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學術生產力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柯佩均,2012)

(一)程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係指網絡中一點至任一點連結數量之 平均值,亦及行動者向外發散的程度,可由此觀察出最主要的行動者。

(二)密度(Density):指「網絡中實際連結」除以「所有可能連結」之比率,

可顯示行動者間互相合作交流之密切程度。網絡資訊流動密度越高,其互 動情形越佳。

(三)內聚力(Cohesion):內聚力必須透過網絡連結之集中度與密度得知,當 網絡中節點出現高度互連關係時,可稱之為集叢(cluster),若集叢相互連 結次數越多,則表示該集叢內聚力越強。

綜上所述,社會網絡分析提供了學門、學科領域了解學術網絡分佈的途徑,

各學科領域之社會網絡關係皆有所不同。而本研究參考上述各種研究,以作為本 研究針對台灣各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社會網絡分析之依據,使本研究更具信度與 效度。

第四節 學術生產力

Nicholas&Ritchie(1978)宣稱書目計量學(Bibliometrics)研究的目的在提 供知識結構與資訊傳播,並將之分為描述型書目計量學(descriptive bibliometrics)

與行為型書目計量學(behavioral biblometrics)二種。O'Connor 與 Voos(1981)

則認為書目計量學應包括文獻間主題關係的研究。Stevens(1983)認為書目計量 學是一量化的科學,分為描述型(descriptive)與評估型(evaluative)。描述型書 目計量學運用在生產力的計算,評估型主要用在參考書目及引用文獻被使用情形

(蔡明月,2003)。

近代書目計量學之發展除了運用統計及數學的原理分析其文獻外,尚可對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表數量、作者、發表機構、論文合作者、論文贊助單位等進行分析。書目計量學 也具有預測趨勢發展之功用,因為書目紀錄所提供的資訊可以有許多面向的呈 現,經過數據上的統計,方可瞭解到其現象背後的意義。每個學門文獻量的增長 可瞭解到該學科的興衰,文獻更可呈現知識發展的導向與趨勢,可做為未來學門 規劃參考之依據(林巧敏、范蔚敏,2010)。以下針對書目計量學運用於學術生 產力進行探討。

賴香菊等(2011)針對台灣資訊管理學術單位 2001 年至 2008 年,學術期刊 論文發表在 SCIE、SSCI 及 TSSCI 資料庫狀況進行學術生產力調查。研究結果發 現在 3,132 篇論文中台灣資管學界論文發表量逐年成長,SCIE 佔約 75%、SSCI 及 TSSCI 佔約 25%。論文數排名前 5 的學校佔了總發表論文量約 40%,平均每 年生產約 300 篇。2001 年至 2008 年在 SCIE 及 SSCI 中共發表 2,655 篇,平均每 年生產約 83 篇。SCIE 部分以國立成功大學 187 篇為最多;SSCI 部分則以國立 中山大學 76 篇為最多;TSSCI 部分以國立中山大學 50 篇為最多。國外核心期刊 部分八年來資訊管理學領域共有 164 篇,資管頂尖期刊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僅發表四篇,顯見在頂尖期刊中要被收錄的困難度是相當高 的。整體而言,國內資訊管理界學者在論文發表的數量上持續成長,但在國際頂 尖期刊上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黃妃、湯京平、吳重禮(2002)針對台灣政治學期刊 1995 年至 2001 年學術 生產力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台灣大學政治系發表篇數最多。本研究以有政治學為 名的系所進行分析,在 TSSCI 以政治學為系所之單位共發表了 369 篇論文,其 中 110 篇由台大政治系所發表,約佔總體三成。其次為中央研究院歐美所法政組 69 篇,第三則是東吳大學政治系 61 篇。在 SSCI 中總共發表 74 篇文獻,以台灣 大學政治系所發表的 25 篇為最多,政治大學政治系 16 篇為第二,第三為中央研 究院歐美所法政組 11 篇。將 TSSCI 及 SSCI 合併計算共發表了 443 篇政治學系 所所發表之文獻,總體而言還是以台灣大學政治系 135 篇佔總體約 30%為第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法政組 80 篇居次。研究結果顯示,期刊論文的發表往往與單 位人數有顯著相關,自 1995 年以來各大學政治系論文發表量均高於平均點數,

表現相當平穩。

王培蓉(2005)使用威望法及書目計量學,針對臺灣森林經營之學術生產力 與關係網絡進行研究。該研究調查 16 名臺灣森林經營研究最具生產力與影響力 的一群人士,其中 13 人在大學任教。該研究以臺灣定期出版有審查制度的四份 林業期刊為研究材料,包括《中華林業季刊》(1968-迄今)、《林業試驗所研 究報告季刊》(含林業試驗所試驗簡報(1947-1986)及臺灣林業科學)、《台 大實驗林研究報告》(含 1952-1986 出版之單行本)、《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報 告》(1979-迄今;後更名為《林業研究》)。依研究領域先進行分類,再計算 作者人數與生產力,以及合作對象的性質與關聯性,並繪製社會網絡關係圖。傳 統上森林經營、育林與森林利用為森林教育三大研究主題,然而從實際論文生產 量觀之,森林利用研究約占 30%,而育林及森林經營各約佔 19%及 17%,顯然 研究能量未能具體反映出研究主題的重要性。在 3,305 篇研究報告中篩選出 693 篇論文為主要分析材料。693 篇論文由 288 名作者發表,森林經營研究生產力最 高之前 60 名作者,他們的生產量在 693 篇中佔 559 篇,佔全部 8 成以上。此外 有 179 位僅發表過一篇論文。693 篇中有 400 篇為一人作者;二人合作作者 227 篇;三人合作作者 60 篇;四人合作作者六篇。本文作者認為森林經營社群的關 鍵核心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具有高研究生產力,二是具有高學術聲望;而這兩者 間呈現正相關性。高研究生產力取決於個人的努力,而非團隊合作的結果。在此 領域學研共構的脈絡和特性下,森林經營社群得以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並以此 作為衡量專業的標準。

劉濤(2009)針對 2008 年中國《情報科學》期刊,一至十二期共 407 篇文 獻,進行書目計量學分析,共計 1911 頁、407 篇、每篇平均 4.7 頁,其中受學術 計畫補助文獻有 157 篇,佔總論文數 38.75%,在同類期刊中表現最好。文獻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計:理論相關研究 117 篇(28.75%);服務相關研究 132 篇(32.43%);博士生論 壇 82 篇(20.15%),顯示《情報科學》期刊是一理論與實務並重之期刊,並給予 博士學生發表文獻之園地。作者數統計,單一作者 141 篇(34.64%)、二人作者 159 篇(39.07%)、三人作者 85 篇(20.88%)、三人以上作者僅有 22 篇,顯見三 人或二人作者為學術合著主要型態。作者背景統計,圖書館專業背景共 263 位

(64.42%),非圖書館專業背景 108 位(26.23%),顯見情報科學是以圖書館專 業背景研究人員作者最多。作者單位吉林大學 57 篇(14%)、武漢大學 33 篇

(8.11%)、華中師範大學 15 篇(3.69%)、南京大學 12 篇(2.95%)、中國科學 技術信息研究所 11 篇(2.7%),其餘在 10 篇以下。2008 年中國圖書館學期刊引 用次數《情報科學》被引用 125 次最佳,其次為《情報學報》引用 98 次,《圖書 情報工作》被引用 96 次。顯見《情報科學》期刊在中國圖書館學門核心期刊中 佔相當重要地位。

黃慕萱(2005)採用書目計量學方式,檢索 ESI 資料庫分析 1993 年至 2003 年我國七所研究型大學論文發表進行概況分析,七所大學分別為台灣大學、成功 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陽明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論文發表總量以 台灣大學 19,037 篇最佳,成功大學 10,220 篇居次。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以台灣 大學 101,728 次為最佳,成功大學 40,353 次居次,再來為清華大學 37,710 次排 名第三。論文被引次數以陽明大學平均 6.76 次最佳,台灣大學 5.34 次,清華大 學則為 4.47 次。排名前 1%之文章高被引文章數,台灣大學 79 篇表現最佳,成 功大學 46 篇,中央大學為 32 篇,其餘大學均少於 30 篇。近兩年排名前 0.1%之 文章,成功大學與台灣大學皆為三篇表現最佳,中央大學與陽明大學一篇,其餘 大學未有文章產出。國內七所研究型大學產出論文質與量有相當大的落差,各校 引用情形皆不佳,不如論文所發表之數量,期待國內研究型大學能朝向量多質精 方向發展。

以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網」收錄之 1999 年至 2004 年學位論文為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料來源,張瀚文(2006)針對臺灣地區新聞學研究所博碩士論文引用網路資源進 行分析。分析系所有包含「新聞」兩個字所發表之博碩士論文,最後共獲得 349 篇論文,其中 16 篇是博士論文(佔 4.58%);333 篇為碩士論文(佔 95.42%),

全部文獻共有 34,312 筆書目紀錄,再針對其中 32,312 筆書目紀錄進行引用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2004 年引用網路比例最高達 6.44%,其次為 2001 年 5.17%,1999 年至 2004 年引用網路資源比例為 4.04%,大致呈現逐年上升趨勢。新聞研究所 博碩士生引用網站類型以商業團體(.com)網站為主,佔 40.15%;其次為法人 基金會等非官方網站(.org),佔 21.75%;政府機構網站(.gov),佔 14.91%;教 育機構網站(.edu),佔 14.40%。一篇博士論文平均引用的文獻數高出碩士論文 許多,博士生平均論文引用網路資源比例為 1.81%,碩士生論文引用網路資源比 例為 4.30%。整體看來網路資源對於碩士論文的影響程度高於博士論文的影響程 度。但其背後的成因尚須經由問卷或深入訪談才能了解其使用差異。作者認為也 可將研究對象擴展至其他領域,作為學術研究與網路資源需求的參考依據。

楊燕枝(2010)以書目計量學分析台灣國際科管期刊之發表現況,針對 1990 年至 2009 年期間,台灣學者在 SSCI 科管領域所發表之論文進行探討,共計 265 篇文獻。研究結果發現 1990 年至 1999 年僅發表 32 篇文獻,此為管科領域在台 灣萌芽時期,2000 年至 2009 年達 265 篇文獻,佔全球論文數量 4.12%,為全球 第四名。另因頂尖大學計畫的執行,在 2005 年後較 2004 年前論文成長量高達 130.3%。我國科管領域論文發表量僅次於美國、英國、荷蘭,顯見台灣學者越來 越重視科管領域研究之論文發表。臺灣主要發表的機構為交通大學,其次為清華 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與中興大學。此五校的文獻生產量為全國文獻發表量 之近半數,顯見國內科管領域社群擴散性不足。

Wani 與 Gul(2008)針對 2008 年 1 月份 SCOPUS 所收錄全球各區域文獻之 數據進行分析,分析 25,482 筆資料。出版品以期刊為主共有 23,830 筆(93.51%),

Wani 與 Gul(2008)針對 2008 年 1 月份 SCOPUS 所收錄全球各區域文獻之 數據進行分析,分析 25,482 筆資料。出版品以期刊為主共有 23,830 筆(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