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習型態

學習型態被視為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 知覺反應和個人偏好等因素,皆會影響其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對教師而言,藉 由學習型態之探究能幫助瞭解學習者的個別差異,以改善教師的教學品質。以下 針對學習型態之內涵、學習型態之分類與特徵及學習型態與遊戲式數位學習進行 歸納和探討。

壹、學習型態之定義

學習型態(learning style)源自1940年代,實驗心理學對認知風格(cognitive styles)之研究,主要著重在解釋個體在認知方面之特質(例如:知覺、記憶或訊息 處理方式等)上的差異,由於此方面之研究明顯具有教育應用價值,擴充演變後於 1970年代產生學習型態一詞(郭重卲,1987)。學習型態有時亦稱為學習風格,意 指學習者對物理、環境、社會和生理等各方面的刺激所產生的學習偏好(Dunn &

Dunn, 1979)。當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時,其專屬於個人的學習方式,通常與自身 的個人特質有相當大的關聯性(Felder & Spurlin, 2005)。由於國內外學者對學習型 態之分析與解釋有所不同,故針對各學者對學習型態之定義加以整理,如表2-2 所示。

張春興(1985)定義學習型態為學習者在多變的環境中從事學習活動時,經由 其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歷程,在外顯行為上表現出帶有認知、情意、生理等 三種性質的習慣性特徵。Kolb (1976)認為學習型態是指學習者在具體經驗、觀察 後反應、形成抽象概念、行動後獲得新經驗等四個學習階段當中的行為表現。Hunt (1979)表明學習型態代表學習者最有可能學習成功的教育條件或學習情境,著重 學習者如何學習,而非學到些什麼。Gregorc (1979)指出學習型態是提供學習者心 智運作的線索,俾使學習者能夠從環境中調適一些特殊的行為。Garger與Guild (1984)定義學習型態為學習者致力於一項學習任務時,經由其行為和人格的交互 作用而表現出來的穩定而普通的特徵。Mather與Champagne (2008)強調學習型態 是指當學習者面臨學習情境時,最先採取的學習方法。林麗琳(1995)認為學習型

36

Felder &

Spurlin 2005 學習者在學習時,專屬於個人的學習方式,通常與自身的個人特質有很 大的關聯。

Mather &

Champagne 2008 當學習者面臨學習情境時,最先採取的學習方法。

37

貳、學習型態之分類與特徵

不同學者對學習型態之分析層面亦有所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詮釋及見解,因 此,衍生出各種學習型態分類方式。Riding與Rayner (1998)依據各種學習型態之 主 要 特 徵 將 其 分 為 三 種 取 向 , 包 含 意 義 導 向 之 學 習 過 程 (learning and meaning-oriented processes)、教學偏好(instructional preferences),以及認知技能發 展(cognitive skill development)。 以意義導向之學習過程為依據的學習型態著重學 習活動之差異;以教學偏好為依據的學習型態強調學習者的人格特質與學習情境;

以認知技能發展為依據的學習型態聚焦於認知處理之差異。另外,Coffield、

Moseley、Hall與Ecclestone (2004) 整理學習型態之相關文獻,並列出71種不同的 學習型態,其中有60種學習型態皆具有測量工具。Coffield等人(2004)將學習型態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LSI) Learning Style Questionnaire (LSQ) Building Excellence Survey (BES) Gregoric 1977 Gregorc Mind Styles Delienator (MSD) 認知結構 Riding 1991 Cognitive Styles Analysis (CSA) 人格特質

Apter 1998 Motivational Style Profile (MSP) Jackson 2002 Learning Style Profiler (LSP)

Myers-Briggs 1962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可變通的學習偏好

Allison & Hayes 1996 Cognitive Style Index (CSI)

Herrmann 1995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 (HBDI) Honey & Mumford 1982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LSQ) Felder & Silverman 1996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ILS) Kolb 1976

1999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LSI) LSI Version 3

Approaches to Study Inventory (ASI)

Revised Approaches to Study Inventory (RASI) Approaches and Study Skills Inventory for Students (ASSIST)

Sternberg 1998 Thinking Styles

Vermunt 1996 Inventory of Learning Styles (ILS) 資料來源:Kanninen (2009)、Coffield 等人(2004)。

38

由於本研究主要探究學習者認知處理之內化反應,因此參考與Riding (1991) 同為認知結構取向之More (1993)學習型態量表,More根據學習者認知處理心理活 (Trial Error Feedback)

嘗詴型學習型態喜歡快速的反應即使對答案不是很有信心,

資料來源:王麗君(2005)、More (1993)。

考量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學習型態之學習者在進行5E遊戲學習活動時,認知 係(Fielding, 2000)。若教師依據學習者之學習型態營造及設計出有利的學習環境 與適當的學習活動,不僅可維持並增進學習者之學習動機,更能滿足個別學習者 的獨特學習偏好,有效增進學習成效(楊坤堂,1996)。而數位遊戲環境提供多重 感官效果、學習目標與即時回饋,能有效幫助學習者進行學習(Oblinger, 2004)。

39

此外,Chao (2006)指出不同學習型態的學習者進行遊戲式數位學習活動時,皆抱 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故研究者針對近期學習型態運用於遊戲式數位學習之研究進 行整理,並將重點摘要如表2-5,以瞭解相關研究之發現與發展。

Huang等人(2007)發現場依賴型學習者使用遊戲式數位學習系統之學習成尌 優於場獨立型學習者。Milovanović、Minović、Kovačević、Minović與Starčević (2009) 指出感覺型學習者使用電腦遊戲做為學習工具時,其學習過程會注意更多的細節 及真實經驗,因此學習表現較優於直覺型學習者。Hsieh、Jang、 Hwang與Chen (2011)認為當教學風格屬於集思廣益時,主動型學習者之學習成效優於反思型學 習者。Wang與Chen (2012)指出聚斂型學習者對程式語言學習之學習理解成效顯著 高於發散型學習者。蕭惠英(2006)認為遊戲式網路評量可提升不同學習型態學習 者的數學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賴俊甫(2007)指出數位遊戲學習方式有助於不同 學習型態學習者對科學相關態度的培養。侯貴文(2007)發現偏好思考的資訊接受 方式,在學業表現及記憶保留上,顯著優於感覺的資訊接受方式。不同資訊處理 方式的學習者在學習表現及記憶保留尚沒有差異;同化型及聚斂型學習者在學業 表現及記憶保留上優於發散型及調適型學習者。

40 Starčević (2009)

大學生 網路與通訊

Felder &

Silverman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