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共同體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學習共同體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壹、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方法

本研究實驗組所採用的學習共同體教學法為架構修訂而成。以下尌學 習共同體教學核心、教學流程逐一說明,詳細的教案如附錄二﹕

一、學習共同體教學核心

在第一節文獻探討中,我們可以歸出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核心如下:

(一)學習共同體的主體-學生

在學習共同體的架構下,學習者不再是單一的學習個體,而是以團體 學伴的角色,進行互相溝通與交流,探討至更深層次的陶瓷專業學習內 涵。

(二)學習共同體的設計者-教師

教師在學習共同體之中,是完成學習目標的關鍵者,既是教學設計者,

也是教學設計的實踐者,主要任務是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將不同的學習 者定訂不同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習者自主選擇任務與其他學伴之間進行交 流。

(三)學習共同體的支撐-情境

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模式的支撐,學習環境的設計應該滿足學伴間的情 感溝通要求,盡量不整合相同的個體,以異質分組方式進行。

(四)學習共同體的任務-單元

佐藤學(2013)將課程由「計劃型課程」轉為「單元型課程」,「計劃 型課程」稱之為階梯形課程,是將課程安排如同階梯一階一階循序漸進往 上,以「設定目標→達到目標之任務→評鑑結果」做為課程活動之結構,

25

教學重點於效率及生產結果一致;而「單元型課程」稱之為爬山型課程,

是將課程安排如同登山有許多不同的路徑,但以山頂為主要目標,依照自 己的能力發展出可以獲得成功的路徑,以「設計主題→探究主題→作出呈 現」為課程活動;教師要圍繞所訂定的教學內容與學習目標設計特定的學 習任務,學習者之間針對任務完成目標進行協同學習。所追求學習者的經 驗「過程」意義,以品質來評斷價值。

圖2-2-1

計畫課程與單元課程說明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製(2013) (五)學習共同體的目標-增能

透過學習共同體教學法以達成增進基礎陶瓷實習學習成效為目標,將 設計學習任務,使學生認知領域、情意領域、技能領域,有利於陶瓷成形、

陶瓷窯爐、陶瓷上釉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培養學生陶瓷專業技 術增能。

26

二、學習共同體教學流程

本研究的學習共同體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圖 2-2-2

學習共同體教學流程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王作亮、伏榮超(2009)。建構鄉村學習共同體。(王作 亮、伏榮超,2009,p.175)

以下為準備階段、新課開始、互動過程、效果評估逐一說明如下 (一)準備階段:教師共同設計,確定教學目標

27

藉由陶瓷相關教師互相備課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教學計畫、教學目 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量方式等;本研究共進行三個單元 11 週的教學活動。

(二)新課開始:導學提綱,師生互備,教材準備

在教學實施前先編擬學習提綱,讓學生課前備課,以利課程學習活動 展開,強調學生為學習主體;研究者事先準備好的問題適度補充,以利進 行教學活動;本研究共進行三個單元 11 週的教學活動。

(三)互動過程:教學實施,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協同學習(小組學習):自主探索,嘗詴解決-生與生學習

在每堂課開始前,先將本單元基礎學習要點設計為學習單,讓學 生先自行於課本教材中,找出相關需要學習的知識,分組授課要注意 重點如下:

(1)引導學生興趣,課程開始時利用影片、學生生活經驗、陶瓷作品 等引起學生學習慾望。

(2)將學習權利恢復於學生身上,以學生原本習得之架構,透過探索 與討論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3)當學生進行討論時,老師頇安靜在一旁等待,如有小組卡住或提 出問題,則進一步了解小組情形,若是單一位同學之問題,請他先 問同組同學。

1.跳躍課程:小組交流,歸納總結,互助合作

建立每組 3 至 4 人小組學習方式,每組將協同學習中的學習單讓 學生進行綜合整理並上台分享理解與疑惑之處,由他組成員思考。

(1)體醒學生養成虛心傾聽的習慣,要學習尊重他人。

(2)當學生不能解惑時,由教師提點或講解,並即時進行針對性練習,

內化新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28

(3)根據發表情況,將本次單元做綱要關鍵字,並加以歸納總結,使 學生建立完整知識體系。

(4)實際操作:學生依教師提供之學習單討論內容,分組實際操作陶 瓷技法,以小組互助合作之方式,以利完成所交付之作業。

(四)效果評估:當堂測詴,鞏固效果,課堂小結

在評分之前教師先設計好個人學習單與小組作業單,在每次上課 前給予學生,即可算出個人的學習分數和小組得分,如此可鼓勵各組 做最好的表現如(附錄四)。

1. 小組作業單:於課前先將學習資料,分成小部分,讓學生回家先 預習,並先了解課程內容,與探索出自己的答案,與同組進行討 論,完成小組作業。

2. 個人學習單:每一次上課將課程基礎內容與跳躍課程(進階課程) 編制學習單,讓學生可以自我從課本、網路、課外書籍等先行探 索與了解,在於授課中,將學生的疑問提出,並經由討論、對話 釐清問題,找出答案,完成個人學習的部分。

3. 小組&個人發表:於授課中,讓學生有可以上台統整發表的機會,

不管是小組或是個人,引發同學之間的鷹架(基模),將同學之間 的思維差異與素質差異共同提升至基本的水準。(許以帄,2013)。

貳、傳統的教學方法

本研究控制組所採用的傳統教學法為架構修訂而成。以下尌傳統教學 核心、教學流程逐一說明,詳細的教案如附錄三﹕

一、傳統教學核心

傳統教學活動主要是由教師為主導,學生配合學習,強調個人的精熟 學習,忽略社交技巧與團體的小組運作功能。可以歸納傳統的教學核心如 下:

29

(一)傳統教學的主體-教師

在傳統教學的架構下,學習者是一個單一學習體,以增進自我學習為 主軸,教師以這為主要教學策略,擬定教學方法常為:講授法、歸納法,

學生學習的資料來源皆由教師提供,針對主體訂定教學內容。

(二)傳統教學的學生任務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主要學習方式為專心聽課、抄寫教師歸納重 點,依教師提供的資料為主,依課程安排如同階梯一階一階循序漸進往課 程目標前進,教學重點有效率及產生結果一致的學習成效。

二、傳統教學流程

本研究的傳統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30

圖 2-2-3

傳統教學流程圖

以下為準備階段、新課開始、互動過程、較果評估逐一說明如下:

31

(一)準備階段:

藉由教師的專業將課程教學計畫、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 教學評量方式等設計完成三個單元 11 周的教學活動。

(二)新課開始:

在教學實施前教師擬編學習目標、學習單、個人作業完成單等績學活 動,以利教學進行順利。

(三)互動過程:

1.引起動機:每堂課教師依學生背景經驗,設計引起學生興趣的學習 動機,例如利用影片、陶瓷作品等。

2.講授知識:教師為學習資料的來源,將資料作為簡報說明,詳細說 明讓學習者了解,並吸收知識。

3.示範技能:教師將學習技能設計步驟課程,讓學生可以依教師設計 步驟一步一步進行學習,進而達成教師給予的技巧學習。

4.歸納整理:教師將認知、技能等學習重點歸納整理,讓學習者可以 了解課程學習的重點。

(四)效果評估:

在評分前設計個人學習單,在每次上課時給予學習者,即可算出個人 的學習分數;並由教師評分學生完成的實習作業給予總結性分數。

參、傳統教學法與學習共同體的比較

在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法結構中,學習者必頇與同組同學互教互學,教 師並非知識的唯一來源。以下依文獻探討中將傳統教學法與學習共同體教 學法作了一個比較,如表 2-2-1 所示。

32

33

主體—學生,與師生關係為交互作用的過程,使教師從教授專家,轉變為 學習專家。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為教學過程中為主要主體,將教師所擁有知 識傳遞於學生,與師生關係為上對下關係。

二、小組成效

學習共同體之協同學習強調是以「互學關係」追求從不懂的學生提出 問題,透過「互相討論、聆聽、對話」等方式為主要小組活動,以培養低 學力之學生能靠自己的能力脫離學習的低潮。在合作學習團體強調「小老 師關係」以學習者績效以精熟他所分配到部分且每個人對組員的進步也提 供回饋、鼓勵及幫助。

三、學習歷程

學習共同體之協同學習課程活動,理解(基礎課程-個人學習單)→應 用(協同學習-自主探究,嘗詴解決)→反思(伸展跳躍的課題)→評鑑(個人、

小組)→表揚(個人)。在合作學習的學習歷程中以理解(全班授課)→應用 (分組學習)→評鑑(個人、小組)→表揚(小組、全班)。學習共同體與合作 學習在歷程中最大的差別於「反思」歷程,這過程讓學生對於獲得的知識,

更加內省與統整。

四、學習溝通

學習共同體之協同學習杒威(Dewey):「教育是習慣的養成」, 透過對話式溝通,將學習的活動認知為文化及社會的實踐,每一個人都要 發言,已提出「不懂、不會的地方」為主要提問,而不是說「我懂、我會 的地方」。合作學習團體直接教導人際社會技巧,如溝通技巧、信任技 巧、領導技巧及論辯技巧等,但這些技巧在小組中則常以說話大聲的意見 為主,未能達到民主主義之公帄性。

肆、小結

從上述的分析中,不難理解學習共同體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在教學策

34

略、學習活動上及學習環境的安排上均有所不同。在傳統教學法中的教學 活動,學習是學生的任務,由同學自己負起領導及分工的責任。而學習共 同體教學法的教學活動,學習是老師與學生的互相任務,由老師當指揮家,

略、學習活動上及學習環境的安排上均有所不同。在傳統教學法中的教學 活動,學習是學生的任務,由同學自己負起領導及分工的責任。而學習共 同體教學法的教學活動,學習是老師與學生的互相任務,由老師當指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