談學生,可讓學生對於作品和學習情形做深入或輔助 性的說明,並了解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對於閱讀理解的改變為何,並協助研究者 了解分享式閱讀教學實施的優缺點,以及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意見和學習態度的改 變,也可增加研究者對學生學習全貌的了解。

(六)協同教師回饋記錄

三位協同教師觀看教學影片後記錄心得與發現,或是翻閱研究者之教學紀錄 手扎、學生作品之後給予回饋,並且與研究者進行會議交換心得,同時也針對研 究者教學前中後之省思進行討論,並且以錄音筆記錄會議內容,轉譯為文字稿,

以作為研究者反省修正下次之教學參照。

二、教材選擇

(一)選擇原因

徐素霞教授指出:好的繪本都具有兒童發展性、想像創造性、傳達教育性與 藝術表現性的特點,它的影響是強而有力的。透過美妙的繪本,孩子將進入一個 全新的美麗世界,擴大其生活知覺領域(徐素霞,2002)。本研利用分享式閱讀 策略並且使用繪本作為教學素材,希望將繪本的美傳達給兒童,讓兒童從中享受 閱讀的樂趣。

研究者在選擇教材時,以兒童的喜好與興趣、幽默有趣的情節為考量;並依 據一年級學童身心發展特質及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參酌繪本獲獎記錄或行政 院新聞局及公立圖書館等推薦書單,並和協同教師共同討論,選取適合一年級學 童欣賞之繪本,自行設計教學活動課程,再請指導教授指導,以使教學教案符合 內容效度。

本研究之目的希望透過繪本教學引起學生的閱讀動機與提昇正向閱讀行 為,為便於從眾多精采圖書中,挑出適合一年級兒童閱讀的教材,選擇繪本時,

考慮原因如下:

1.獲得國外大獎記錄者。

2.獲得行政院新聞局推介優良課外讀物書單。

3.各縣市教育局、圖書館、終身學習年會、家庭教育中心等列為閱讀書單 者。

4.研究者認為切合低年級兒童生活經驗、內容富想像創意、圖文生動有趣者。

5.研究者依教學經驗及對任教班級學童的觀察,選擇主題適合學童閱讀者。

(二)選用之書目

第五節 研究教學流程

本研究教學的活動進行流程主要分成五個步驟,分別是介紹故事、朗讀故 事、討論、延伸活動及重複閱讀。

步驟一:介紹故事

簡略介紹一下書籍,但重點放在與主題有關的內容上,也就是介紹主旨而不 詳述故事情節,以保留學生閱讀的興趣。介紹、談論、閱讀一本新書,包括跟孩

簡略介紹一下書籍,但重點放在與主題有關的內容上,也就是介紹主旨而不 詳述故事情節,以保留學生閱讀的興趣。介紹、談論、閱讀一本新書,包括跟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