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二節 老人家庭照顧之衝擊

老化是每個人生命的最後階段,也是每個家庭必經的過程(許,2000)。人在邁入 老年期,生理及認知功能會逐漸退化,且隨著年紀增長,慢性病及失能的發生率會增加

(Townsend, 2008)。而慢性病的多寡,也與失能程度成正比例提高(Bauer & Nay, 2003;

Guccione et al., 1994)。因此,成為老人社會的台灣,失能慢性病老人的照顧是不可忽視 的一環。家庭照顧對於老人生活的品質具關鍵核心(王、何、呂、葉,2007;邱等,2002), 老人出現依賴需求時,需要家屬能提供相關的知識及技能照護(呂,2005;許,2001;

劉、蘇、謝,1998;Hung, Liu, Hung, & Kuo, 2003; Townsend, 2008)。此時,家屬即成為 照顧者的角色,承擔照顧重任(Redmond, 2008)。

家屬通常不會認為自己是照顧者角色,只是在做到配偶,或兒女應該盡的職務(Hill, 2008)。國內針對家庭照顧者研究發現,配偶、子女及媳婦(林、徐、姚、吳,1999;

林、歐、吳,1997;高、盧、葉、劉,1999;邱、陳、陳,2004;陳、吳,2006;陳等,

2005;Kao & McHugh, 2004)為主要的家庭照顧者。長久的照顧壓力下,會使家屬感到 沉重負荷,難以支撐下去。Etters, Goodall及 Harrison(2008)提到,照顧負荷會受到社

會環境因素以及親屬間的關係影響。此外,隨著老人失能程度的嚴重性,照顧負荷也隨 之增加(Almberg et al., 2000; Okamoto, Hasebe, & Harasawa, 2007)。Hill(2008)指出家 屬在照顧過程中,健康會逐漸消損,最終可致身心耗竭。因此,家屬照顧老人的過程中,

所承擔的不僅是身體的疲乏痛苦,更是意志力長期的消磨。

照顧負荷,指在照顧期間,經歷生理、心理、情緒、社會及經濟的壓力源,因而 出現的各方面感受(Kasuya, Polgar-Bailey, & Takeuchi, 2000)。國內、外針對照顧者的研 究中,發現皆有類似的照顧負荷(呂,2005;林、白,2006;孫等,2006;洪等,2004;

許、邱,2004;邱等,2002;陳、吳,2006;陳等,2005;Alspaugh, Stephens, Townsend,

Zarit, & Greene, 1999; Boland & Sims, 1996; Bower, 1987; Dellasega, 1990; Dennis,

O’Rourke, Lewis, Sharpe, & Warlow, 1998; Etters et al., 2008; Garity, 2006; Kao & McHugh, 2004; Mannion, 2008; McFall &Miller, 1992; Redmond, 2008; Rinaldi et al., 2005; Rowles &

High, 1996; Sansoni, Vellone, & Piras, 2004; Szabo & Strang, 1999; Zabalegui et al.,

2008)。在生理方面,因長久照顧老人翻身、清潔、協助沐浴等工作內容,開始出現一 些健康問題,常見主訴有頭痛、緊張、失眠、體重減輕或增加,以及不正常的嗜睡情況,

或是使原先存在的疾病加速惡化。心理方面,因對照顧責任的使命感、家人責任分工不 均,以及長期照顧下導致的疲憊不堪,會感到心力交瘁、沮喪、失落、無力、委屈無奈、

孤單、罪惡感、焦慮,及出現憂鬱情形等。社會文化方面,面對家庭照顧責任及工作職 責兩方困境和角色衝突,以及照顧時間的佔據,使社交、休閒活動減少。最後在經濟方 面,長期的醫療保險開銷,或是決定專心照顧老人而辭去工作,皆會影響家屬的經濟負

擔。邱等人(2002)回顧國內家庭照顧者研究文獻統整發現,多數的家屬以心理負荷及 社交方面的負荷感到最為嚴重。

性別也會影響照護的關係及照顧的負荷程度(Etters et al., 2008)。大部份的家庭照 顧者以女性角色居多(Majerovitz, 2007; Okamoto et al., 2007; Voutilainen et al., 2006;

Zabalegui et al., 2008)。研究發現,男、女性對照顧負荷感受會有不同,男性照顧者通 常會缺乏正向的看法,需要社會的支持,女性照顧者則是身體功能及心理上出現問題

(Almberg, Jannsson, Grafstrom, & Winblad, 1998)。也有類似研究發現女性的健康問題 及憂鬱情形會高於男性(Almberg et al., 1998; Gallicchio, Siddiqi, Langenberg, &

Baumgarten, 2002; Mannion, 2008)。邱等(2002)統整過去十年的文獻發現,台灣的家 庭主要照顧者以女性為主,因此也承擔較多的壓力及負荷。不過,洪等(2004)瀏灠過 去國內失能老人的家庭相關文獻,發現當家庭照顧者為男性時,對家庭會是比較大的負 面程度,推測可能是台灣男性具有權威及決策者的角色,少處理家庭事務及照顧家人,

會使在照顧角色之擔任,感到困難及不適應。

當照顧困難處境持續存在並未得到解決(Neufeld & Harrison, 2003),如再加上社 會支持及資源缺乏時(Almberg, Grafstrom, & Winblad, 1997),家庭衝突隨即產生。此時,

家庭照顧者會嚐試去應付壓力及負荷,當缺少足夠的社會支持援助時,照顧者會出現失 去控制、無能的感受(Johnson, 1990; Lundh, Sandberg, & Nolan, 2000),而這些感受會影 響家屬提早將老人移置到長期照顧機構之決定(Etters et al., 2008; Gaugler, Leach, Clay, &

Newcomer, 2004; Hosaka & Sugiyama, 2003)。許多其他學者亦指出家庭照顧者的問題及

處境,可以預測老人送至機構的可能性(Okamoto et al., 2007; Pillemer & Suitor, 2006;

Tsuji, Whalen, & Finucance, 1995)。

以上所知,家庭照顧者在照顧慢性病失能老人,承受身、心、社會、經濟各方面 的折磨及耗損,性別差異也會影響照顧責任壓力感受有所不同。當家庭照顧者無法繼續 負荷此負擔,其所採取解決照顧困境的策略,常會考慮以機構式照護做為老人長期照護 之選擇。當從原先的家庭照顧到不得不選擇機構照顧時,照顧者面對自我內心交戰及矛 盾衝突,常感到痛苦萬分,而陷入危機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