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依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以下建議,做為提升高中體育班課程規劃 改進之參考,以及教育單位及學校政策規劃參考,和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對於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應給予學校體育班課程規劃更大彈性

本研究中發現在升學意向分析中,以尚未決定人數最多佔 44.9%,非體 育相關科系佔23.8%,以致這些學生如不選擇體育相關科系時,對高中畢 業後升學與否是茫然,且目前體育班升學管道並不包括四技二專學程,

所以如果能給予各校開課彈性,就能有更多選擇空間。

(二)具體落實體育班評鑑,協助高中體育班解決困難

教育相關單位為重視體育班永續發展,每三年定期做體育班訪評工作,

雖然學校有被受到重視,但後續評鑑委員對各校建議評述部份,並未建

立改善機制,因此建議各校應建立長期協助體育班之專門委員,除不定 期訪視各校,且更能深入了解整個體育班運作情形。

(三)教育部與教育局編列充足經費,提升體育班實施效益

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在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評量的優先順序,得分最 低的為「學校對體育班的經費支援」,此題表示學校對體育班的經費支

援感到不滿意,其實學校對環境設備場地硬體設備實感無力感,無法提供 學生良好環境,有一流設備才有一流成績,但因經費問題,常常帶給行 政單位困擾,如體育班學生經常參加校外比賽,參旅費、報名費為學生 一大負擔,相關單位對於補助經費應給予彈性使用空間,而不侷限經費 於某些特定執行項目。

二、對於學校行政支援之建議

(一)學校應重視學生學業輔導,助益運動選手正常之能學習

本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在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評量的優先順序,得分 最高的「體育班課程能提昇自我專業能力」,可見學生認為體育班課程 能提升自我專業能力感到最滿意,行政支援在課程滿意度構面最不被認 同,雖然在訪談中畢業校友對學校授課時數尚可接受,但學生學業一直 是體育班努力方向,詹清泉(1984)認為運動代表隊因爭取學校和國家 光榮而耽誤課業時,學校應義務聘請教師對課業加以輔導,使運動員課 業不致落後,以提升學習效能。雖然學校對課業不斷加強,仍然不如預 期,因學期中學生經常參加比賽,耽誤課程較多,應利用寒暑假輔導課

程增列藝能科目,讓學生在學科學習的內容更完整,更豐富其學習歷程。

(二)教師宜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發揮更大教學效益,提升體育班教育品質 本研究結果發現體育班學生對教師教學、課程內容滿意度構面達顯著差 異,所以學生對學科老師的教學態度,取決於學生程度也關係其對該學科 的參與度,過度繁雜的內容,可能會造成學生專注力降低、興趣低落,先 建立信心、降低門檻、因材施教,才有機會導入學科知識,研究結果同時 發現學生升學資訊較缺乏,建議教師選擇教材除須適中之外,並能有效給 予學生升學輔導。

三、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方法參考相關研究文獻,為考慮研究周延性,因此採取先進行訪談 做參考,再進行學生問卷調查編製,建議後續有意從事相關質性研究的人員,

訪談對象可增加人數以深入甚鉅,若能確切掌握受訪人員的積極回饋,並能尋 求研究所欲探究的問題,建議後續研究者能再投入研究時,酌實考量這個重要 的因素。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大辭典編撰委員會(1985)。大辭典。臺北:三民書局。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光輝(2007)。台中縣高中與升學意願之相關研究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台灣省教育廳(1998a)。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南投縣:

作者。

白秀雄(1984)。高雄市長青學苑意見調查表。社區老人教育。高雄:復文書局。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6)。95年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經營策略研討會。臺北市:作者。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文魁。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初版)。臺北市:

知域數位科技。

吳明隆(2009)。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婉如(1992)。臺灣地區長青學院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

李文瑞(1992)。我們應重視教學科技的理論與基礎。教育科技與媒體,2,2-3。

李坤培(2003)。高中體育班發展脈絡與課程規劃之研究。台大體育學報,6,

1-26。

李坤培、林聯喜(2004)。高中體育班課程規劃之研究(1)。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室。

周宏室(2004)。運動教育學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玉能(2003)。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因應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行政措施與課程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 究所。

林宜靜(2008)。合作學習在國中體育班學生英語學習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 文,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研究所。

林義男(1985)。大學生對大學教學的滿意程度一年級、性別與學業成就的比 。臺北:昇朝出版社。

林裕豐(2008)。國小體育班班級經營與師生互動之觀察。未出版碩士論文,輔 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邱政禾(2008)。臺北市國小學童就讀體育班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洪嘉文(2001)。學校體育發展現況。學校體育,11(4)4-13。

洪嘉文(2001)。學校體育經營管理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洪嘉文(2004)。學校體育希望工程。學校體育雙月刊。教育部體育司, 10 卷 第 2 期 45。

洪嘉文(2005)。學校體育經營管理策略與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洪嘉文(2006)。建置學校優秀運動人才培育體系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第 20 卷第 3 期 55。

洪嘉文、詹俊成(2005)。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中華體 ,19(1),63-71。

徐郁婷(2006)。桃園縣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馬芳婷(1989)。我國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

涂山華(2004)。中華民國紳士協會男性學員學習動機暨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

張木雄(2008)。台中縣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自我評估對升學意願影 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99)。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6)。九十五年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訪視實施計畫。2009年10月10 日,取自教育部,體育司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

MGT/PHYSICAL/EDU7663001/sport/060705143938.doc。

教育部體育司(1990)。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畫。臺北: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2)。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臺北: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2)。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臺北:作者。

教育部體育司(2006)。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臺北市:

作者。

許義雄(1983)。國小高年級學生「運動樂趣」因素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

許義雄(1983)。體育學原理。臺北:文景書局。

郭遐煒(2006)。臺北縣立高中體育班就讀動機與專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研究所。

陳秉洋(2009)。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實施現況及發展困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陳炳枫(2006)。台南縣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大學研究所。

陳羿戎(2008)。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學生知覺學業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應用運動科學研究所。

陳智仁(2004)。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

以高雄市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研究所。

黃美蓉(2003)。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研究所。

黃英俊(2001)。行銷學的世界。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黃清雲(2000)。新科技在體育之應用-理論與實際。教育科技與媒,

46,2-12。

詹俊成(2003)。臺灣地區高中體育班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鄭維宜(2008)。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經驗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

盧秋如(2005)。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桌球技能學習成效之影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研究所。

蘇錦雀(2006)。落實我國體育班發展之探討。95 年度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學校 體育衛生業務主管研討會(頁 51-53)。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二、英文部份

Betz,E. L.,Klingensmith,J.E,& Mene,J.W. (1970). 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Guildance, 3, 110- 118.Keller, J. M. (1999). Motivation by desig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Keller, J. M. (1999).Motivation by desig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Tallahassee, FL,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Maslow,A.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r and Row.

Schunk, D.H.(1996).Learning theories ; an educational perspecotive, Prentice

Hall,Lnc.,Englewood Cliffs,New.

附錄一

15 我認為讀體育班可以有保送升學機會 16 我認為讀體育班可以瞭解到更多的運動知識 17 我能做好時間管理應付體育班學科學習考驗 18 我認為體育班的學習過程可以拓展人際關係 19 我認為體育班課程幫助我思考個人生涯規劃 20 我認為讀體育班能更進一步學習運動專長的

技術

21 我認為讀體育班未來可以擔任體育從業人員

21 我認為讀體育班未來可以擔任體育從業人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