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資料處理分成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為研究對象在「寫作表現評量表」

之得分情形。研究者以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之「視覺分析」來了解研究對象在接 受故事結構教學方案前後的寫作表現變化情形,以便說明故事結構教學方案是 否能有效提升研究對象之寫作表現。第二部份為研究對象在「寫作態度問卷」

之得分情形。研究者統計「寫作態度問卷」之得分,來了解研究對象在接受故 事結構教學方案前後的寫作態度變化情形,以便說明故事結構教學方案是否對 研究對象之寫作態度有正向的影響。第三部份則是研究對象在「故事結構教學 方案滿意度問卷」之得分情形。研究者統計「故事結構教學方案滿意度問卷」

之得分,來了解研究對象對接受故事結構教學方案後的滿意度,詳細說明如下:

一、視覺分析

視覺分析主要分成階段內和階段間二部份,階段內分析旨在探討某一特定 的實驗階段內,有關資料點的水準範圍、變化、平均數,以及趨向的穩定性等(杜 正治,2006;Barnette & Wallis, 2005)。至於階段間則著重相鄰兩實驗階段資料 之比較,以及計算兩者之重疊百分比等數據(杜正治,2006)。

研究者將研究對象在「寫作表現評量表」之得分情形以曲線圖的方式呈現,

依據曲線圖中資料點的大小和方向運用視覺分析的方式整理出各階段內的變化 摘要表。研究者再依據階段內變化摘要表了解研究對象在基線、處理和保留三 個不同時期的寫作表現情形,製成相鄰階段間的變化分析摘要表。以下就階段 內分析和階段間分析說明如下:

(一)階段內分析

1.階段順序:選取一個英文字母代表一個實驗階段。「A」階段代表基線期,

「B」階段代表處理期,「A’」階段代表保留期。

2.階段長度:透過資料點的計算,決定每個階段別的長度。

3.趨向走勢:資料點分布的傾向,就是資料路徑(data path)的斜度。本研究 以折半中數法(split-half method)畫出階段內資料點分布的趨向線,以「+」或「/」

表示趨向上升,以「-」或「\」表示趨向下降,「=」表示趨向平穩不變。

4.趨向穩定:又稱為趨向穩定係數。由趨向線算出趨向穩定,趨向穩定係 數指該階段內有多少資料點落在趨向線 15%的範圍之內,趨向穩定係數在 75%以 上可視為穩定,低於 75%則為不穩定(杜正治,2006)。

5.平均水準:係指各階段中寫作表現評量表得分之平均數、各階段中文章 總字數之平均數。

6.水準範圍:係指趨向線上的資料點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距即為水準 範圍。

7.水準變化:係指同一階段中,第一個資料點和最後一個資料點的差值,

若結果為正值,則表示具有成效。

(二)階段間分析

1.階段比較:係指相鄰兩個實驗階段的比較,包含了基線期和處理期、處 理期和維持期兩個階段。

2.趨向走勢和變化效果:係指相鄰兩個實驗階段間的趨向變化,以此評估

教學介入處理的效果。

3.水準範圍和水準變化:係指相鄰兩個實驗階段中,後一個階段的第一個 資料點減去前一個階段的最後一個資料點。若結果為正值,則表示具有成效。

4.平均數變化效果:係指相鄰兩個實驗階段的平均數之差值,即是處理期 之平均數減去基線期之平均數、維持期之平均數減去處理期之平均數。

5.重疊百分比:係指比較相鄰兩個實驗階段的介入處理效果。即是相鄰兩 個實驗階段中,後一個階段有多少百分比的資料點落入前一個階段資料點的範 圍內,重疊的百分比高,表示兩個階段的效果一致。處理期和基線期的重疊百 分比低,則表示介入處理的效果好;維持期和處理期的重疊百分比高,則表示 結束教學介入後的維持效果好。

二、寫作態度問卷之分數統計

寫作態度問卷為五點量表,「非常不同意」為 1 分,「不同意」為 2 分,「沒 意見」為 3 分,「同意」為 4 分,「非常同意」為 5 分。統計各項得分作為分析,

得分越高表示寫作態度越趨正向,反之得分越低表示寫作態度越趨負向。

三、「故事結構教學方案」滿意度問卷之分數統計

滿意度問卷為五點量表,「非常不同意」為 1 分,「不同意」為 2 分,「沒意 見」為 3 分,「同意」為 4 分,「非常同意」為 5 分。統計各項得分作為分析,

得分越高表示接受故事結構教學方案的滿意度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表示接受故 事結構教學方案的滿意度越低。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三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故事結構教學方案」

對其寫作表現的影響。本研究共分成五節撰寫,第一節為整體寫作表現資料分 析,第二節為探討研究對象在不同階段各分項的寫作表現,第三節為寫作態度 問卷分析,第四結為故事結構教學方案滿意度問卷分析,第五節為討論。五節 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整體寫作表現資料分析

研究者將研究過程的三個階段─基線期、處理期和保留期之寫作表現整體 得分,分別繪製成曲線圖,並將研究對象在各階段的寫作表現變化摘要列表,

呈現出階段內和階段間的變化。本研究的整體寫作表現曲線圖如圖 4-1 所示,

各階段內寫作表現評量表之視覺分析如表 4-1 所示,分階段間寫作表現評量表 之視覺分析如表 4-2 所示,以下分別呈現出圖表並說明其分析結果。

圖 4-1 研究對象整體寫作表現曲線圖

基線期 處理期 保留期

評量次數 寫

作 表現 評 量表 得 分

一、整體寫作表現曲線圖分析

(一)S1 整體寫作表現曲線圖分析

由圖 4-1 可知,S1 在基線期的寫作表現得分在 23 至 26 分之間,得分較低。

進入處理期後,寫作表現得分在 40 至 48 分之間,明顯高於基線期,可見教學 介入的立即效果。在保留期時,寫作表現得分在 43 至 45.67 分之間,與處理期 差異不大,亦優於基線期表現,具有教學介入後的維持效果。

研究者觀察研究對象在各階段的表現,發現 S1 在基線期階段時,一得知要 習寫作文就面露難色,直說自己不會寫,一定寫的很糟…,思考了許久仍不知 道要從何下筆,顯得手足無措,給予充足的時間(二節課),也僅能寫出少部分 字句,在內容思想、組織結構、文字修辭上的表現皆差強人意。進入處理期後,

由研究者予以引導,在寫作前給予二節課的教學,透過看圖問答完成「故事結 構提示單」和「故事結構圖」後,再嘗試進行寫作。結果發現,S1 在寫作計畫 的引導下,較能掌握圖片意涵,並能依照記敘文的要素將文句加以串聯,用詞 遣字上也較能精準運用,文章的質和量明顯較基線期來得佳。退除引導,進入 保留期後,S1 在課堂上已能自行嘗試使用「故事結構提示單」和空白的「故事 結構圖」,獨立進行思考、組織主題內容進行寫作,此階段的寫作表現和處理期 差異不大,多能有正向的寫作表現。

(二)S2 整體寫作表現曲線圖分析

由圖 4-1 可知,S2 在基線期的寫作表現得分在 22.33 至 26 分之間,得分較 低。進入處理期後,寫作表現得分在 40 至 48 分之間,明顯高於基線期,可見

教學介入的立即效果。在保留期時,寫作表現得分在 42 至 43 分之間,與處理 期差異不大,亦優於基線期表現,具有教學介入後的維持效果。

根據研究者的觀察,發現 S2 在基線期階段時,對於要進行寫作感到無奈,

會主動表示自己不喜歡寫作,因為和寫作業(單純書寫)相比,寫作困難許多,

也要花費許多時間,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寫什麼,也不知道要如何組織才能拼湊 出一整篇文章,S2 多半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天馬行空的把想到的通通寫出來,

此階段的寫作內容雜亂無章,多半是草草了事,字跡較為潦草,也較多錯別字。

進入處理期後,由研究者予以引導,在寫作前給予二節課的教學,透過看圖問 答完成「故事結構提示單」和「故事結構圖」後,再嘗試進行寫作。結果發現,

S2 對於看圖問答的方式十分感興趣,產生誘發效果,甚至願意主動回饋自身的 經驗,提出許多看法或新想法。透過提示單和結構圖具體明確的引導,有助於 將心中想表達的內容更有組織性的呈現出來,文字修辭的表現也較前一階段來 的豐富和通順。進入保留期時,S2 已經多能自行運用提示單和結構圖進行寫作,

且寫作的反應速度快,甚至主動表示可以只給予作文題目就開始進行寫作,可 退除所有提示單和結構圖,總花費時間約一節半即可。

(三)S3 整體寫作表現曲線圖分析

由圖 4-1 可知,S3 在基線期的寫作表現得分在 22 至 25.33 分之間,得分較 低。進入處理期後,寫作表現得分在 40 至 47.33 分之間,明顯高於基線期,可 見教學介入的立即效果。在保留期時,寫作表現得分在 42.67 至 45.67 分之間,

與處理期差異不大,亦優於基線期表現,具有教學介入後的維持效果。

研究者觀察 S3 各階段的表現,發現在基線期時,S3 對於寫作的興趣缺缺,

看到題目後便坐著發呆,想了許久卻遲遲無法下筆,會主動提問,詢問這樣寫 可不可以?雖有分段但並不恰當,結構組織缺乏,內容也較為空洞,文章整體 品質欠佳,給人凌亂無章的感覺,且書寫速度慢,需花費較多時間,不會的字 亦需花費時間查字典或是嘗試以注音表示。進入處理期階段,由研究者予以引 導,在寫作前給予二節課的教學,透過看圖問答完成「故事結構提示單」和「故 事結構圖」後,再嘗試進行寫作。結果發現,S3 的整體學習反應較 S1 和 S2 來 得慢,引導過程中需要重複說明,且 S3 本身亦會再三提問確認,才漸能掌握提 示單和結構圖的運用。整體寫作表現有進步,內容思想較前一階段完整豐富,

組織結構也較為分明有連貫性,文字修辭上也比較流暢正確。進入保留期後,

少了研究者的引導和支持,S3 明顯呈現出緊張焦慮的情形,表示自己沒有信心

少了研究者的引導和支持,S3 明顯呈現出緊張焦慮的情形,表示自己沒有信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