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家庭照顧者安置老人於長期照護機構的危機來源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將老人安置在長期照護機構視為不孝行為。家庭照顧者 因受到倫理價值觀的影響,期望盡量以家庭為中心照顧老人,讓老人老有所終,安享天 年。然而,當家庭照顧者照顧一段時間後,可能會面臨老人本身的疾病及身體衰退情況 難以預料,或是自身的因素,包括工作、家庭情形,或是身體功能等狀況,這些原由會 使家庭照顧者無法堅持家庭照護的承諾。而時代的快速變遷,傳統價值觀的衝突,以及 工商社會下家庭結構的轉變,亦使家庭照顧者面臨在家照顧老人的困境。

依據 Hoff 的危機理論架構,將家庭照顧者安置老人於長期照護機構的危機來源分 類,情境來源的編碼包括「老人健康狀況惡化超過照顧者照護能力」、「工作及照顧責任 無法兼顧」、「家庭成員間的照顧角色分配推託」;轉化狀態來源的編碼包括「自身難保 的老化階段」、「需兼顧照顧上下兩代的夾心中年期」;文化及社會架構來源的編碼包括

「傳統孝道責任的使命感」、「社會文化對女兒角色義務的看待」、「家庭結構變遷下的分 散人力」。

一、情境來源

Hoff 的危機理論(2001)提到,情境來源包括外在的環境或事件、個人本身的情 況,以及人際關係因素。家庭照顧者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常會希望能以己之力,盡到 最大的責任及義務在家裡照顧長輩,也期待能讓老人在最後的歲月中,安享餘年。但隨 著老人無法自主的身體老化,或者是原先疾病其病情的加速惡化,使得家庭照顧者過去 提供的照護,無法滿足老人的照護需求,也因著照顧責任的加重,耗費的時間及體力更

甚以往。另外,無法同時在工作與照顧責任兩方兼顧,常是家庭照顧者感到為難的處境,

「爸爸五年前也是有小中風,行動上不方便,但沒有完全臥床,後來就根本看不

血糖過高控制不了再住院…。她常常就是今天才回去,明天又去掛急診。情況不是很穩 定,回去家裡好像也沒有住在家裡一樣,有時候今天早上回去,晚上又再去住院,血糖 低就會暈倒這樣子。一開始我們是想要請外勞,但是申請外勞出來,都要好幾個月,那 沒辦法,所以我們先送到這裡(指機構)住。當初她常常剛出院又入院那一段日子,不 太穩定的時候,是很恐怖、很可怕的,精神上的壓力很大!」(個案 15)

(二)工作及照顧責任無法兼顧

當老人的病情狀況,需要家庭照顧者花費更多的時間及精神照顧時,照顧者面臨 工作與照顧的兩方困境。家庭照顧者一方面要負擔照顧老人的重責,另一方面需要工 作,考慮經濟來源的重要性,在這樣的照護情境下,家庭照顧者常感到兼顧兩方的為難,

面臨只能抉擇其一的困境。而有時不僅限於照顧者本身的工作因素,還包括其他的家庭 成員,也因各自工作忙碌,或是居住外地,無法分擔照顧老人。

家庭照顧者提到自己同時面臨要工作,且又得需照顧老人的困難。他們敘述:

「我是壽險業,…我的考量就是說我上班時間不一定,吃飯時間我不一定回來,

我先生那時候還在台中上班,我沒有辦法照顧我婆婆。我和我先生都要上班,我們沒有 辦法照顧老人家,半夜若出了什麼事,我先生是職業軍人,不在家裡,我一個人怎麼處 理。還有我們住在公寓不方便,老人家生病,我沒辦法幫忙送到醫院,養護中心說可以 幫忙送。」(個案 3)

「同時我先生工作也很忙,如果我媽有這樣的狀況(指癲癇發作),那會影響到我 們的工作,因為我自己工作也很忙,所以我想想還是放在這邊(指機構)。」(個案 14)

「因為媽媽現在這種情況,也不可能說什麼事情自己處理,一定要有人幫她處理,

但是我也是礙於一些時間問題,也沒有辦法 24 小時在她身邊,也是要找一個最有辦法 照顧她的方式來處理…。你說又要上班…,又要有其他的時間跟精力來照顧另外一個 人,我覺得這是很不可能!」(個案 19)

或是其他家庭成員也因各有工作,無人力分擔照顧。他們說:

「因為現在我二弟他也不行(指照顧爸爸),他(二弟)得 cancer 末期了。…他自

有些個案提到因為照護老人的困難度增加,而其他家庭成員各自表態不願繼

都會說兩個兒子,為什麼他(二哥)就都不聞不問!」

二、轉化狀態來源

Hoff(2001)提到轉化狀態的危機來源,可分為普遍性及非普遍性兩種類型。普 遍性的危機來源,與艾瑞克森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之八大任務雷同,而非普遍性的 危機來源,可能是職業異動或是角色的轉折。家庭照顧者可能會面臨自身老化的情形,

身體功能逐漸衰退,或是本身罹患慢性疾病,又得同時需要照顧老人,在這種情況下,

常令家庭照顧者感到自身難保,無力再照顧老人。而中年階段的家庭照顧者,可能面臨 的情況則是,同時需照顧老人及養育小孩,加上經濟需求的三方壓力,而使家庭照顧者 面臨照顧困難的處境。

(一)自身難保的老化階段

多數的家庭照顧者角色,是老人的配偶或是子女。然而,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

子女的年紀也常正處在中、老年階段,開始進入老化階段。此時不論是配偶或是子女照 顧者,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本身生理功能逐漸衰退、體力不支,或是慢性疾病纏身。家庭 照顧者對於同時要照顧老人,而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非可以負擔,表達自顧不暇的無 奈感嘆。他們敘述:

「照顧病人沒有這麼簡單!你又要照顧這邊,又要照顧…,那你也是要休息,我 們又不是還年輕,對不對?自己身體也沒有很好,我也有高血壓,現在也在吃藥控制。

要照顧他(先生),照顧到變成我們自己都不能休息,所以自己的身體也要照顧好。」(個 案 4)

「我們兩個夫妻照顧媽媽,也無能為力!假使只有我們兩個人,還可以 OK,家裡 多一個老的,又不一樣了,多一個老人,就要多出很多很多的時間跟精神。我們年紀這

麼大了,能夠看顧好她嗎?對不對?體力能夠負荷嗎?」(個案 5)

「大家都是老夫妻,老了當然要照顧她,照顧上精神壓力比較重,那是免不了的,

精神上各方面多多少少都會影響。最近幾年來,因為我的身體也差一點了,我太太好幾 年前就生病了,她這樣子,當然我老人家本身情緒上受到打擊,體力上的付出,加上各 種方面都是比較多消耗,在家照顧的時候,體力上會透支,我們這種年齡來說,一年接 著一年都是會差一點,今年的身體就比不上前年,多多少少有差一點。」(個案 15)

(二)需兼顧照顧上下兩代的夾心中年期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2008)公告 96 年收支調查報告書中,其年齡組別在 40 歲至 65 歲是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群。中年階段的家庭照顧者,常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此時家 庭照顧者面臨到孩子的教養支出,或是長輩的醫療花費,更讓他們認為維持經濟穩定是 必備要素。因此,家庭照顧者同時面臨照顧老人、養育小孩以及維持經濟穩定的多方負 擔。個案 16 表達自己如同夾心三明治的感受。他說:

「如果說我們不是有四個兄弟,經濟上一定會有壓力,…這裡(指機構)的價位 算是蠻高的。你想,家裡只有一、兩個在負擔的話,長期下來,絕對負擔不起,這個是 一個很大的壓力!何況現在家裡的老人不只只有一個吧?!…以我們這一代的話,才是 做『夾心餅乾』!因為現在小孩的教育環境…,你要投入一個相當的心力、投入一個相 當的教育經費,那反過來,年紀大的,你要讓他比較舒服,你自己也比較輕鬆愉快的話,

一定要交給照護中心,你才有可能比較輕鬆,但是就會造成經濟壓力,你這邊底下(指 照顧小孩)也有經濟壓力,上面(指照顧長輩)也有經濟壓力,那自己本身你未來退休 的時候,又要有所準備,你有多少能力!? 」

三、文化及社會架構來源

社會倫理的價值觀會受傳統文化影響,過去長達二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已使家庭 倫理被視為孝道的基本守則。因此,家庭照顧者視奉養父母為必備的責任及義務,期望 能盡己之力、反哺報恩的心,全力照顧老人。然而,過去男女有別,並未隨著時代變遷

而有很大的改變,女兒與兒子角色義務的不同看待,仍存於台灣傳統社會的價值觀。此

顧來源,且需善盡照顧老人之責,而女兒多半採以情感上的支持為主。如果當老人必需

婚後,大家都是要跟自己的父母親住在一起,可是現在不一樣了,大家結婚後都要搬出 來,太太也都不喜歡跟公婆住在一起,我大哥、二哥,還有我都是結完婚後就搬出來了,

連住在一起過都沒有。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個人各一代,都是自己組織ㄧ個家庭跟小 孩住,父母就住在老家,假日時才回去探望,所以說也沒辦法。大家都是小家庭,現在 的景氣不工作不行,要照顧父母,根本人手都不足!不像以前都是大家庭,大家住在一 起可以互相幫忙、互相照應,現在根本就沒辦法。」(個案 10)

「對,照護老人是家庭的責任,但那是在農業社會的時候,可能大家都住在一起,

大家可以分工來照顧,因為有很多子女。但現在已經是工商社會,很多都是小家庭,小 家庭很多都是雙薪,兩個人都要上班的,那怎麼可能再去照顧,對不對?我個人是覺得 把這個照顧丟給家庭,會製造更多的社會問題,大家都會壓力很大。」(個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