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高等教育評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物醫農」、「人文社會科教」三組(科技部,2014)。知名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 者黃光國先生,以「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式在 2003 年獲獎,將本土心理學研究 推向國際,顯示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在國家的發展上、制度上、體制上,除了自 然科學的發展,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發展也是國家科學發展極為重要的一環,亦是 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門科學。

綜上所述一個國家的發展除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外,以「人」為本的人文及社 會科學發展,是除自然科學領域發展外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要如何透過人文及 社會科學學門進行人才培養、教學品質提昇、國家資源挹注,進而增加國際學術 競爭力與學術生產力,是每個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者與師生共同的理想與目 標。而本研究透過書目計量學,針對 1993 年至 2013 年來台灣人文及社會科學領 域,發表國際期刊論文之學術生產力,依學科領域進行各大學學術生產力之比較 針對合作對象、合作國別、合作機構等進行分析比較,探討我國各大學人文及社 會科學領域學術生產力之概況。

第二節 高等教育評鑑

根據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其任務及源起之介紹可知,人文及社會科 學領域的發展,是為了提昇臺灣人文社會科學之全面水準為首要目標,其服務項 目包括諮詢與服務、資料庫整合、學術期刊評鑑、學術專書出版等。以培養學術 人才、提高臺灣整體研究水準、強化臺灣與國際學界的交流並促進本土人才成長 等(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4)。

「2013高等教育概況」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編,針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 部分提到,台灣高等教育在國際性競爭中引導「大學特色發展」是一重點發展要 務。目前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計畫、頂尖研究中心計畫、獎勵大學教學卓越 計畫等,顯示高等教育計畫的執行,已提升我國大學國際競爭力及高教水準。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學法第5條第2項規定,委託「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專責辦理評鑑,

主要包括校務與系所評鑑。校務評鑑每六年舉行一次,系所評鑑週期是六年一 次,評鑑範圍包括師資、教學、研究、服務等,以此來監督所有大學學系的辦學 品質(教育部高教司,2013)。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與 高等教育評鑑皆為提升我國學術產出及辦學績效,學術產出也是學術評鑑及各種 研究補助申請評估重點要項之一。

高等教育有培育國家專業高級人才與的使命與功能,教育品質與教育產出之 優劣,對國家社會整體發展具直接且深遠的影響,其攸關整體國家的發展(陳儀 綸,2005)。前教育部長黃榮村(2014)針對近年來先後辦理高等教育計畫提出 他的看法。他認為高等教育必須兼顧本土化與國際視野,並藉由評鑑的過程,找 出及發現缺點,進而逐步改進提昇高等教育品質與學術競爭力。然而,大學為人 才與知識中心,各系所所教導的專門學術非常廣泛,所以要了解其研究成效並不 容易,大學評鑑是困難的,所以必須要有一套評鑑標準,及客觀多元的評鑑機制,

由學者專家共同組成才能發會評鑑成效(王梅玲,2005)。透過一個有效的評鑑 制度,可提升高等教育學術產出,進而促進國家社會的永續發展與經營。

學術生產力近年來之所以受到各方關注,部分原因來自高等教育評鑑制度,

學術研究產出對於大學的學術研究能量與聲望是一種認可。透過評鑑制度可提升 學術產出競爭力,但不同學門其學術產出方式有其差異,自然科學與人文及社會 科學更不能一概而論。各國國情與評鑑項目並不相同,僅供台灣學術評鑑之參 考。所以當我們在評鑑高等教育研究成果時是否能建立不同評鑑機制,是值得深 思的課題。

一、國外學術評鑑概況

1970 年代,歐美等先進國家興起一股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與責任制度的風潮。這套制度除了具有監督、考核的功用外,同時也能確保資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有效分配之依據。歐美等先進國家在高等教育領域也開始出現制度化、標準化,

由政府為主導進行評鑑標準化,發展並推動改革評鑑制度(盧增緒,1998)。

美國為聯邦制之國家由於各州政府的教育態度、教育方針、教育理念並不一 致,所以造成美國各州教育品質、教育水平、教育水準不均之現象,因此認可制

(Accreditation)便在這種情形下產生,認可制是美國獨有的概念,然後利用學 校自我評鑑與專家學者評鑑,各州州政府再針對州內高等教育機構,學術水平、

教學品質、學術產出、學生表現、畢業生就業等因素,作為編列預算經費補助考 量依據。檢視有無達成自訂標準且符合評鑑標準,進而改善本身的教育品質與教 育水平(Young, 1983;Kells, 1988; Keteku, 1999;王保進,2003)。

1947 年,日本成立日本大學評鑑協會(Japanese University Accreditation Association, JUAA),主要是針對高等教育評鑑制定一套標準, 2005 年有 281 所大學加入 JUAA 協會。JUAA 協會 1996 年加入國際高等教育品質保證網路

(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Quality Assurance Ag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QAAHE)希望能夠全面提升日本國內各大學,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學術聲望

(JUAA, 2014)。1984 年,日本全面進行教育改革大學評鑑制度,評鑑方式以

「自檢自評」為基礎,大學進行自評制度,但未來以大學教育機構間互相評鑑為 其目標。1992 年,文部省(相當於台灣教育部)規定「大學須針對教學與研究 活動,進行自檢自評以增進教學與研究之水準,達到高等教育目標與社會義務。」

(蘇錦麗,1997)。2001 年,日本成立大學評鑑機構籌設委員會,針對所有受 公費補助的國立大學都要接受評鑑,再由大學評鑑機構以書面與面談的方式進行 訪談與評鑑(楊國賜,2003)。

英國大學評鑑機構針對學校評鑑(教學品質)由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QAA)為專責單位;高等教育研究品質評 鑑(課程評鑑針對研究品質),由英國高等教育經費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Funding Council, HEFC)負責,至於評估作業由 HEFC 轄下高等教育研究評估小 組(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 RAE)負責。1990 年開始進行高等教育革新,

1992 年以前採取二元制大學制度(二元制為大學與技術學院並存)。1992 年後 因「繼續與高等教育法」(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Act)通過,同意技術學 院更名為大學,使技術學院與大學地位相當並可授予學位,並由品質評估委員會

(Quality Assessment Committee, QAC),負責高等教育評鑑並依評鑑結果做為 經費補助的依據(王保進,1997)。

1988 年後,英國針對「研究補助」與「教學補助」採取不同補助方式,針 對大學研究部分補助,則依評鑑等級的不同,再依其等級作為研究補助的依據(王 如哲,1995)。研究成果評估由高等教育研究評估小組 RAE 負責評估,以 4 年 為一週期。2008 年以前 RAE 評鑑指標,將高等教育研究品質評鑑的結果分為七 級:5*, 5, 4, 3a, 3b, 2, 1(RAE, 2008)如表 2-2。如等級為 1、2 的學校將無法獲 得研究獎助,品質評鑑為 5*、5 可獲得高額研究獎助,所以英國政府針對其品質 評鑑結果級別,提供給大學各學科研究補助的依據(湯堯、成群豪,2004)。2008 年後,高等教育研究評估小組(RAE)將評鑑標準,由 7 個等級調整為 4 個等級,

如表 2-3。

表 2- 2 2008 年前-RAE 評鑑 7 等級

等 級 內 容

5* 2 分之 1 以上研究活動、研究品質平均達國際水準,及其他方面達到 國家水準。

5 2 分之 1 研究活動、研究品質平均達國際水準,及所有其他方面達國 家水準。

4 所有研究活動、研究品質平均達國家水準,及其中也有部份達國際水 準。

3a 3 分之 2 研究活動、研究品質平均達國家水準,或有一些達國際水準。

3b 超過 2 分之 1 研究活動、研究品質平均達國家水準。

2 2 分之 1 研究活動所屬領域的研究品質,平均達國家水準。

1 無研究活動。

資料來源: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2008. Retrieved Fromhttp://www.rae.ac.uk/.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表 2- 3 2008 年後-RAE 評鑑 4 等級

等 級 內 容

4* 研究品質、原創性、重要性達世界領導地位。

3* 研究品質、原創性、重要性國際表現優秀。

2* 研究品質、原創性、重要性達國際認可。

1* 研究品質、原創性、重要性達國家認可。

資料來源: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2008. Retrieved Fromhttp://www.rae.ac.uk/.

二、台灣高等教育與學術評鑑概況

高等教育評鑑議題在台灣學術界一直受到許多關注,至民國 102 學年度止,

我國共有 161 所高等教育機構(教育部統計處,2014)。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 中心基金會,針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構績效評鑑,特別強調「結果的產出」。例如:

國內「頂尖大學」以及「教學卓越大學」計畫的評比,需注重精確「量」與「質」

科學化的特徵才能產生排序,形成一套過濾篩選的機制,藉以篩選出成效較佳的 參與者(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4)。由此可知評鑑的結果不僅 與經費申請補助息息相關,且「量與質」科學化的特徵,透過國內審核一級期刊 與收錄高水準國際期刊的學術產出,為學術評鑑重要指標之一。以下針對高等教 育擴張與頂尖大學計畫、高等教育評鑑加以探討。

(一)高等教育與頂尖大學

教育部與教育部高教司為協助我國高等教育及頂尖大學發展,依各高等教育 機構其優勢及特色發展,進而提升國際競爭力與高等教育品質,所推動的各項計 畫以其增加國際優勢與國際影響力。

1.高等教育擴張:我國高等教育機構自 1950 年僅有 4 所;至 1987 年成長至 39 所;2007 年僅 20 年時間由 39 所成長至 149 所實為驚人;2014 年更達 161 所之多。我國博碩士生人數 1998 年約 5 萬 3 千人;至 2007 年不到 10 年成 長至 20 萬 4 千人;2014 年約 20 萬 8 千人(教育部統計處,2014)近 10 年 來博碩士人數較 1998 年增加約 4 倍,高等教育機構達 161 所,高等教育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構及博碩士生人數成長驚人。

構及博碩士生人數成長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