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依據學者文獻資料,將其對學習動機之解釋歸納如下:

一、學習動機定義:

學習的心理學定義為有系統的方式,使行為或者行為潛能達到長久改 變的歷程(張春興,1994),並指出動機(miotivation)是指引起個體活動,

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致該一活動朝向謀一目標的內在歷程(張春興,

2000),同時,Schunk(1996)認為動機是指激起某種行為的過程,以及 維持該目的的行為;黃光雄(1995)認為動機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之ㄧ,

教師在從事教學時,首要任務是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引發動機之前,

要先了解學生們既有之動機。

二、學習動機相關理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

說明動機是由達成目標的期望與該目標對個體的價值兩種力量所產生 的結果,若其中一種力量為零,則不會產生完成目標的動機,在心理學對 動機的論述,主要有下列幾派:一、行為主義的學習動機理論,二、認知 主義的學習動機理論,三、人本主義的學習動機理論,四、社會學習理論 的學習動機。

一般而言,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兩家的動機理論為基礎:一為人 本論(humanistic theory)的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 1970)所提之需求 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二為認知論的心理學家邁克里蘭

(MeClelland,1961)與艾肯遜(Atkinson 1965)的成就動機論(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一)需求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馬斯洛(Maslow,1970)所提之需求層次論,一般而言,當學習者內 心感覺需要或對學習目的有所領悟而自發的各種活動,稱為內在動 機。而當外在事物具有誘因促使個體去從事各種活動時,稱為外在

動機(盧秋如,2005),亦即人類有行為需求而引起動機,而需求 又有層次之分,分為五種層次,他提出人類需求層次關係如圖 2-1,

依次為在教育上有以下幾點價值:

1.以生理需求之價值:先了解學生學習基本需求,如果學生對生活有 困難,如吃不飽,穿不暖等基本生理需求,並無法滿足需求,亦無 法產生學習動機。

2.安全需求之價值:獲得生理需求滿足感後,其次追求安全需求,即 家庭、社會給予安定,若要培養學生守秩序有紀律行為,父母及教 師對學生的管教極為重要,社會安定後才能發揮安全需求價值。

3.愛與隸屬需求價值:有上述之滿足後,將會學習得到家庭溫暖、別 人接納、團體歸屬感,並追求愛與隸屬的滿足。

4.尊重需求價值:從教育觀點看,是最可貴的學習動機,教師可適當 的安排,如何讓學生得到成功的經驗,而且清楚的知道如何成功的 並且能感受到被尊重的價值。

5.自我實現需求價值:自我實現需求是其他動機滿足後的最高層次,

也是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教師在教學如能適時指導學生使學生了解 自我、接納自我,肯定人生方向,並能實現追求自我實現需求價值。

圖 2-3-1 人類需求層次關係 資料來源:maslow,1970

三、 成就動機論(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學生們有不同的求知動機和興趣,心理學家邁克里蘭稱這些學生們具 有不同的「成就需求」,因個人有不同的成就需求,有的表現積極進取,

有的消極應付,追求成就既然被看作是一種需求,即稱為成就動機(張春 興、林清山,1999)。關於動機,李文瑞(1992)、黃清雲(2000)、Keller

(1996,1999)和 Mitchell(2001)等學者提出動機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 因素,張春興(2000)認為引起動機係因為學習者有:(一)需求(Need)

機與桌球技能學

鄭維宜

林德齊 顧客感受的知覺價值和顧客的期望水準,韋氏辭典(Webster’s New Word Dictionary, 1986)對滿意度之釋意如下:1.完成對需要或需求的滿足:當慾 望結束後所得到的感受。2.對感到滿足的程度、內涵或狀態。以這些觀點為

(接前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