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共同體學生學習成效與態度之探討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學習共同體學生學習成效與態度之探討

壹、 學習成效之探討

本研究中運用量化研究,以統計檢定來探討學生之學習成效。統計學上的 樣本數需達30 人的規模,抽樣分配才具有常態的特性,否則抽樣分配則處於條 件不明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宜採用t 分配來進行區間的估計。以本研 究的情況,班級學生人數全班為27 人,低於統計學上常態分配的 30 人樣本 數,並不適用Z 分配,個位數的小樣本卜瓦松分配亦不適合。而檢驗適合度的 卡方分配(F 分配),與我們的檢驗目的不符。因此最適合採用 t 分配進行研究 分析。

t 分配是一種有母數分析法,用來檢定兩個母數是否達到顯著水準,也就是 母群體σ未知,樣本數<30 所使用的方法。當研究兩組完全相同的樣本,在不 同情況下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就可運用相依樣本的平均數檢定,又稱「關聯樣 本」平均數t 檢定。

本研究以同一組學生之五年級上學期三次月考數學平均成績作為對照組,

下學期採用學習共同體教學後之二次月考數學平均成績作為實驗組,進行學習 成效之比對。因為是同一組學生上下學期的成績,因此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 成績並非獨立樣本,而是相依樣本。故本研究採二因子成對樣本相依t 檢定,

進行學生學習是否有成效之檢定。

86

87 69.88,進步相當顯著;第二次月考數學平均成績為 60.25,退步相當顯著;下 學期2 次數學月考平均成績為 65.0625,和上學期平均成績,兩個樣本相關高達

88

89

90

91

92

93

值為-2.238,顯著性為.031,考驗結果達顯著,表示全班這 27 位學生在下學期實施學 習共同體教學後,整體而言成績有顯著的不同。從樣本平均數大小可以看出,

全班學生下學期的數學平均成績(86.2778),較上學期(83.52)為優,顯示全班 成績有顯著的進步趨勢。在吳松錡(2015)的量化研究中,其高、中、低三組 皆未達顯著水準,亦即不同教學法對學生而言並無差異,研究者認為,可能是 研究對象年齡層不同,吳松錡研究的對象為高一學生,已經有自己的學習模式

94

和讀書方法,而研究者的研究對象為國小五年級學生,年齡層較小,較需要老 師的引導,因而不同的教學法造成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

此外,透過問卷調查(請見附錄十一),了解學生對這學期各科目學習表現 的感覺,全班27 位同學中,有 14 位同學表示,本學期進步最多的科目為數 學。足見學習共同體教學,確實對學生的學習,有顯著的成效。

95

96

97

98

四、 學習共同體對促進人際關係有幫助

問卷的第八題問題:我認為學習共同體教學方式,對提升我和同學的溝通 討論的機會有沒有提升?

表 4- 17

對於人際溝通的提升

有提升 人數:26 人 沒提升 人數:1 人 理由 *比較常討論

*跟同學討論很有趣

*比較有機會跟同學討論

*沒機會討論,因為旁邊是女生,我不知道怎麼跟女生講話。

全班27 人中,有 26 人認為學習共同體教學對於促進人際關係有幫助,因 為學習共同體的關係,增進了同學間討論功課的頻率,同時也領略了討論功課 的樂趣。但也有同學認為沒幫助,因為旁邊坐的是異性同學,他不知該如何跟 對方討論。可見性別會影響討論的互動。這是學習共同體教學,忽略的學生心 理部分。

99

五、 學生喜歡學習共同體

問卷第9 題:我喜歡學習共同體的上課方式嗎?

表 4- 18

是否喜歡學習共同體

喜歡 人數:27 人 不喜歡 人數:0 人 理由 *因為可以跟同學討論

*因為自己變得更大方

*喜歡可以跟好朋友一起坐

*全部都喜歡

*因為可以請教別人

*可以問旁邊的問題很方便

*上課不會無聊

*可以跟別人坐

*功課進步了

全班2 7 位同學,全都喜歡學習共同體教學,因為可以跟好朋友坐一起,

有不會的問題可以請教旁邊的同學,上課不會無聊討論問題,跟同學討論功 課,成績會進步。亦即學習共同體教學方式是受到學生的接受與喜愛。張簡鈺 靜(2015)的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喜歡學習共同體上課方式的原因,也是可以 跟同學討論功課,有問題可以請教旁邊的同學,此外因為有些時間安排做為討 論跟發表,所以不用一直聽老師講課,上起課來較不會枯燥無味。

1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