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成效之相關實證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成效之相關實證研究

壹、學習共同體與學習成效之相關實證

學習共同體已在各國推行數十年,我們由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學習共 同體與學習成效之間的相關實證。

一、 日本(佐藤學 b)

才木裕久校長於四年前,於西安高校任教時,帄均每年有將近 90 名 中輟生,招生率為全縣所有高中最低,廢校的流言四起,於是才木裕久校 長將學習共同體導入西安高校的學校改革,並在現任奧山校長的持續追求 卓越下,在 2009 年招生率大幅提升,為排名第一的縣立高中的 1.7 倍;

在 2010 年中輟生驟減至 12 名,2011 年 2 月更減為 9 名;在四年內升學至 四年制大學的學生,由 15 名增加為 80 名。在四年間有了學力的提升,中 輟生減少、升學率增加,招生率也提升。

2011 年五月佐藤學造訪靜岡富士市的元吉原中學,此校是於九年前稻 葉校長開始實施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並在丸山和彥校長與現任石川誠 校長的持續實現,佐藤學觀察 2009~2011 年間的學力調查結果,該校的發 展學力成績高出全國帄均近 25%,達到靜岡市內最高程度;而一般記述性 問題,該校帄均可達 80 分以上,他縣市為帄均 60 分左右。

佐藤學於五年前第一次造訪熊野市木本中學,發現此校學生缺乏活力、

學力低迷,暗自認為:「找所學校的改革最少要花上十年的時間。」但在 當時松田博校長開始實施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並由現任田岡隆校長持 續實現,於三年後第二次造訪,該校的帄均學力從全縣最低,攀升至超越 縣帄均,甚至全國帄均。於 2011 年 1 月 28 日第三次造訪時,除了學力的 大幅提升,學生的開朗性格與積極的學習態度是最大的成果。

二、 美國

37

在 1974 年位於紐約最貧困的地區東哈林區,梅爾(Deborah Meier)創 辦東中央公園中等學校(Central Park Secondary School),近 20 年來,

原本學生中輟率為 70%,退學生人數減少至零,其學力更大幅提升,大學 升學率由 3%躍升 70%以上(佐藤學,2013b)。

1994 年芬柏格(Mike Feinberg)在創建 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隔年辦學,目前全美有 141 所 KIPP 學校,95%學生來自非裔、

拉丁裔弱勢家庭。學校以沒有教科書,讓學生從探索中學習、從回答錯誤 中學習,不是呆坐教室聽老師授課;以互助學習,學生變老師,讓學生摸 索出正確方法,將學習成果回歸於學生自己,進而獲得滿足。KIPP 的學習 成效為 83%的學生上大學,96%的閱讀能力、92%數學成績勝過全國同級生。

2015 年前要擴張至可以服務六萬名學生 (王曉玟,2013c)。

三、 韓國

京畿道長谷中學,曾經是問題行為眾多的困難學校而聞名,同時帄均 學力相當低迷的學校,導入學習共同體後,該校問題行為銳減,學力急速 提升,被稱為韓國的岳陽中學 (佐藤學,2013b)。

四、 臺灣

麗山高中藍偉瑩老師在實施學習共同體半年後發現,學生在問卷中自 我認為成績項目中:進步者有 65 人、退步者 3 人、差不多者 67 人,認為 學習共同體是一個讓學習者減少上課打瞌睡、增加學力低學生的學習意願 等,是使學習者真正參與學習的方式 (藍偉瑩,2013)。

北政國中高松景校長,在 2012 年將學習共同體實施於學校改革之中,

在經歷一學期的推展下,在佐藤學提倡的課堂教學三要素:活動是學習、

協同學習、反思與分享,學生與教師在互相教與學當中,逐漸提升了學生 的學習成績與學校整體的學力表現 (高松景,2013)。

國內論文以學習共同體為主要研究者共 2 位,以下表 2-4-1 將簡述兩

38

位研究相關文獻:

表 2-4-1

國內學習共同體相關研究論文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工具 研究內容 研究結論

盧佳鋒

(2013) 七年級 行動研究 國中體育課程

透過規則的限制,能夠 達到每一個學習階段的 目標,並增加學生參與 活動、傳接球的機會皆 有提升。

葉惠如

(2013) 國中生 行動研究 國中數學課程

學習共同體教學法能有 效 提 升 學 生 的 數 學 素 養,並解決學生在國中 數學競賽所遭遇的學習 困難。

貳、小結

我們由以上相關文獻與教學研究中,發現學習者在學習共同體學習的 情境中,從學習者自己主動學習,投入學習的活動中,經由協同學習,學 生互相交流學習、互相解決問題,增加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學習共同體主要是在改變教室的主動權,將學習權由教師轉為學生,

讓學生改變學習的態度,在自我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滿足、增強 學習的動機,以讓學生經由協同學習的方式,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增加社 會性的互動關係,以二到四人小組透過分享、討論、完成自我學習的目標,

刺激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維持學習興趣並提升學習意願,進而達到學習成 效的提升。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