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臺中市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 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吳金記 指導教授:林靜萍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臺中市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2013 年 6 月 研 究 生:吳金記 指導教授:林靜萍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及學習動機現況與相關情形,以臺 中市立國民中學學生為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含「學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 能力量表」和「體育課學習動機量表」,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共發放 840 份,回收有 效問卷 821 份,有效回收率為 97.7%,所得資料以 SPSS 20.0 版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 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顯著水 準定在 α=.05,歸納所得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達中上程度,顯示學生對體育教師專業表現是肯定 的,以「專業技能」層面得分最高,「課程與評量」層面得分最低。 二、國中生體育課學習動機達中上程度,學生對於體育課有正向學習動機,以「提供滿 足感」層面得分最高,「引起專注力」層面得分最低。 三、不同背景變項中,「學生體育成績」、「教師性別」與「學校規模」在國中生知覺體 育教師專業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中, 「學生性別」 、 「運動習慣」 、 「學生體育成績」 、 「教師性別」與「學 校規模」在國中生體育課學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呈現高度正相關。 六、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能正向預測學習動機狀況,以「課程與評量」最佳。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單位、師資培育機構、國中體育教 師與未來研究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學習動機. iii.

(3)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erceptiv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f Taichung junior high school June, 2013 Researcher:Wu, Jin-chi Advisor: Lin, Ching-Pi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wa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PE teachers and the academic motiv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PE teachers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academic motiv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chung City and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tools used in the research include “”the measur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PE teachers” and “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cademic motivation in PE classes.” By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e have collected 821 questionnaires and the recovery was 97%.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standard of significant results is set at α=.05.Several results were presented in the analyzed data: 1.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PE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above average, which shows the students have positive feedbacks toward the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of PE teachers; they reach the highest in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he lowest in “curriculums and assessments”. 2.Th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in PE class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s above average, which shows the students are aggressive in learning in PE classes; it ranks the highest in “satisfaction gaining” and the lowest in “attention promotion”. 3.Among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tudents’ PE grades”, “ teacher genders”, and “sizes of schools”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iv.

(4) perception of the PE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4.Among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student genders”, “habits of exercising”, “ students’ PE grades”, “ teacher genders”, and “sizes of schoo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motivation. 5.Have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PE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6.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perception of the PE teachers can have a positive forecast of the situation of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in particularly..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ies,motivation of learning. v.

(5) 謝. 誌. 從母校畢業後,任教至今,在教書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有所不足,因此有精進自己 本職學能的需求,以因應教學型態的改變,在此非常謝謝我的母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願意提供在職工作者一個進修的機會,雖然對於平日一到五要任教工作,六、日要北上 「上課」的我來說是辛苦的,但是在一直「給」的狀況下,有機會坐下來吸收知識、參 與討論,真的是心靈上的一大享受啊! 能夠完成一本著作是我從沒想過的事,而過程中所受到的協助真的很多,首先非常 感謝指導教授林靜萍老師,對於我的迷惘、疑惑、困難都能一一細心說明,並引導我正 確的方向,讓我能夠及早確定目標,不必走冤枉路,使我能夠一氣呵成完成這本論文, 而且老師也熱心邀請我參與跟其他研究生的家族讀書會,這對我非常有幫助,不僅能夠 在各項口試、發表前,先進行一次練習,更可以得到回饋或是練習提出自己的建議,增 強研究的能力,總之沒有靜萍老師的教導,我真的很難完成它,再次感謝亦師亦母的靜 萍老師;其次,謝謝兩位口委教授,在研究過程中提出精闢的觀點及建議,讓我能夠更 充實我的內容,感謝瑞福老師在體育教師專業能力量表上的建議與編修,感謝建智老師 提供學習動機量表的使用並在這部分提供更好的解釋讓我可以事半功倍;謝謝家族的夥 伴:信亨學長、雅燕學姊、蘭芳學姊、婉渝、玫伶、世誠、秋君、佩伊、鈞合、幸鈞、 大慶、子葳、建華,沒有你們的鼓勵與協助真的會很慌的,你們是最棒的。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父母,謝謝你們相信我所選擇的路,感謝我的大哥、大姊及二姊 分擔媽媽的照顧,並提供我在台北過夜的地方,最要感謝的是我老婆-琇慧,在我進修 的過程中經歷了父親過世的悲傷、孩子到來的喜悅、懷第二胎的忙碌,如果沒有妳的體 諒與扶持,鼓勵我完成學業,很可能早就放棄了,所以這份成果要與我最愛的家人一起 分享,感謝一路走來對我幫助、支持的人。 吳金記. 謹誌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vi.

(6) 目 次 碩士論文通過簽名表 ................................................................................................. i 論文授權書 .............................................................................................................. i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要 ................................................................................................................ iv 謝. 誌 .................................................................................................................... vi. 目. 次 ................................................................................................................... vii. 表. 次 .................................................................................................................... ix. 圖. 次 .................................................................................................................... x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與研究 ..................................................................... 6 第二節 學習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 16 第三節 知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 28. 第叁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2 vii.

(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44.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45 第一節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現況分析 ........................................... 4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 48 第三節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相關之分析 ........................................... 68 第四節 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對學習動機之預測分析 ............................... 7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74 第一節 結論 ................................................................................................................... 74 第二節 建議 ................................................................................................................... 77. 參考文獻 ............................................................................................................. 79 壹、中文部分 .................................................................................................................. 79 貳、英文部分 .................................................................................................................. 84. 附錄一 量表授權同意書 ................................................................................. 85. 附錄二 預試問卷 ............................................................................................. 86.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89 viii.

(8) 表 次 表1. 教師專業能力內涵 ....................................................................................................... 7. 表2.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內涵 ............................................................................................... 9. 表3. 國小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研究整理 ............................................................................. 10. 表4. 國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研究整理 ............................................................................. 12. 表5. 各縣市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研究項目與現況高低 ..................................................... 14. 表6. 動機的定義 ................................................................................................................. 17. 表7. 學習動機的定義 ......................................................................................................... 19. 表8. WEINER 自我歸因論三向度分析表 ........................................................................ 23. 表9. 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 26. 表 10 知覺教師行為與學習動機之研究 ............................................................................. 28 表 11 抽樣學校數統計表 ..................................................................................................... 34 表 12 回收問卷各類別人數統計表 ..................................................................................... 35 表 13 協助專家內容效度建立之學者專家(以筆畫順序排列) .......................................... 37 表 14 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題目之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表 ............................. 39 表 15 體育課學習動機題目之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表 ..................................................... 40 表 16 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題目之因素分析表 ................................................. 42 表 17 體育課學習動機題目之因素分析表 ......................................................................... 43 表 18 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現況 ..................................................................... 46 表 19 國中生體育課學習動機之現況 ................................................................................. 47 表 20 不同性別在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表 ................................................. 48 表 21 不同年級在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表 ................................................. 50 表 22 不同運動習慣在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表 ......................................... 51 表 23 不同體育成績在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表 ......................................... 53 表 24 不同體育教師性別在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表 ................................. 54 表 25 不同學校規模在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差異分析表 ......................................... 56 表 26 不同性別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57 表 27 不同年級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58 表 28 不同運動習慣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60 ix.

(9) 表 29 不同體育成績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61 表 30 不同體育教師性別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62 表 31 不同學校規模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63 表 32 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分析表 ..................................... 68 表 33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五個層面 PEARSON 相關係數表 ..................................... 70 表 34 因子樣式矩陣表 ......................................................................................................... 71 表 35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層面對學習動機「整體層面」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表 ..... 71 表 36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層面對學習動機「引起專注力」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表 . 72 表 37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層面對學習動機「相關性認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表 . 72 表 38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層面對學習動機「給予自信心」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表 . 73 表 39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層面對學習動機「提供滿足感」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表 . 73. x.

(10) 圖 次 圖 1 ARCS 動機理論模式 ................................................................................................... 24 圖 2 研究架構 ....................................................................................................................... 31 圖 3 研究流程 ....................................................................................................................... 32. xi.

(11)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之問題背景、目的、範圍,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 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 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師專業化是社會的殷切要求,對教學品質提升而言是明確的相關因素,也是近年 來教師積極追求的目標。吳清基(1990)指出,追求卓越品質是今日教育上最顯著的概念, 每一學校和每位教師,無不都在用盡心思,希望能夠找尋促進教育卓越發展的方法,期 能提升教育產出的品質。雖然教師是否為專業人員,現今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但就教育 本質而言唯有專業知能,教學才能自主,而持續不斷的專業進修是教師專業的規準之 ㄧ。簡建忠(1995)指出我國在成人參與進修動機中,最重視的是「專業發展」 。對於教師 而言亦是不斷地追求專業成長,符合時代的需求,方能使專業的地位不被質疑,但在專 業發展的方向上老師要能夠有所依據才能夠訂定明確的目標。近幾年教育部積極推動 「快活計畫」 ,目的就是要提升運動風氣、增強民眾體能,因為「體力即國力」 ,人民沒 有一定基礎的體力對於國家發展就更難施行,所以對於培育身心健全的國民,在學校教 育裡,體育教師就肩負著相當責任,因此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就特別顯得重要,當然體 育課程的實施會有許多的影響因素,但是教師是最直接與學生接觸,如果從人的觀點來 探討,將會有最直接的效益,這也是探討專業能力的原因。在體育老師教學現場,除了 教學的老師外,學生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楊美真、王振瀛與施皓耀(1998)認為學生是 教學情境的主要學習者,因此對教師給予他們的感受應是較其他人員更為深刻。過去相 當多的研究針對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探討,都把重點放在教師本身,如果將研究的對象.

(12) 2 放在受教者(學生)身上,是否可以有更客觀的資料,將會是本次的研究重點,因此對於 老師的專業能力表現上,從學生角度的看法來探討,藉由學生在學習的階段,對於體育 教師的專業表現上的體認,作為體育教師在教學表現的參考,希望藉由過往的研究裡分 析其不同的原因,也藉由學生的背景變項,如性別、學生年級、學習成效、運動習慣、 和其他的背景變項,如學校規模與教師性別,來做為討論的差異。再者學習是一個雙向 的歷程,教師授課的學習者是學生,是學習行為中的主體,而學習動機是學生是否會有 良好學習成效的關鍵之一。Kasworm 與 Marienau(1997)認為動機可以支持學習目標成 功,若能了解學生的內、外在學習動機及相關因素,對於教師進行有效教學和提升學習 者學習效果將有顯著的助益。雖然學習動機有相當多的學派理論都不盡相同,但學習動 機對於學習行為的影響因素是皆為贊同的。更進一步分析影響學習動機因素則有相當 多,包括學校、同儕、教師、課程等,而單一教師的影響層面就包括其教學、態度、專 業能力等,因此就專業能力的部分來作探討,對於這類型的研究作一個對象的改變,以 求其相互的影響關係。目前國內對於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研究以自評量表的方式為工 具,大都呈現良好的情形,但研究者在這近十年的任教中發現到專業能力出色的教師在 任教中對於每位學生學習動機上並非是絕對正向的,當然這與學生感受到的狀況應該有 其關係,學生常因自身對教師的主觀知覺會影響到學習意願,因此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 學生學習動機相關性即為本研究所關注的焦點。 劉煒仁(2001)指出教學品質的提升應是學習活動有關人員、教師、學生、行政人員 及主管共同的責任。因此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了解國中學生對於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所感 受到的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表現,並進一步探討多向度的學生背景、學生學習動機等關 係,期望本研究可以提供體育教師與師資培育機構在專業發展上的一個指標與方向。.

(13)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國中體育課程為一專業的課程,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本身專業能力對於教學上應該是 作為有效教學的條件,來達成教學成效及目標,而有良好專業能力的體育教師,在學生 的感受中到底是如何,以及是否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本研究的目的,因此了解 國中學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的情形,並探討是否會影響學生的體育課學習動 機,由學生的觀點探討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的現況,分析教師專業表現在學生的看法 上是否有不足及良好的地方,作為現任體育教師的改進參考與進修的依據。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將本研究的目的詳述如下: 一、瞭解國中學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差異情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對體育課學習動機的差異情形。 四、瞭解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情形。 五、探討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對學習動機之預測情形。 六、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師資培育機構、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教育行政相關單 位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相關的理論與文獻探討,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提出下列的研究問題: 一、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體育課學習動機的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體育課學習動機是否有顯著相關? 四、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對於體育課學習動機是否具有預測力?.

(14)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中學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係,為 使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名詞之意義明確,本節將對本研究所採用的重要名詞做為界 定: 一、國中生 係指 101 學年度就讀於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學之學生,為常態編班之班級,不包含各 項資優班級,如音樂班、體育班,亦不包括學校特教班、資源班等獨立成班的身心障礙 特殊學生。 二、體育成績 本體育成績係以 101 學年度,上學期學習總平均分數為基準,為最近一次綜合性的 成績,主要是學生學習成果與教師測驗評分,亦包含情意、認知、技能。 三、體育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所要具備的專業,而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是在此專業基礎上,發展 為體育教師所要擁有的能力,區分為「教學專業」與「體育專業」兩大部分(程瑞福, 2002)。本研究所要探討的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分為「教學態度」、「專業知能」、「課程與 評量」、「專業技能」、「教學能力」五個層面。 四、學習動機 指引起學生學習,維持學習活動,並導向學習活動趨於教師所設定目標的心理歷程 (張春興,1996)。本研究中的學習動機是指學生對於體育課的學習動機,所採用的是 ARCS 學習動機量表(ARCS Survey; ARCSS),係根據 Keller(1999)所設計改編。ARCS 中 的四個因子分別為:專注力、相關性認知、自信心及滿足感,其意涵如下: (一)Attention:專注力,指的是引起學生好奇新或興趣,並且可以使其持續維持。 (二)Relevance:相關性認知,對個人的重要性及價值相關,告訴學生學習結果對個人慾 望或目標的重要,意即能滿足個人的需求與目的,使之產生積極學習態度。 (三)Confidence:自信心,信心與成功的期望有密切關係,過往的經驗、個人因果關係、.

(15) 5 任務的難度等都會影響成功的期望。學生能察覺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有把握可以成 功完成學習的心態。讓學生相信成功在於自己的努力,對學習是正向成功與期望。 (四)Satisfaction:滿足感,學生能從教學中接受到內在和外在的回饋。當達到預期目標 時,內在所感受的。學生會因為這些回饋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 101 學年度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以全臺中市 29 個行政 區的學校來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各區依學生數比例區分抽樣學校數,抽樣以學校為單 位,每校一班 30 份,地區學生數為 5000 位以下抽取一校,5000 位學生以上抽取兩校。 旨在探討學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 形。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於人力、時間、經費等因素,故選取學生較能直接感受的變項來作討論, 未納入的探討變項無法解釋,僅以討論的項目去做推論,本研究工具為問卷,而抽樣方 式為分層隨機抽樣,探討的背景變項人數無法在相同的狀況下來作比較,只能就回收的 狀況來分析,對於填寫的實施將以書面及電話聯絡告知協助人員注意事項,以求能照學 生想法來作填寫。.

(16)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依據本研究探討的主題及目的,蒐集相關的文獻來加以歸納、分析和比較, 本章分成三節,其內容如下:第一節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與研究;第二節為學習 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知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與研究. 具有特殊知識及透過證照制度且該從業人員能將專有知識付諸實踐的職業,即稱為 專業(Wise,2005)。所以依照教師的獨特性,教師亦視為專業人員。教育乃立國的根本, 要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必須要有人才,而人才需要靠教育來培養,所以教育的成效優 劣將直接影響往後國家整體的發展(林明灴,2002),因此教師專業能力優劣深深影響教 學的品質,那教師的專業能力又包含哪些呢?由以下敘述來做說明。 一、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 1966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在「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中明確提出: “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這種職業要求教師經過嚴格的、持續的學習、獲得並 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這顯示了對於教師專業能力的肯定,林清江(1981)在調 查教師專業形象的研究中,發現有 80%的受訪者皆認為教師是一種專業。因此教育專業 目前已獲大多數人的認同,教學為專業也是不令人懷疑的,表 1 為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 專業能力所提出的內涵:.

(17) 7 表1 教師專業能力內涵 研究者(時間) Cooper,Jones. 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 & 1.知識的能力 2.表現的能力 3.整合的能力。. Weber(1975) 許美美(1984). 1.具備教學活動中的相關知識與方法 2.在既有的知識與方法以運作 的技巧及實際表現來達成教學目的 3.表現出可增進學生情意或智慧 成長的行為。. Scriven(1991). 1.學科知識 2.教學技巧 3.學生學習成果評量 4.專業精神與態度 5.學 校服務等工作。. 楊國賜(1992). 認為教師應具備之教育專業能力,包含學識與能力兩方面:1.學識: 國文、英文、數學等工具學科、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及教育理論有 基本的了解與認知,對於擔任的專門學科有深入研究並能融會貫 通;2.能力:教學能力、輔導能力、學校行政業務能力。. 簡茂發(1997). 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包括:1.專業知識-教育學理論、課程與教材設 計、教學原理...等教育專業知識;2.專業能力-教學能力、輔導能力、 行政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及教育研究能力等。. 翁素敏(2010). 教學能力、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與態度. 依上述學者的說明,教師專業能力係有以下五點:1.專業學科知識 2.教學技巧與表 現的能力 3.學生多元評量概念 4.專業精神與態度 5.行政工作與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係在教師專業能力基礎上,來做為發展成體育教師既有的專業能 力,而專業能力的需求則以其目標為方向,體育教師的目標係以體育教學為目的,蔡貞 雄(1989)認為體育教學的意義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身心特徵和需要,安排適當的 教學情境,提供適合的教材,運用妥善的教法,在有目的、有組織、有計畫的身體活動.

(18) 8 中,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期達到體育的目標,實現整個教育的理想」,這裡說明了 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的重要性。周宏室(1994)則認為體育教學是在教育目標下,為一個 有計畫、有目的的師生活動工程,教師依據學習的原理及原則,透過各式各樣有教育價 值的運動項目與運動設施(器材)或媒體為媒介,以有效的教學策略、學習集團為方法, 來指導學生學習,以期達到承先啟後的傳承教學,培養健康、快樂身心的一種學習。所 以在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能與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必備能力。 葉憲清(1998)、朱文揚(2004)亦認為體育教學是教師依體育教學目標和體育教學原 則,選擇系統、有計畫的教學手段,來指導或鼓勵學生能自動學習,以期透過體育教學 來達到學生身心健全發展的目標。李淑玲、闕月清(2006)亦認為教師專業能力是提升教 學品質、影響教育素質重要的關鍵因素。 在教師專業能力上是每位教師必須擁有的,但對於各領域而言,必有其領域需要具 備的專業能力,因此對於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研究,是每位體育教師與學者積極探討的 議題。程瑞福(2000)提出體育教師應具備之專業能力,涵蓋「教學專業」及「體育專業」。 意即在教師專業的前提下,需再發展體育教師特有的專業能力。因此對於體育教師特有 的專業能力在在顯示有其探討的必要。蕭秋祺(2009)指出國中體育教師的教學信念對有 效教學表現具有極高的預測力,在信念特徵中以「教師專業與能力」看法最為一致。證 明了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具備,會影響教學的成效,雖然各研究者所得專業項目不盡相 同,不過大致上是以教師專業與體育專業為兩大主軸,表 2 為學者們所提出的體育教師 專業能力內涵:.

(19) 9 表2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內涵 研究者(時間).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內涵. 黃國義(1985). 1.體育目標與理論的瞭解 2.運動技能養成與培養 3.良好的體適能 4.體育 教學能力與方法 5.能指導運動代表隊 6.運動裁判知識與能力 7.體育成 績評量與能從事體育研究 8.舉辦運動賽會與體育表演的能力 9.具備運 動安全知識 10.其他科目的教學能力。. 林聯喜(2000). 1.課程設計 2.教學與評量 3.運動技能 4.行政工作 5.研究與創新。. 王登方(2001). 1.教學專業能力:教學態度與知識、教學能力與方法、管理輔導 2.體育 專業能力:體育認知、運動技能、情意、運動安全。. 程瑞福(2002). 1.教學專業能力:教學知能、教學技能、輔導能力、管理能力 2.體育專 業能力:體育認知、運動安全、學術研究、運動技能、行政管理、運 動指導、體育教學、健康適能、運動裁判、教學與評量. 王欣茹(2002). 1.教學能力 2.體育認知 3.運動技能 4.情意 5.課程與評量 6.行政與輔導. 洪金水(2004). 1.教學與評量 2.運動技能指導與裁判 3.運動安全 4.行政能力與輔導 5. 體育知識與學術研究. 劉佳鎮(2008). 1.專業知能 2.教學能力 3.課程規畫 4.運動技能 5.多元評量. 王宗進、黃崇 1.體育教學的能力 2.組織管理的能力 3.訓練的能力 4.善用教學媒體及工 孝 (2008). 具 5.維護學生安全 6.社交的能力 7.品德教育 8.科學研究及創新 9.積極鼓舞的態度與活力。. 綜合上述學者研究,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大致分為七項:1.體育教學能力 2.體育知識 與技能 3.專業態度與精神 4.運動指導與裁判的能力 5.行政與輔導能力 6.課程設計與評量 7.運動安全與預防知識。.

(20) 10 三、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研究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是體育教師專業化的一項指標,而體育教師的自我認知亦是促進 了解本身在專業表現上有何改進的地方,因此瞭解專業表現的現況是可以提供體育教師 參考的資料。咨將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相關研究,整理如下表 3、表 4: 表3 國小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研究整理 作者(年份). 研究題目. 主要內容. 康美文(2003). 新竹市國民小學體育 男性、任教 6-10 年、體育科任教師和兼行政教 教師專業能力現況之 師、體育科系組畢業、參加體育進修研習、經常 研究. 閱讀刊物、擔任教練的教師,其專業能力現況得 分較為良好 。. 陳錦釧(2006). 高雄市國小健康與體 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大致良 育學習領域教學專業 好,在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畢業科系、 能力之研究. 劉欣怡(2007). 任教學習階段等背景下體育專業能力有差異。. 健康與體育教師專業 健體領域教師專業能力表現上以教學能力最高 能力、工作動機與創意 而在專業成長部分為最低,男性在專業成長、專 教學之研究. 業技能上大於女性,體育科系畢業與科任教師在 專業技能上表現較好。. 邱怡文(2008). 臺北縣健康與體育領 男性、體育相關科系畢業、專任教師以上背景自 域教師專業能力與進 評之體育專業能力較高;進修需求上年資 16 年 修需求研究. 吳秋霞(2008). 以上教師高於 6-10 年教師。. 雲林縣國小體育任課 不同背景變項中、性別、服務年資、教育背景、 教師專業能力與自我 擔任職務、進修參與、最高學歷在教師專業能力 效能關係之研究. 上達顯著 (續下頁).

(21) 11 作者(年份). 研究題目. 主要內容. 劉佳鎮(2008). 臺北縣國民小學健康 男性教師整體專業能力表現優於女性,教師對提 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 升專業能力感到高度重視,以充實本身技能、積 體育專業能力之研究. 極參與專業成長活動以及利用相關教學研究結 果為提升專業能力的主要方法 。. 董新樂(2010). 臺北市與金門縣國民 臺北市、金門縣國小體育教師在專業發展上較重 小學體育教師專業發 視「課程與教學」,而男性教師在部分層面上有 展之研究. 張欣隆(2010). 較佳的表現。. 台中市國民小學體育 專業素養以「專業態度」得分最高,性別、年齡、 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 職務、畢業科系在專業素養上達顯著,專業素養 效能之相關研究. 與教學效能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一)國小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研究結果歸納 在其研究方法上,是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由教師本身填寫的自評量表為主,部分 輔以訪談的方式作為研究結果,以下為歸納上述研究後,統整幾點結果: 1.研究方法上皆為量化研究,以自評量表為主。 2.性別對於專業能力表現有顯著差異,男性高於女性的研究結果有康美文(2003)、劉欣 怡(2007)、邱怡文(2008)、劉佳鎮(2008)等。 3.專任教師在專業表現上優於科任教師。 4.年資 6-10 年的教師專業表現較好。 5.女性教師在專業發展意願上優於男性教師。 6.體育教師在專業發展上較重視「課程與教學」。.

(22) 12 表4 國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研究整理 作者(年份). 研究題目. 主要內容. 侯銀華(2005). 高 雄 縣 中 等 學 校 高雄中等學校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現況高低依序 體 育 教 師 專 業 能 為「情意培養」 、 「教學知能」 、 「輔導與評量」 、 「競 力 現 況 及 進 修 阻 技管理」、「行政規劃」;性別、年齡、任教年資、 礙因素之研究. 林琦鴻(2006). 學校性質對專業能力有顯著差異。. 高 雄 市 國 民 中 學 體育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以「教學與評量」較高,其 體 育 教 師 學 習 動 它依序為「課程設計」、「行政管理」、「運動技能」 機 與 專 業 成 長 需 及「研究創發」,學習動機與專業成長需求成正相 求之研究. 張振章(2006). 關。. 臺 北 市 國 民 中 學 臺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之專業能力現況為課程 體 育 教 學 專 業 發 與教學能力、體育認知、運動技能、行政管理能力, 展需求之研究. 已婚教師高於未婚教師;6-10 年及 10 年以上年資 的教師較高,兼任行政教師高於體育科任教師,在 學校班級規模上並無顯著差異。. 廖文彥(2007). 雲 林 縣 中 等 學 校 體育教師在性別、擔任職務、學歷及是否擔任運動 體 育 教 師 專 業 發 團隊教練在整體專業能力實際現況上達顯著差 展需求之研究. 異,教師專業能力,專業發展需求與教師專業發展 重要性三者間達顯著正相關. 張世欣(2010). 國 中 體 育 教 師 自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得分程度為中上,以「教學能力」 我 導 向 學 習 傾 向 最高,不同背景變項對於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有顯著 及 專 業 能 力 相 關 差異 之研究 (續下頁).

(23) 13 作者(年份). 研究題目. 主要內容. 劉明昌(2011). 新 北 市 國 中 體 育 新北市國中體育教師在專業角色知覺程度屬於高. 新北市. 教 師 專 業 角 色 與 等程度,在專業角色知覺之感受程度依高低順序 教 學 效 能 之 相 關 為專業服務、專業自主、專業知能、專業倫理、 研究. 專業成長。. (二)國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研究結果歸納 綜合表 4 內容,發現研究皆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由教師本身填寫的自評量表為主, 部分輔以訪談的方式作為研究結果,歸納上述研究後,統整為以下幾點: 1.年資在 6-10 年及 10 年以上的體育教師在專業表現上優於初任教師 2.體育教師在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上以課程與教學上為重。 3.體育教師性別在整體專業能力實際現況上達顯著差異,男性高於女性。 4.教師專業能力越高則專業發展需求越高。 5.體育教師之專業成長需求以「教學與評量」最高,其次為「課程設計」。.

(24) 14 (三)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現況相關研究 國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研究相當多,在此整理表 5 為專業能力現況的研究結果,由 高至低,雖然各研究者所採用的層面不盡相同,但仍可發現部分相似之層面。 表5 各縣市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研究項目與現況高低 研究縣市(研究年份). 研究對象. 高雄縣. 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高低 情意培養、教學知能、輔導與評量、競技管理及行. 國中 (侯銀華,2005). 政規劃. 台北市. 情意、體育認知、評量、運動技能、行政管理能力、 國中 課程與教學能力. (張振章,2006) 高雄市. 運動技能、教學與評量、行政管理、課程設計 國中. (林琦鴻,2006) 彰化縣. 教學能力、體育認知、運動技能、課程評量、情意、 國中 行政管理. (張世欣,2010) 新北市. 教學態度與知能、體育認知、運動技能、專業成長 國中. (劉明昌,2011) 由表 5 得知,國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以自評量表的方式調查,張振章(2006)、 侯銀華(2006)、張世欣(2010)等研究結果皆屬於中等以上程度。但因各問卷量表探討的 變項上皆不同,無法做一個總結性的比較,只能初步的分類。 (四)教師性別差異研究 1.康美文(2003)以問卷調查法,抽樣新竹市國小體育教師,採用自評量表,共發放 392 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300 份,在教師性別上,以男性教師在專業能力上表現較好;在 文獻中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性別有顯著差異有康美文(2003)、劉欣怡(2007)、邱怡文 (2008)、劉佳鎮(2008)等。 2.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性別無顯著差異(王欣茹,2002;余錦漳,2001;鄭一龍,2003;.

(25) 15 陳律盛、侯銀華、王建畯,2006;張世欣,2010)。 3.李亦芳(2009)在研究體育教師性別與工作壓力中提到,性別所造成的工作壓力有所不 同,而壓力亦是造成表現的差異原因之一。 由以上研究發現體育教師專業能力是否會因性別而有差異,各研究者結果不盡相 同,因此以性別為一背景變項,來加以探討。 (五)學校班級規模差異研究 不同學校規模在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上,張振章(2006)、王欣茹(2002)研究結果為 無顯著差異,意即學校班級規模並不影響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表現。 四、小結 教師專業已受大眾普遍認同,根據學者們的研究,其專業能力大致歸納為以下幾 點:專業學科知識、教學技巧、專業精神與態度、學習成果評量能力、輔導與行政能力。 而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亦包含教師專業能力與體育專業素養兩大項,也就是「教學專業」、 「體育專業」,歸納學者們分析的內涵,與學生較能直接知覺的專業能力,應包括:教 學能力、專業知能、專業技能、課程與評量、教學態度。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的研究 方式,大多以自評量表的問券為工具,對象以體育教師為主,來做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的 研究,其結果發現在專業能力表現現況上皆屬於良好、中上以上的程度,就相同變項上 則以教學態度、體育知能最佳,而在體育專業能力表現與背景因素的關係上發現:性別 上的差異則研究結果皆不盡相同,有男性教師表現較好與未達顯著差異兩類;學校規模 上研究結果則是無差異情形。.

(26) 16. 第二節 學習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所有的學習活動中,影響學生學習的最大內在因素就是動機(motivation),良好的學 習動機在學習成效上會有較好的結果,如果無學習動機,就變得無法學習也無能力吸收 所學習的,所以不管是哪一種科目,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都是教師的優先重要工作,教 師如果可以了解學生學習動機的組成因素,就可以依照這些因素來編排或使用這樣的教 學方式去進行教學,藉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也是現今教育學者們積極探討學習 動機的原因。本節分為三個部分來說明,第一部分針對動機的意涵、分類與學習動機的 意義來說明,第二部分探討學習動機的理論,第三部分對運動學習動機相關研究之探討。 一、動機的定義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能夠維持並且促使活動朝向目標進行的動力,也就是說有動 機對事情的堅持力比無動機來的持久,並且有明確的目標,這相對來說也是有動機的成 因之一,溫世頌(1997)指出,動機是引發個體行為的內在狀態,其中包含感覺需求、促 動行為並朝向目標來獲得滿足。張春興(1996)認為動機是行為原動力,可引起個體活動 並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導使該活動朝向特定目標之內在歷程。所以動機的研究不是一件 簡單的事,心理學家之所以研究動機,其目的在於了解行為產生的原因。Good and Brophy(1984)認為動機是一種建構性的心理概念,用來解釋個體在目標催化行為上的引 發、導引、強度與堅持的狀況,被認為是價值與期望交叉影響所形成的。對於動機有諸 多理論與觀點,特整理為表 6 來互相對照、說明。.

(27) 17 表6 動機的定義 研究者. 對動機的定義. Sage(1977). 指一個人努力的方向與程度. Keller(1985). 動機是指人們對經驗和目標的選擇及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 有四個動機決定要素:興趣、適切、期望和結果。. Sprenger(1985). 動機會使人產生作為、參與行動和改變習慣及態度的動力. Maehr and Archer(1987). 動機包含四個面向:意向、堅持、持續及努力。這力量雖來 自內在,但其強度是由環境所制約決定。. 瞿海源(1991). 動機是用來解釋個體行為發的理由或原因,無法直接觀察到 它的存在,而是必須透過各體表現的行為來推測而得。. Pintrich,Marx,and. 動機是引發、引導並維持行為的一種內在歷程. Boyle(1993) 盧俊宏(1994). 動機在心理學上,皆視為一項引起個體活動並維持著,朝向 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 林靈宏(1994). 動機是為滿足個人需求而使各體採取某些行為。. 王克先(1996). 動機是個體內在的一種生理或心理需求或驅力。. 時蓉華(1996). 動機是推動個體的活動,然後達到特定目標的動力。. 張春興(1996). 動機是指引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活動朝 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 Maehr and Meyer(1997). 動機是可使個體充滿精力、具方向性並使其保持行為或維持 活動的內在狀態。. 溫世頌(1997). 動機為引起個體的行為:包括需求、行為與朝向目標,使個 體採取行為。 (續下頁).

(28) 18 研究者. 對動機的定義. 許士軍(1997). 接受某種刺激而造成需求,因此心理上產生緊張或不適感, 為解除此狀態,採取各種行為,以獲得滿足的促動因素。. 郭卜樂(1998). 人從事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人的行為動 機,動機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 朱敬先(2000). 動機乃激發、引道及持續行為之一種內在狀態。. 葉和滿(2002). 動機乃是人類一項最為複雜的心理特質,不僅在心理學上為 研究重點,在教育學上更是扮演學習成效的重要因因素。. 廖靜苑(2011). 動機是一種內在的需求或驅力,它引發、導引和維持個體行 為活動,以達成或是滿足特定目標之行為歷程。. 二、學習動機的定義 學習動機屬於動機的一種類型,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此學習活動 並使活動趨向教師所設定之內在心理歷程(張春興,1996)。即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 影響這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達到學習目標的重要原因。McCombs(2000)亦認為強烈的學 習動機與興趣可以提升學習速率,所以當學生有高度的學習動機時,其學習成效亦會提 升,有許多學者(林麗娟,1994;許淑玫,1998)也認為動機會影響學習者的參與、努力 的程度與持續的時間。動機與學習間是相輔相成的,而非一種單向關係,動機可以以增 強行為的方式促進學習,而所學到的知識反過來亦可以增強學習的動機(張蕊苓,1999)。 學習者對於內心感覺需要或對學習目的有所期望而能自發的動機,例如對於求知的慾望 導致學習的發生,這就是一種對學習的內在動機,說到動機,基本上就是有需求才會有 這樣的動機反應,因此在進行研究前,就必須對學習動機之定義有些初步的了解。表 7 列出各個學者對於學習動機的定義,作為解釋「學習動機」的依據背景。.

(29) 19 表7 學習動機的定義 研究者. 對學習動機的定義. Mckeachie(1961). 學習者選擇一個可以達成最大滿足與最少後悔的策略,依個人主觀喜 好的預測和達成喜好的可行性結合,組成所謂的學習動機。. Petri(1986). 引起個體學習活動的發生、維持學習活動,並促使個體朝向某一學習 目標進行的內在力量。. Brophy(1988). 學習動機是學生發覺學習活動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嘗試區測自己去追 求學術成長的傾向。. 林寶山(1990). 認為學習動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受到環境及外在增強物等後天因素 所影響。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因素很多,包括學校環境、教師、同 學、課程教材及校外等各因素。. 鄧運林(1992). 個體參與學習的興趣與主動參與的程度。. Stipek(1995). 學習者在學習方面的成就動機,為個體追求成功的一種心理需求,也 是影響學習成就的主因之一。. 林崇德(1995). 推動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原因或內在動力。. 張春興(1996). 引起學習者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噵致該學習活動趨 向教師所設定的目標的內在心裡歷程。. 朱敬先(2000). 個體追求成功的一種心理需求,意即學習者發現課業活動的意義和價 值,而嘗試驅策自己追求學術成長的傾向。. 李咏吟(2001). 內心感覺需要或對學習目的有所領悟而導致自發的動機,如:為滿足 求知慾望而學習,就是一種學習的內在動機。受外力驅使便是學習的 外在動機。. 陳秋麗(2005). 學習動機應包含三個定義:引起、維持、導向目標。 (續下頁).

(30) 20 研究者. 對學習動機的定義. 陳品華(2006). 為學習者參與及致力於學習工作的意願或欲求,顯現在學生對特定 學習活動的選擇以及努力持續進行該活動的強度上。. 綜合各國內外學者的說法,學習動機是一種為追求成功學習的驅使力量,可以引起 學習者對學習維持並朝向預定目標的心理歷程,學習者對某件事感到興趣後,產生學習 動機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本研究中「學習動機」係指國 中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引起、維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並且可以在學習活動中促 使自發投入心力,積極達到學習目標的心理歷程。 三、學習動機理論 在教育發展中對於學習動機的理論,有諸位學者關切這些問題,主要的原因無非是 學習動機對於學生學習有莫大的影響,教學效果的優劣並非單方面決定於教師的教,而 是決定於教師與學生雙方交感互動中學生的學(張春興,1997)。因此,在教學活動現場, 教師除了本身必須了解教學原理並熟悉教學方法外,更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 動機。學生的學習能力影響因素太多太廣,在教學上能有效改善的是學生學習動機,所 以教學者一定要確認學生的動機來源並能善用學習動機,才能有效知道學生的需求,以 至於運用教學策略來提升教學的成效。近年來各家心理學派對於學習動機所持的論點不 盡相同,在此列舉與本研究較有相關的動機理論,茲分述如下: (一)Bruner 的學習心理學 他強調學習時,結構的重要性,認為教材的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必須配合。此外他 提倡發現學習,鼓勵學生個人自己去思考、比較、對照、運用各種策略,以發現教材所 含的重要概念。他的理論深深影響中小學科學課程的發展及教學,尤其是美國課程發展 中心(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所發展的初級科學課程及教材(Elementary Science Study,簡稱 ESS),受 Bruner 的影響很大。 Bruner 在有關教學的應用上,提出四個原則: 1.動機原則(principle of motivation):學習要有動機(motivation),兒童必須先得喜歡學習,.

(31) 21 願意學習,而後教學才有效果。 2.結構原則(principle of structure):結構是指教材組織而言,Bruner 認為,任何知識的傳 授,只要在教材組織結構上能配合兒童學習心理,都可以達到教學的良好效果。 3.順序原則(principle of sequence):按 Bruner 的說法,順序有兩種意義,其一是「準備」 的意思,教學之初需考慮兒童的動機與興趣,進而引起他們的動機,維持他們的興趣, 有了準備,自然易於學習;另一個意思是「教材教法的使用」,一方面配合兒童智力 發展的順序,另方面配合教材學科的性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複雜,從動作表 徵到符號表徵,如此,既可配合兒童年齡能力,又可使新、舊經驗銜接,學習效果即 可事半功倍。 4.增強原則(principle of reinforcement);Bruner 所說的增強原則是內發的,他主張教學時 宜採啟發方式,讓兒童在學習活動中發現原理原則,因認知理解而自我滿足,自會使 學習活動產生增強作用。 Bruner 提出知識學習的三個情況: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iation)以「由做 中學」的經驗,包括直接或有目的的經驗、設計、演劇及示範的經驗;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iation)以「由觀察中學」的經驗,有參觀、展覽、電視、電影等經驗為主;符 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iation)最高層次,以「由思考中學」的經驗為主。 (二)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論(Self-efficacy theory) Bandura(1977)提出自我效能論,主要是採用社會學習觀點,依個人以往的經驗,對 某一特定的事物或工作,再經過多次成敗經歷後,認為自己對處理該項工作具有高度效 能。具有高自我效能的人,對於工作會積極選擇具有挑戰性的,而且可以更加努力,並 且持續工作久一些,相反的,低自我效能的人則會傾向於逃避具有挑戰的工作。 Bandura 認為影響自我效能的因素有四個向度: 1.過去的成就表現:成就表現是基於過去的個體所屬的經驗,因此過去的成就表現是效 能期望的可靠來源,如果個體有重複的成功經驗,那他會展現較高的效能期望。 2.替代經驗:除了仰賴個體的過去經驗外,也有許多經驗來自替代經驗,也就是當觀察 他人能順利完成工作,在未來面對同樣工作時,會說服自己努力堅持下去,亦可成功。.

(32) 22 3.口語的勸說:可透過口語的說明,來達到被說服者認同成功經驗,但因缺乏可靠的經 驗基礎,所引起的效能期望會比較微弱且短暫。 4.情緒激發:在個體受到威脅的情境中,情緒激發會影響效能期望。 (三) Weiner 的成敗歸因理論(Caual attribution theory) 歸因論由 Weiner(1985)所提出,主要的內容為:動機不同的人對於成功或失敗的自 我歸因都不一樣,當了解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後,即可依照這些歸因來決定下次做為。這 些原因歸納出來大致分類有六個:(1)能力(2)努力(3)工作難度(4)運氣(5)身心狀況(6)其它 (張春興,2004)。 Weiner 將個人的成敗歸因分為三個向度: 1.因素來源向度:個體知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是來自於本身或外在的環境中,例如本 身能力、努力程度是屬於本身內在因素,稱為內在歸因;事情的難度、老師教學則是 本身以外的環境因素,稱為外在歸因。 2.穩定性向度:是指原因的變動性。有些原因如情緒、運氣、努力是會變動的(不穩定); 有些原因如能力、課業難度是不易變動的(穩定)。 3.控制性向度:則是指有些原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則不行,也就是控制的程度,像努 力用功是自己可以控制,而課業難度、能力則不是個人可以控制的。 根據 Weiner(1986)的研究,可以得知這些面向會影響學習者動機的強弱,若學習者 將自己的歸因於不穩定或是可自我控制的,那他就會相信自己下次仍有成功的機會,就 不會輕言放棄。反之,如果學習者將失敗歸因於內在因素、自己不能控制的,認為自己 的能力差,會相信失敗是個沒法改變的事實,所以當面對下一個學習工作時沒有學習動 機,又會再一次失敗。所以 Weiner 主張教學者需使用一些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習者了解, 成功的原因是自己的努力與有效的學習方法,並不是能力高低就能決定的。 綜合 Weiner 的成敗歸因理論可由表 8 內容得知其關係。歸因論是一種動機和情緒 理論,有助於老師在教學上分析師生互動對學生學業成敗的歸因影響,並讓教師安排適 當的學習環境及給予學生歸因訓練,激發學生奮鬥不懈的學習態度(賴清標,1993)。所 以該理論可提供教學者建立學生正確的歸因方式使學生在學業成就上有相關作為。.

(33) 23 表8 Weiner 自我歸因論三向度分析表 成敗歸因理論向度 歸因. 因素來源 內在 外在. 能力 努力 工作難度 運氣. * *. 身心狀況 其它. *. 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控制性 能控制 不能控制. *. * *. * * *. *. * *. * *. * *. * *. 轉載自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各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頁 314 (四)ARCS 動機理論 在以上解說敘述之後,對於學習動機理論有基本的瞭解,而在本研究中,所要探討 的學習動機是在這些理論基礎上發展出來的 ARCS 動機理論模式(Keller,1999)。ARCS 動機理論模式是以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系統設計模式為基礎,整合動機理論與相關理論 所提出的動機模式。他認為傳統以來的教學設計對學習動機關注的太少,設計出來的教 材如無法引起學習者感興趣或專注,學習的效果必定會大打折扣,因此本研究以 ARCS 為理論基礎,進行文獻探討。 Keller 認為 ARCS 動機模式適用於所有年紀的學習者,其架構是根據以下兩點: 1.能在課程中引起高度動機之教學者的實務觀察來行使歸納分析。 2.對當今的學習動機理論(如:Bruner,Bandura,Weiner 等人之理論)作一個分析並加以歸納 而成。 因此 ARCS 模式是整合了許多動機理論,強化系統化的教學設計,更能符合激勵學 習者的參與及互動,提供了教學者理論的組織與實務的應用。ARCS 的四大要素如圖 1 所示:.

(34) 24. ARCS A 專注. S 滿足. R 相關. 圖1. C 信心. ARCS 動機理論模式. 1.引起專注力(Attention):所指的是引起學習者的好奇心或興趣,這是讓學生學習的第一 步驟,學生是否知覺到教學內容有趣與否,而且值得重視它。人雖可以無限制的接收 訊息,但只有受到訊息才能被處理與記憶,因此能夠在教材中運用不同的設計策略來 維持學生對知識的新鮮感是相當重要的。教學策略為提供變化性、激發求知需求、善 用詢問技巧。 2.相關性認知(Relevance):教學活動的設計或學習內容本身是可以滿足學生的個人需求 和目標,或是學生熟悉的事物與習得的經驗,使他個人可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也就使說學生察覺到該教學能夠實現其目標,或是滿足其需求,並讓學生了解他們所 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其教學策略為連結熟悉的事物、學習目標為主要的、配合學生的 特質。 3.給予自信心(Confidence):讓學習者可以認為自己經過努力之後是可以成功完成學習 的,亦相信成功操之在我。所以學習過程中協助學生建立學習成功的自信心,是使學 習更有成並且持續的最佳方法,不過要是學習內容太容易,學生會認為沒有挑戰性; 太難則會讓學生有挫折感而失去信心。因此在課程安排需要按部就班,以漸進方式協 助學生建立信心,並讓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及評量的標準,使得學生知道學習方向後.

(35) 25 較可以把握學習重心。教學策略為明定成功的標準及期待、提供自我掌控與成功的機 會。 4.提供滿足感(Satisfaction):係指學習者從教學中,可接收到內在或外在報償,因而產生 繼續學習的慾望,所以在教學設計上要做好內在動機的建立,在實施上需配合內在與 外在的獎勵,多利用正面的鼓勵,減少負面的斥責,藉以激勵學生繼續參與、投入學 習。其策略為提供一顯身手的機會、提供回饋與報償、維持公平性與對等轉移。 Keller(1999)指出讓學習者能夠有機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真實情境上,在過程進行中 提供正向的結果,遇困難時可給予鼓勵。所有活動要依既定目標進行,並在評量上必須 有一致性。在教學中忽視 ARCS 任何一要素,都可能會導致教學的無效與失敗。所以 ARCS 模式中各要素之間都具有相互關連。 陳文長(1995)在分析歸納相關研究發現,體育學習動機上以小學階段興趣最為濃 厚,越到國高中階段越為低落,當然這與外在需求增加有密切關連-升學,即便是如此, 提升體育課學習動機亦是現下學校的當務之急,唯有找尋出可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 與方法,才能夠進行更有成效的教學。透過以上有關學習動機各理論文獻探討中發現, 如能由較深層的信念以及自我認同開始著手,進而改變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藉此改變行 為,必能強化行為轉變為習慣。. 四、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在學生學習動機相關研究中,影響其因素相當多,主要在背景變項中有學生的性 別、學習成就、學校規模、老師教學態度等,本研究中選取了幾個背景變項來作為探討 因素,表 9 為各研究者對背景因素的研究結果與分析。.

(36) 26 表9 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黃鈺雯 問卷調查. 嘉 義 縣 國 在學習動機上多數偏佳,教師教學態度越高,學生 小 高 年 級 在學習工作的整體動機上越高。 學生. 2004a 吳怡蓁 問卷調查 2007 王靜媺 問卷調查 2008 陳雅娟 問卷調查 2008 劉坤桐 問卷調查. 研究結果. 台 南 市 國 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整體學習動機現況良好,學 小 高 年 級 習動機會因性別、年級、學校規模、人格特質而有 學生 差異。 臺 北 市 國 資訊多媒體融入體育教學,在學習動機上呈現正相 中八年級 關 學生 屏 東 縣 國 學生整體學習動機現況良好,高年級學童學習動機 小 高 年 級 不因性別、年級、學校地區而有差異,但與班級經 學生 營有顯著相關。. 2008. 宜 蘭 縣 國 整體學習動機是中等偏高的良好程度,女童比男童 小 高 年 級 有較高的學習動機。 學生. 林添興 問卷調查. 臺 北 市 國 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呈現正相關,在體育課. 2009. 小 高 年 級 學習動機的構面中以專業成長最受重視。 學生. 黃雅鈴 問卷調查. 桃 園 縣 國 學生學習動機裡以內在動機高於外在動機及考試焦 中 七 、 九 慮,顯示學習是正向的,能為學習而學習,導師經 年級學生 營效能與學生自我概念對學習動機有預測力。. 2009. 楊汶斌 問卷調查 2010. 桃 園 縣 國 在英語學習動機中以期望成功分數最高,女性、家 中 九 年 級 庭社經背景地位高的學生,其學習動機越高,教師 學生 教學風格與學生學習動機有顯著關係。. (一)學習動機與性別關係之研究 楊汶斌(2010)研究國中九年級的學生,在對英語的學習動機上發現女同學較男同學 高,劉坤桐(2008)在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研究中也發現,女童的學習動機也高於男童, 除此之外研究顯示男性學生學習動機高於女性學生的亦有劉靜宜 (2003)、張雅 綸 (2007)、梁翠珊(2007);而女性同學高於男性同學的研究結果亦有郭秀緞(2002)、許勝傑 (2007)、金俊宏(2007)、謝欣如(2008)等人,從這些研究中發現,性別在探討學習動機中.

(37) 27 為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以性別為一背景變項,探討對於體育課學習動機的影響。 (二) 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 在學習成就上發現,成就較高的學生在學習動機上有較高的表現,低落的學生就顯 現出較低的學習動機(林添興,2009),這在 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論中也說明了,自我 效能越高的學生在學習上亦較積極,反之則較消極、逃避,不過在體育課中經常發現不 管在體育表現如何,大部分的學生亦對體育課有很大的喜愛成份,因此這是一個值得探 討的背景變項。 五、小結 總結本節,在定義上,學習動機是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成就動機,也是影響學習成就 的主因之一,亦是學生追求成功學習的驅使力量,維持學習活動並導使該學習朝教師所 設定的目標前進的內在心裡歷程,對學生的學習影響相當深遠。在理論上,本研究主要 採用的理論為 Keller 所設計的 ARCS 動機模式,此理論義涵蓋過去 Bruner,Bandura,Weiner 等人之理論所歸納而成,分為四大要素:專注、相關、自信、滿足,來作為體育課學習 動機層面,而在背景變項上對學習動機的影響,以學生的性別、年級、運動習慣、學業 成績與教師性別、學校規模來作探討。.

(38) 28. 第三節 知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本節中所要探討的是學生知覺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相關文獻,教師教學過程 結束後,要能知道、了解學生是否有知覺或感知老師的教學內容,以便作為在日後的教 學修正,如果不能知道教學後的影響,那教學活動的進步是非常有限的。在體育課中, 探討學生知覺教師方面文獻不多,因此借由其他領域的研究來說明,以便在研究者後續 的研究結果撰寫時,能與過去的研究結果相互對照。 一、知覺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動機的關係 學生在教學情境下,所感受到的教師教學及其態度、教學方法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 習動機,表 10 為各研究方法與對象及其結果來說明知覺教師行為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表 10 知覺教師行為與學習動機之研究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黃雅鈴 問卷調查. 桃 園 縣 國 中 學生學習動機裡以內在動機高於外在動機及考 七、九年級學生 試焦慮,顯示學習是正向的,能為學習而學習,. 2009. 研究結果. 導師經營效能與學生自我概念對學習動機有預 測力。 李叔真 問卷調查 2010 楊汶斌 問卷調查 2010 蔡勇吉 問卷調查 2010. 台 北 市 公 立 國 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屬於良好的程度,對於 小六年級學生 學習動機普遍是良好程度,知覺教師創新教學 行為對於學習動機有預測力。 桃 園 縣 國 中 九 在英語學習動機中以期望成功分數最高,女 年級學生 性、家庭社經背景地位高的學生,其學習動機 越高。 嘉 義 市 立 國 中 國中生對於地理科學習動機較為低落,學生知 學生 覺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機有相關,並具有預 測力. 蔡宛蓁 問卷調查 2011 簡新折 問卷調查 2011 陳麗曲 問卷調查 2011. 臺北市、新北市 學生知覺教師教學風格類型以學習者中心型居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多,對於數學學習情緒對於教師教學風格與學 生 習動機有顯著關係。 台 中 市 國 中 七 國中學生對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業投入有正相 年級學生 關。 中 部 三 縣 市 國 國中生在英語科學習動機屬於良好,在知覺教 中生 師教學風格上與學習動機有相關性,亦有預測 力。.

(39) 29 綜上所歸納,學生對於教師行為的知覺狀況,大致上來說對於學習動機都有一定的 影響,並具有預測力,其推論知覺狀況越好,表示學生學習中也比較專注,在一開始的 學習動機就相對較好。然而在體育課上的研究就少得多,因此這也是本研究者希望借由 其他科目的研究基礎上,對知覺體育教師行為表現與學習動機的影響來作為研究。 二、體育課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 體育課學習動機的研究多以教學模式的介入對於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較為 多,以下就體育課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作一整理。 (一)陳敬能、蔡蘇南(2009)以抽樣日間部修習籃球體育課程學生,結果顯示大學生在體 育課(籃球)學習動機是趨於正面性的,認為體育課程可以結交不同的朋友、滿足求知 慾、增進人際關係以及達到休閒效果。 (二)王國鑫(2007)以桃園縣國小五年級學生 2 個班 70 名學生為對象,研究結果以多媒體 輔助教學的介入對國小學童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上有功效。 (三)王靜媺(2008)以資訊多媒體融入體育教學作為研究變項,以國中八年級學生為對 象,發現資訊多媒體的融入使得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信心、滿足感提升,而難易度 適中亦可讓學生能夠持續較好的學習動機。 (四)陳敬能(2009)以問卷調查法,針對大專學生參與學校體育課的動機與情形,發現不 同性別在學習動機構面上不同,女性同學在逃避或刺激因素與外界期望高學男性同 學,而在求知興趣與社交關係上男性高於女性。 三、小結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學生知覺教師狀況普遍接屬於良好的程度,顯示教師行為對於 學生的影響有其重要性,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有助於個人的學習,因此在學習 動機上與教師的教學行為皆有相關,並且具有可預測性,對於學生而言,給予難度適中 的問題,可以誘發學生較佳的學習動機。.

(40) 30. 第叁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以 101 學年度臺中市國中為研究範圍,研究對象為國中學生,主要目的旨在 探討學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現況,瞭解在學生觀點上所感受到的體育專業能力表現 有哪些,做為進一步分析與驗證。本章分五節,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設計與實施方式;第 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流程;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現況如何,其中包括教學 態度、專業知能、課程與評量、專業技能、教學能力等項目予以探討與分析,再根據研 究目的與研究問題訂定本研究架構,研究架構如圖 2 所示: 一、背景變項:包括學生性別、年級、運動習慣、體育教師性別、學校規模、體育科成 績、等六個向度。 二、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變項:是指以國民中學學生觀點來客觀感受到體育教師 專業能力表現情況,包括「教學態度」 、 「專業知能」 、 「課程與評量」 、 「專業技能」 、 「教 學能力」,等五個行為層面。 三、學習動機變項:指引起學生體育課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並導使該學習活動趨 於教師設定目標之內在心理歷程,其變項以 ARCS 動機模式分為「引起專注力」 、 「相關 性認知」、「給予自信心」、「提供滿足感」四個層面。.

(41) 31. 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表現: 1.教學態度 2.專業知能 3.課程與評量 4.專業技能 5.教學能力.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背景變項: 1.基本資料(學生) 性別、年級、運動 習慣、體育科成績 2.背景資料(其它) 教師性別、學校規 模. 皮 爾 遜 績 差 相 關.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圖2. 研究架構. 學習動機: 1.引起專注力 2.相關性認知 3.給予自信心 4.提供滿足感. 多 元 逐 步 迴 歸 分 析.

(42) 3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擬分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為準備階段,第二部分為研究階段,第三部分 為資料處理階段,圖 3 為本研究流程。. 準 備 階 段. 問題背景.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文獻探討. 研究範圍. 量表編製. 研 究 階 段. 預試-信效度分析. 抽樣施測學校並與之聯繫. 完成正式量表. 問卷發放與回收. 將有效問卷數值進行分析. 資 料 處 理 階 段. 計量方法 1.描述統計 2.獨立樣本 t 考驗 3.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皮爾遜積差相關 5.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結果分析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3. 研究流程.

(43) 3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依據臺中市教育局學校資料(2012)顯示,全臺中市市立國中有 69 所,完全中學 9 所, 國中學生總人數約 94776 人,根據 Krejcie and Morgan(1970)有效樣本抽測數為 368 份, 但研究者為兼顧樣本代表性故提高抽測的數目,以同一班級的學生為一群組,全臺中市 共分為 29 個行政區,一所抽樣學校發放一個班 30 份,七、八、九年級擇一即可,以分 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授試樣本,依照每一行政區的國中學生人數,以比例抽取學校進行 施測,該區學生人數若在五千人以下則抽取一間學校為樣本,五千以上則抽取兩間學 校,其中中區無學校免抽樣,以及少部分地區因人數較少,參考「台灣地區鄉鎮市區發 展類型應用於大型健康調查抽樣設計之研究」(洪永泰、翁文舜、莊義利、陳怡如、梁 廣義、劉介宇、劉季鑫,2006)將鄰近相同類型的地區結合一起抽樣,以符合比例上的 原則,有以下區域:梧棲區與龍井區、大甲區與大安區、大肚區與烏日區、外埔區與石 岡區與和平區、新社區與東勢區、霧峰區與太平區;共計抽樣 28 校,發放 840 份。表 11 為各區抽樣學校數統計資料。.

(44) 34 表 11 抽樣學校數統計表 行政區. 學生數. 抽樣數. 抽樣學校. 東區. 1232. 1. 育英國中. 南區. 1925. 1. 崇倫國中. 西區. 7763. 2. 光明國中、忠民高中. 北區. 4626. 1. 五權國中. 北屯區. 8630. 2. 崇德國中、三光國中. 西屯區. 8237. 2. 中山國中、漢口國中. 南屯區. 6732. 2. 萬和國中、黎明國中. 豐原區. 7079. 2. 豐東國中、豐南國中. 后里區. 1971. 1. 后里國中. 神岡區. 1612. 1. 神岡國中. 大雅區. 3948. 1. 大雅國中. 潭子區. 2675. 1. 潭秀國中. 外埔、石岡、和平. 1401. 1. 石岡國中. 清水區. 3055. 1. 清水國中. 梧棲、龍井. 4477. 1. 中港高中. 大甲、大安. 4447. 1. 大甲國中. 沙鹿區. 3631. 1. 沙鹿國中. 大肚、烏日. 3686. 1. 光德國中. 新社、東勢. 2653. 1. 新社高中. 大里區. 8660. 2. 成功國中、光榮國中. 霧峰、太平. 6336. 2. 霧峰國中、新光國中. 總計. 97776.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共同業務 教師成長 C/Q/S E/R/A 專業發展 C/Q/S E/R/A 實驗研究組 科學活動 C/Q/S E/R/A 研究發展 C/Q/S E/R/A 資料出版組 出版刊物 C/Q/S E/R/A 國際教育 C/Q/S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修習本專門課程者,應取得閩南語 中高級以上 能力證明,包括(一)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核

110 年度臺中市推動硬筆書法與美感教育師生硬筆書法比賽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tatistical methods, regression, survival data analysis,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experimental design.

Mathematical theories explain the relations among patterns; functions and maps, operators and morphisms bind one type of pattern to another to yield la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