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習障礙之意涵及學習特徵

本節探討學習障礙學生的意涵及學習特徵等相關理論,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學習障礙的意涵,第二部分為學習障礙學生的數學學習特徵,

第三部分為學習障礙的相關研究。

壹、學習障礙的意涵

學習障礙多是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異常,並伴隨社會性的障礙,

王瓊珠(2008)認為這是由於社會大眾對學習障礙者的負面態度所造成。

柯華葳(2000)也指出因學習障礙者與一般大眾在表現上的異質性,故 不易有周全定義,但為能尋出這些學習障礙兒童並為其進行補救教學,

以達到適性教育之目標,確有定義之必要。學習障礙又稱學習困難,亦 稱特殊學習需要,是指儘管在智商上沒問題,也沒發展遲緩,但卻在聽 力、會話、閱讀、書寫、計算、推理和推論能力這些特定領域,學習或 使用上出現明顯問題而導致學習困難。

學習障礙學生雖在智商上屬正常,在外貌或外表特徵也幾乎沒有明 顯不同,站在融合教育觀點皆認為,讓學習障礙學生融入普通班級學習 是最佳的方式,孟令夫與洪儷瑜(2000)稱學習障礙學生為「隱形的障 礙」。而胡永崇(2015)研究提出學習障礙強調的是能力的缺陷,而非 只是學習表現的低下。

學習障礙學生主要表現困難處,會在聽、說、讀、寫、算各方面的 課堂上顯現,有時也伴隨心理歷程上的缺陷,不論是外顯行為還是內在 心理缺陷,皆會直接影響其學習的狀況,學習障礙學生通常有下列特質 表現:

一、智力一般在正常值或正常程度以上,感官敏銳度正常。

二、智力在正常值,但卻因潛在能力與實際學習效果有著顯著的差 距,造成學習成就低下。

三、個人內在能力有著顯著差異,造成讓人難解能力差距。

四、個人在口語表達、閱讀理解、書寫識字及數學運算上等課堂學 習表現皆有顯著的困難,且確定雖經一般教育之介入,仍難獲 得有效的改善。

侯宜汝(2018)研究指出學習障礙學生差異性很大,依語文和非語 文學習障礙來作區分,語文學習障礙(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VLD)

有困難的情況,像是難以識字與閱讀;或是手寫、拼寫、思考和寫作上;

或者難以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排序訊息或事件等。另外,有些學習障 礙學生在非語文學習障礙(nonverb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NLD)的掌控有 困難,像是在空間、知覺、動作協調、人際互動上有著明顯問題,例如:

常掉東西,彎下腰撿橡皮擦,卻又弄掉筆;老師要求抄寫黑板上的第三 題,他們卻往往抄到第二題。

除了上述以語文和非語文學習障礙區分外,也有學者以聽覺處理障 礙(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和視覺處理障礙(visual processing disorder)來區分;聽覺處理障礙(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的學生,

可能會有無法區分聲音間微小差異的情況,或是因為不當的語言速度導 致學生接收後,難以將所聽取的內容加以回應,明確來說,「聽」反而 降低學生原有閱讀、寫作和拼寫的能力(侯宜汝,2018)。

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7)「中文閱讀障礙診斷流程與 測驗簡介」,其手冊中提到,將學習障礙依聽覺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 力以及識字能力、是否有困難分成四大類學習障礙類型。

一、理解型學習障礙:識字正常、聽覺理解困難、閱讀理解困難 之學習障礙學生。

二、識字型學習障礙:識字困難、聽覺理解正常、閱讀理解正常 之學習障礙學生。

三、識字型或閱讀型學習障礙:識字困難、聽覺理解正常、閱讀 理解困難之學習障礙學生。

四、語文型學習障礙:識字困難、聽覺理解困難之學習障礙學生。

學習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缺陷會展現在誤解社會性線索、無法解決 衝突、無法抵抗同儕壓力及發展正向的人際關係上,因而需要透過學習 策略來教導他們合宜的社會人際技巧,包括做反應前務必冷靜思考、可 將社會性反應放聲說出、透過媒體資源例如影片、報章雜誌協助其分析 社會情節的發展脈絡,並類化至不同的社會情境(Lerner, 2003;Mellard Hazel, 1992)。

學習障礙學生因社交技巧困難、執行功能不佳等長期挫敗的經驗,

造成其缺乏動機,常有負面的情緒、低自尊,且容易半途而廢。因此培 養正向的人格特質,如:毅力、復原力、建立社會支持網絡能力,也是 不可忽略的服務項目(曾瓊禛,2009;黃瑋苓,2009;Getzel, E. E., McManus, S., & Briel, L.W., 2004;Kerka, 2002)。

一般而言,學者和大眾都認為,將學障學生安置於最少限制環境,

將可以增進社會接納、提升社會技巧、獲得友誼等優點(Elbaum, 2002)。

Chapman(1988)研究指出,在競爭性的班級環境中,低成就學生經常 會與高成就者進行比較,容易產生失敗和不如人的挫折感。學習障礙青 少年同如一般青少年,皆會歷經相當的身心發展程序、面臨相當的生活

挑戰與壓力,惟學習障礙青少年所伴隨的障礙因素,除了致使其學業學 習產生特殊困難之外,認知能力的缺陷例如訊息的覺察、訊息判斷與處 理,更會影響其社會能力的發展(Bryan, Sullivan-Burstein, & Mathur, 1998)。

學習障礙者因長期學習失落與挫敗經驗影響,於中學階段多已成為 被動學習者;他們過分倚賴教師而無法自主參與課業學習,甚至缺乏學 習動機和思考能力,並無法運用舊有經驗進行新知能的學習,而學業成 就低落影響學習障礙青少年自尊心和自我概念的健全發展,除了阻礙其 社交往來之外,學習障礙青少年更有可能因此受到同儕的冷落與排擠,

使其人際社會互動雪上加霜。青春期是特別看重同儕社會關係的人生發 展階段,一旦社會認知能力與功能有缺陷,學習障礙青少年產生心理情 緒方面的困擾便不足為奇,實不容有關教育人員等閒視之。學習障礙青 少年習慣以負面觀 點覺知自我智能及學習能力表現,即便有成功的學習 經驗,亦難提升其課業學習的自信與滿足感;顯示學習障礙青少年在面 對繁重的課業壓力時,多有「習得無助」的現象(曾瓊禛、徐享良,2006 ; Lerner, 2003)。

學習障礙青少年前十名的生活壓力事件排序相當;「學校考試太難」、

「上課都聽不懂」、「擔心未來升學或找工作的問題」、「不知道如何 把課業學好」、「學校功課寫不完」、「對自己很沒自信」、「老師管 教太嚴格、常常被老師罵」、「被同學嘲笑或欺負」、「重要親人重病 或去世」、以及「家裡經濟狀況不好」等生活壓力事件,最是困擾我國 當今學習障礙青少年(曾瓊禛、徐享良,2006)。

Werner(1993)利用縱貫研究法長期追蹤二十二位學習障礙學生的 生命發展歷程,並利用配對方式同時探究學習障礙學生在各生命階段與 一般同儕的發展差異,研究結果發現:在青少年時期,學習障礙學生無 論是學習適應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或青少年犯罪問題等,皆顯著多於一 般同儕;到了十八歲,卻約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習障礙青少年的生命有了

正向的轉圜,而這些學習障礙青少年的同一特徵是有「非正式的支持系 統」如:來自家人、同儕、或其他長輩、成人的支持,這些支持的力量 能助長他們的自尊與自我效能,使其能朝向實際的人生願景前進、抗衡 危險因子的影響。

陳姿任與莊謙本(2011)研究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職學習障礙學 生自我概念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現況與差異情形。以「高職學生自我概念 量表」與「高職學生同儕態度量表」針對國立宜蘭高商日校二年級學習 障礙學生9人及其同儕249人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如下,高職普通生 對學習障礙學生的整體接納態度皆有積極正向之表現,以情感構面最高、

行為構面次之,認知構面最低,表示班級同學仍能經營和善共處的環境。

若要學習障礙學生與同儕有好的互動,社交技巧是一劑良方,它跟 其他正式課程同樣重要,能助於學習障礙學生擴展人際關係與建立個人 資源。學習障礙學生學得技能後,也要了解溝通不是只有技巧,當態度 是溫暖的,技巧才有效,亦即,他們要學習換位思考,並要容許灰色地 帶存在。每位教師都是學習障礙學生人際關係的敏銳觀察者,他們發生 困難的情境不只侷限在特定場域,普特教師要搭建合作空間,並將班級 經營的元素考慮進來,有時候,學習障礙學生反倒是事件的受害者,而 非麻煩本身,發起肇端的兩方,一定都有需要學習的地方(邱素梅,

2016)。

學習障礙學生有其個殊性,支援系統對他們很重要,《特殊教育支 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2015)就明訂評量、教學及行政 支援措施。具體作法有很多,如:環境與課程安排、同儕參與、人力支 援、特教宣導、提供家長諮詢服務等,藉以提供他們學習協助,增進師 生接納度。

Lerner(1993)指出有80%的學習障礙學生出現閱讀上的困難,常 會需要更多的提示與指導,並仰賴評量調整改善學習困境,即便做到如

此,可能也只稍減緩其學習壓力,在學業成就表現上仍不易提升。長期 的挫敗及習得無助感使學習障礙學生在學習上逐漸缺乏積極主動性,他 們只能像支空裝的瓶子等待知識來填補,也學不到符合自身能力的知識 與技能,師生皆感挫敗,教師多從學習障礙學生本身與環境看待學習失 敗的結果,學習障礙學生則認為被迫學習,視教育無用。

蔡明富與洪儷瑜(2005)就建議,解決標記問題首要改善學習障礙 學生的行為表現,對一般生增加障礙標記以外的正確訊息,而老師也要

蔡明富與洪儷瑜(2005)就建議,解決標記問題首要改善學習障礙 學生的行為表現,對一般生增加障礙標記以外的正確訊息,而老師也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