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所有的學習活動中,影響學生學習的最大內在因素就是動機(motivation),良好的學 習動機在學習成效上會有較好的結果,如果無學習動機,就變得無法學習也無能力吸收 所學習的,所以不管是哪一種科目,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都是教師的優先重要工作,教 師如果可以了解學生學習動機的組成因素,就可以依照這些因素來編排或使用這樣的教 學方式去進行教學,藉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也是現今教育學者們積極探討學習 動機的原因。本節分為三個部分來說明,第一部分針對動機的意涵、分類與學習動機的 意義來說明,第二部分探討學習動機的理論,第三部分對運動學習動機相關研究之探討。

一、動機的定義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能夠維持並且促使活動朝向目標進行的動力,也就是說有動 機對事情的堅持力比無動機來的持久,並且有明確的目標,這相對來說也是有動機的成 因之一,溫世頌(1997)指出,動機是引發個體行為的內在狀態,其中包含感覺需求、促 動行為並朝向目標來獲得滿足。張春興(1996)認為動機是行為原動力,可引起個體活動 並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導使該活動朝向特定目標之內在歷程。所以動機的研究不是一件 簡單的事,心理學家之所以研究動機,其目的在於了解行為產生的原因。Good and Brophy(1984)認為動機是一種建構性的心理概念,用來解釋個體在目標催化行為上的引 發、導引、強度與堅持的狀況,被認為是價值與期望交叉影響所形成的。對於動機有諸 多理論與觀點,特整理為表 6 來互相對照、說明。

表 6 動機的定義

研究者 對動機的定義

Sage(1977) 指一個人努力的方向與程度

Keller(1985) 動機是指人們對經驗和目標的選擇及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

有四個動機決定要素:興趣、適切、期望和結果。

Sprenger(1985) 動機會使人產生作為、參與行動和改變習慣及態度的動力 Maehr and Archer(1987) 動機包含四個面向:意向、堅持、持續及努力。這力量雖來

自內在,但其強度是由環境所制約決定。

瞿海源(1991) 動機是用來解釋個體行為發的理由或原因,無法直接觀察到 它的存在,而是必須透過各體表現的行為來推測而得。

Pintrich,Marx,and Boyle(1993)

動機是引發、引導並維持行為的一種內在歷程

盧俊宏(1994) 動機在心理學上,皆視為一項引起個體活動並維持著,朝向 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

林靈宏(1994) 動機是為滿足個人需求而使各體採取某些行為。

王克先(1996) 動機是個體內在的一種生理或心理需求或驅力。

時蓉華(1996) 動機是推動個體的活動,然後達到特定目標的動力。

張春興(1996) 動機是指引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活動朝 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

Maehr and Meyer(1997) 動機是可使個體充滿精力、具方向性並使其保持行為或維持 活動的內在狀態。

溫世頌(1997) 動機為引起個體的行為:包括需求、行為與朝向目標,使個 體採取行為。

(續下頁)

研究者 對動機的定義

許士軍(1997) 接受某種刺激而造成需求,因此心理上產生緊張或不適感,

為解除此狀態,採取各種行為,以獲得滿足的促動因素。

郭卜樂(1998) 人從事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人的行為動 機,動機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

朱敬先(2000) 動機乃激發、引道及持續行為之一種內在狀態。

葉和滿(2002) 動機乃是人類一項最為複雜的心理特質,不僅在心理學上為 研究重點,在教育學上更是扮演學習成效的重要因因素。

廖靜苑(2011) 動機是一種內在的需求或驅力,它引發、導引和維持個體行 為活動,以達成或是滿足特定目標之行為歷程。

二、學習動機的定義

學習動機屬於動機的一種類型,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此學習活動 並使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之內在心理歷程(張春興,1996)。即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 影響這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達到學習目標的重要原因。McCombs(2000)亦認為強烈的學 習動機與興趣可以提升學習速率,所以當學生有高度的學習動機時,其學習成效亦會提 升,有許多學者(林麗娟,1994;許淑玫,1998)也認為動機會影響學習者的參與、努力 的程度與持續的時間。動機與學習間是相輔相成的,而非一種單向關係,動機可以以增 強行為的方式促進學習,而所學到的知識反過來亦可以增強學習的動機(張蕊苓,1999)。

學習者對於內心感覺需要或對學習目的有所期望而能自發的動機,例如對於求知的慾望 導致學習的發生,這就是一種對學習的內在動機,說到動機,基本上就是有需求才會有 這樣的動機反應,因此在進行研究前,就必須對學習動機之定義有些初步的了解。表 7 列出各個學者對於學習動機的定義,作為解釋「學習動機」的依據背景。

表 7

學習動機的定義

研究者 對學習動機的定義

Mckeachie(1961) 學習者選擇一個可以達成最大滿足與最少後悔的策略,依個人主觀喜 好的預測和達成喜好的可行性結合,組成所謂的學習動機。

Petri(1986) 引起個體學習活動的發生、維持學習活動,並促使個體朝向某一學習 目標進行的內在力量。

Brophy(1988) 學習動機是學生發覺學習活動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嘗試區測自己去追 求學術成長的傾向。

林寶山(1990) 認為學習動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受到環境及外在增強物等後天因素 所影響。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因素很多,包括學校環境、教師、同 學、課程教材及校外等各因素。

鄧運林(1992) 個體參與學習的興趣與主動參與的程度。

Stipek(1995) 學習者在學習方面的成就動機,為個體追求成功的一種心理需求,也 是影響學習成就的主因之一。

林崇德(1995) 推動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原因或內在動力。

張春興(1996) 引起學習者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噵致該學習活動趨 向教師所設定的目標的內在心裡歷程。

朱敬先(2000) 個體追求成功的一種心理需求,意即學習者發現課業活動的意義和價 值,而嘗試驅策自己追求學術成長的傾向。

李咏吟(2001) 內心感覺需要或對學習目的有所領悟而導致自發的動機,如:為滿足 求知慾望而學習,就是一種學習的內在動機。受外力驅使便是學習的 外在動機。

陳秋麗(2005) 學習動機應包含三個定義:引起、維持、導向目標。

(續下頁)

研究者 對學習動機的定義

陳品華(2006) 為學習者參與及致力於學習工作的意願或欲求,顯現在學生對特定 學習活動的選擇以及努力持續進行該活動的強度上。

綜合各國內外學者的說法,學習動機是一種為追求成功學習的驅使力量,可以引起 學習者對學習維持並朝向預定目標的心理歷程,學習者對某件事感到興趣後,產生學習 動機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本研究中「學習動機」係指國 中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引起、維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並且可以在學習活動中促 使自發投入心力,積極達到學習目標的心理歷程。

三、學習動機理論

在教育發展中對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有諸位學者關切這些問題,主要的原因無非是 學習動機對於學生學習有莫大的影響,教學效果的優劣並非單方面決定於教師的教,而 是決定於教師與學生雙方交感互動中學生的學(張春興,1997)。因此,在教學活動現場,

教師除了本身必須了解教學原理並熟悉教學方法外,更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 動機。學生的學習能力影響因素太多太廣,在教學上能有效改善的是學生學習動機,所 以教學者一定要確認學生的動機來源並能善用學習動機,才能有效知道學生的需求,以 至於運用教學策略來提升教學的成效。近年來各家心理學派對於學習動機所持的論點不 盡相同,在此列舉與本研究較有相關的動機理論,茲分述如下:

(一)Bruner 的學習心理學

他強調學習時,結構的重要性,認為教材的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必須配合。此外他 提倡發現學習,鼓勵學生個人自己去思考、比較、對照、運用各種策略,以發現教材所 含的重要概念。他的理論深深影響中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及教學,尤其是美國課程發展 中心(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所發展的初級科學課程及教材(Elementary Science Study,簡稱 ESS),受 Bruner 的影響很大。

Bruner 在有關教學的應用上,提出四個原則:

1.動機原則(principle of motivation):學習要有動機(motivation),兒童必須先得喜歡學習,

願意學習,而後教學才有效果。

2.結構原則(principle of structure):結構是指教材組織而言,Bruner 認為,任何知識的傳 授,只要在教材組織結構上能配合兒童學習心理,都可以達到教學的良好效果。

3.順序原則(principle of sequence):按 Bruner 的說法,順序有兩種意義,其一是「準備」

的意思,教學之初需考慮兒童的動機與興趣,進而引起他們的動機,維持他們的興趣,

有了準備,自然易於學習;另一個意思是「教材教法的使用」,一方面配合兒童智力 發展的順序,另方面配合教材學科的性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從動作表 徵到符號表徵,如此,既可配合兒童年齡能力,又可使新、舊經驗銜接,學習效果即 可事半功倍。

4.增強原則(principle of reinforcement);Bruner 所說的增強原則是內發的,他主張教學時 宜採啟發方式,讓兒童在學習活動中發現原理原則,因認知理解而自我滿足,自會使 學習活動產生增強作用。

Bruner 提出知識學習的三個情況: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iation)以「由做

Bruner 提出知識學習的三個情況: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iation)以「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