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施包含式教學的問題與解決策略運用情形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實施包含式教學的問題與解決策略運用情形分析

本節探討包含式教學法在排球低手發球教學中對教學實施的影響情形,以及在實施 包含式教學後所遭遇問題與解決策略運用情形分析,以了解包含式教學法實施後對於體 育教學的情境改變,以及所遭遇的教學問題與解決策略的運用,分述如下:

一、包含式教學法教學情境的營造

本研究中的體育教師過去以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體育教學,學習內容具一致性、學 習計劃為齊一性、評量標準以標準參照為主、教學方式運用直接傳授的方法、學習方式 多為被動學習、互動型態是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習環境是全班一致、教學主導為教師決 定(蔡貞雄,2001)。而在本研究中以包含式教學法設計排球低手發球的體育教學,以 提供學生個別差異的學習與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在為期六週的課程中發現:

(一)提供學生自主的學習環境

包含式教學法提供學生自由沒有拘束的學習環境,從學生對於本研究中由自己做決 定的來選擇練習關卡的感想中可以發現:

自己想從哪裡開始練都可以。(問 /S2/1011018/3

這樣自己不會的可以練比較久一點。(問 /S3/1011018/3

我覺得這個方式不錯,因為比較不會受到拘束。(問 /S17/1011018/3

從與學生的對話中也可以發現:

師:你喜歡自己做決定的上課方式嗎?為什麼?

S24:喜歡,感覺比較不會那麼拘束。

(訪 S24/1011024-3/1-2

師:你喜歡自己做決定的上課方式嗎?為什麼?

S21:喜歡,比較自由,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訪 S21/1011024-3/3

師:你喜歡自己做決定的上課方式嗎?為什麼?

S3:喜歡,上課比較開心吧。

師:為什麼比較開心?

S3:因為我不喜歡別人對我說怎樣就怎樣,喜歡自由的做選擇。

師:你自由的做選擇為什麼會覺得開心?

S3:因為那是心理所想像的。

師:心裡所想像的是什麼意思呢?

S3:跟著心裡所想像的去做。

(訪 S3/1011024-3/4-10

透過以上與學生的對話可以了解,學生喜歡在隨自己自由意志的環境中學習,而包 含式教學法提供了較為開放的學習方式。而從與學生S3的對話中可以發現,學生喜歡在 包含式教學法中學習且使他們有更多的思考的空間,如此使學生跨出自主學習的第一 步。許義雄(2003)指出體育應該在開放的情境中,賦與更多思考的空間,使學生能自 主的學習,公開的討論,創新活動的內容,享受運動樂趣,唯其如此,體育才能與生活 相結合,並與文化發展齊頭並進進而為人人所喜愛。

(二)提供學生做決定的機會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過度重視技能訓練的過程,強調重複練習以獲得熟練的技能

(Sweeney, Everitt, & Carifio, 2003),而本研究中的體育教師過去也依據此一理念,

設計動作練習的方式也是以不斷重複練習所要學習的動作技能為主,使得學生在較長的 時間中不斷重複練習單一動作。而在本次的教學中運用包含式教學法在每節課提供四種 不同難度的練習活動讓學生可以自己做學習的決定,在與學生S1的對話中發現:

師:你喜歡之前的上課方式還是這次的上課方式?

S1:恩,比較喜歡這次的上課方式。

師:為什麼?

S1:因為可以自己做決定。

師:那為什麼你喜歡自己做決定。

S1:因為之前叫我們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抱怨阿,阿現在給我們自己選就沒 什麼話好講。

師:所以和之前相比你喜歡這次的方式?

S1:好太多了,就一句話,抱怨和甘願阿。

(訪 /S1/1011024-1/43-52

透過以上與學生 S1 的對話中發現和之前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包含式教學法讓他 心甘情願去從事不同難度的闖關活動,而不會再想抱怨,而在前一節針對學生在練習過 程中如何做決定的想法探討中發現,包含式教學法提供學生做決定的機會是學生願意投 入練習活動中的重要步驟,因此只要能提供學生在活動中做決定的機會,就能使學生願 意持續參與體育活動,陳照明(1996)指出學生依包含式教學的精神,以自己的能力與 需求選擇不同難易度的練習,使學習者有自主學習的空間,所以包含式教學法提供做決 定的機會就是提升學生參與度並能自主學習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學生參與度

本研究中的體育教師在過去的體育課中發現,學生經常在上課時練習老師所安排的

練習活動一段時間後就會趁機休息聊天,因此學生對於練習活動的投如與持續性是不高 的,但包含式教學法提供學生不同難度的練習活動,在練習過程中發現

學生依照標準 卡上不同難度的練習活動很積極的選擇關卡去練習

。」 (教 /1010919/13 ) ,

而在與學生的 對話中發現:

師:那你每次上課會期待挑戰這些不同難度的關卡嗎?

S21:會阿。

師:為什麼呢?

S21:因為每次克服難關就會有新的挑戰,我喜歡一直挑戰一直挑戰。

(訪 S21/1011024-3/21-23

師:那你每次上課會期待挑戰這些不同難度的關卡嗎?

S3:會阿。

師:為什麼呢?

S3:這樣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訪 S3/1011024-3/24-26

透過以上體育課教師的觀察與學生的對話中發現,學生表示喜歡一直不斷去挑戰並 且想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這都表示學生對於體育課是有期待且會積極主動去參與活 動,因此包含式教學法對於學生的參與度提升有明顯的效果,而從上一節對於學生在練 習過程中的想法也發現,學生會積極投入練習活動,期待能克服挑戰,因此運用包含式 教學法帶給學生此一想法時,學生在體育課中的參與度就提高了。

(四)符合個別差異

包含式教學法提供學生不同難度的練習活動,而透過與學生 S24、S3 與 S21 的對話 可以發現:

師:在你做決定後,每次選擇的關卡都符合你自己的能力嗎?

S24:不一定,遇到比較難的關卡會多練習幾次就會過關。

(訪 S24/1011024-3/47-48

師:在你做決定後,每次選擇的關卡都符合你自己的能力嗎?

S3:不一定,有時候會選到太困難的會過不了。

師: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S3:就回去前一關阿,比較簡單的話就會過關。

(訪 S3/1011024-3/50-52

師:在你做決定後,每次選擇的關卡都符合你自己的能力嗎?

S21:都符合阿,我每次都從最簡單的開始阿。

(訪 S21/1011024-3/54

學生 S24 表示在選擇到比較難的關卡時,多練幾次就會過關了表示雖然選擇的關卡 他認為是較困難的,但仍然能克服表示其能力與此關卡是相符合的。而學生 S3 遇到真 的無法克服的關卡時就會退回前一關先把簡單的完成讓自己獲得成功,學生 S21 因為都 是從最簡單的開始,所以一直可以成功。透過以上的對話可以發現包含式教學法提供學 生符合其個別差異學習的機會,雖然每次的選擇不一定能獲得成功,但仍提供了其他的 選擇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而在針對學生如何做決定以及練習過程中的想法也發現包 含式教學法確實是可以提供學生符合個別差異的學習。

二、實施包含式教學法遭遇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自初探性研究中便發現,包含式教學法的排球低手發球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排球低手 發球時,由於肌力不足或疼痛的的因素無法成功發球,以及在本次的研究中發生同一關 卡因人太多,而導致同學被排球打到而受傷。以下便針對在課程中所遭遇的兩個問題所 介入的解決策略進行探討,分述如下:

(一)修正使用的器材

為解決學生肌力不足或疼痛的因素每節課提供15顆塑膠彈力球讓學生選擇練習,而 在第一課中發現

「有不少學生選擇彈力球進行練習,且女生偏多。」 (教 /1010917/14 ),

而透過對有使用彈力球的學生了解其為什麼使用彈力球後發現:

因為比較不會痛。(問 /S6/1011018/6

比較容易過網。(問 /S9/1011018/6 彈力球比較好打。(問 /S21/1011018/6

而透過與學生S8 的訪談中也可以發現:

師:你一開始就使用彈力球嗎?

S8:沒有,一開始我用排球。

師:那你為什麼改用彈力球?

S8:因為我用排球練習之後隔天竟然黑青了。

師:所以你使用彈力球後就不會黑青了 S8:對,而且彈力球不會痛比較好打。

(訪 S8/1011024-3/24-29

透過以上對使用彈力球的探討,可以知道學生使用彈力球的確使他們在練習時可以 比較省力,而且也不用受疼痛的問題困擾。因此提供塑膠彈力球的確提供學生在克服力 量不足以及疼痛問題有正面的幫助。

雖然提供彈力球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也使他們更容易成功,但在本研究 中的客觀技能評量仍需使用排球進行測驗,因此使用彈力球對於客觀技能評量的後測是 否有所影響,是值得進一步探討,但包含式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經 驗(Mosston & Ashworth, 2008)的精神與此一策略的運用是相符合的。

(二)修正場地及人員妥善安排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學生因大都選擇最簡單的關卡開始練習,因此第一關的人數經 常都較多,並且發生了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被打傷的情形,因此礙於場地限制,進一步規 定學生在第一關時應分組練習,分組方式如下圖3:

分組練習的方式為學生皆從 A 場地發球至 B 場地,在 A 場地發球者依照圖所標示位 置分成四個發球點,每次有四位學生同時練習發球。發球者每人發十球後不管過關與否 皆換人發球,其餘等待發球的學生在 B 場地負責撿球並從網子下方將球丟回給發球的 人,發球者的先後次序依照班級座號進行,如有人過關便由下一個號碼遞補,體育老師 應隨時注意此場地之運作狀況,以處理不同的狀況。

透過此方式的安排,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能有次序的練習

「藉由分組練習的方式,

原本人多擁擠且球到處亂飛的狀況改善了。」 (教 /1011018/15 ) ,

雖然分組練習有效改善 學生練習時因為人多而引起的秩序問題,但相對的學生等待的時間就拉長了,因此在場 地因素的限制下,應再提出能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積極練習的方法,當然如能直接增加 一個場地是最直接的做法,但因場地因速限制所以,再提出一個練習時體育教師可以運 用的策略:在經過客觀技能前測後,體育教師可將學生分成二人一組,並且將能力高低 不同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組,使學生在決定開始練習的關卡時,有機會先去挑戰後面的關 卡,分散選擇最簡單關卡的人數,此方法尚未實際實施提供未來實施建議。

(三)增加同儕互動的機會

從上一節中對能力低的學生如何做決定的探討中發現,學生S1在選擇闖關的過程 中,會因為一起練習的同學影響做選擇練習的決定,此一發現如下:

師:你遇到比較困難的關卡時怎麼辦呢?

A B

圖 3 學生分組活動流程圖

S1 :再多練幾次不然就是問同學或者看同學打。

師:所以你會問同學,都問誰呢?

S1 :問 S4 阿我都和他一起練習。

師:你都和他一起練習那你會和他都選一樣的關卡嗎?

S1 :不一定,有時候要兩個人闖關的我會和他一起。

師:那兩個人一起闖關的時候由誰決定從哪一關開始呢?

S1 :大部分是他配合我拉,因為他比較厲害。

(訪 S1/1011023-3/55-64

透過與學生S1的對話中,可以了解學生做決定除了會評估自己的能力外,也會受到

練習時的同儕影響,因此透過對此一現象的探討以了解同儕互動對於學生在做決定時的 影響情形:

1.同儕互動影響學生做決定

透過與學生S1及S4的對話中可以發現:

師:你為什麼會找 S4 一起練習呢?

S1 :因為我們是好朋友。

師:所以當 S4 和你一起練習時,你們由誰決定開始的關卡?

S1 :大部分是依照我的決定啦。

(訪 S1/1011028-4/1-4

師:你為什麼會和 S1 一起練習呢?

S4 :因為我們很好阿。

師:所以當 S1 和你一起練習時,你們由誰決定開始的關卡?

S4 :都是 S1 決定比較多。

(訪 S4/1011028-4/5-7

學生S1與S4因為是好朋友,所以會一起練習闖關,且發現當二人一起闖關時,會以

學生S1的決定為主要的選擇來進行闖關。女生重視親密情感分享,與同儕相互依賴支持 等女性特質(田俊龍,2004),所以當學生在做決定時同儕互動會是主要考量的因素。

2.能力高的學生因同儕互動降低選擇的難度 透過與學生S1及S4的對話中可以發現:

師:如果當你想要挑戰丙關卡,但 S1 找你挑戰乙關卡,你都怎麼做?

有發生類似的情況嗎。

S4 :有阿,我是想說反正關卡應該滿簡單的,所以陪他練一下再去挑戰難的也沒關

係。而且說不定我剛好那一關也不太會。

(訪 /S4/1011028-4/15-20

師:如果當你想要挑戰甲關卡但儒想要挑戰乙關卡,那你會配合他一起去挑戰較難

的關卡嗎?

S1 :大部分是他配合我的選擇拉!因為配合 S4 去挑戰較難的關卡的時候,我都過不

了,最後他還是要陪我回前一關,那倒不如就從比較簡單的 一起練。

(訪 /S1/1011028-4/21-26

學生S4會陪S1一起去練難度比較簡單的關卡,雖然實際上S4降低了自己想要選擇關 卡的難度,但對他來說只是多一次練習比較簡單關卡的機會。而從與學生S1的對話中可 以發現,因為能力高低問題,學生S1去闖比較難的關卡不容易過關,因此都從較適合S1 的難度的關卡開始練習。

3.能力低的學生因同儕互動增加了成功的機會 透過與學生S1及S4的對話中可以發現:

師:你前面有提到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問 S4

S1 :對阿,因為簡單的 S4 很快就都會過關了。

師:所以你覺得問 S4 會比較容易學會嗎?

S1 :我覺的會阿,有時後也不用問就看 S4 打,就比較可以知道自己哪裡要改進。

(訪 /S1/1011028-4/32-36

學生S1可以從與S4的互動中獲得學習上的協助,增進闖關成功的機會,所以透過能 力高與低的學生之間同儕互動,能提供能力低的學生更多學習的刺激使其更容易進步。

良好的同儕互動,可使學生彼此透過語言溝通,行為輔助的方式,獲得鷹架支持,將有 助於知識建構與取得(邱琬茜,2004)。因此包含式教學法除了透過不同難度的練習活 動為學生搭鷹架,也提供良好的同儕互動機會,使不同能力的學生之間也成為鷹架,讓

良好的同儕互動,可使學生彼此透過語言溝通,行為輔助的方式,獲得鷹架支持,將有 助於知識建構與取得(邱琬茜,2004)。因此包含式教學法除了透過不同難度的練習活 動為學生搭鷹架,也提供良好的同儕互動機會,使不同能力的學生之間也成為鷹架,讓